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659633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2023学年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解析版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先秦时期某一制度“不同于封建制度,一在政令出于中 央,一在流官代替了世袭”。该制度是()A.内外服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先秦时期某一制度”“不同于封建制度,一在政令出于中央,一在流官代 替了世袭可知,该制度不同于分封制,由中央政府选任官员,不能世袭,因此该制度是郡 县制,C项正确;内外服制是商

2、朝的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域分为内服和外服, 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和组织方式,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分封制下的地方官员是世 袭的,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行省制是元代以后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先秦时期某 一制度”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 .明代自永乐年间开始派遣宦官到地方或监军”或“抚夷”,名为镇守中官,到正德年 间,势力膨胀。但是嘉靖年间镇守中官制度被皇帝轻易废除。这说明明代() A.皇权专制达到顶峰B.专制体制成熟稳定C.宦官专权现象严重D.行政制度变化无常【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派遣宦官到地方镇守中官,到正德年间,势力膨胀。但是嘉靖年间 镇守中官制度被皇帝轻易废除

3、“可知,镇守中官的设立是适应了皇帝对地方或军队的监督, 当威胁到皇权或者不适应皇帝的需要,是可以轻易的废除,说明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专 制体制逐渐走向成熟和稳定,B项正确;皇权专制达到顶峰,是在清朝时期,排除A项; 宦官专权现象严重,材料中体现不足,排除C项;行政制度变化无常,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故选B项。3 .罗马共和国初期,罗马城建设缓慢,建设活动由元老院委托监察官、承建商招标并由国 库出资;共和国后期,罗马城建设加快、造价加大,个人出资的建设方式逐渐兴起,恺撒 曾出巨资购地新建广场、扩建元老院会堂等。这些变化() 最终在元朝确立了行省制度,在加强中央集权和提高行政效率之间达到平衡。并

4、且在明清 时候,行省制度被完善,边疆治理得到加强,有效的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总之:中国古代地方治理水平在历朝的探索中不断得到完善。示例三:观点:县制在古代地方治理中保持稳定。阐述:自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以来,地方行政管理的上层机构发生了多次变化,二县制一 直保持稳定。汉朝在郡县的基础上设州刺史作为监察机构,隋朝撤郡保留州县两级,唐宋 时期在州县的基础上增设道和路作为监察区,元朝增设行省,明清时期设立总督和巡抚。 县制直接由国家管理的最低一级地方行政机构一直保持稳定。上层行政机构的变化突出了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而县制的稳定有利于地方社会的稳定和小农经济的发展。 所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

5、度的变革主要围绕地方的上层行政区进行,县制在古代地方治 理中保持稳定。【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根据题目要求,结合中国古代地方行 政管理的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同容易阐述的, 观点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秦郡、县”、“清省、府(州)、县“可得出中国古代中央集 权不断强化;根据材料各时期都有县这一地方行政单位可分析得出县制在古代地方治理中 保持稳定;其次,结合相关史实,对观点进行阐述。要注意观点具体明确,阐释史论结 合,逻辑清晰。最后,对所阐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

6、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 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 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以唐律为蓝本。古代 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摘编自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大明律的许多条文直接来自唐律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各种 新兴社会力量的兴起以及大量社会矛盾的出现,使得新生的大明律必须以“法”的本来 面目出现,以规范各种社会势力激烈斗争的政治局面清末薛允升曾在唐明律合编 中对两部法典进行了研究后说:“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 重,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明律又较唐律为

7、重。”摘编自徐晓庄大明律之特点琐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明朝立律侧重点的不同之处,并分 析原因。【答案】(1)特点:体系完备;内容丰富;渗入儒家思想;礼法结合(重视儒家伦理道德);影响深远。(答出三点即可)(2)不同:与唐律重礼乐教化相比,大明律更重刑民钱粮。原因: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各种社会矛盾尖锐;政 治斗争的需要。(答出三点即可)【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 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可归纳出体系完备,内容

