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647144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二年级2021-2022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说明:1、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主观题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不允许涂抹。否则,每处扣1分,扣为0分为 止。3、默写一定要正楷体书写,不要修改,不要连笔,否则该空不得分。4、作文卷面清晰,字迹工整,设卷面分5分,对于书写潦草的作文总分扣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上有迢迢河汉,下有滔滔江水”。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我们灿烂的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一个重要奥秘就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而典籍,正是中华文化永不枯竭 的源头活水。是永远给中华

2、儿女以精神滋养、提醒我们不断进行精神反刍的范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谁都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上下五千年而文脉不绝,根 本在于一代代华夏子孙以典籍为媒、薪火相传、接续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 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 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文化典籍往往是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浩如 烟海的中华传统典籍,将中华儿女的民族品格、民族精神高度浓缩在字里行间,凝聚成中华文化生生不 息、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优秀典籍,既是中华民族的共享记忆

3、,也是我们与历史的精神接 续。既见证了我们的昨天、观照着我们的今天,也将福泽我们的明天、福泽中华民族后世千年。书里乾坤 大,心中日月长。我们坚信,典籍是国之瑰宝,不能只是“活”在藏书馆、“活”在学者的论著中,还应 该“活”在年轻人心中。典籍里的中国,就是典籍的传播者、转化人,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探暗索隐、 披沙拣金,通过电视独具优势的语境转换,让更多人爱上典籍,自觉传承中华灿烂丈化。慎海雄我们为什么要策划典籍里的中国 材料二中华优秀文化典籍的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让我们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 性发展”所产生的无穷魅力。典籍里的中国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以戏剧化的结构和影视化的表达对典

4、 籍进行了可视化、故事化、直观化的艺术转码,“百岁老人”伏生讲述自己一生舍命守护尚书的故D.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 不去/愧古人以忸怩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国子监,封建时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或“国学”,就学的学员 皆称太学生或国子生。B.处土,原来指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C.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古代很多文学家的作品集常以谥号命名,例如欧阳文忠公文集昌黎先生 集范文正公集。D.尚享,也作“尚飨”,是指尊崇、高尚的享受,是

5、旧时祭文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表达对 逝者的悼念。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文冠天下。四六文盛行时他就独步其间;修撰唐书完成后,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B.欧阳修举贤好土。湖州孙觉与欧阳修还未相识时,郡守欲加罪于孙觉,欧阳修亲写书信使其获免;陈 烈、苏洵等亦曾得其相助。C.欧阳修性情耿直。韩琦主持国政时,公卿聚集议事,欧阳修都会据理力争;上朝奏事,众议不合时, 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D.欧阳修德高望重。苏轼赞其“大川乔岳”般的地位,由衷赞美欧阳修一生的人品功业,情真意切。11 .请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甲文和乙文两者的不同。12 .将下面

6、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答案】8.A9.C10. AH.甲文多记叙,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乙文多议论、抒情,语言典雅庄重,情感浓烈。12. (1)多多告诉后世的人们,以这件事为鉴,千万不要忘记(这个悲剧)啊。(2)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3)这样看来臣在陛下面前尽忠的时日(还)长,(而)报答奉养祖母的日子(却)很短了。(臣怀着) 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求得奉养祖母以终其天年。【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以前我的父

7、辈胸怀大略隐居于世,不是先生就不能够招揽到他;而那时没有才能的我,因为这样才 得以跟随先生,在先生的门下受到教育。听说先生逝世的消息,按情理应当跪着前去凭吊,但是身有公务 不能前往,我也愧对过世的人而感到不自在。“遁世”是一个词,意思是“隐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匍匐”修饰“往吊”,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o【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 “以谥号昌黎先生集”错误,“昌黎”不谥号,是地名。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 “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错误,欧阳修是当时修史的人中官职最高的人,并非“修史第一人”。故选Ao11题详解

8、】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能力。首先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多记叙欧阳修生平的事迹一一求学、科举、撰写唐书不署自己名字、保全 孙觉等事,采用的是记叙手法;乙文论述欧阳修的功绩和其去世后国家的损失,因此多用议论和抒情的表 达方式。从语言风格上看,甲文叙述故事,把他小时母亲教他写字、乡试、省试考试都是第一名、奉诏撰写史书、 推荐人才的事情一一叙述出来,语言平实自然,主要交代事情的经过,情感真挚;乙文以议论、抒情为 主,从欧阳修做学问、人品等方面对其进行评判,句式整齐,多用对偶。如“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 有传,学者有师” “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语言典雅庄重,情

