《强化现代物流对社会民生的服务保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现代物流对社会民生的服务保障实施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强化现代物流对社会民生的服务保障实施方案一、加快培育现代物流转型升级新动能(一)推动物流提质增效降本1、促进全链条降成本推动解决跨运输方式、跨作业环节瓶颈问题,打破物流中梗阻。 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提 高干线运输规模化水平和支线运输网络化覆盖面,完善末端配送网点 布局,扩大低成本、高效率干支仓配一体化物流服务供给。鼓励物流 资源共享,整合分散的运输、仓储、配送能力,发展共建船队车队、 共享仓储、共同配送、统仓统配等组织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 动干支仓配一体化深度融入生产和流通,带动生产布局和流通体系调 整优化,减少迂回、空驶等低效无效运输,加快库存周转
2、,减少社会 物流保管和管理费用。2、推进结构性降成本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进港区、连园区、接厂区,合理有序推进大 宗商品等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完善集装箱公铁联运衔接设 施,鼓励发展集拼集运、模块化运输、散改集等组织模式,发挥铁路 干线运输成本低和公路网络灵活优势,培育有竞争力的门到门公铁联 运服务模式,降低公铁联运全程物流成本。统筹沿海港口综合利用, 输方式,强化多式联运组织能力,实现枢纽间干线运输密切对接。依 托国家物流枢纽整合区域物流设施资源,引导应急储备、分拨配送等 功能设施集中集约布局,支持各类物流中心、配送设施、专业市场等 与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对接、联动发展,促进物流要素规模集聚和
3、集成 运作。(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程优化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实现东中西部物流枢纽基本均衡分布。 发挥国家物流枢纽联盟组织协调作用,建立物流标准衔接、行业动态 监测等机制,探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合作模式,形成稳 定完善的国家物流枢纽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数字 化、智慧化、绿色化改造。(三)构建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依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和主要城市群、沿海沿边口岸城市等, 促进国家物流枢纽协同建设和高效联动,构建国内国际紧密衔接、物 流要素高效集聚、运作服务规模化的四横五纵、两沿十廊物流大通道。 四横五纵国内物流大通道建设,要畅通串接东中西部的沿黄、陆桥、 长江、广昆等物流通道
4、和联接南北方的京沪、京哈一京港澳(台)、 二连浩特至北部湾、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藏等物流通道,提升相关 城市群、陆上口岸城市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和规模化运行效率。加快两沿十廊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等,强化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多元化国际物流通道辐射能力。(四)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围绕做优服务链条、做强服务功能、做好供应链协同,完善集约 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升级,推动产业迈向全 球价值链中高端。加快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包装、装卸等 领域数字化改造、智慧化升级和服务创新,补齐农村物流、冷链物流、 应急物流、航空物流等专业物流短板,增强专业
5、物流服务能力,推动 现代物流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五)延伸物流服务价值链条把握物流需求多元化趋势,加强现代物流科技赋能和创新驱动, 推进现代物流服务领域拓展和业态模式创新。发挥现代物流串接生产 消费作用,与先进制造、现代商贸、现代农业融合共创产业链增值新 空间。提高物流网络对经济要素高效流动的支持能力,引导产业集群 发展和经济合理布局,推动跨区域资源整合、产业链联动和价值协同 创造,发展枢纽经济、通道经济新形态,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六)强化现代物流对社会民生的服务保障围绕更好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要,适应扩大内需、消费升级趋势,优化完善商贸、快递物流网络。完善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物流设 施网
6、络,健全分级配送体系,实现干线、支线物流和末端配送有机衔 接、一体化运作,加强重点生活物资保障能力。补齐农村物流设施和 服务短板,推动快递服务基本实现直投到建制村,支撑扩大优质消费 品供给。加快建立覆盖冷链物流全链条的动态监测和追溯体系,保障 食品药品消费安全。鼓励发展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保障就业人员权益,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七)提升现代物流安全应急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安全和信息安全保护,提升战略物资、应急物流、国际供应链等保障水平,增强经济社会发 展韧性。健全大宗商品物流体系。加快构建全球供应链物流服务网络, 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充分发挥社会物流作
7、用,推动建立以企业为 主体的应急物流队伍。三、强化现代物流对社会民生的服务保障围绕更好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要,适应扩大内需、消费升级趋势, 优化完善商贸、快递物流网络。完善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物流设 施网络,健全分级配送体系,实现干线、支线物流和末端配送有机衔 接、一体化运作,加强重点生活物资保障能力。补齐农村物流设施和 服务短板,推动快递服务基本实现直投到建制村,支撑扩大优质消费 品供给。加快建立覆盖冷链物流全链条的动态监测和追溯体系,保障食品药品消费安全。鼓励发展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保障就业人员权益,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四、指导思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8、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 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推动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现代物流提质、增效、降本,为建设现 代产业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五、突出问题物流降本增效仍需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尚不健全,物流资源要 素配置不合理、利用不充分。多式联运体系不完善,跨运输方式、跨 作业环节衔接转换效率较低,载运单元标准化程度不高,全链条运行 效率低、成本高。结构性失衡问题亟待破局,存量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东强西弱、城 强乡弱、内强外弱,对新发展格局下产业布局、内需消费的支撑引领
