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课堂实习手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课堂实习手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课堂实验记录簿班级:组号:组长:小组成员:指导教师:测绘工程教研室 二。二一年四月班级:小组:组员:各监测点沉降量曲线图:时间-沉降量曲线图时间(天)8 6 4 (EE)朝敏”需瞰班级:小组:组员:实验三小角法观测水平位移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小角法观测水平位移的测量原理;(2)使用全站仪完成外业测量;(3)完成水平位移的计算工作;二、设备、人员、学时(1)设备:每组1套全站仪及三脚架、棱镜、对中杆;(2)人员:每组4人,轮换操作仪器和记录;(3)学时:2学时;三、内容与方法(1)架设仪器学校图书馆广场为实验场地,利用地稽交点为设站点A,要求精密对中整平, 对中误差不大于
2、1mm。(2)确定基准线方向沿地砖缝隙延伸方向,距离测站约100m处,选定基准点B。使用全站仪精 确瞄基准点B,并记录水平角度值。(3)观测小角每隔10m左右,在破缝处选定一个监测点,精确瞄准记录水平角度值,并使 用棱镜测量设站点至监测点的距离值。(4)计算偏离值使用测量得到的距离值和角度值,利用公式计算监测点至基准线的偏离值, 完成表格并绘制水平位移值示意图。基准线考前须知:(1)注意仪器安全,仪器专人操作,遇到恶劣天气停止观测。(2)对中整平、瞄准观测过程中精细操作,勿碰动仪器与脚架。小角观测记录表名称水平角度值小角值(”)距离值(m)偏移值(mm)基准点B监测点1监测点2监测点3监测点4
3、监测点5监测点6监测点7监测点8监测点9班级:小组:组员:基准点B距离值(m)90 L80 70160 L50 )40 k30 L20 10 k54321012345偏离值(mm)设站点A班级:小组:组员:实验四倾斜观测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圆形建(构)筑物的倾斜观测基本原理;(2)使用全站仪完成外业测量;(3)完成倾斜观测的计算工作;二、设备、人员、学时(1)设备:每组1套全站仪及三脚架;(2)人员:每组4人,轮换操作仪器和记录;(3)学时:2学时;三、内容与方法(1)选择测站点在校园范围内选择圆形特征的建(构)筑物(路灯杆、电线杆等)。如图所 示,在灯杆附近选两测站A和B,要求A0和B0
4、大致垂直,且距灯杆的距离为灯 杆高度H的1.5倍到2倍。(2)观测与计算将全站仪安置在A站,用方向观测法观测与灯杆底部断面相切的两方向A-K A-2和与顶部断面相切的两方向A-3、A-4,得方向观测值分别为al, a2, a3, a4,那么AO与AO的水平夹角为Ql + 勾)一(。3 + %)以=2B0与B0的水平夹角为班级:班级:小组:组员: (fl5 + 4) (a7 + a8) %=2使用全站仪测得测站到灯杆的距离为D”灯杆的半径为R,那么0点对。点 倾斜位移分量为( 6a(Da + R)痂(为土星) = -P- 灯杆的总倾斜量为A =虏 + “灯杆的倾斜度为A t =H(3)完成计算表
5、格和示意图测站方向角度值夹角6( )距离D倾斜分量倾斜度iAala2a3a4Ba5a6a7a8测站、灯杆、倾斜量的相对关系示意图班级:小组:组员:实验五编写基坑变形监测工程设计书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变形监测工程设计书的主要内容;(2)各小组收集相关资料,完成基坑变形监测工程设计书;二、设备、人员、学时(1)设备:网络收集基坑监测的相关资料;(2)人员:每组4人,分工完成基坑变形监测工程设计书;(3)学时:2学时;三、内容与方法工程书的内容应当包含一下内容:(1)概述:包括工程来源、内容和目标、作业区范围,以及行政隶属、任务量、 完成期限、工程承当单位和成果(或产品)接收单位等。(2)作业区
6、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根据工程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说明与 监测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 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以及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 和利用方案等。(3)引用文件:说明工程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说明成果(或产品)的种类及形式、坐标 系统、高程基准,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 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5)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硬件局部规定对生产过程所需的主要测绘仪器的类 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