9、感浓烈。【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谢”,告诉;“戒”,以为戒;“慎”,千万。(2)得分点:“所守”,守关的将领;“或”,如果;“亲亲信。(3)得分点:“是”,这样(看来);“尽节于陛下”,状语后置句;“报养”,报答奉养。参考译文:(甲)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可供他读书),他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字,教 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文章,又让他学习作诗,以至于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致力于读书。等 到考中进士时,求学的人正盛行写作骈文,号称时文,而先父此时已独步其中。天圣七年,欧阳修补任为 国子监生。这一年秋天参加选拔,第二年参加省试

10、,并且都是第一名,从此名重于世。先父平生写文章胜 过他人,却从不向别人夸耀自己。当初他奉皇命编撰唐书,而列传由宋祁编撰。完成后上奏皇 帝,按照旧制只署官职最高的人的名字,先父官职最高,应当只署他的名字。先父说:“宋公编写列 传,功夫深厚,耗时长久,我怎可掩盖他的名字,夺取他的功劳? ”于是列传署上了宋祁的名宇。 先父平生把奖掖后进、推举贤才作为自己的责任。湖州孙正言觉担任合肥主簿,和先父不相识。郡守对孙 觉很恼怒,想搜罗罪名治他的罪。当时胡侍讲在太学把这件事告诉了先父,先父亲自写信给他的属下,让 他保全孙正言觉,于是得以免罪。福州隐士陈烈一向与先父不认识,先父听说了他的名气,了解他的品行 德义

11、,多次向朝廷举荐,请求征召录用,朝廷就任命陈烈为国子监直讲。先父生性耿直刚正,不顾虑他人 的仇怨。虽然因为这多次遭到谗言毁谤,到了被贬谪放逐的地步。等到他官居高位,仍然坚定而毫不顾全 爱惜自己,更加致力于正道直行。置身于事,不惧议论。这时当今的司徒韩琦主持国政,每当诸位公卿聚 会议事时,事情还未定论,先父都据理力争。有时向皇帝奏事,众人意见不统一,先父也会反复争辩,无 所顾忌回避。(乙)悲痛啊!先生到这世上来,已经有六十六年了。(因为有了先生)百姓有了父母官,国家有了可以象 蓍草和龟甲一样解决疑问的人;文化因而得到传授,求学的人有了老师;有德行的人有所依仗因此不会害 怕,小人因为害怕所以还有不

12、敢做的事情。先生就象高山大川,看不到他运动,但对于外界的恩惠,不能 够用数字来衡量、不能全部的知晓。现在先生逝世了,百姓没有了仰仗庇护的人,朝廷没有了查找疑问的 人。以前我的父辈胸怀大略隐居于世,不是先生就不能够招揽到他;而那时没有才能的我,因为这样才得 以跟随先生,在先生的门下受到教育。听说先生逝世的消息,按情理应当跪着前去凭吊,但是身有公务不 能前往,我也愧对过世的人而感到不自在。只能从千里之外写信,来抒发心中的悲哀。这样做是为天下苍 生感到悲痛,也是我自己对先生的痛哭。悲痛啊,先生您安息吧。(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辛弃疾一丘壑

13、。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 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鸯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多喷薄。怅日 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遇合。事难托。莫击磬门前,荷费人过,仰天大笑 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注释:【1】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2】黄阁:借指宰相官署。【3】 罗同“香”。13.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丘壑”两句,写词人占尽一丘一壑之景,意态风流。B. “莺飞”“鱼跃”既可看作现实景象,也可视为内心幻象。C. “西风”