9、能力不够。物流服务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不强,低端服务供给过剩、 中高端服务供给不足。货物运输结构还需优化,大宗货物公路中长距 离运输比重仍然较高。大而不强问题有待解决,物流产业规模大但规模经济效益释放不 足,特别是公路货运市场同质化竞争、不正当竞争现象较为普遍,集 约化程度有待提升。现代物流体系组织化、集约化、网络化、社会化 程度不高,国家层面的骨干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不健全,缺乏具有全球 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与世界物流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部分领域短板较为突出,大宗商品储备设施以及农村物流、冷链 物流、应急物流、航空物流等专业物流和民生保障领域物流存在短板。 现代物流嵌入产业链深度广度不足,供应链
10、服务保障能力不够,对畅 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支撑能力有待增强。行业协同治理水平仍需提升。资料整理来源: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升大型港口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提高码头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 加快推进铁水联运衔接场站改造,提高港口铁路专用线集疏网络效能, 优化作业流程。完善内河水运网络,统筹江海直达、江海联运发展, 发挥近海航线、长江水道、珠江水道等水运效能,稳步推进货物运输 公转水。推进铁水联运业务单证电子化,促进铁路、港口信息互联, 实现铁路现车、装卸车、货物在途、到达预确报以及港口装卸、货物 堆存、船舶进出港、船期舱位预定等铁水联运信息交换共享。支持港 口、铁路场站加快完善集疏运油气管网,有效对
11、接石化等产业布局, 提高管道运输比例。(二)铁路物流升级改造工程大力组织班列化货物列车开行,扩大铁路点对点直达货运服务规 模,在运量较大的物流枢纽、口岸、港口间组织开行技术直达列车, 形成核心节点+通道+班列的高效物流组织体系,增强铁路服务稳定性 和时效性。有序推动城市中心城区既有铁路货场布局调整,或升级改 造转型为物流配送中心。到2025年,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货物年运量 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新建物流园区等的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 力争达到85%左右,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全面实现铁路进港。(三)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1、促进企业协同发展支持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创新供应链协同运营模式,将物流
12、服务 深度嵌入制造供应链体系,提供供应链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增强制 造企业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引导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建立互利 共赢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投资专用物流设施建设和物流器具研 发,提高中长期物流合同比例,制定制造业物流服务标准,提升供应 链协同效率。鼓励具备条件的制造企业整合对接分散的物流服务能力 和资源,实现规模化组织、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协同。2、推动设施联动发展加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与国家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 等设施布局衔接、联动发展。支持工业园区等新建或改造物流基础设 施,吸引第三方物流企业进驻并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发展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完善第三方
13、仓储、铁路专用线等物流设施, 面向周边制造企业提供集成化供应链物流服务,促进物流供需规模化 对接,减少物流设施重复建设和闲置。3、支持生态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和智慧物流体系同步设计、一体建设、协同 运作,加大智能技术装备在制造业物流领域应用,推进关键物流环节 和流程智慧化升级。打造制造业物流服务平台,促进制造业供应链上 下游企业加强采购、生产、流通等环节信息实时采集、互联共享,实现物流资源共享和过程协同,提高生产制造和物流服务一体化运行水平,形成技术驱动、平台赋能的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新生态。(四)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工程在重点领域梳理一批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培育一批
14、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模式、代表性企业和知名品牌。鼓励 供应链核心企业发起成立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联盟,开展 流程优化、信息共享、技术共创和业务协同等创新。研究制定物流业 制造业融合发展行业标准,开展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对标。(五)强化物流数字化科技赋能1、加快物流数字化转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物流要素在线化数据化,开发多样化应用 场景,实现物流资源线上线下联动。结合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引导企 业信息系统向云端跃迁,推动一站式物流数据中台应用,鼓励平台企 业和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云平台、云服务,加强物流 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提升物流数据价值。培育物流数据要素市 场,统筹数据
15、交互和安全需要,完善市场交易规则,促进物流数据安 全高效流通。积极参与全球物流领域数字治理,支撑全球贸易和跨境 电商发展。研究电子签名和电子合同应用,促进国际物流企业间互认 互验,试点铁路国际联运无纸化。2、推进物流智慧化改造深度应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北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分类推动物流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快物联网相关 设施建设,发展智慧物流枢纽、智慧物流园区、智慧仓储物流基地、 智慧港口、数字仓库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鼓励智慧物流技术与模式 创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拓展智慧物流商业化应用场景,促进自动 化、无人化、智慧化物流技术装备以及自动感知、自动控制、智慧决 策等
