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考前模拟预测冲刺试卷四套(Word版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考前模拟预测冲刺试卷四套(Word版附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需要可下载使用!高考备考考前冲刺卷语文试卷(一)考试分数: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考前须知:1 .请在答题前填涂、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涂、填写在答题卡(纸)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此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开展战略文件, 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 和网络安全等六大体系基本形成,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 驶的智能
2、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实现市场化应用。智能汽车既是人工智能与机械化的结合,也是信息文明时代人、社会和智能相互融合的 一种方向,是智慧城市的一个要素。构建智能汽车的六大体系,是同时开展实现目标,还是 分时间和重点一个个突破,这个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而智能汽车能不能上路,既在于技术 是否实用,也在于与之相关的社会要素是否配套,因此,尽管智能汽车的六大体系需要推进, 但还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套开展。按照科技与社会关系的架构,技术的开展在先,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推动力量,因此,技 术是先行者,之后,人类社会需要制定相应的规那么来适应技术创新。现在的智能汽车就是如 此。一方面,需要对原有的交通规那么进行修改,或者重新
3、制定智能汽车时代的交通规那么;另 一方面,必须要解决智能汽车的伦理问题对人类社会的伤害减到最小或接近零。哲学家 菲利普福特1967年提出了一个哲学难题,在智能汽车时代,这一问题可能会更加凸显和尖 锐。无论智能汽车的技术如何尖端和适用,道路基础设施如何先进,智能汽车上路也会有产 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在事故将要发生时,AI的选择是挽救路人还是保护汽车中的乘客,这个问题必 须解决。2018年8月,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大规模调 查结果,揭示了自动驾驶汽车在全球不同国家的伦理偏好以及这些偏好的区域差异。对233 个国家的受访者进行的调查说明,不同社会的伦理具有共性,保护人
4、类的生命,而非其他动 物的生命;拯救多人的生命,而非少数人;保护年轻人的生命,而非老年人。智能汽车无论是否出现事故,法律上该负什么责任,也必须在智能汽车上路前制定规那么。 而如今,社会配套方面并没有制定相应的规那么。2018年3月18日晚,美国Uber的一辆自动 驾驶汽车撞上了 49岁的妇女伊莱恩赫茨伯格,并导致其死亡。2019年11月19日,美国国 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宣布,车祸主要归咎于Ube r脆弱的安全文化,公司的法人代表要负主要 责任。但是,这并不是法律上的判决。而且,当时Ube r自动驾驶汽车上还有一名安全员, 并非完全无人驾驶。在未来,如果完全是无人驾驶,出现事故是公司法人负责,还是
5、智能汽车的设计者负责,1、答案:B解析:A.不是所有的智能化汽车在所有情况下实现规模化生产、市场化应用,而是“有条 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到达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 用”。C.文意错解,哲学家菲利普福特1967年提出的哲学难题,指前文所述的智能汽车的 伦理问题,而不是智能汽车开展的哲学难题。D.概括失当,智能汽车和人工驾驶对车辆的操 作实质相同,都是一个非线性的控制过程。2、答案:A解析:推断无据,“较为落后”的说法无中生有。3、答案:C解析:“蓝牙、影音”为已实现技术,其研究不属于智能汽车研究范畴。4、答案:智能汽车是一种人工智能与机械化相结合,(1分)利用多种
6、传感器和智能公路技术, (1分)实现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过程的(1分)自动驾驶的汽车。(1分)5、答案:文体特征:材料二为科普性质的说明性语段,层次清晰,语言平实准确。(2分)主 要表现手法:作诠释,对智能汽车的各项技术、功用分别介绍;作比较,把智能汽车、 一般所说的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分别进行比较,突出了智能汽车的独特之处及优点;分类 别,对智能汽车的技术系统进行分类说明。(每条2分,答对两条、意思对即可)6 .C. A7 .散文需要理解需要通过想象去领会作者在说什么不必过多担忧牵强作者原意.用“凤”去象征“你”,因为仰望中的凤岭而想起了 “你”一一一个作者心中美丽的形象。 “你”的品质里有凤
