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 混酸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报批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磷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 混酸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报批稿).pdf(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ICS 73.080 CCS D 5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地 质 矿 产 行 业 标 准 DZ XXXXXXXXX DZ 磷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 混酸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Method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phosphate oreDetermination of rare earth elements by mixed acid decomposi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报批稿) (完成时间:2021 年 6 月) XXXX - XX - XX 发布
2、XXXX - XX - 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 布 DZ XXXXXXXXX I 目次 前言 .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原理 . 2 5 试剂和材料 . 2 6 仪器设备 . 3 7 样品 . 3 8 试验步骤 . 3 样品 . 3 空白试验 . 4 验证试验 . 4 样品分解 . 4 样品测定 . 4 9 试验数据处理 . 4 分析结果的计算 . 4 干扰校正 . 5 10 精密度和正确度 . 5 11 质量保证和控制 . 6 控制方法 . 6 控制样品的数量 . 6 控制指标 . 6 12 试验报告 . 6 附录 A(资
3、料性) 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的配制 . 7 附录 B(资料性) 仪器参考工作条件与分析同位素、内标及干扰校正 . 10 附录 C(资料性) 方法正确度 . 11 DZ XXXXXXXXX II DZ XXXXXXXXX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GB/T 20001.42015标准编写规则 第4部分:试验方法标准给出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美云、
4、顾涛、刘金、魏立、宋松、邵鑫、杨小丽、邹棣华。 DZ XXXXXXXXX 1 磷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 混酸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警告: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遵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混酸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磷矿石中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和钇等15个元素量。 本文件适用于磷矿石中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和钇等15个元素量的混酸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 本方法检出限
5、(3s)及测定范围见表1。 表 1 方法检出限及测定范围 单位为微克每克 元素 方法检出限 测定范围 元素 方法检出限 测定范围 Y 0.04 0.111 000 Tb 0.004 0.0250 La 0.04 0.11500 Dy 0.009 0.03100 Ce 0.06 0.191 000 Ho 0.003 0.0250 Pr 0.009 0.03100 Er 0.03 0.0950 Nd 0.03 0.09500 Tm 0.004 0.0250 Sm 0.02 0.04100 Yb 0.007 0.0350 Eu 0.004 0.02100 Lu 0.004 0.0250 Gd 0.0
6、2 0.0410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379.1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1部分:总则与定义 GB/T 6379.2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 GB/T 6379.4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4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正确度的基本方法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则和试验方法 GB