14、 一句,营造出一种秋风肃杀、菊花败落的氛围。D. “遇合” 一词,意为能遇到知人善任的伯乐,获得重用。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脉脉”句用一 “逗”字,写出了山泉灵动活泼的情态。B.词人以兰、杜若等香草自喻,突显自己虚怀若谷的品性。C. “莫击磬门前”一句,词人用典故表达自己不想求仕之心。D.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词人形象不尽相同。15.本词结尾句说“进亦乐,退亦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进亦忧,退亦忧”。请结合本词和 岳阳楼记结尾段内容,分别谈谈你对辛弃疾之“乐”与范仲淹之“忧”的理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答案】13 C 14. B15.辛弃疾之“乐”:享受幽居美景,生活潇洒自在;建功立业,实现政治抱负;不以穷达为怀,不 看重仕进。范仲淹之“忧”:身处朝堂,心忧百姓;退居江湖,心忧国事;同道难觅,知音难寻。【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 “营造出一种秋风肃杀、菊花败落的氛围”分析错误。“西风黄菊” 一句点明作词的时间,也营造出 一种近似于当年陶渊明归隐的生活氛围。作者以“喷薄”写菊花香气,生新脆硬,足

16、见豪情。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B. “突显自己虚怀若谷的品性”分析错误。借用前人诗句,写他对一位曾经约定同游江海、而今不见踪迹的“佳人”即知音的盼望。这位他的想象中像屈原那样身配芳香饰物的佳人,即使真有所指,也更像作 者所创造出的自我精神的化身,而非“突显自己虚怀若谷的品性”。故选Bo【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辛弃疾之“乐”:依据“一丘。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长歌自深酌。看天阔莺飞,渊静 鱼跃。西风黄菊英喷薄”等内容可知,词人面对眼前的一山一水,有幸占断这里的山水风流。茅屋檐上,

17、松树和桂树间都有云月相伴,山泉静静的流淌,在山脚间逗留玩耍。面对此景,词人自己饮酒大声放歌。 看天空广阔,莺鹰翱翔,深渊宁静,鱼儿跳跃。西风中黄菊和香草的香味四处飘逸。此时,词人独自享受 这幽居美景,生活潇洒自在。依据“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 “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等内容可 知,词人认为功名终须是邓禹之辈的事情,穿着色彩斑斓的锦绣坐在丞相府之上。这里可以看出词人对建 功立业的渴望。日将暮,佳人不知道在何处,令人惆怅。在入江河之前我们曾经有过约定。此处的“佳 人”正是词人理想抱负的化身,足见词人对实现政治抱负的向往。依据“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等内容

18、可知,此时词人已经彻悟,仰天大笑冠簪脱 落。说起人生中的困顿与显达,不需要怀疑迷茫,可见此时的词人已经不再以穷达为怀,同时也不看重仕 进。这三者,正是辛弃疾的“乐”之所在。其次,范仲淹之“忧”:依据“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可知,作者认为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也就是说身处朝堂,心 忧百姓;依据“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处江湖之远”即指“不在朝廷做官”,作者认为处在僻远的江湖 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也就是说,退居江湖,心忧国事;依据“微斯人,吾谁与归”可知,作者认为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这里所说的“一路”即指 “同道中人”,在这里,作者感到同道难觅,知音难寻。这三者,正是范仲

19、淹的“忧”之所在。(五)情景默写(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在离骚中,屈原用“,”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 好的,就不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的心志。(2)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 , !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叹息。(3)望海潮中“, , 三句生动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 的游乐图。(4)扬州慢中的“, ”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茂反衬荒凉衰败。【答案】 .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侧身 西望长咨嗟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过春风十里 .尽养麦【解析】【详解】本题考

20、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已、兮、苟、蜀、咨嗟、羌、菱、钓叟、养。(六)课内知识检测(每题1分,共19分).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B. 于嗟鸠兮,无食桑意;于嗟女兮,无与土耽”:用了赋的手法,桑甚甜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 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C. “土也罔极,二三其德”:直接抒发对男子感情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的谴责。D.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B.这一句

21、用了 “比”的手法,把女子沉溺与爱情比作鸠鸟贪吃桑意,不是“赋”的手法。故选B。17 .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匪:非,不是爽:爽快,干脆愆:拖延贿:嫁妆匪:非,不是爽:爽快,干脆愆:拖延贿:嫁妆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B.女也不爽,土贰其行C.匪我愆期,子无良媒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爽:过错。翻译为:女子没有什么过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样。故选Bo1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悔相道之不察兮察:观察,了解。B.肇锡余以嘉名锡:赐给。 C.长余佩之陆离陆离:修长的样子。D.