7、的精神,高傲引动着众多的追逐,冷艳又使一切邪念止步。“长长翅正在欲收未收之时”,充满了生命和活力,象征着“你”的优雅和高蹈。“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象征你的可望而不可及。用醴泉象征了 “你”的高贵品质。陶瓶在象征作者自己的一腔挚意,陶瓶古朴、丑陋,长久无人理会,与生俱来孤独,但 它却可以盛满甘冽的泉水,更可以去送美丽的女子。“你”也可能象征作者寻寻觅觅所追求的一个人生目标,抑或是作者对于文学艺术的一 种象征。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8 . C 11. C 12. D.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顺道而决之,因其所遇而变生焉。久于投闲,家益贫,郡守翟汝文欲为买公田,谢不取。
8、13 .张耒写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0 .答案:C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 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肴饮食之。11 . C.太祖是庙号,不是年号. D是听闻后,而非去世时。12 .(1)沿着河道顺流而下,根据它们所碰到的地理形势发生变化。(2)因为长期置身于清闲境地,张耒的家境生活更加困难,郡守翟汝文曾想为他买些公田, 被张耒推辞拒绝了。13 .都遵循着文以载理、文以载道的原那么;不能只做文不求理;不能只追求词句之奇。张耒字文潜,是楚州淮阴人。幼时即显得聪颖奇异,十三岁便能写作文章,十七岁所做函 关赋,已为众人传诵。张耒游学于陈州时,受
9、到学官苏辙的钟爱,因而,能够结识苏轼,苏 轼也赏识张耒,称其文章恣意洒脱,淡雅情真,有一唱三叹之声。张耒于弱冠之年考中进士,历任临淮主簿、寿安县尉、咸平县丞等官职。后入朝为太学录, 得范纯仁举荐,迁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秘书丞、著作郎、史馆检讨。张耒任馆阁之职达 八年之久,始终重义自律,淡泊行事。后擢升为起居舍人。绍圣初年(094),以直龙图阁知润 州。因坐党籍之罪徙往宣州,再遭贬谪而监黄州酒税,徙复州。徽宗即位后,张耒被起用为 黄州通判,知兖州,既而被召为太常少卿,数月后,再次出知颍、汝二州。崇宁初年(02), 张耒又坐党籍之罪,被削夺官职,主管明道宫。起初,张耒在颍州时,闻知苏轼去世,便为
10、 苏轼举哀行服,遭到言官攻击,因而被贬为房州别驾,安置于黄州。崇宁五年(06),张耒得 以自便迁居陈州。张耒外观容貌非常出色,有超群的才能,文笔高超,特别擅长诗歌辞赋。当时苏轼、苏辙及 黄庭坚、晁补之等同辈文学英才相继去世,只剩下张耒一个人还活着,贵族、平民去向张耒 请教学问的人很多,他们分开日子轮流携着美酒佳肴与他饮酒品尝共享。张耒教导人写文章 要以条理为主,曾经著述说:“自从六经以来,直到诸子百家文人辩士的论述,大多都将 文章作为寄寓条理的器具。所以学习写文章的首要事情,紧要的在于明白条理,如果懂得文 章却不致力于条理,仅仅追求文章的精巧,那样的话,天下还没有。像那水流从长江、黄河、 淮河
11、、海河诸条河流,沿着河道向下行进,奔腾不息连绵不断,日夜不停,冲撞砥柱,横穿 吕梁,在江湖中追逐,最后汇聚大海,它们舒展时是微波荡漾,鼓动时是波涛阵阵,腾涌时 是暴风袭击,愤怒时是雷霆万钧,蛟龙鱼鳖,在激荡中时现时隐,这就是水的奇妙变化所在。 水流的源头,难道像这样的吗!沿着河道顺流而下,根据它们所碰到的地理形势发生变化。 小沟小河向东流淌西边就会枯竭,下游饱满上游就会虚缺,日夜冲激,想要看到它们的奇特 之处,它们所到达的地方,不过是蝌蛙蚂蝗一类水生小动物游戏玩耍的地方罢了。长江、黄 河、淮河、海河诸条河流,就是条理通达的文章,不追求奇特而奇特自然存在。激荡小沟小 河而要寻求水流的奇特,这个在
12、条理上找不到,却想通过言辞章句表达奇特,反复吟咏咀嚼, 最后也找不到,这就是文章的浅陋之处了J求学的人认为这是极有道理的话。张耒晚年写诗 更加致力于平淡风格,效法白居易体,而乐府诗歌效法张籍。因为长期置身于清闲境地,张耒的家境生活更加困难,郡守翟汝文曾想为他买些公田,被张 耒推辞拒绝了。晚年张耒督察南岳庙,主管崇福宫,去世,时年六十一岁。建炎初年,被赠 予谥号集英殿修撰。14 . B【解析】问的主语应是杂树,发问的对象是诗人,此处将杂树拟人化。15 .本诗采用杂言,音节顿挫激扬,富于变化,诗的构思新颖、巧妙,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 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树和花人格化,借助于对话、比照等手法,使诗中的
13、深刻含义得到形象 的表达,象征色彩浓郁。可见诗人“才力并举”本诗多用托讽之辞。一褒一贬,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态度。表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 视和对旷达之士的赞扬,还包含着寒士被压抑的义愤和对高门世族垄断政权的控诉。诗歌以 充分的气势,强烈的个性,明快的语言,给读者以震撼。可见诗人“凌厉当年”16(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17 . D. D18 .其看似不堪一击的花儿,却外柔内刚,承载着坚贞的灵魂;其粉红的色彩,融合了白色的 纯洁和红色的刚毅,象征着坚贞不屈的精神。19 .工匠用工作获得金钱工匠精神并
