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最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最全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最全版)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 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 VZV )经再激活 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除皮肤损害外,常 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多见于年龄较大、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等人群,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针对国内带状疱疹临床诊疗中存在诊疗不够 规范等问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专家,在2018年制 定了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近年来,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和临 床治疗及预防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增多,在治疗药物的选择、特 殊人群及特殊类型
2、带状疱疹的处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 PHN )等并发症的处置等方面尚存在争议,对疫苗预防接 种的认识也有待提升。为此,我们在2018版共识基础上,对近年国 内外发表的重要文献进行评价并综合分析,经专家组反复讨论、修改, 最终形成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希望能更好地指导 带状疱疹的临床规范化诊治。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原体特点及致病机制VZV属于人类疱疹病毒a科 命名为人类疱疹病毒3型。它是一种DNA病毒,基因组包含71个开放读码框,编码多种蛋白质,目前研究较多五、治疗带状疱疹的治疗目标包括促进皮损消退,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
3、 量。及时进行针对性抗病毒治疗有助于皮损及时愈合,且可能缩短ZAP 持续时间。(一)系统药物治疗1.抗病毒药物:是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常用药物,能有效缩短病程,加速皮疹愈合, 减少新发皮疹,阻断病毒播散。应在发疹后72 h内开始使用,以迅速 达到并维持有效血药浓度,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对于伴中重度疼痛或 严重皮疹、有新水疱出现、泛发性皮疹及合并带状疱疹眼炎、耳炎等 特殊类型带状疱疹患者以及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即使皮疹出现已超 过72 h ,仍应进行系统抗病毒治疗。目前批准使用的系统抗病毒药物 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溪夫定和瞬甲酸钠。这些药物 的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见表lo表1治疗带状疱疹
4、的抗病毒药物药物用法及用量不良反应阿昔洛韦口服:800 mg/次每日神经系统:头晕、头痛;消5次疗程7 10 d ;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食 静脉滴注a : 5 10 欲减退;血液系统:白细胞减 mg/kg每8 h 1次,少;泌尿系统:蛋白尿、尿素 疗程7 10 d氮升高;其他:关节痛、皮肤瘙痒等伐昔洛韦口服:1 000 mg/次 消化系统:轻度胃肠道症状;每日3次,疗程7 神经系统:头痛、头晕;血 10 d液系统:贫血、白细胞减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泌尿 系统:肾功能损害;心血管系 统:心律失常、心动过速、血管 扩张;其他:皮肤瘙痒、关节 痛、肌痛、畏光、眼痛等泛昔洛韦口服:250
5、 500 m神经系统:头晕、失眠、嗜睡、g/次每日3次,疗程7感觉异常等;消化系统:腹泻、 -10 d腹痛、消化不良、厌食、呕吐、便秘等;全身反应:发热、寒 战;其他:皮疹、皮肤瘙痒、 鼻窦炎、咽炎等漠吠定 口服:125 mg/d每日泌尿系统:蛋白尿、糖尿、肌 1次,疗程7 10 d酢升高;血液系统:粒细胞减 少(罕见)、血小板减少(罕见);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转氨酶升高(罕见)等瞬甲酸钠静脉滴注:每次40 mg/kg 每 8 h 1 次泌尿系统:肾功能损害;神 经系统:头痛、震颤;血液系 统:贫血、粒细胞减少;消化 系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腹痛、肝功能异常;全身反应: 发热