22、岂余心之可惩惩:因受创而戒止。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A.句意: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察,清楚,明晰。故选Ao20.下列加线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余虽好修垮以号儿羁兮,骞朝淬而夕替B.鹫鸟之不避兮,自前世而固然C.高余冠之岌岌兮,是余佩之陆离D.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加线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 中的词类活用现象。首先应明确词语的本来词性,然后根据该词在句中的位置或担当的成分辨析活用类型。 C项,“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的“长”

23、是形容词,在句中带了宾语,应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加 长”。A项,“余虽好修嬉以羁兮,骞朝I卒而夕替”中“羁”,名词活用为动词,约束。B项,“鹫鸟之 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中“群”,名词活用为动词,合群。D项,“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中“步”,名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步行。2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B.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了屈原的诗作而成集。共有诗歌17 篇。C.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 人民的隆

24、重纪念。D.后人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 优良传统的源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B.原收战国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 思,成十七篇。故选B。2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便可白公姥白:告诉,禀告。B.堂上启阿母启:告诉,禀告。 C.不堪母驱使堪:胜任。D.却与小姑别去卜表转折,但是。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D.句意:她退下堂来又去向小姑告别。去U,动词,退出来。故选Do.下列各组多义

25、词中,对意义相同的两项判断正确的是 a.儿已薄禄相b.嬉戏莫相忘c.黄泉下相见d.会不相从许a.相见常日稀b.君既若见录c.渐见愁煎迫d.府吏见丁宁a.阿母谢媒人b.多谢后世人c.谢家来贵门d.谢家事夫婿A.bdbdcdB.adcdacC.ac ad bdD.be ac be【答案】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 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 出其词义。a,命相;b、d,单指一方;c,互相。a,见面;b、d,我;c,被。a,拒绝;b,告诉; c d,辞别。故选A。【

26、点睛】 xiang动仔细看;观察。订鬼:“伯乐学相马。”名相貌。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动帮助;辅助。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名帮助别人 人。季氏将伐歌臾:“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相矣。”名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又】名使动使当宰相。资治通鉴周纪一:“魏置相,相田文。”名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誓 ” Oxiang副互相。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副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副递相;相继。训俭示康:“吾

27、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相与:1.一起;共同。2.交往;结交。相得:关系融洽。23 .下列关于小说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B.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C.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构建完整的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和环境来反映社会生 活。D.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常识的

28、能力。C.“它以构建完整的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和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错误,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故选C。25.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廷试”,中国封建王朝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又称“御 试”。A. “丁母艰”,指遭逢母亲丧事。“丁艰”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后世往往用于拥有官吏 身份之人。C.“宗人府”,官署名,是中国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婚 嫁等事。D. “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赋税财

29、政等事。长官为尚 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 “管赋税财政等事”错误,赋税财政是户部之职。故选Do26.下列关于孔雀东南飞的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在文学史上因其文学价值而被合称为 “乐府双璧”。B.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选自南朝宋人徐陵编的玉台新咏。C.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 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D.孔雀东南飞采用了托物起兴的手法,借飞禽的离散相依,暗示了焦、刘两人婚姻的破裂,给全诗 奠定了缠绵俳恻的

30、抒情基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乐府诗歌是现实主义的,孔雀东南飞浪漫主义的结尾并没有改变全诗的现实主义风格。不正确的一项是()逆折:回旋,倒流。茫然:前途迷茫的样子胁息:屏住呼吸。摧:毁坏,这里指崩塌故选Co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A.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B.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C.扪参历井仰胁息 D.地崩山摧壮土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B.句意: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 事。宋应星与袁隆平实现跨越三百多年的握手,司马迁子承父志

31、、著书立说节目的创新演绎,为我们 识读古籍经典、触摸中华文化打开了新的可能。典籍里的中国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其用视觉化的语言呈现典籍的“前世今生”,让我们直观了 解一部部典籍的闪光故事、流转传承,它还将那些蕴含在古雅文字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 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将那些具有当代价值、时代意义的文化精髓展示出来,实现了知识的传播和中国文化 精神传承的融汇。根植在中华文明血脉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内含着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 量。从展现尚书中华夏九州的家国概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到致敬“古有天工 开物,今人继往开来”的科学精神,再到讲述史记所体现的家国情怀和大一统思