14、不是舶来品这就是工匠精神。20 .结合原文,言之有理即可.略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需要可下载使用!冲刺2021高考备考考前冲刺卷语文试卷(二)考试分数: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考前须知:1 .请在答题前填涂、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涂、填写在答题卡(纸)上四、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此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梳理了数字史学与数字人文的差异后,我们发现数字史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未来式” 的气质。在许多场合,当数字史学的工程用漂亮的可视化工具得到呈现,志得意满的讲述者 描绘为得到这些数据如何
15、辛苦后,他们往往被追问的问题是:然后呢?这些形象的呈现说明了 什么?是否经得起质疑?类似的问题似乎还没有进入到数字史学专家的研究视野。从史学的专 业态度看,许多数字史学的工程,都属于未完成品,它们往往只提供了材料,但是对材料缺 乏必要的深度研究。造成这种状态的重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数字史学的许多参与者是基于对技术的兴趣加入进来的。虽然数字人文的工具越 来越方便,但不是说你在博客上发表研究成果,运营微信学术公众号,就说明你在进行数字 史学研究。数字史学仍然有一定门槛,需要学者对数字工具有一定了解,甚至最好能够成为勒 华拉杜里所谓的会编程的历史学家。目前从事这个领域的都是由满腔热情支撑的年轻人,
16、他们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传统研究功力可能还不够。他们只学会了运用绚丽多彩 的工具,但还没有能力去解释。另一方面,参加数字人文论坛的专家,都来自不同学科,他们 只能就技术问题展开讨论,在具体研究面上,可能提不出专业的问题,无法让数字史学的项 目获得专业分析上的精进。其次,数字人文研究所强调的“数据驱动”可能偏离了史学研究的路径。传统史学研究 是论证驱动的,擅长分析问题,而数字史学研究者在数据驱动的思维指导下,花费大量精力 去转换、提取、清洗数据,以为数据的获取就是研究本身,显然背离了史学研究的精髓。即 使在公众史学领域大展拳脚的数字史学工程,也由于公众史学注重普及的特性,而在问题的论 证
17、上存在先天的缺乏。然而,只要历史学还要致力于学术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或者像学者指出 的那样,新一代史学家应该更加关注“出思想”,那么数据驱动就远远无法满足历史学的专业 需求,数字史学专家假设仅停留在“数据”的层面,这个学派的未来就难以为继。(摘编自王涛“数字史学”:现状、问题与展望)材料二:正如古腾堡印刷术的创造,推动了欧洲近代化进程中思想的传播和知识的普及,数字技 术的革命更进一步改变了知识世界的图景。历史学与新媒体相结合所诞生的数字史学,迎合 了晚近以来历史学写作朝向群众化的趋势,成为公众史学运动中重要的组成局部。与传统史料相比,数字化史料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传统的纸质史料,如图书和档案
18、, 不管其存世数量还是保存地点都是封闭的,有的文献本身可能就是珍本孤本,即便有印刷或 抄录的版本,流传数量一般也较为有限。通过互联网平台,网络数,据库、网络图书馆可以 直接将数字化之后的史料呈现到用户的终端。研究者与史料之间,不再有空间的阻隔;研究 者与研究者之间,也不再有身份的差异。数字史学进一步践行了 20世纪60年代以来历史学“自下而上”的趋向,更加走向平民化 和群众化。数字史学的研究成果不再只是传统的学术专著和论文的形式,通过网络、影像等 新媒体的呈现,极大地扩大了历史学的受众范围。与此同时,它也极大地鼓励了业余历史研 究者的积极参与。以维基百科为例,它自建立之初即将自己定位为一部包含
19、人类所有知识领 域的百科全书,并作为一个开放源允许群众广泛参与。在约3500万注册用户中,有近8万名 积极的写作者和编辑者,其中大多都是业余的普通网民。与传统史学不同,数字史学毫不拘泥于形式,结合数字技术的开展也呈现出形式的多样 性。不仅文字、图像、动画、音频、视频、超文本等,均可以通过数字的形式呈现,而且在 数字数据库和网络图书馆建设、网站演示、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单机光碟和软件开发、电子 出版、多平台应用、甚至电子游戏开发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前景。数字史学有着传统史学无法比较的互动性。如果数字史学仅是网站演示或光碟形式的话, 它同传统史学的差异只是改换了一种新的传播载体而已,都只是单向的内容发