6、,血钙、血钾、血镁降低等注:a阿昔洛韦静脉滴注前需稀释,滴速不宜过快,给药期间患者应充足饮水,防止阿昔洛韦在肾小管内沉淀,损害肾功能(1 )阿昔洛韦:在感染细胞内经病毒胸苗激酶磷酸化,生成阿昔洛韦 三磷酸,后者可抑制病毒DNA聚合酶,终止病毒DNA链的延伸。口 服阿昔洛韦主要用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静脉注射主要用于有并发症 风险或病情较复杂的患者,包括:头颈部带状疱疹,高龄,有出血性、 坏死性病变,多皮节受累,免疫功能缺陷,伴有内脏或中枢神经系统 受累等。对本药过敏者禁用,肾功能不全及高龄患者需慎用,必要时 减量或延长给药时间,孕妇用药需权衡利弊。(2 )伐昔洛韦:为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吸收
7、快,在胃肠道和肝 脏内迅速转化为阿昔洛韦,其生物利用度是阿昔洛韦的3 5倍。本 药主要用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免疫缺陷者轻症病例也可应用。欧洲 指南公认的伐昔洛韦治疗剂量为1 000 mg每日3次,疗程1周。对 本药和阿昔洛韦过敏者、2岁以下儿童禁用;肾功能不全者、妊娠 20 周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3 )泛昔洛韦 为喷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后迅速转化为喷昔洛韦, 在细胞内维持较长的半衰期。其作用机制同阿昔洛韦,而生物利用度 高于阿昔洛韦,因此给药频率和剂量可低于阿昔洛韦。有研究显示, 泛昔洛韦在早期缓解疼痛方面的疗效优于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但也 有研究并未显示显著差异,因此未来仍需大规模高
8、质量临床研究以明 确。本品主要用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对本品及喷昔洛韦过敏者和哺 乳期患者禁用,孕妇、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4 ”臭夫定:该药可经一系列磷酸化转化为浸吠咤三磷酸盐,后者可 以抑制病毒复制。该过程只在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进行,因此漠夫定 的抗病毒作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浪夫定抗病毒作用较前述3种药物 强,且能明显降低PHN的发生率。本品主要用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 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的早期治疗。对本品过敏者、免疫功能缺陷患者、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肝病活动期慎用。该药安全性较好,肾功能 不全时无需调整剂量,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值得注意的是,本药禁 与氟尿嚓咤类药物同服,因二者相互作用可导
9、致严重的骨髓抑制。(5)胺甲酸钠:通过非竞争性方式阻断病毒DNA聚合酶的磷酸盐结 合部位,防止病毒DNA链的延伸。根据我国专家共识和欧洲皮肤科协 会指南,静脉滴注瞬甲酸钠仅被推荐用于对阿昔洛韦耐药的免疫功能 损害患者,当有肝肾功能不全时应适当调整剂量。2 .镇痛治疗:疼痛常贯穿带状疱疹疾病的全过程,建议对不同程度的疼痛选用不同 的镇痛药物。轻中度疼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非甯体类抗炎药或曲 马多;中重度疼痛可使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如钙离子通道 调节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具体用法 见表2,或选择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或羟考酮等。带状疱疹期间重度 急性疼痛是发生PHN的
10、危险因素,联合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不仅能有效 缓解疼痛,而且能减少PHN的发生。研究显示,早期使用普瑞巴林可 显著降低ZAP评分,尤其在疱疹发生7 d内使用能显著降低PHN发 生率。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更常见且多为重度,严重影响生活质 量,导致焦虑、睡眠障碍、无法正常工作或生活。研究显示,普瑞巴 林联合羟考酮不仅能进一步降低PHN发生率,还可改善患者日常活动 与睡眠,提高生活质量。对于严重疼痛以及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 尝试神经阻滞、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电刺激等微创介入治疗。神经营 养类药物甲钻胺有助于缓解神经炎症与神经痛。表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线治疗药物药物名称药物特点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普瑞巴
11、林第2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呈线性 药代动力学特征, 疗效无封顶效应口服起始剂量为150 mg/d,可在1周内增加至300 mg/d ,最大剂 量 600 mg/d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减量。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嗜睡加巴喷第1代钙离子通 道调节剂,呈非线 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疗效存在封顶效应口服起始剂量为 300 mg/d,逐渐 增加至最适剂量, 常用有效剂量为900 1 800mg/d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嗜睡阿米替林阻断多种离子通 道,抑制5羟色 胺和去甲肾上腺 素的再摄取口服起始剂量为 12.5 25 mg/ d,最大剂量为150 mg/d应注意心脏毒性; 青光眼、尿潴留、 自杀倾向等高风 险患者慎