7、定的要求、数据处理设备、数据测存 储设备、数据传输网络等设备的要求;软件局部规定作业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 其他配置。(6)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说明工程实施的主要生产过程和这些过程之间输入、 输出的接口关系。必要时,应用流程图或其他形式清晰、准确地规定出生产作业 的主要过程和接口关系。(7)技术规定:基准点和监测点的标志设计、点位布设方案、标石埋设规格、 施测方法及其精度要求;规定变形监测周期和监测要求;规定数据处理方法、 技术公式和统计检验方法等;规定手簿、记录和计算的要求;其他有关要求 (特殊技术要求)和规定,如所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依据和技术要求。(8)上交和归档成果(或产品)及其
8、资料内容和要求:分别规定上交和归档的成果 (或产品)内容、要求和数量,以及有关文档资料的类型、数量等,主要包括:班级:班级:小组:组员:成果数据,规定数据内容、组织、格式、存储介质、包装形式和标识及其上交和 归档的数量等;文档资料。规定需上交和归档的文档资料的类型(包括技术设计 文件、技术总结、质量检查验收报告、必要的文档簿、作业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记 录等)和数量等。(9)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10)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11)附录:需进一步说明的技术要求和有关设计附图、附表。班级:小组:组员:实验一校园建筑物沉降监测(1)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中视法水准观测流程;(2)完成一次建筑物的沉降观
9、测;(3)完成监测点的高程内业计算;二、设备、人员、学时(1)设备:每组1套电子水准仪及三脚架、配套水准尺、尺垫;(2)人员:每组4人,轮换操作仪器和记录;(3)学时:2学时;三、内容与方法(1)中视法沉降观测方法中视法沉降监测方法与二等水准测量要求基本相同。除了完成水准路线的前令设站点中视方向令设站点中视方向如上图所示,中视法主要流程为:1)在便于对监测点进行观测的位置架设水准仪,按照二等水准规程,完成 前后视的观测;2)在监测点竖立水准尺,并记录中丝读数;班级:班级:小组:组员:3)搬站,按照以上流程完成水准路线,同时完成所有监测点的中视观测;4)按照二等水准要求,计算水准路线的闭合差,完
10、成平差计算,求得各转 点的高程值;5)根据各转点的高程值、中丝读数,以及监测点的中丝读数,求得监测点 的高程值。(2)使用中视法完成校园内一幢建筑物的沉降点高程测量工作。(3)完成沉降监测点的高程计算,说明计算过程并绘制观测路线示意图。沉降测量路线示意图班级:小组:组员:水准观测记录表测站 编号占 八、 号后距前距方向标尺读数差值备注视距差d2d第1次第2次后.、乙 刖后一前h中视 方向视距读数后视昂差视距读数后视高差视距读数后视iWj差后A 刖后一前h中视 方向视距读数后视iWj差视距读数后视高差视距读数后视iWj差后乙 刖后-前h中视 方向视距读数后视图差视距读数后视高差视距读数后视高差后
11、刖后一前h中视 方向视距读数后视图差视距读数后视高差视距读数后视高差后前后一前h中视 方向视距读数后视Wj差视距读数后视高差视距读数后视高差后.、乙 刖后一前h中视 方向视距读数后视高差视距读数后视图差视距读数后视高差班级:班级:小组:组员: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调整和高程计算表点号测站数 或距离L (km)实测 高差h (m)高差改 正数V (mm)改正后 高差五 (m)高程(m)点号计算者:校核者:班级:小组:组员: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表工程名称观测日期施工进度观测期次观测点 编号观测部位前次观测 高 程 (m)本次观测 高 程 (m)本次沉降数 (mm)累计沉降数 (mm)备注测量员:观测记录
12、员:年 月 日监理(建设)单位旁站监督人:年 月 日班级:班级:小组:组员:实验二校园建筑物沉降监测(2)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中视法水准观测流程;(2)完成第二次的建筑物沉降观测;(3)完成监测点的高程内业计算,以及本期沉降量计算;二、设备、人员、学时(1)设备:每组1套电子水准仪及三脚架、配套水准尺、尺垫;(2)人员:每组4人,轮换操作仪器和记录;(3)学时:2学时;三、内容与方法(1)使用中视法完成建筑物的沉降量观测,方法与实验三相同。为了保证观测 精度,要求观测过程“三固定”(固定仪器设备、固定观测线路、固定观测人员)。(2)对观测结果进行处理,解算闭合差并完成路线平差。根据中视读数
13、求出本 期监测点的高程值。(3)对两期的监测数据进行比照,计算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并画出沉降量曲线 图。班级:小组:组员:水准观测记录表测站 编号占 八、 号后距前距方向标尺读数差值备注视距差d2d第1次第2次后.、乙 刖后一前h中视 方向视距读数后视昂差视距读数后视高差视距读数后视iWj差后A 刖后一前h中视 方向视距读数后视iWj差视距读数后视高差视距读数后视iWj差后乙 刖后-前h中视 方向视距读数后视图差视距读数后视高差视距读数后视高差后刖后一前h中视 方向视距读数后视图差视距读数后视高差视距读数后视高差后前后一前h中视 方向视距读数后视Wj差视距读数后视高差视距读数后视高差后.、乙 刖后一前h中视 方向视距读数后视高差视距读数后视图差视距读数后视高差班级:班级:小组:组员: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调整和高程计算表点号测站数 或距离L (km)实测 高差h (m)高差改 正数V (mm)改正后 高差不(m)高程(m)点号计算者:校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