20、布。但自近十 年前,基于网络平台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的互联网产品模式,也就是Web2.0技术的成熟,更 是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史学的前进。Web2. 0的提供机制,使得普通人不必精通计算机程序设计 就可以利用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平台上,专业历史学家、业余研究者乃至普通读者, 都可以展开交流和对话,数字媒体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的读者与作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 的关系。综上所及,数字史学与公众史学有着诸多的交集和共性。数字史学的开展为更好地开展 公众史学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史料的前提和保障,在技术上为普通人参与历史研究创造了一个 良好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历史学的内容和形式,并改变了历史学的形态。(摘
21、编自周兵历史学与新媒体:数字史学刍议)1 .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虽然当下的数字史学工程取得一些成绩,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些数字史学研究 工程尚属于“草创品”。B.从事数字史学研究的年轻人,热情满腔,对新生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在传统研 究方面功力还不够。C.数字史学的研究成果扩大了历史学的受众范围,也极大地鼓励了业余历史研究者的积极 参与,使其更加平民化。D.毫不拘泥形式的数字史学,具备了数字技术所能呈现的多种形式,使得它在未来许多方 面都有了广阔的前景。2 .根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一个历史学专业的博士生如果掌握
22、了数字工具,对编程比较精通,那么就有可能成长为 一名数字史学专家。B.如果数字史学家在“数据驱动”的同时能够致力于学术问题的分析与探讨,数字史学还 是有开展前景的。C.维基百科作为历史研究的一个平台,大量业余研究者的积极参与,表达了数字史学平民 化群众化的特点。的提供机制,使得数字史学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的读者与作者、生产者与消费 者之间的关系。3 .根据材料内容,以下不属于数字史学研究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通过网络数据库研究数字化史料B.中国知网上发表史学研究的成果C.到图书馆去查阅某珍本孤本史料D.通过腾讯会议进行史学交流对话4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5 .有人
23、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待数字史学的态度截然不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二)现代文阅读n (此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远的怀念孙犁一九三八年春天,我在本县参加抗日工作,认识了人民自卫军政治部的宣传科长林扬。 他是“七七”事变后,刚刚从北平监狱里出来,就参加了抗日武装部队的。他很弱,面色很 不好,对人很和蔼。他介绍我去找路一,说路正在组织一个编辑室,需要我这样的人。路住 在侯町村,初见面,给我的印象太严肃了:他坐在一张太师椅上,冬天的军装外面,套了一 件那时乡下人很少见到的风雨衣,腰系皮带,斜佩一把大盒子枪,加上他那黑而峻厉的面孔, 颇使我望而生畏。我清楚
24、地记得,第一次和诗人远千里见面,是在他那里,由他介绍的。远高个子,白净文雅,书生模样,这种人我是很容易接近的,当然印象很好。第二年,我转移到山地工作。一九四一年秋季,我又跟随路从山地回到冀中。在我县都 村,又见到了远,他那时在梁斌领导的剧社工作,是文学组长,负责几种油印小刊物的编辑 工作。我到冀中后,帮助编辑冀中一日,当地做文艺工作的同志,很多人住在郝村,在一 个食堂吃饭。这样,和远见面的机会就很多。他每天总是笑容满面的。每次我给剧团团员讲课的时候, 他也总是坐 在地下,使我深受感动并且很不安。就在这个秋天,粪中军区有一次反“扫荡”。我跟随剧团到南边几个县打游击,后又回到 本县。源沱河发了水,
25、决定暂时疏散,我留本村。远要到赵庄,我给他介绍了一个亲戚做堡 垒户,他把当时穿不着的一条绿色毛线裤留给了我。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我从延安回到冀中,在河间又见到了远。他那时拄着双拐, 下肢已经麻痹了。精神还是那样好,谈笑风生。我们常到大堤上去散步,知道他这些年的生 活变化,如不坚强,是会把他完全压倒的。“五一”大“扫荡”以后,他在地洞里坚持报纸工 作,每天清晨,从地洞里出来,透透风。洞的出口在野外,他站在园田的井台上,贪馋地呼 吸着寒冷新鲜的空气。看着阳光照耀的、尖顶上挂着露珠的麦苗,多么留恋大地之上啊!我只有在地洞住过一夜的亲身体验,已经觉得窒息不堪,如同活埋在坟墓里。而他是要 每天钻进去