12、用5%利多卡因贴剂阻断电压门控钠 离子通道,减少损 伤后初级传入神 经的异位冲动,从 而减少痛觉疼痛区域1 3贴,1贴最多不超过12 h使用青3位皮肤反应,如瘙痒、红斑和皮炎.糖皮质激素疗法: 目前关于是否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及PHN仍存在争议。 既往观点认为在带状疱疹急性发作3 d内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 制炎症过程,缩短急性疼痛的持续时间和皮损愈合时间,但目前最新 的欧洲及德国指南均未推荐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应仅限于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和中枢神经 系统并发症,如脑炎或Bell麻痹。年龄大于50岁、出现大面积皮疹 及重度疼痛、累及头颈部的带状疱疹
13、、疱疹性脑膜炎及内脏播散性带 状疱疹患者在发病早期(出现皮损1周内)可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 推荐泼尼松初始量30 40 mg/d 口服,逐渐减量,疗程12周。 高血压、糖尿病、消化性溃疡及骨质疏松患者谨慎使用。禁用于免疫 抑制或有禁忌证的患者。3 .特殊人群的治疗:(1 )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或持续下降者,应谨慎使用阿昔洛韦、 泛昔洛韦、伐昔洛韦及瞬甲酸钠,初始给药前应检测血肌酊水平并根 据肌解值调整剂量及给药间隔,例如对于阿昔洛韦,当肌酎清除率为 1025 ml/( min-1.73)时,应延长用药间隔至8 h 1次;当肌酊清除率降至10 ml/( min-1.73)以下时,用药间隔应延长
14、至12ho使用澳夫定则无需检测血肌好水平。(2 )VZV所致的脑膜炎/脑炎:美国感染病学会(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 IDSA )指南推荐阿昔洛韦治疗本病,轻中度病 例静脉滴注io mg/kg每8 h 1次,连续治疗1014 d ,而严重病 例应持续治疗1421 d。(3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主要包括HIV/AIDS,恶性肿瘤、器官移植、 干细胞移植患者和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等,无论是局限型还 是播散型带状疱疹,均推荐静脉滴注阿昔洛韦810 mg/kg每8 h 1 次,疗程710 d ,根据病情需要可延长至1014 do当出现阿昔
15、洛韦耐药时,推荐静脉滴注瞬甲酸钠,推荐剂量为120 mg-kg i-d-i (40 mg/kg每8 h 1次或60 mg/kg每12 h 1次)。漠夫定不推荐 用于免疫抑制患者。(4)儿童:带状疱疹发病率较成年人低,且病情较成人轻,可口服阿 昔洛韦20 mg/kg每日4次;或权衡利弊,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后, 可慎重给予泛昔洛韦口服,体重40 kg者12.5 mg/kg每8 h 1次, 体重之40 kg者250500 mg每8 h 1次。重症患者可静脉滴注阿 昔洛韦, 500 mg/m2 或w 15 mg/kg 每 8 h 1 次。(5 )妊娠、哺乳期:妊娠晚期患者可口服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严重
16、 者静脉滴注阿昔洛韦,但妊娠20周前应慎用。哺乳期口服阿昔洛韦未 见乳儿异常,但口服泛昔洛韦需停止哺乳。(6)老年人:易出现皮肤、内脏播散及其他并发症,宜采用浸夫定抗 病毒药物积极治疗。(二)中医治疗中医学认为本病初期多为湿热困阻、毒积火盛,中期多为脾虚湿蕴, 后期多为气滞血瘀。治疗初期以祛邪止痛为先,后期兼顾扶正固本。 采用辨证分型治疗,通常分为三型:肝胆湿热证、脾虚湿蕴证、气滞 血瘀证。1 .肝胆湿热证:发病初期,皮疹鲜红,簇集水疱,疱壁紧张,烟红灼热刺痛,治宜清 热利湿,解毒止痛。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 加味逍遥丸、新痛片等。2 .脾虚湿蕴证:发病中期,皮疹淡红,疱壁
17、松弛,糜烂渗出,疼痛或轻或重,治宜健 脾化湿止痛。用除湿胃苓汤加减。中成药可选参苓白术丸。3 .气滞血瘀证:发病后期,皮疹色暗、结痂,或皮疹消退仍疼痛不止,治宜理气活血、 化瘀止痛。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七厘散、云南白药、血 府逐瘀胶囊、大黄蛰虫丸等。中医外治有加快皮损愈合和镇痛作用,并可能对减少PHN的发生有益。 在发病初期可用中药青黛散、如意金黄散外敷或火针治疗,可促进干 燥结痂并镇痛。电针、擞针、艾灸、拔罐、刺络放血、穴位埋线的循 经取穴及皮损局部取穴治疗例如围刺等可用于ZAP治疗的全过程。 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可提高疗效,提高镇痛效应,降低PHN发生率。(三)局部治疗.物理治疗:物
