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657510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历史导学案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习目标】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城的新成就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规范完成学案,划出重要知识。个性笔记【基础在线我主动,我学习,基础知识一定行一、三国与西晋1.年曹丕称帝定都国号,东汉灭亡。刘备定都史称简称蜀。孙权定都建业国号2.263年司马昭灭蜀。266年 称帝,国号晋史称。司马炎即晋武帝。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3. 年西晋被内迁的所灭,中国历史进入政权分立时期。二、东晋与南朝1. 年司马容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赭的

2、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2. 年,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170年南方先后经历了合成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和统称为 3. 南方的开发:原因:表现: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有明显进 步。三、十六国与北朝:1 .十六国:北方先后形成主要的15割据政权加上西南的合成 o2 . 4世纪下半叶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后前秦政权崩溃。3 .北魏孝文帝改革:439年、北魏统一北方。5世纪后期拓跋宏改革:内容是:改革的历史意义:这次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大缓解了,

3、促进了北魏的为以后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3.北朝:6世纪前北魏分裂为 稍后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成北朝。后北周灭北齐。不久,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答案要点:一、220年 洛阳 魏 成都 蜀汉 吴 司马炎 西晋280年 316年 匈奴贵族 二、317年 420年 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建康 吴东晋 六朝 北方人民为躲 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嫄。三、成汉十六国 前秦沈水之战 北魏孝文帝 内容:迁都洛阳、改籍贯、穿汉服、 改汉语、改汉姓意义:历史趋势 民族矛盾 经济开展和社会繁荣 北方统南方东魏和西魏隋拓展补充内容北齐北周北齐北周1、三国两

4、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东0西皿.十六国北魏=、西魏=汉 吴东晋 宋齐梁陈一隋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北魏统一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2)内容:均田制和三长制【宗主督护制】实行俸禄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鲜卑贵族将籍贯改为洛阳行汉制【鲜卑贵族门间化】【迅速腐败,成为北魏灭亡的重要原因】移风易俗(改汉姓、说汉话,易汉服、与汉族通婚)(3)影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北 魏的经济开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莫定了基础。3、北魏迁都(1)平城:政治上:保守势力强大,改革阻力大:经济上:经济落后,粮

5、食供应困难:地理上:偏居塞上,交通不便;军事上:受到柔然的骚扰和威胁:(2)洛阳: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利、农业兴旺、条件优越;迁都洛阳H的: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直接控制,充分地接受先进的汉文化题目理解: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多元认同三、全面认识土族制度1、形成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开展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土族,皇帝依赖于土族的支持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I:族制度的政治保障(成为世家大族培植势力、维护政治特权的工 具2、特点政治上:按门第高低提供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土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

6、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职位3、评价:门阀政治虽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很大消极影响。首 先,门阀土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r选官的范围,出现了“上车不落那么著作,体中何如 那么秘书”的怪现象,降低/统治集团的素质:其次,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 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合作探究】一一我自信,我参与,展示点评我最行、结合材料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重要史实材料一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扶天 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绛。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 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

7、蜀书.诸葛亮传材料二 自永熙以来,十有一襄,人不见德,惟我是闻。公族构篡夺之祸,骨肉遭枭夷之 刑,群王被囚槛之困,纪主有离绝之哀。历现前代,国家之祸,至亲之乱,未有今日之甚 者也。普书材料三 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教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 第g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日:”王与马共天下”。晋书卷九八王敦传纪第十2、结合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材料一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投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魏主日:“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移风易

8、俗,信为甚难。靖南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北 史材料三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葬革。三十已下, 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假设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柴齐纪六材料四代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洎,华堞边民,虏汉相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 材料五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好 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股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东魏)杨炫之:洛阳伽篮记 材料六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惮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犯,旧染 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

9、民族推测之后记 材料七 恶本俗之咕,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筵孝文迂洛 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认同的开展;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开展和社会繁 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打下了基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北魏内部的分裂。【达标检测】一一我积极,我巩固,知识应用展风采1. (2021年河北卷)三国时期,魏明帝召集大臣议政。针对刺史制度问题,杜恕建言:“古 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由此可见,与西 汉相比,当时魏国第2页共6页A.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B.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C.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D.刺史制度

10、保障了吏治清明2. (2021年湖南卷)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 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开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 据此可知,西晋至唐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2021福建卷)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 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 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2021年天津卷)魏晋时期,一批书