26、工作,在萤火一般的灯光下,刻写抗日宣传品,写街头诗,一年,两年。后来, 他转移到白洋淀水乡,长期在船上生活战斗,受潮湿,得了全身性的骨质增生病。最初是整 个身子坏了,起不来,他很顽强,和疾病斗争,和敌人斗争,现在居然可以同我散步,虽然 借助双拐,他也很高兴了。他还告诉我:他原来的爱人,在“五一”大“扫荡”后,秋夜趟水转移,掉在旷野一眼 水井里牺牲了。我想起远留给我的那条毛线裤,是件女衣,可能是牺牲了的女同志穿的,我过路以前扔 在家里。第二年春荒,家里人拿到集上去卖,被一群汉奸女人包围,几乎是讹诈了去。她的牺牲,使我受了启发,后来写进长篇小说的后部,作为一个人物的归结。进城以后,远又有了新的爱人
27、。腿也完全好了,又工作又写诗。有一个时期,他是我的 上级,我私心庆幸有他这样一个领导。一九五二年,我到安国县下乡,路经保定,他住在旧 培德中学的一座小楼上,热情地组织了一个报告会,叫我去讲讲。我爱人病重,住在省医院的时候,他曾专去看望了她,惠及我的家属,使她临终之前, 记下我们之间的友谊。听到远的死耗,我正在干校的菜窖里整理白菜。这个消息,在我已经麻木的脑子里,沉 重地轰击了一声。夜晚回到住处,不能入睡。后来,我的书籍发还了,所有现代的作品,全部散失,在当作文物保管的古典书籍里, 却发见了远的诗集三唱集。这部诗集出版前,远曾委托我帮助编选,我当时并没有认真去做。远明知道我写的字很 难看,却一定
28、要我写书面,我却兴冲冲写了。现在面对书本,既惭愧有负他的嘱托,又感激 他对旧谊的重视。我把书郑重包装好,写上了几句话。远是很聪明的,办事也很干练。他很乐观,绝不是忧郁病患者。对人对事,有相当的忍 耐力。他的记忆力之强,曾使我吃惊,他能够背诵“五四”时代和三十年代的诗,包括李金 发那样的诗。远也很爱惜自己的羽毛,但他终于被“四人帮”迫害致死。他在童年求学时,在党的教育下,便为自己树立人生的理想,处世的准那么,待人的道义, 艺术的风格等等。循规蹈矩,孜孜不倦,取得了自己的成就。我没有见过远当面骂人,训斥 人;在政治上、工作上,也看不出他有什么非分的想法、不良的作风。我不只看见他的当前, 也见过他的
29、过去。他在青年时是一名电工,我想如果他一直爬在高高的电线杆上,也许还在愉快勤奋地操 作吧。现在,不知他魂飞何处,或在丛莽,或在云天,或徘徊冥途,或审视谛听,不会很快就 随风流散,无处招唤吧。历史和事实都会证明:这是一个美好的,真诚的,善良的灵魂。他无负于国家民族,也无负于人民群众。(选自孙犁散文集)文本二:我们应该从历史上,找出散文创作成败得失的一些规律,那对我们衡量当前的散文,可 能是比较有用的。从我们熟读的一些古代或近代的散文看,但凡长时期被人称诵的名篇,都是感情真 实,文字朴实之作。比方说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我们常说,文章要感人肺腑,出自肺腑之言,才能感动别人的肺腑。言不由衷,
30、读者自 然会认为你是欺骗。读者和作者一样,都具备人的良知良能。你有几分真诚,读者就感受到 几分真诚,丝毫作不得假。这两篇文章,所以能流传百代,就是因为感情的真挚和文字的朴素无华。(选自孙犁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6、以下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相对于远“高个子,白净文雅,书生模样”的外表而言,文章更加注重表现他“美好的, 真诚的,善良的灵魂工“我”只在地洞里过了一夜就觉得窒息不堪,而远却在里面工作了两年。这一比照突出了 远的坚忍顽 强,甘于奉献。B. “我”把远原来的爱人的牺牲写进长篇小说里作为一个人物的归结,这也是当作家的“我” 纪念烈士的一种独特方
31、式。D.结尾一段是“我”代表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对远作出的高度评价,堪称盖棺定论,蕴含了 对远的深切哀悼和深情怀念。7、以下关于文本的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文本一于细微处见匠心,如以一条绿色毛线裤串联多个人和事,折射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性 格以及社会时代背景。B.听到远的死讯,“我”只是觉得脑子里“沉重地轰击了一声”,并未感到多么悲哀。这是因 为当时的环境不允许。C.远去世后,“我”把他的诗集三唱集当作文物珍藏。现在,面对书本,睹物思人,“我” 心中既惭愧又感激。D.文本一结尾从童年写到青年直到现在,完整地概括出远一生的经历,足见“我不只看见他 的当前,也见过他的过去”。8、文本一开头
32、一段,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如欲以“感情真挚,文字朴实”为题写一那么远的怀念的赏析文字,请列出赏析要点并 略作分析。(6分)五、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此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 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 彦博才之,留再任。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更 不悦,而民安之。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 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