8、丰富;根据材料”要求维 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可归纳出渗入儒家思想,重视儒家伦理道德,礼法结合;根据 材料”古代朝鲜、口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可归纳出影响深 远。(2)不同:根据材料“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 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明律又较唐律为重”可归纳出与唐律重礼乐教化相比,大明律更重刑民钱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道 德观念的变化、社会矛盾尖锐及政治斗争的需要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A说明罗马建筑风格渐趋奢华B.促进民主共和精神广泛传播C.体现罗马城政治地位的提升D.利于推动罗马政治体制转变【答案】D【解析】【详解】据

9、材料可知,罗马共和国初期,罗马城建设缓慢,建设活动由元老院委托监察 官、承建商招标并由国库出资;共和国后期,罗马城建设加快、造价加大,个人出资的建 设方式逐渐兴起,这促进了罗马共和政体向罗马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D项正确;材料主 旨是罗马城建设经费的来源,而非强调其建筑风格,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罗马城建设经 费的来源,而非强调促进民主共和精神广泛传播,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罗马城政治地位 的提升,排除C项。故选D项。4 . 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议会选举以公开方式进行,出卖选票、收买选民现象司空见 惯,1689年,8镑3先令8便士可买得一个议员席位,到1727年,一个伯爵为买席位却花 了 90

10、0镑。这一史实反映了当时A.工业资本要求掌权B.议会选举混乱不堪C.代议制的严重倒退D.议会地位逐渐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英国议会的席位价格越来越高,说明议会的席位越来越重要,体现 了议会政治地位的显赫,D项正确;材料内容只能说明议会政治地位的提升,AB项与这一 主旨不符,排除;议会席位重要性的提升说明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而非严重倒退,排除 C项。故选I)项。5 .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 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 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

11、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答案】B【解析】【详解】袁世凯希望临时共和政府由清帝指派自己组建,孙中山认为临时共和政府应由人民 选举产生,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因此二人意见相左的本质是政府组建的主导权,B正确; 材料中的袁世凯和孙中山都主张实行共和体制,A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临时共和政府的组建 问题,是在革命胜利之后,C排除;临时大总统的人选不存在争议,因为孙中山同意只要袁 世凯赞同共和,中华民国政府的总统就让位给袁世凯,D排除。故选B。6 .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一一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 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

12、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 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 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口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 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说明在抗口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得农民摆脱了原来 “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的处境,农民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获得了 农民的拥护,并激发了他们抗日的热情,故选A;由“是否减租减息”可以看出地租还要

13、交 的,所以B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由题干中的“抗日根据地”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 期,而国民革命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故排除C; 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 名师点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民众的支持,是与其一直把民族利益和人民群众的 利益放在首位有直接关系的,这一题考查了 “执政为民,立党为公”这一时政热点。考生 在做题时充分利用“抗口根据地”这一信息,然后确定时间,再结合所学与材料信息,就 可以排除掠三个选项,也可以直接选,所以这一题还考查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家国情 怀等历史核心素养。7 . 1863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 善之区

14、、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畿勿可及己,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一今美利 坚教师丁匙良器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一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 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B.力主融入国际社会C.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D.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答案】D【解斤】【详解】根据材料“一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可知,学者 张斯桂认为万国公法对中国外交有益,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D项正确;A项内 容与材料”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最勿可及己,此外诸国,一春秋时 大列国也”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当时部分中

15、国人力主融入国际社会,排除B项; 材料只是强调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而非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排除C项。故选D 项。8 .如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化反映出()口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口非公有制1978年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1987 年B.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C.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D.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饼状图可以看出,与1978年相比,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结构中, 公有制属性的零售额下降,非公有制占比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农村和城市 经济体制改革中,私有制得到发展

16、,民众的就业观念发生变化,就业形式多样,引起了零 售额结构的变动,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完成 是在21世纪初,排除A项;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因此计划管理调控的作用在下降,排除C项;通过零售额占比情况无法得出当时经济结构 调整完成进度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9 .东汉后期,同一年被察举为官的人会形成“同岁”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超越地域、血 缘,形成官场内部独特的亲密关系,官员相互选拔“同岁”的亲属为官,聚成群体。这反 映了,当时()A.选官制度不断发展成熟B.血缘对政治的影响下降C.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扩大D.中央权力不断受到