7、/T 14505 岩石和矿物化学分析方法 总则及一般规定 DZ/T 0130.3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3部分:岩石矿物样品化学成分分析 DZ XXXXXXXXX 2 3 术语和定义 GB/T 6379.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原理 样品用氢氟酸、硝酸和硫酸分解至硫酸无明显白烟,用王水溶解盐类,用硝酸溶液(3+97)稀释后定容。将待测溶液以气动雾化方式引入射频等离子体,经过蒸发、原子化、电离后,根据待测元素的离子质荷比不同用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分离并经检测器检测,采用校准曲线法定量测定样品溶液中稀土元素浓度,根据称样量和稀释倍数计算出样品中稀土元素的量。
8、5 试剂和材料 硫酸:(H2SO4)1.84 g/mL,优级纯。警告强腐蚀性,操作时戴手套,防止皮肤接触。 盐酸:(HCl)1.19 g/mL,优级纯。 氢氟酸:(HF)1.15 g/mL,优级纯。警告氢氟酸有毒且有腐蚀性,操作时戴手套,防止皮肤接触。 硝酸:(HNO3)1.42 g/mL,优级纯。 王水:由盐酸(5.2)和硝酸(5.4)按 3+1 比例配制。现用现配。 硝酸溶液:3+97。 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具体配制参见附录 A,也可直接购买市售单元素标准溶液。 多元素混合标准储备溶液:直接分取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5.7)配制多元素混合标准储备溶液,也可用市售多元素混合标准储备溶液进行逐级
9、稀释得到,介质为硝酸溶液(5.6),各稀土元素的浓度见表 2。 表 2 多元素混合标准储备溶液 单位为微克每毫升 元素 浓度 元素 浓度 Y 50 Tb 8 La 45 Dy 20 Ce 120 Ho 8 Pr 20 Er 10 Nd 35 Tm 8 Sm 20 Yb 20 Eu 8 Lu 8 Gd 20 校准标准溶液:用多元素混合标准储备溶液(5.8)逐级稀释制备校准标准溶液,介质为硝酸溶液(5.6),制备后的校准标准溶液系列各稀土元素的浓度见表 3,校准标准溶液保存期限为一个月。 表 3 校准标准溶液 单位为纳克每毫升 元素 校准标准溶液空白 校准标准溶液1 校准标准溶液2 校准标准溶液3
10、 校准标准溶液4 校准标准溶液5 Y 0.00 0.50 2.50 12.5 75.0 150 DZ XXXXXXXXX 3 表 3 校准标准溶液(续) 单位为纳克每毫升 元素 校准标准溶液空白 校准标准溶液1 校准标准溶液2 校准标准溶液3 校准标准溶液4 校准标准溶液5 La 0.00 0.45 2.25 11.3 67.5 135 Ce 0.00 1.20 6.00 30.0 180 360 Pr 0.00 0.20 1.00 5.00 30.0 60.0 Nd 0.00 0.35 1.75 8.75 52.5 105 Sm 0.00 0.20 1.00 5.00 30.0 60.0 E
11、u 0.00 0.08 0.40 2.00 12.0 24.0 Gd 0.00 0.20 1.00 5.00 30.0 60.0 Tb 0.00 0.08 0.40 2.00 12.0 24.0 Dy 0.00 0.20 1.00 5.00 30.0 60.0 Ho 0.00 0.08 0.40 2.00 12.0 24.0 Er 0.00 0.10 0.50 2.50 15.0 30.0 Tm 0.00 0.08 0.40 2.00 12.0 24.0 Yb 0.00 0.20 1.00 5.00 30.0 60.0 Lu 0.00 0.08 0.40 2.00 12.0 24.0 内标元素
12、混合溶液:直接分取铑和铼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5.7)配制内标元素混合溶液,配制后的铑和铼浓度均为 20 ng/mL,介质为硝酸溶液(5.6)。 仪器调试溶液:直接分取锂、铍、钴、铟、铀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5.7)用硝酸溶液(5.6)稀释配制仪器调试溶液,各元素浓度均为 10 ng/mL(根据仪器灵敏度需要,可将此溶液稀释 10 倍)。 干扰元素单标准溶液:分取钡、铈、镨、镝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5.7)配制干扰元素单标准溶液,介质为硝酸溶液(5.6),浓度均为 0.5 g/mL,以求干扰系数 k。 水:GB/T 6682 规定的二级水。 氩气:高纯级,(Ar)99.99%。 6 仪器设备 电感耦
13、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仪器能对 5 amu250 amu 质量范围内的元素进行扫描,最小分辨率为在 10%处的峰宽度0.8 amu。以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为例的工作参数参见附录 B.1。 分析天平:感量 0.1 mg。 控温电热板:最高温度 300 ,控温精度1 。 7 样品 按照 GB/T 14505 的规定,样品粒径应小于 0.125 mm。 样品应在 105 预干燥 1 h2 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8 试验步骤 样品 称取0.1 g样品(7.2),精确至0.1 mg。 DZ XXXXXXXXX 4 空白试验 随同样品进行双份空白试验,所有试剂应取自同一试剂瓶,加入同等的量。
14、 验证试验 随同样品同时分析同矿种、含量相近的国家标准物质。 样品分解 8.4.1 将样品 (8.1) 置于 50 mL 聚四氟乙烯烧杯中, 用少量水 (5.13) 润湿, 加入 4 mL 氢氟酸 (5.3) ,3 mL 硝酸(5.4),1 mL 硫酸(5.1),置于控温电热板(6.3)上加热,逐级升温至 200 加热分解,分解完全后升温至 240 继续蒸发至硫酸冒无明显白烟(若样品分解不完全,可在烟冒尽之前补加少量硫酸、氢氟酸、硝酸继续加热至完全分解)。 8.4.2 取下稍冷,加入 4 mL 王水(5.5),在控温电热板(6.3)上加热至溶液体积剩余约 1 mL2 mL,用约 10 mL 水