33、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 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 宣州,改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 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史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 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日:“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J凡有问,皆直辞以对, 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孰法。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 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 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
34、观。庭坚在河北, 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 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徒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庭坚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 一家。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较,故称“苏黄二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 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节选自宋史黄庭坚传)【注】颁盐策:分摊盐税的政策法令;wi:歪曲,枉曲。10 .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B.黄庭坚字鲁直/洪
35、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常惊/以为一日千里/C.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常惊/以为一日千里/D.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常惊/以为一日千里/11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国子监:又称国子学。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 学府。B.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建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C.行:指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行书逐渐演变
36、为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 字体。D.孝友:指对父母孝顺,对朋友友爱。文中指苏轼认为黄庭坚孝顺、友爱的品行比得上 古人。12 .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黄庭坚施行仁政,体恤民情。朝廷公布征收分担盐税法令,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唯 独太和县不这样做,该县的百姓却得以安定。B.黄庭坚直率豪壮,不畏权贵。他奉命修订神宗实录,记录章惇、蔡卞及其党羽的诬 陷不实之词。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C.黄庭坚诲人不倦,修养极高。四川的土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交游。他向他们讲学不 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D.黄庭坚备受排挤,仕途坎坷。庭坚与赵挺之有微隙,陈举秉承赵挺之的意向指斥
37、庭坚 对灾祸庆幸,庭坚被押送到宜州管制。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2)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14 .黄庭坚文才非凡,备受推崇,主要表达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别范安成沈约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注:梦中不识路: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 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15.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38、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联起句自然,平平叙来,而眼前依依不舍的感情隐含其间。