16、智慧管理技术应用。加快高端标准仓库、智慧立体仓储设施建设, 研发推广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低成本、模块化、易使用、易维护智慧装 备。3、促进物流网络化升级依托重大物流基础设施打造物流信息组织中枢,推动物流设施设 备全面联网,实现作业流程透明化、智慧设备全连接,促进物流信息 交互联通。推动大型物流企业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数字化服 务,稳步发展网络货运、共享物流、无人配送、智慧航运等新业态。 鼓励在有条件的城市搭建智慧物流大脑,全面链接并促进城市物流资 源共享,优化城市物流运行,建设智慧物流网络。推动物流领域基础 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加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企业 数据对接,面向物流企业
17、特别是中小微物流企业提供普惠性服务。(六)数字物流创新提质工程加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 进公共数据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网络化、协同化物 流第三方服务平台,推出一批便捷高效、成本经济的云服务平台和数 字化解决方案,推广一批先进数字技术装备。推动物流企业上云用数 赋智,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七)推动绿色物流发展1、深入推进物流领域节能减排加强货运车辆适用的充电桩、加氢站及内河船舶适用的岸电设施、 液化天然气(LNG)加注站等配套布局建设,加快新能源、符合国六排 放标准等货运车辆在现代物流特别是城市配送领域应用,促进新能源 叉车在仓储领域应用。继
18、续加大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力度,持续推进运 输结构调整,提高铁路、水路运输比重。推动物流企业强化绿色节能 和低碳管理,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积极开展节能诊断。加强绿色 物流新技术和设备研发应用,推广使用循环包装,减少过度包装和二 次包装,促进包装减量化、再利用。加快标准化物流周转箱推广应用, 推动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建设。2、加快健全逆向物流服务体系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逆向物流发展模式,鼓励相关装备设施建设 和技术应用,推进标准制定、检测认证等基础工作,培育专业化逆向 物流服务企业。支持国家物流枢纽率先开展逆向物流体系建设,针对 产品包装、物流器具、汽车以及电商退换货等,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 逆向物流服务
19、平台和网络,创新服务模式和场景,促进产品回收和资 源循环利用。(A)绿色低碳物流创新工程依托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开展绿色物流企业对标贯标达标活 动,推广一批节能低碳技术装备,创建一批绿色物流枢纽、绿色物流 园区。在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 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加快建立天然气、氢能等 清洁能源供应和加注体系。(九)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1、提升现代供应链运行效率推进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建设,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组织协同管 理优势,搭建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提供集贸易、物流、信息等多样 化服务于一体的供应链创新解决方案,打造上下游有效串接、分工协 作的联动网络
20、。加强数字化供应链前沿技术、基础软件、先进模式等 研究与推广,探索扩大区块链技术应用,提高供应链数字化效率和安 全可信水平。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 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强与供应链核心企业或平台企业合作,丰富创 新供应链金融产品供给。2、强化现代供应链安全韧性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加强供应链安全风险监测、预警、防 控、应对等能力建设。发挥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作用,引导行业、企 业间加强供应链安全信息共享和资源协同联动,分散化解潜在风险, 增强供应链弹性,确保产业链安全。积极参与供应链安全国际合作, 共同防范应对供应链中断风险。(十)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工程1、现代供应链
21、创新发展工程总结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经验,开展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 用示范创建,培育一批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梳理一批供应链创新发 展典型案例,推动供应链技术、标准和服务模式创新。2、制造业供应链提升工程健全制造业供应链服务体系,促进生产制造、原材料供应、物流 等企业在供应链层面强化战略合作。建立制造业供应链评价体系、重 要资源和产品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提升制造业供应链智慧化水 平,建设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体系,深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应用。选择一批企业竞争力强、全球化程度高的行 业,深入挖掘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展制造业供应链数字化创新应用示 范工程。(十一)培育发展物流经
22、济1、壮大物流枢纽经济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辐射广、成本低、效 率高等优势条件,推动现代物流和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促进 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打造具有区域集聚辐射能力的产业集群,稳 妥有序开展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建设。2、发展物流通道经济围绕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和西部陆海 新通道建设,提升四横五纵、两沿十廊物流大通道沿线物流基础设施 支撑和服务能力,密切通道经济联系,优化通道沿线产业布局与分工 合作体系,提高产业组织和要素配置能力。二、精准聚焦现代物流发展重点方向(一)加快物流枢纽资源整合建设深入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补齐内陆地区枢纽设施结构和功能短板,加强业务协同、政策协调、运行协作,加快推动枢纽互联成网。加强国家物流枢纽铁路专用线、联运转运设施建设,有效衔接多种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