32、想正是这些闪 耀的思想光芒,让节目在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之外,更有着强大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精神内核。人民网2021年04月06日07版评论员张凡从典籍中汲取自信力量材料三典籍里的中国“打通” 了传统文化与大众接受之间的隔膜,让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资源进一步 “活化”成为人们喜闻乐见新的文化的表现。节目第一期尚书一开播,即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惊喜。尚书可以说是中国典籍中极为重要,但也相对来说比较难懂和当代人接触相对较少的典籍。一方 面它是中国文化弥足珍贵的元典,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涵。另一方面。由于它和当下相隔久远,是上古流 传的文书文献,不容易为一般公众所了解,和当代人有更多的“隔”,难以被电视文

33、艺所呈现。但事实证 明,这一期很好地让不可能化为了可能,让尚书活在了 21世纪的电视屏幕上,让普通观众一窥这部 中国文化元典的内涵和了解这部典籍的传承和流布历程,在得到关于尚书诸多知识的过程中也获得了 对于中国传统精神的感悟和理解。可以说,这是以“活”化“隔”的成功探索。节目通过古今对话,也是以“今”入“古”,跨越历史时空,让古代的历史通过现场演绎的片段来得 到呈现,知识的介绍和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播融汇于节目中。节目精心选择了在尚书传承过程中最关键 的人物伏生作为节目的最关键人物,让他在汉朝时将今文尚书传承下来的历程作为这期节目的关键 点。通过展现节目组的探究和排演的过程,让一个活的伏生在屏幕上

34、得以呈现。国家话剧院演员的精心演 绎,让历史场景得以再现。同时让主持人撒贝宁作为一个21世纪的当代人和伏生有了穿越古今的“对 话”。观众仿佛被带入到历史情境之中,通过伏生,使中国文化那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的文明延续 和传承的力量得以展现。同时,这个节目也做到了将尚书的内容和意义进行生动具体的介绍,以“小”见“大”。一方面 通过对于专家学者的访谈。呈现尚书的基本面貌和传承历史。介绍简明而不单调,让人们对于尚 书的理解有了深化。同时,通过对武王伐纣的场景再现,招“天命”就是“民意”,以民为本才有国之 强盛的思想内涵作出展现,让我们得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于尚书一个方面的思想有所领悟,让传承守故选B

35、o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B.连峰去天不盈尺去:离开;盈:满、足 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空,徒然。*B.连峰去天不盈尺去:离开;盈:满、足 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空,徒然。*离天不满一尺。()C.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D.秋崖转石万壑雷A.可以横绝峨眉颠横绝:飞越。 c.磕崖转石万壑雷B:名词作动词,冲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B.去:距离。句意为:山峰连着山峰,山峰之高, 故选B。29.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使人听此凋朱颜B.侧身西望长咨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A

36、.句意:听到这些叫人脸色突变。凋,使动用法,使衰老。B.句意:侧身向西望,令人感慨与长叹。西,名词作状语,向西。C.句意: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回,使动用法,使回去。D.句意: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转,使动用法,使转动。故选B。30 .对课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A.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 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D.诗人展

37、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的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 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 生的一贯诗风。【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儿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 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D项,“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错。李白的诗中有一些“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内容,但这并 不是

38、其一贯诗风。3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注释,全错的一项是()夙(平素,过去)遭闵凶 舅夺(夺去)母志 九岁不行(不会走路) 终鲜(少)兄弟逮(及,至)奉圣朝 行(行走)年四岁 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夙:早年;句意为: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夺:强行改变;句意为:舅舅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志向。行:经历;行年:经历过的年岁,年岁,年龄。句意为:经过了四年。故选B。3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I。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39、【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D项,“侥幸”,指由于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不幸的事,与现代汉语相同。A项,“告诉”当 “申诉”讲,今为“说给人听”;B项,“奔驰”指奔走效劳”,今为“快速奔跑”;C项,“辛苦”指“辛酸苦楚”, 今为“劳苦”。故选D。33 .下列对“以”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A.和相同和不同B.和不同和相同C.和相同和不同D.各不相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

40、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介词,因为;介词, 因为;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因此,和相同,和不同。故选Ao.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惟草木之零落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帝高阳之苗裔兮恐美人之迟暮A.B.C.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句意: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不知句子(如何)停顿,不能解决疑惑。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句意: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之,结构助词,的。句意:害怕君王逐渐衰老。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