B. “易前期”点名分手的时间,比计划中更早的分别让作者十分伤感。C.颔联“同衰暮”一词可以看出作者和友人都已年老,通过年老、年少时对待离别的感情和态 度的比照,加深对了情感的表达。D.颈联“勿言”二句起承转作用,是从离别写到别时的酒宴。说明此次饯别,不同以往。16 .有人评价本诗尾联“有画龙点睛之妙”,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此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人们常用爱莲说中“,”两句来比喻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2)荀子劝学中说,刀剑要锋利,需要磨砺,人要成
39、为“”的君子,就必须“”,强调了学习的意义重大。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两句,回忆四十三年前北方人民此起彼伏、如火如茶对抗异族统治的斗争。六、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真正有真情实感的创作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在当今时代,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获取图像极 为便捷,(),这样创作的作品就会变得程式化、冷漠化,难以打动人心。黑格尔认为,形式只是内容的容器。有才能的艺术家要走进生活,亲近人民,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 的感人作品。文艺工作者要承当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时代责任。几千年前,这种责任就已经被我们的 先辈意识
40、到了,并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质兼优的格局与审美。如今,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用鲜明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否 定和批判的,使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18 .以下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丢掉了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 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B.没有将艺术的根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丢掉了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 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C.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 民中去感悟的环节被丢掉
41、了D.没有将艺术的根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 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被丢掉了19 .以下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抑或智能汽车的运营者、审批者负责,或者是都有责任?种种伦理和法规,都是需要在智能 汽车上路之前解决的问题。(摘编自张田勘智能汽车六大体系之外,伦理和法规同样重要)材料二:智能汽车与一般所说的自动驾驶不同,它指的是利用多种传感器和智能公路技术实现的 汽车自动驾驶。智能汽车首先有一套导航信息资料库,存有全国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城市道路以 及各种服务设施(餐饮、旅馆、加油站、景
42、点、停车场)的信息资料;其次是GPS定位系统,利用这个系统 精确定位车辆所在的位置,与道路资料库中的数据相比较,确定以后的行驶方向;道路状况 信息系统,由交通管理中心提供实时的前方道路状况信息,如堵车、事故等,必要时及时改 变行驶路线;车辆防碰系统,包括探测雷达、信息处理系统、驾驶控制系统,控制与其他车 辆的距离,在探测到障碍物时及时减速或刹车,并把信息传给指挥中心和其他车辆;紧急报 警系统,如果出了事故,自动报告指挥中心进行救援;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汽车与指挥中心 的联络;自动驾驶系统,用于控制汽车的点火、改变速度和转向等。对车辆的操作实质上可视为对一个多输入、多输出、输入输出关系复杂多变、不
