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2.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第第 1414 课课 明朝的统治明朝的统治课题第 14 课 明朝的统治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同时进行纵向对比、联系。通过读书指导法,讲授法,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来完成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
2、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髙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通过自主归纳、前引后联、温故知新、直观图片史料等一系列的活动与探究,达到切实理解君权加强的措施。)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难点难点是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无论从内容还是影响看都是很复杂的,加之学生对“八股文”缺乏感性认识,更不易理解。需要教师设计直观、通俗、有效并带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知识点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媒体媒体类型类型教学教学 作作用用使用使用方式方式所得结论所得结论占用占用 时时间间媒体来源媒体来源凤阳
3、花鼓 歌词知识目标图片AG导入新课2 分钟自制明朝建立简况填空过程与方法文字AE梳理知识2 分钟自制明太祖图片过程与方法图片AE帮助理解2 分钟下载2明朝机构设置过程与方法图片AI帮助理解2 分钟下载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
4、;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 讨论_交流_总结 J.其他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31 1、导入导入出示里最知名的唱段“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然后向学生提问:凤阳花鼓里的朱皇帝指的是哪一位皇帝?引起学生的兴趣。2 2、交待学习目标交待学习目标三、讲授新课三、讲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出示自主学习任务:阅读课本 66 页,第一自然段,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第一部分明朝的建立,并能简单复述明朝的建立情况 。学生复述出明朝的建立情况:1368 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教师引导:在我国历史上,像朱
5、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学生讨论: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二)朱元璋强化皇权过渡:换位思考: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加强君权呢?过渡:“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后,一般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通过学生回忆,引出“朱元璋强化皇权”这一内容。换位思考: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加强君权呢?出示自主学习任务:阅读课本 67、68 页,进行自主学习,分组归纳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课件展示)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归纳相关内容.1.改革行政机构:取消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
6、三司”,直属中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问题驱动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梳理知识,突破难点4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还分散兵权,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多媒体出示中央和地方前后行政机构图教师引导:明朝初年对地方和中央机构的改革有何利弊?学生讨论:明朝政治制度的改革有利于皇帝权力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简化办事流程,提髙行政效率的作用,但是造成皇帝权力过大,一旦失误,无人敢问责的现象。2.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设锦衣
7、卫,明成祖设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教师引导:结合材料,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学生讨论: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侵犯了人民的平等权、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名誉权、等等。(2) 科举考试的变化出示自主学习任务:阅读课本 67、68 页,进
8、行自主学习,思考明朝科举制有什么发展?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命题特点: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答题观点: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联系现实加深5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文体特点:只能分为八个部分。材料: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课本 P68 页最后自然段和 P69 页课后活动,谈谈你对明朝科举“八股取士“的看法。学生讨论,教师就学生回答问题进行点拨和总结: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各
9、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加之命题内容的狭窄,束缚了思想。尤其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最终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这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 造成严重阻碍。(四)经济的发展出示自主学习任务:阅读课本 69 页,进行自主学习,思考明朝农业、手工业、商业有什么发展?学生结合书本讨论,明确:1.明朝从国外引进农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2.手工业的发展: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丝织业(苏州是明代丝织业的中心)、制瓷业(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3.商品经济活跃:北京、南京成为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另有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其中徽商、晋商最为著名。教师引导:为什么要引进这些作物品种?因为它们的成熟周期短、产量高。解决了粮食紧张的问题。四、本课小结四、本课小结理解通过自主学习,训练学生思维6五、当堂训练五、当堂训练六、六、作业分层:作业分层:必做题:1-13 题选做题:14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