11、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 次之“万字不同”,说明书法艺术的开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转折所依托的条件是 A.书法实用性加强:B.书法流派的统一:C.竹简木牍的应用:D.纸张使用的推广 国船观筑蒯面1. 2007年,河南安阳的库东魏墓里出土了 座围屏石榻(如图)。以往发现的石榻上所 刻绘的人物形象多为粟特人,壁画内容多为粟特人的社会生活,而这座国解石榻刻绘了“郭 巨埋儿”、,丁兰刻木事亲,,等为汉人流传的孝道故事。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A.河南地区是全国文化中心B. B.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开展之骑之骑C.理学思想在民间广泛传播D.儒学正统地位没有动摇2 .魏晋时,史传赞人多“风

12、神夷简雅有远韵” 词。而十六国北朝的勋贵传记,多“性雄豪,工 射皿明解律令,议断平允”等语,北朝士人把“以武达和以文通”,同等地视为振兴家门之途。这反映了当时A.南北文化冲突导致国家分裂B.南方成为了全国文化中心C.民族融合促使多元文化交融D.北方制度远远落后于南方3 .史记中描述汉初的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及鱼,或火耕而水樨“;到南北朝时期, 北方广大地区主要以谷、布进行交易,而南朝钱币的使用量较大,范围较上述变化说明南朝时期A.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B.区域经济开发效果显著C.农业生产区域分工明显D.南方铸造技术领先北方4 .东晋南朝各代政权,都曾在其管辖区内设置侨州、郡、县,安置、优抚北

13、方南迁流民。 为北方流民即侨人专门设置地方管理机构始于东晋初年,历经宋、齐、梁、陈,前后共二 百余年。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利于A.解决藩镇割据问题B.维护社会秩序稳定C.大一统国家的形成D.加强对边疆的控制.以下图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它休现了这一时期社会文化习俗的演变,这说明对少数民族文明的全面渗透B.汉胡文化交流有利隋唐文化包容性开展C.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中华文明的开展进程D.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文化濒临消失5 .十六国时期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一些北方政权的君主普遍 具有很高的汉文化造诣,例如:匈奴政权前赵的刘渊“史记、汉书、诸子,无不综 览“,鲜卑政权前燕的慕容觥尚经

14、学,善天文”,氏人政权前秦的苻坚“博学多才艺”等。这 种现象A.有利于巩固儒学的正统B.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C.导致了九品中正制确立D.受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有学者指出,474年至493年,平城及其周边地区发生了 43次自然灾害,其中早.灾10 次,沙尘暴9次,霜、雹雪、冻灾害7次;与此同时,全国发生自然灾害116次,旱灾15 次,沙尘暴15次,霜、雹:、雪、冻灾害10次。材料可用于解释A.北魏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B.北魏统治者迁都的必要性C.平城地处边陲多种灾害并发D.平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6 .以避恶逐疫为主旨的端午节在魏晋南北朝被赋予纪念历史名人的内涵,如晋地纪念介子推,吴地纪念伍子胥等

15、.最终,以荆楚祭祀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龙舟竞渡、采艾插蒲等习俗也相继为各地人民所采用。端午节的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防疫和卫生意识的逐渐普及B.民族融合与南北交流的趋势加强C.中原地区民间风俗成为正统D.儒佛道合流的局面促进思想趋同.表2为魏晋时期的些政权的法律规定。这些规定表达出当时政权律令内容曹魏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西晋子不孝父母,子弃市北魏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A.社会动乱制约立法内容B.封建法律制度开始儒家化C.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盛行D.礼法结合是立法的垂要特色7 .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政治形势混乱,但十六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于建立割据政权,如蜕 国建立者

16、赫连勃勃在修建都城时宣称,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魏孝文 帝更是志在“南荡吴越,复礼万国这可以说明当时()A.大一统思想普遍存在B.民族矛盾十分尖锐C.统一趋势逐渐加强D.南朝局势相对稳定.北魏期,祭祀以自然崇拜和女性祖先为主。孝文帝执政后改革传统祭祀制度,华夏 王君口益与北魏统治者的血缘祖先结合成为北魏政权的祖先神井与儒家先贤共同成为祭祀 的主要对象。这一改变意在A.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B.削弱鲜卑旧贵族势力C.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D.变革传统的社会习俗8 .估税制是东晋南朝特有的一种税制。史载:“晋自过江,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 券者,率钱一万,输估四百入官,卖者三百,买者