15、(5.13)冲洗杯壁,微热至溶液清亮,取下冷却。 8.4.3 将溶液转入 100 mL 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5.6)稀释至 V0,摇匀,静置过夜,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6.1)测定。 8.4.4 若溶液中稀土元素浓度超过校准标准溶液(5.9)最高点,需分取 V1,用硝酸溶液(5.6)稀释至 V,摇匀后测定。 样品测定 8.5.1 按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6.1)操作说明书规定条件启动仪器,仪器点燃后至少稳定 30 min。 8.5.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最佳化调谐:用仪器调试溶液(5.11)进行仪器参数最佳化调试。在测定过程中通过三通在线引入内标元素混合溶液(5.10)。 8.5
16、.3 待测元素分析同位素和内标同位素选择参见附录 B.2,确定分析方法参数,编制样品分析表。 8.5.4 校准曲线绘制:分别测定校准标准溶液(5.9),由计算机软件自动绘制各元素的校准曲线,校准数据采集至少三次,取平均值。 8.5.5 每批样品测定时,同时测定空白试验(8.2)溶液和验证试验(8.3)溶液。 8.5.6 样品测定中间用硝酸溶液(5.6)清洗系统。 8.5.7 每批样品测定时, 同时分析干扰元素单标准溶液 (5.12) , 以获得干扰系数 k 并进行干扰校正。 9 试验数据处理 分析结果的计算 按公式(1)计算样品中待测物的质量分数: w(B) =(0)011000 (1) 式中
17、: w(B)样品中待测物B的质量分数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克(g/g); 测量样品溶液中待测物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0 空白试验溶液中待测物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V0 样品溶液定总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 测量样品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DZ XXXXXXXXX 5 V1 分取样品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m 称取样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表示为:0.0、0.、.、.、。 干扰校正 干扰系数k由公式(2)计算: = eqin (2) 式中: eq 干扰物标准溶液测得的相当分析物的等效浓
18、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g/mL); in 干扰物标准溶液测得的已知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g/mL); 被分析物的真实浓度tr由公式(3)求出: tr= gr in (3) 式中: tr 扣除干扰后的真实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g/mL); gr 被分析物存在干扰时测得的表观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g/mL); k 干扰系数; in 被测样品溶液中干扰物的实测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g/mL)。 如果干扰较大,被测元素含量较低时,可采用强度稍弱的其它质量数进行测定。 10 精密度和正确度 按照GB/T 6379.2描述的方法, 选择5个不同含量水平磷矿石的样品,
19、11家实验室进行了方法精密度试验,各实验室对每个样品测定4次,将原始数据统计分析。在水平范围(m)内,统计得到的重复性限(r)和再现性限(R)数据见表4。按照GB/T 6379.4的方法得到的正确度统计数据参见附录C。 表 4 方法精密度 单位为微克每克 元素 m r R Y 16.1299 r0.073 3m0.209 R0.984 7m0.763 9 La 16.2222 r0.030 5m0.627 6 R0.188 6m1.032 5 Ce 14.1509 r0.099 2m0.821 1 R0.333 6m6.718 1 Pr 2.6070.3 r0.039 3m0.265 6 R0
20、.224 6m0.941 4 Nd 11.2337 r0.052 1m0.720 2 R0.394 8m4.870 4 Sm 2.1458.6 r0.045 1m0.206 5 R0.167 2m0.027 6 Eu 0.9114.3 r0.044 4m0.077 4 R0.151 3m0.016 4 Gd 2.1743.4 r0.082 6m0.036 9 R0.224 8m0.001 3 Tb 0.364.96 r0.051 7m0.046 8 R0.349 4m0.037 7 Dy 1.9726.6 r0.045 9m0.269 R0.263 5m0.095 5 Ho 0.405.66
21、r0.067 1m0.007 1 R0.307 8m0.037 2 Er 1.0714.5 r0.077 7m0.007 2 R0.207 6m0.296 2 Tm 0.151.87 r0.087 3m0.003 7 R0.336 9m0.011 9 Yb 0.759.01 r0.056m0.035 1 R0.212m0.060 4 DZ XXXXXXXXX 6 表 4 方法精密度(续) 单位为微克每克 元素 m r R Lu 0.101.19 r0.100 9m0.593 6 R0.266 8m0.526 2 注: m为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11 质量保证和控制 控制方法 11.1.1 每次分