17、削弱【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这种关系超越地域、血缘,形成官场内部独特的亲密关系,官员相互选 拔“同岁”的亲属为官,聚成群体”可知这种选拔“同岁”的亲属为官,聚成群体会造成世家大 族的影响力扩大,威胁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当时选宜制度的弊端,排 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血缘对政治的影响上升,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世家大族的 影响力扩大,不是中央权力不断受到削弱,排除D项。故选C项。10 .清代雍正帝即位后,对科举中的回避之法进行了较大改动,乡试从雍正元年、会试从 二年开始,考试回避官员子弟,此亦即回避卷之制。回避官员子弟考试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另行考校”,二是“

18、一体考试”,但另编坐号与字号,酌量取中入榜。雍正帝的做法()B.扩大了官员行使特权的范围D.旨在维护科举考试公平公正B.扩大了官员行使特权的范围D.旨在维护科举考试公平公正A.改变了科举考试的法定化程序C.摆脱了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清代科举制度。根据材料“(官员子弟)另行考校” “一体考试, 但另编坐号与字号,酌量取中入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的做法旨在限制官员 特权,维护科举考试公平公正,D项正确。雍正帝的做法只是对回避之法进行了改进,没 有改变科举考试法定化程序,排除A项;改革回避之法缩小而非扩大了官员行使特权的范 围,排除B项;C项表述中,“摆脱

19、”之说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 项。11 . 1854年,英国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维廉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著名的诺斯科特 一杜维廉报告: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 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核;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 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此种做法()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B.冲击了稳定的经济秩序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阻力重重D.适应了工业社会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854年,英国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维廉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著 名的诺斯科特-

20、杜维廉报告”,可以看出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对人才的需求较 高,D项正确;垄断资产阶级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产生的,排除A项;该做法是有利 于稳定经济秩序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排除C项。故选D 项。12 .20世纪以来,随着文官集团的口益崛起与膨胀,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 府实权的真正力量”,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 据此可知,美国()A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B.总统立法权力遭遇侵夺C.文官完全垄断政府权力D.三权分立彻底发展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文言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以至于每位总 统

21、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官在国家政治运行过 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也 使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总统负责行政,立法权掌握在国会 手中,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合,排除B项;根据材料“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 实权的真正力量”可知,材料强调了文官的力量,而未涉及垄断政府权力,排除C项;材 料强调了文官的力量,而未涉及三权分立的发展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13 .科举制废除后,新式学堂的数量明显增加。有学者统计,1903年有新学堂769所,1904 年为4476所,而1905年则猛增到

22、827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新式学堂的出现导致 A.知识分子的职业观更加多元B.救亡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湖C.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开始起步D.学堂选官制度得以正式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晚清,由于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起了教育 领域的变革。新式学堂的出现就是这种变化的重要表现。其中新式学堂的增多有利广为社 会培养人才,使知识分子的职业观更加多元,A正确;B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国教育近 代化始于洋务运动,C排除;晚清时期的新式学堂主要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D排除。 故选A。14 .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其中一条规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

23、 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一规定的实质是A.加强了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B.有利于政府选拔人才参与政治C.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D.剥夺了共产党参政议政的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宜;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可得出这一做法加强了国 民党对政府的控制,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选官,排除B;材料的规定与积极性无 关,排除C;当时中共没有机会参政议政,排除D。1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形成过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 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

24、正式形成。据此可知A.政府管干部是我国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B.已经实现干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C.公务员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应依法履行公职D.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答案】D【解析】【详解】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这意味着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 道,D正确;共产党干部管理的根本原则是党管干部原则,排除A:我国干部管理制度尚 未完善,不能认为已经实现了干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排除B;公务员属于国家行政编 制,排除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题,共计55分。16 .阅读材料并结

25、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 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 起来。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 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 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 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 烟、蚕

26、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 后,可以自由购销。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简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2)简要评价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答案】(1)原因: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的弊端;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改革开放的推行;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农业的丰产;内容: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相结合;减少农副产 品统购派购;开展多渠道经营;家产品实行合同定购。(2)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适应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调动了农民的生产枳极 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7、提供了借鉴。【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得出统购 统销的流通体制的弊端;根据时间信息可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改革开放的推行;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等方面概括;根据“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得出农业的丰 产;内容:根据“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得出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相 结合;根据“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得出减少农副 产品统购派购;开展多渠道经营;根据“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 由购销。“得出家产品实行合同定购。(2)结合材料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可从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适应了