18、理治疗带状疱疹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研究报告。国内一项小型前瞻性 研究显示,局部单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等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 疹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等。另一项回顾性研究也证 实,在带状疱疹出疹5d内采用低能量氮完激光治疗能明显减少PHN 发生率。两项研究均缺乏随机对照试验验证。1 .外用治疗药物:以干燥、消炎、防止继发感染为主。疱疹未破时可以采用抗病毒药物 及干燥、收敛制剂。疱疹破溃后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眼部可使用抗 病毒眼科制剂等,禁用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四)患者教育 的为糖蛋白gE,也是制备疫苗的主要候选抗原。vzv可经飞沫和(或) 接触传播,原发感染主要引起水痘。vzv可沿感
19、觉神经轴突逆行,或 经感染的T细胞与神经元细胞融合,转移到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 节内并潜伏,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vzv特异性细胞免疫下降,潜伏 的病毒被再激活,大量复制,通过感觉神经轴突转移到皮肤,在相应 皮节引起带状疱疹。(二)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机制急性期疼痛属于伤害感受性疼痛,部分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 与病毒感染引发的神经组织炎症水肿及神经纤维损伤有关。PHN属于 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确切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有外 周机制和中枢机制。外周机制:受损的伤害性感受器异常放电导致外 周敏化。中枢机制: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敏感性增高;脊髓抑制性 神经元的功能下降;脊髓背角AB纤维脱
20、髓鞘,与邻近C纤维形成新 的突触;脊髓背角伤害性神经通路代偿性形成,使中枢对疼痛的反 应阈值大大降低。此外,神经损伤使受累神经内的离子通道(如钠、 钾、钙通道)功能异常,也可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二、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据报道,全球普通人群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为(35 ) /I 000人年,亚太地区为(3 - 10 ) /I 000人年,并逐年递增2.5%5.0%。全球 健康教育对患者认识本病、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等有重要意 义。患者皮损疱液或糜烂面含有病毒,应避免接触尚未患过水痘的儿 童和其他易感者。告知患者及早就医及治疗,坚持正确的药物剂量和 疗程,保持皮损清洁,避免继发细菌感染,适当休息,
21、保证足够营养。六、预防(一)一般措施带状疱疹患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水痘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播散性带 状疱疹患者还应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直至皮损全部结痂。(二)接种疫苗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带状疱疹疫苗接种的 目标是抑制VZV再激活从而预防带状疱疹、PHN和其他并发症。目 前,全球上市的带状疱疹疫苗主要包括减毒活疫苗(zoster vaccine live , ZVL , Zostavax )和重组亚单位疫苗(recombinant zoster vaccine , RZV , Shingrix )两种。2020 年 6 月,RZV 在我国正式上 市,推荐用于50岁及以上免疫功能
22、正常的人群接种以预防带状疱疹。 该疫苗包含重组VZV gE抗原和AS01B佐剂系统。RZV采用两剂间隔 26个月肌内注射方式接种,通过激发gE特异性抗体和CD4+ T细 胞发挥保护效应。有关RZV接种后10年随访研究发现,体液免疫水 平是接种前的6.0倍,细胞免疫水平是接种前的3.5倍。m期临床研 究显示,对于2 50岁的受试者预防带状疱疹的总体疫苗效力(VE ) 为97.2% , 70岁的受试者为91.3% ;针对PHN的VE在之50岁 的受试者中为91.2% , 70岁者为88.8%。对疫苗成分过敏或以前 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严重过敏者为疫苗接种禁忌。对正在发热者、患 急性疾病者、慢性疾病的
23、急性发作期患者建议暂缓接种,待恢复或病 情稳定后接种。RZV在我国为非免疫规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为接种 部位疼痛、疲劳、寒战、发热等反应,建议接种前充分告知,知情同 意后自愿接种。七、总结与展望本共识在2018版中国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对近年国内外发表的重要 文献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分析,总结了带状疱疹诊断、治疗和预防的 规范,适用于中国人群带状疱疹的防治。然而,国内带状疱疹基础研 究以及大样本的流行病学和防治资料较少,因此本文难免有不足之处。 未来应加强多学科合作,积极开展多中心高水平临床研究,在缓解带 状疱疹相关性疼痛、规范化治疗、合理预防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 进行探讨,切实提高我国带状疱疹