17、一百。无文券者,随物所堪,亦百分收 四,名为散估历宋、齐、梁、陈如此以为常。从此人竞商贩,不为田业:故使均输,欲 为惩励。虽以此为辞,其实利在侵削也。”对材料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加颊B.有利于减轻民众负担C.容易扰乱市场商品交易秩序D.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魏晋南北朝出现了许多诫子文松如曹操诫子植、嵇康家诫、颜延之家诰 等,最典型者当屈诸葛亮的诫子书。一般的庶族家庭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由此可以 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开始形成B.世族文化影响扩大C.宗法制度社会基础得到巩固D.印刷技术快速开展.北魏明元帝(40942

18、3年)设中书学,以汉人索敞为中书博士,其学生”前后显达至尚 书、牧守者数十人到孝文帝时,有记载的88位中书博士,只有一位是鲜卑贵族:42位 中书学生,只有三位是鲜卑弟子。这些中书博士和中书学生”皆冠冕之胄”。北魏设置中书 学意在A.笼络汉族高门巩固统治B.教育鲜卑子弟全面汉化C.模仿南朝建立门阀统治D.团结鲜卑贵族推进改革9 .据如表能够推断出魏晋南朝记述出处“自今远近荐献,务存节俭,不得出界营求,相高奢丽。”南齐书武帝纪“善牧守宰,或有荐献,事非任土,严加禁断。”南齐书明帝纪“断诸郡县献奉二宫。惟诸州及会稽,职惟岳牧,许荐任土,假设非 地产,亦不得贡。”梁书武帝纪“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

19、少登天府。自(萧)励在州,岁中 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南史前景传萧 励附传A.地方官员需进献特产B.禁止地方官员进献特产C.地方官员皆中饱私囊D.提倡地方官员廉洁奉公10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公元225年,初汉丞相诸葛亮率大军进兵滇池(今云南晋宁东),并分兵平定了四周的 部族。自此,整个身汉南方的叛乱被成功平定。平叛之后,诸葛亮从长远利益考虑,采取“不 留兵,不运粮”的政黛,不仅任用当地土著为长官,还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 他们自治:同时,诸葛亮命令李恢在当地兴修水利设施,并修笑了一条已挣断了一百多年, 南中地区通往成都的道路,使得交通往来大为方便:诸葛亮还从内地引来

20、比拟先进的生产 技术,如引进牛耕,以改变当地落后的刀耕火种的方法,提高了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力, 从而吸引了许多原以狩猎为生的少数民族谢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条”,走向 定居的农业社会。此外,诸松亮还顺便在当地统一了货币。开发而中,也给蜀汉政府增加 了大量收入,“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诸葛亮的一系列政策,大大改善了原来南中地区落 后的文化和生活,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并从中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使他可以专心 讨付曹魏,开始了北伐普馥的战争。摘编自乌璀诸蒿亮安定南中和团结少数民族的历史功绩第4页共6页(1)根据材料,概括诸葛亮在南中推行的改革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卷亮的改革

21、对蜀国的影响。.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曾屡次发起关于“祭祀之礼的讨论。太和十九年,朝集公卿,以7周 官祀吴天上帝于圜丘,礼之大者”为文献支撑,取消了北魏的西郊祭天,祭天于南郊圜丘。 之后,这一祭祀制度在北朝得到了继承。这一举措放弃了对鲜卑族崇拜天神的祭祀是孝文帝推行汉族礼仪制度的表现是依据周礼进行的政治文化改革有利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A.B. (D3)C.D. (IXSXS).北魏时期著名叙事诗木兰诗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 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诗中的“天子”可汗同人,但又分别是汉民族 和游牧民族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种现象反映出A.诗人用词混乱,指

22、代不清B.北魏时期民族交融加强C.北魏政府有大量汉族官僚D.北槐已经统一黄河流域1 .东晋、南朝时期,大量南迁士人,相聚而居,保持原籍贯和地区。政府推行了设置侨州 郡的政策,于是在南方出现了大批北方的州郡名,只是加上一个南字。如在京口设立南 徐州,在江乘设立南琅哪郡与南临沂县。这一政策A.反映了对国家统一的愿望B.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缓和了东晋以来的民族矛盾.图I、图2为南北朝时期的文物图片,由此可知图I龙门石窟宾阳中洞浮雕北魏皇帝礼佛图图2河南邓县南朝墓出土“军人着挎褶“画像畴A.北魏汉化改革彻底B.华熨认同观进一步开展C.胡服更具有实用性D.民族交融助推服

