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施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施方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 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 充分发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 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 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产业基础高级化、产 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 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 大进展。一、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
2、理,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 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 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保护红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 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推进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 长江重点生态区和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 带等生态屏障建设。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 保护治理,加强重要生态廊道建设和保护。全面加强天然林和湿地保 护,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5虬科学推进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 治理,开
3、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科学开展人工影响天 气活动。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 巩固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还湿、退围还滩还海成果。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保护范围及功能分区,加快整合归并优化各 类保护地,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 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严格管控自然保护地范围内非生态活动, 稳妥推进核心区内居民、耕地、矿权有序退出。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 制和运营机制,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 程,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强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野生动 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修复,加强外来物种管控。完善生态保护和修 复
4、用地用海等政策。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 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水系源头地区、自然保护地转移支付 力度,鼓励受益地区和保护地区、流域上下游通过资金补偿、产业扶 持等多种形式开展横向生态补偿。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鼓励 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完善森林、草原和湿地生态补偿制 度。推动长江、黄河等重要流域建立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长江流域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等开展试点。制定 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 节约、循环利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
5、环境高水平保护。坚持节能优先方针,深化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和公共机构节 能,推动5G、大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能效提升,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 能管理,实施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等重点工程,加快能耗限 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 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 降损,鼓励再生水利用,单位GDP用水量下降16%左右。加强土地节约 集约利用,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盘活城镇低效用地, 支持工矿废弃土地恢复利用,完善土地复合利用、立体开发支持政策,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950万亩以内,推动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 面积稳步下降。
6、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 色矿山。全面推行循环经济理念,构建多层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深 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补齐和延伸产业链,推进能源资源梯级利用、 废物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置。加强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范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快发展种养有机结合的循环农业。加强废旧物 品回收设施规划建设,完善城市废旧物品回收分拣体系。推行生产企 业“逆向回收”等模式,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融合、流向可控的资源回 收体系。拓展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覆盖范围。推进快递包装减量化、 标准化、循环化。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积极 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
7、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 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 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 进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 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动城市公交和物流配送车辆电动化。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开 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 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完善节能家电、高效照明产品、节水器具推 广机制。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实施有利于节能环保和资源综 合利用的税收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健全自然资源有
8、偿使用制度, 创新完善自然资源、污水垃圾处理、用水用能等领域价格形成机制。 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节能监察、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强化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管 理。深化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 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 万亿元。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 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复兴号”高速列车、大飞机制造等领域 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5575万农村贫 困人口实
9、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 决,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年产量 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 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力度加大,主 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超额完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 环境明显改善。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对外开放持续扩 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公平 和质量较大提升,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 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 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城镇
10、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超过 2300万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和水平大幅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 革。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 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 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 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四、必须遵循的原则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 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
11、量变 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 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 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 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 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 全国一盘棋,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O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