43、确定多 干扰源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过程。驾驶员既要接受环境如道路、拥挤、方向、行人等的 信息,还要感受汽车如车速、侧向偏移、横摆角速度等的信息,然后经过判断、分析和决策, 并与自己的驾驶经验相比较,确定出应该做的操纵动作,最后由身体、手、脚等来完成操纵 车辆的动作。因此在整个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人为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一旦出现驾驶员 长时间驾车、疲劳驾车、判断失误的情况,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通过对车辆智能化技术的 研究和开发,可以提高车辆的控制与驾驶水平,保障车辆行驶的安全、畅通、高效。对智能 化的车辆控制系统的不断研究完善,相当于延伸扩展了驾驶员的控制、视觉和感官功能,能 极大地促进道路交
44、通的安全性。智能车辆的主要特点是以技术弥补人为因素的缺陷,使得即 便在很复杂的道路情况下,也能自动地操纵和驾驶车辆绕开障碍物,沿着预定的道路轨迹行 驶。(摘编自百度百科“智能汽车”条)1、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我国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中国标准智能汽车六大体系,届时我国的智能化汽车将 实现规模化生产、市场化应用。B.智能汽车能否上路,既取决于技术是否实用,也取决于与之相关的伦理、法规等社会 要素是否配套,不可操之过急。C.哲学家菲利普福特提出的关于智能汽车开展的哲学难题,今天可能会更加凸显和尖 锐,需要引起高度重视。D.智能汽车的导航定位、感知信息、预
45、防碰撞、紧急报警、无线通信、自动驾驶等系统, 实现的是线性的控制过程。2、根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我国在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等体系建设方面较为落后,所以国家11部委 专门制定开展 战略。B.自动驾驶汽车虽在不同国家、区域有不同的伦理偏好,但在保护人类生命而非其他动 物的生命方面是一致的。C.在事故将要发生时,AI的选择是挽救路人还是保护乘客的问题之所以棘手,在于每个 人的生命都是珍贵的。D.对智能化车辆控制系统的研究完善相当于延伸扩展了驾驶员的控制、视觉和感官功能,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6、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n (此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是它自身开展的内在机制,这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诸矛盾间的对 立统一,使我国古代文化形成多元的统一体。在多种矛盾的对立统一过程中,这种文化之间 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不断产生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形态。在这种文化背景 下形成的审美观念,也就不是清一色的。多种审美观念之间,有些甚至是对立 的、互相排斥的,但是,他们又并存而为人们所接受。这正是我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多样性和 丰富性。所以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文艺学理论家,o有的以入世的功利主义为 主,但也不排斥忘世、出
47、世的审美情趣;有的比较重视忘我忘物之境和禅理禅趣,但他们并 不排斥现实性和功利性的审美观念。在这一点上,理论家如刘勰,文学家如苏轼,都是具有 代表性的。就我国文学艺术历史整体而言,由于前面我们谈到的多元性的文化背景,所以才 形成千姿百态、风格流派多样的光辉灿烂的文艺百花园。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个字。22 .请把上文画波浪线局部的内容改为以“多元性的文化背景”为主语的单句。(三)写作(此题共1小题,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陈蕃十五岁时,曾单独一人住在一处读书,其庭院及屋舍内十分杂乱无章。他父亲的朋 友
48、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 下,安事一室乎? ”薛勤认为他有澄清世道的志向,很有自己的见解,与众不同。陈蕃后来 果然成了一代名臣。(译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蓉年少时,很有抱负,在其父亲养晦堂偏西一间书房里闭门读书。俯读仰思,每当思 考得深入时,他常站起身绕着室内来回走。室内地面坑坑洼洼,刘蓉屡次被绊倒,吃了不少 苦头,但时间一长他也就习惯了。一日,他父亲过来室中,笑话他说:“一室之不治,何以天 下家国为? ”他父亲就命童子取来泥土填平了那些坑洼。(编自清刘蓉习惯说) 后人结合刘蓉的故事,总结出了 “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 ”的名句。针对以上两种观点,某校高三年级拟举行一次“扫天下,是否扫一屋”的主题辩论赛, 请你选择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写一篇辩论稿,表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