23、饰变迁2 .阎步克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玉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储唐大帝国的历史出 口。”这说明孝文帝改革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B.建立了大一统国家C.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开展完善D.调和了各民族矛盾3 .有学者对山西大同地区己开掘的北魏晚期墓葬进行研究时发现,汉族贵族墓中出土的陶 俑男戴风帽,女性高樨包巾,身穿斜领窄袖长袍,是鲜卑族的民族服饰:而鲜卑贵族的墓 葬形制是方形弧边四角攒尖顶的砖室墓,是典型的汉族墓葬风格。这一现象出现的主

24、要原 因是A.民族间经济和文化相互融合B.统治者“封建化”的结果C.三教合一推动民众习俗趋同D.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图5是“司空琅珊康王基表”,以碑体的篆书与楷书写成,嘉主是司马金龙。碑文中可见 以下资料:“大代”(国号)、太和(年号)、“司空、镇西大将军、.餐压店吏部尚书、黄州刺 史(官衔)、“琅哪、(郡望)等。根据这些线索,可以推定.能细真将特斯西南成雄墓主的年大代.X益八 晟左,牙一七 一 a 理孙十大工 H我政河*1斯M 家前东考取勇苗 物F信*MR六 将重t加的本1L5代是A.战国 B.秦代C.西汉 D.北魏.北魏孝文帝太和四年诏曰:“朕方欲兴灭国于旧邦,继 绝世于刘氏”,宣称北

25、魏承继汉朝。太和十五年孝文帝又称 “晋既灭亡,天命在我“,遂摒弃十六国政权,直接承继晋朝。 孝文帝此举意在A.消灭其他政权统一中原B.形成南北朝政权的并立C.剥夺鲜卑贵族政治特权D.树立北魏王朝正统地位4 .东汉末年西操自任丞相,移原隶少府的尚书吏部曹、选部曹等尚书诸普为丞相属官。后 来,观文帝曹丕以普操设立的专门处理机密文书的秘书省为基础另设一省,掌管机要,起 草和发布诏令。曹魏行政机构的调整A.遵循了中央集权制原那么B.有利于中央事权的统一C.降低了中央的行政效率D.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北朝时期,胡人和汉人墓志的追祖方式,均集中出现了将祖先追溯至华受炎黄等上古 神话人物的现象。这说明,当

26、时A. 士族世系源远流长B.儒学独尊得以确立C.民族交融得到开展D.墓葬形制趋向统一H.东晋吴兴太守会见宰相谢安时,”唯设茶果而已、,权臣桓温为扬州牧时,“每宴唯下七真盘茶果而已”:齐武帝临死前也曾卜诏规定“以茶饭代替牲祭二这反映出东晋南朝时期A.统治者倡导节俭之风B.饮茶之风盛行全国C.南北生活习俗相似D.贵族们反对铺张浪费12 .西晋前后的户籍的变化具有以下特征:西晋以前东晋之后书写材料简牍纸户籍内容人口数字等简单的信息先祖仕宦履历、起家官、联姻状况、嫡庶身份等户籍保管地方二级制中央到地方的多级制这些变化A.杜绝了户籍的诈伪现象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保证了国家的税收来源D.限制了士

27、族门阀势力膨胀13 .北魏拓跋硅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 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硅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 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以汉文化取代鲜卑文化B.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C.保证统治政策的连续性D.通过文化认同确立正统地位14 .北魏孝文帝在设立三长制的诏令中提到:“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辍隐漏, 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缺乏。赋税齐等,无轻重之殊。力役同科,无众 克之别:这说明三长制推行的目的是A.打击豪强势力B.促进人口增加C.缩小贫富差距D.加速汉化进程15 .据通考载,孝文帝颁行均田令

28、,“令有盈者无受无还,缺乏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 其盈,缺乏者得买所缺乏;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是令其从便买卖,以合均给之 数,那么又非强夺之以为公田,而授无田之人。”这反映出北魏均田制的基本原那么是A.禁止民间土地交易B.保障土地平均分配C.限制土地兼并行为D.强化土地国有政策16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一件大事,不同史书有不同的记载。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珠举州委质,而各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乃建奇霰,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 以助备。各得用于武帝交战,大破其

29、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材料二(刘)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於水次候望权军。(备)乃氽单舸往见 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各日:“恨少。”瑜日:“此 自足用,想州但观瑜破之。”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关)羽、(张)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瑜之破翘军也,普 公日:不羞走!”江表传 材料三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苜亮谓刘备日:“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 鲁肃俱诣孙权(孙权)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瑜等率轻锐 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资治通要(1)依据上述材料,确定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事实。(2)指出三那么材料对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作用的表达有何不同?据此说明运用史料进行历史 研究时应该注意哪些原那么?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