41、。结构助词,的。故选D。34 .下列各项中对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红罗复斗帐”中“斗帐”,帐子像倒置的斗的样子,所以称为“斗帐”;”箱帘六七十”中的“帘” 同“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A.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壬当”中的“纨素”,洁白精致的绢;壬当,耳坠。“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 中的“床”这里指供人睡卧的器具。C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中的“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以乞巧。下 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十九为下九,这一天,妇女常置酒欢聚,嬉戏娱乐。D.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人定”十二时辰之一,即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 里指夜深人

42、静的时候。【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 “指供人睡卧的器具”错误,“床”,在这里指古代的坐具。故选B(七)写作(60分)3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上”者上进,“止”者知止,“正”者守正。“上” “止” “正”这三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 程,包孕着国人从古至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这三字也与每个人的求学、处友、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 息息相关,深蕴待人处事之道。上述材料能给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 与取舍。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43、;不少于 800 字。【答案】例文:人生三字上止正怎样才能让人生行稳致远?怎样才能让事业取得成功?老前辈给的答案是三个字:上、止、正。这三个字,乍一听,以为敷衍;细细品,却大有智慧。“上”者上进,保持一颗上进心,对所认定目标始终如一地执着追求。俗话说得好,“地不耕种,再 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从呱呱坠地起,每个人几乎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后天努力不一样,便有了好差、先 后、强弱的差别。浑浑噩噩的生活不值得过,人生只有不断超越,才能行稳致远,只有不断历练,才能愈 发成熟。上进的关键在于实干,一切美好都源自踏踏实实的奋斗,精进不休,发愤图强,生命的充实、人 生的价值才能显现出来。“止”者知止,适可而止,

44、当止则止,自己给自己“叫停”。知止意味着心中有度,懂得节制欲望、 控制本能。把握不好度,健康会在大吃大喝中受损,名节也会因贪占侵吞而受辱。知止也意味着心中有界 与戒,哪些朋友不能交,哪些地方不能去,哪些东西不能拿,都要讲纪律、有分寸。朱熹有言:“止者, 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知止是成功和失败 分水岭,守住道德底线,不越 法律红线,便可以筑牢成功的围堰。知止的关键在于清醒,意念清醒才能克制私欲、从不逾矩,志向清晰 才会志之所驱、不受干扰。“正”者守正,心有正气,胸有信念,人以正气立,事行正道远。无论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 慷慨献身,还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5、的持身守洁,正气总能给人心以温润,给社会以光明。 对居官从政而言,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比什么都重要。守正的关键在于坚定, 所谓“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正气凛然不失节,邪气就会让路,正义昭彰不退缩,黑暗不驱而 散。如果把人生看成一辆驶向未来的列车,“上”好比油门,加油提速完全由自己来控制;“止”好比刹 车,危险时刻如不当机立断、紧急制动,结果就会车毁人亡;“正”好比方向盘,牢牢把好行驶方向,保 持不脱轨、不跑偏,才能快速而又平稳地抵达梦想彼岸。你想让自己的人生行稳致远吗?你想让自己干事创业取得成功吗?那就请牢记上、止、正三个字吧。 因为,它们是我们人生致胜的关键秘诀

46、。【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本题所配图片是为凸显“上” “止” “正”三个字依次多一笔,这锁定了三个概念的排列顺序。这一点由 材料中“人生的成长历程”的说法进一步强调。所以本题要求论说在人生中如何或为何要依次经历“上 进” “知止”“守正”,而不是选则其一而论,或者将三者作为并列概念进行阐述。关于“上进”的概 念,没有什么争议。人要上进,也是天然成立的。“知止”可以有多解,每一解就提出一种停止的理由: 如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止”是要人知道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不然后继乏 力,难以持久;如大学“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要人明确以“至善”境界为目标,不然真 理再向前一步就成了谬误;如谏太宗十思疏“知止以安人”,“知止”是要人抑制奢靡、贪婪之念, 不然就会侵害到他人的利益,也有损自己的德性。其中,“上进”和“知止”属于外在行为。而“守正” 则偏于内在精神,比较抽象。一般理解为“恪守正道”,是对于原则的坚持。现在流行“守正创新”的说 法,“守正”可扩大为掌握规律、把握基础等内涵。“上进”和“知止” 一前一后,要人先有为再不为, 这符合中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