24、的防治水平。带状疱疹的住院率为(2 25 )/10万人年死亡率为(0.017 0.465 )/10万人年,复发率1% 10%oVZV再活化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创伤、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 肾病、发热、高血压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 HIV )感染、恶性肿瘤等导致的免疫抑制 等。50岁后随年龄增长,VZV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逐渐降低,带状疱 疹的发病率、住院率和病死率均逐渐升高。据2021年发表的系统性 文献综述,全球2 50岁普通人群带状疱疹发病率为(5.23 10.9 ) /I 000人年,女性:6.05 12.8 )/1 000人
25、年略高于男性:4.30 8.5 ) /I 000人年。我国带状疱疹发病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基本一致, 50 岁人群带状疱疹发病率为(2.9 5.8 )/1 000人年,且女性终身患病 率(3.94% 7.9% )也略高于男性(2.86% 7.6% )。血液肿瘤患 者带状疱疹发病率高达31/1 000人年,HIV感染者也高达(29.4 51.5 )/1 000 人年。此夕卜,使用 Janus 激酶(Janus kinase , JAK ) 抑制剂者带状疱疹发病率高达21.1/1 000人年,表明接受JAK抑制剂 治疗可增加患带状疱疹的风险。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是否增加了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目前尚
26、无 明确证据。最新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若发生带状疱疹, 常发生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病后1 2周内,大多数病例具有典型 的带状疱疹表现;非典型表现如多皮节受累和坏死等,在淋巴细胞减 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中尤为明显。三、临床表现(一)典型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可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 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也可无前驱症状。1 .皮损特点:典型皮损表现为沿皮节单侧分布的成簇性水疱伴疼痛,研究显示好发 部位为肋间神经(53% )、颈神经(20% )、三叉神经(15% )及腰 舐部神经(11% )相应的皮节。患处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 黄豆大
27、小丘疹,成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而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 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严重病例可出现大疱、血疱、坏疽等表现。 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 超过正中线。病程一般2 3周,老年人为3 4周。水疱干涸、结 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2 .自觉症状:疼痛为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又称为疱疹相关性疼痛 (zoster-associated pain , ZAP ),包括前驱痛:指带状疱疹皮疹 出现前的疼痛;急性期ZAP :出现皮疹后30 d内的疼痛;亚急性 期ZAP :出现皮疹后30 90 d的疼痛;慢性期ZAP即PHN :出 现皮疹后持续超过90 d
28、的疼痛。ZAP可以表现为3种形式:持续 性单一疼痛,表现为烧灼痛或深在性痛;放射性、撕裂性疼痛; 促发性疼痛,表现为异常性疼痛(即轻触引起疼痛)和痛觉敏感(轻 度刺激导致剧烈性疼痛)。老年、体弱患者疼痛较为剧烈。除疼痛外,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瘙痒,程度一般较轻。重度瘙痒会因患者不断搔抓 继发皮肤苔葬样变;部分严重、顽固性瘙痒会持续3年以上,长期顽 固的瘙痒还会引发患者失眠、抑郁、焦虑等症状。(二)特殊临床类型1 .眼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单侧眼睑肿胀,也可表现为双侧;结膜充血, 疼痛常较为剧烈,常伴同侧头部疼痛,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2,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