28、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 展的需求、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为城市经 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等角度概括。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一方面废除“公荐”的合法性,防止学子、考官之间的朋党关系,另一方面 开创了 “糊名”“誉录”的方法。糊名,就是将考生的姓名盖上,阅卷官员无从得到考生信 息,进而使得阅卷更加地公平:誉录,就是将考生的卷子进行统一的抄录,使主考官和学生 之间无法利用笔迹建立不公平的阅卷关系。并创立“特奏名”,安抚贫寒学子以及老而无成 和多试而不第者,为参与到科举中却没有收获的学子开设了新的入仕途径。另外,宋代还将 殿试制度化,避免了因学子与

29、当朝官员之间有特殊关系而影响科举的公平,并规定“殿试免 黜落”,同时,对于科举录取的名额也进行了大幅度地增长。摘编自徐振宁中国古代科举的发展阶段及其文化特征 材料二西方的文官制度效法的对象是明清科举制度,但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予以适应 性改造。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 家统一调配。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 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从而满足不同 部门的需要。摘编自李永强、马慧阴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完善科举

30、考试制度的具体举措。根据材料一并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科举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答案】(1)具体措施:废除公荐制度,防止官员结成朋党;实行“糊名”“誉录等方法,确 保阅卷公平;创立“特奏名”笼络寒门上子;殿试制度化;废除殿试黜落制度;增加录取名额。(2)不同之处:明清科举选官考试内容单一,西方文官制度考试内容灵活多样;明清科举 选官考试忽视对录取的考生综合索质的考评,西方文它制度对录取的考生进行职前培训,并 根据考生的专业特长分配岗位。【解析】【详解】(1)具体措施:根据材料一中“废除公荐的合法性,防止学子、考官之间的朋党 关系”可知,废除

31、公荐制度,防止官员结成朋党;根据“开创了糊名警录的方法”“阅卷官 员无从得到考生信息,进而使得阅卷更加地公平”“主考官和学生之间无法利用笔迹建立不 公平的阅卷关系”等信息可知,实行“糊名”“誉录等方法,确保阅卷公平;根据“创立特奏 名,安抚贫寒学子以及老而无成和多试而不第者,为参与到科举中却没有收获的学子开设 了新的入仕途径“可知,创立“特奏名笼络寒门士子;根据“宋代还将殿试制度化,避免了 因学子与当朝官员之间有特殊关系而影响科举的公平可知,殿试制度化:根据“规定殿试 免黜落”可知,废除殿试黜落制度;根据“对于科举录取的名额也进行了大幅度地增长”可 知,增加录取名额。(2)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二

32、中“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西方 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科举选官考试内容单一, 西方文官制度考试内容灵活多样;根据“(明清)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 配”“(西方)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 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可知,明清科举选官考试忽视对录取的考生综合素质的 考评,西方文官制度对录取的考生进行职前培训,并根据考生的专业特长分配岗位。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朝代地方政府秦郡、县汉州、郡、县(国)唐道、州、县宋路、州(府)、县元省、路、府(州)、县明三司、府(州)、县清省、府(

33、州)、县摘编自周振鸽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的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12分,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释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观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强化。阐述:自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汉朝在秦制的基 础上,在汉武帝时期设州刺史监察地方,同时以郡统国,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唐宋时 期,分别设道和路监察地方,宋朝更是设“四监司”并派文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大大加 强了中央集权。元朝设立行省制度且被后世所沿用,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从而加强 了中央集权。明清时期进一步完善行省制度和边疆治理,中央集权得到巩固。总之:中国古代虽然经历东汉末年和唐朝中后期两次地方割据时期,但总体而言,中央集 权是不断强化的。示例二:观点:中国古代地方治理不断完善。阐述:自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古代地方治理不断完善。秦朝实行郡县二级,汉朝 则实行州郡县三级管理,隋唐宋元时期,地方行政层级经历了二、三、四级的反复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