29、现为外耳道疱疹及外耳道疼痛。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和听神经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 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3 .顿挫型带状疱疹: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4 .无疹型带状疱疹:仅有皮区疼痛而无皮疹。5 .复发型带状疱疹:指非首次发生的带状疱疹,其在免疫正常人群中较为罕见,在免疫受 抑者中复发率更高。与首次发病相比,复发型带状疱疹的发病部位不 确定,临床表现及疼痛程度可轻可重。6 .中枢神经系统带状疱疹:侵犯大脑实质和脑膜时,发生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7 .内脏带状疱疹: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表现为腹部绞痛、 排尿困难、尿潴留等。8 .泛
30、发型带状疱疹:指同时累及2个及以上神经节,对侧或同侧多个皮节产生皮损。9 .播散型带状疱疹:恶性肿瘤或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者,病毒经血液播散,导致除受累皮节 外全身皮肤出现广泛性水痘样疹,常伴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还可出 现VZV视网膜炎、急性视网膜坏死及慢性进展性脑炎等并发症。约10% 的播散型带状疱疹病例可合并内脏受累,病死率高达55%。(三)并发症. PHN :为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国际上对其定义尚未达成共识。根 据较为公认的德国S2k指南,PHN是指出现皮疹后持续超过90 d的 疼痛。带状疱疹患者PHN发生率为5% 30% ,多见于高龄、免疫功 能低下患者。其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有
31、所扩大,常见于单侧肋间 神经、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神经。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 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一种疼痛为主,或多种疼痛 并存,常干扰患者的睡眠、情绪,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严重时可导 致精神障碍和抑郁。30%50%的患者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 可达10年或更长。1 .其他并发症:眼带状疱疹可并发角膜穿孔、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玻璃体炎、坏死性 视网膜炎以及阻塞性视网膜血管炎,最终出现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 下降甚至失明。耳带状疱疹可并发味觉改变、听力异常和眩晕。神经 系统并发症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脑白质病、周围运动神经病、吉兰-巴 雷综合征等。重度免疫功能缺陷患者易发生播
32、散型带状疱疹和内脏损 害,后者可表现为肺炎、肝炎或脑炎。四、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诊断根据带状疱疹的典型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对于不典型病例,必要时可 采用PCR检测疱液中VZV DN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VZV 特异性抗体等方法辅助诊断。德国S2k指南十分肯定PCR法在带状疱 疹诊断中的特异性和准确度,但国内尚缺乏标准化的诊断试剂,因此 其应用较为局限。当怀疑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检测脑脊液中VZV DNA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若错过早期检测VZV DNA的时间点,检 测VZV抗体或具有诊断意义。鉴于疱底细胞刮片中VZV抗原检测的 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低,目前已不推荐使用。对于伴发严重神经痛或
33、发生在特殊部位(如眼、耳等部位)的带状疱 疹,建议同时请相关专科医师会诊。对于分布广泛甚至播散性、出血 性或坏疽性等严重皮损、病程较长且皮损愈合较慢、反复发作的患者 等,需进行免疫功能评价、抗HIV抗体或肿瘤等相关筛查,以明确可 能合并的基础疾病。(二)鉴别诊断前驱期无皮损仅有疼痛时诊断较困难,应告知患者有发生带状疱疹可 能,密切观察,并通过疼痛性质(烧灼痛、放射性及撕裂性痛等)及 与咳嗽、进食、排尿等无关的特点以排除相关部位的其他疾病。发生 在头面部的带状疱疹需要鉴别如偏头痛、青光眼、中风等疾病;发生 在胸部的带状疱疹容易误诊为心绞痛、肋间神经痛、胸膜炎等;发生 在腹部的带状疱疹容易误诊为胆结石、胆囊炎、阑尾炎、胃穿孔等。 鉴别有困难者可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核磁共振成像 等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皮损不典型时需与其他皮肤病鉴别,如带 状单纯疱疹虽与带状疱疹类似,但皮损会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疼痛 不明显。其他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接触性皮炎、丹毒、虫咬皮炎、脓 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