22、析测试,应同时采用空白试验、重复分析、标准物质验证等方法进行质量保证与控制。没有同矿种标准物质或相应含量段时, 采用相同或相近的矿种加标到相应的含量进行加标回收, 回收率达到指标。 11.1.2 在空白试验中, 若已检测到所用试剂中含有高于本方法所列出的各元素方法检出限的量, 应纯化试剂。 控制样品的数量 每批样品分析,应同时进行2个空白试验、20%30%的重复样品分析(当样品数量不超过5个时,应进行100%的重复样品分析) 、 随机抽取5%的样品进行重复性密码分析和23个同矿种标准物质验证试验。 控制指标 11.3.1 校准工作曲线一次拟合的相关系数应达到 0.999 以上。 11.3.2
23、其他控制指标应符合 DZ/T 0130.3(所有部分)中的规定。 12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样品名称; 使用的标准; 分析结果; 与规定的分析步骤的差异(如有必要); 在试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如有必要); 试验日期。 DZ XXXXXXXXX 7 A A 附录A (资料性) 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的配制 警告: 本文件所用高纯八氧化三铀具有放射性。 每个实验室都有责任维护有关法则中关于本方法所提及的化学物质安全处理规定。参与化学分析的所有人员都应有化学实验室安全常识。 A.1 锂标准储备溶液(1.000 mg/mL) 准确称取0.532 4 g光谱纯(99.99%)
24、碳酸锂(Li2CO3),置于烧杯中,加入5 mL水润之,盖上表面皿,缓慢滴加20 mL硝酸(1+1),低温加热至全部溶解,煮沸赶CO2。冷却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A.2 铍标准储备溶液(0.500 mg/mL) 准确称取0.138 8 g光谱纯(99.99%)氧化铍(BeO),置于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氟酸,5 mL硫酸,加热至冒尽白烟,残渣用40 mL盐酸(1+1)溶解。冷却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A.3 钴标准储备溶液(1.000 mg/mL) 准确称取0.140 7 g高纯(99.99%)三氧化二钴(Co2O3)置于烧杯中,加入
25、40 mL盐酸(1+1),低温加热至溶解。冷却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A.4 铟标准储备溶液(1.000 mg/mL) 准确称取0.100 0 g高纯(99.99%)金属铟(In),置于烧杯中,加入10 mL浓盐酸溶解。将溶液移入100 mL容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A.5 铀标准储备溶液(0.500 mg/mL) 准确称取0.059 0 g高纯(99.9%)八氧化三铀(U3O8),置于烧杯中,加入20 mL硝酸(1+1),低温加热至溶解。冷却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A.6 铑标准储备溶液(0.100 mg/mL) 准确称取0.03
26、8 6 g光谱(99%)纯氯铑酸铵(NH4)3RhCl61.5H2O,置于烧杯中,加入10 mL盐酸和少量氯化钠溶解。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盐酸(1+9)稀释至刻度,摇匀。 A.7 铼标准储备溶液(1.000 mg/mL) 准确称取1.440 6 g高纯(99.99%)铼酸铵(NH4ReO4),置于烧杯中,用水溶解。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A.8 钇标准储备溶液(1.000 mg/mL) 准确称取0.127 0 g经850 灼烧过的高纯(99.99%)三氧化二钇(Y2O3),置于烧杯中,加入20 mL硝酸(1+1),低温加热至溶解。冷却后移入100 mL容量瓶
27、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A.9 镧标准储备溶液(1.000 mg/mL) DZ XXXXXXXXX 8 准确称取0.117 3 g经850 灼烧过的高纯(99.99%)三氧化二镧(La2O3),置于烧杯中,用水润湿,加入20 mL盐酸(1+1),低温加热至溶解。冷却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摇匀。 A.10 铈标准储备溶液(1.000 mg/mL) 准确称取0.122 8 g经850 灼烧过的高纯(99.99%)二氧化铈(CeO2),置于烧杯中,加入20 mL硝酸(1+1),并加2 mL过氧化氢,低温加热至溶解。冷却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A.1
28、1 镨标准储备溶液(1.000 mg/mL) 准确称取0.120 8 g高纯(99.99%)氧化镨(Pr6O11)于烧杯中,加入30 mL王水(1+1)低温加热至溶解。冷却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A.12 钕标准储备溶液(1.000 mg/mL) 准确称取0.116 6 g高纯(99.99%)三氧化二钕(Nd2O3),置于烧杯中,加入40 mL盐酸(1+1),低温加热至溶解。冷却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A.13 钐标准储备溶液(1.000 mg/mL) 准确称取0.116 0 g高纯(99.99%)三氧化二钐(Sm2O3),置于烧杯中,加
29、入30 mL王水(1+1),低温加热至溶解。冷却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A.14 铕标准储备溶液(1.000 mg/mL) 准确称取0.115 8 g经850 灼烧过的光谱纯(99.99%)三氧化二铕(Eu2O3),置于烧杯中,加入30 mL王水(1+1),低温加热至溶解。冷却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A.15 钆标准储备溶液(1.000 mg/mL) 准确称取0.115 3 g经850 灼烧过的光谱纯(99.99%)三氧化二钆(Gd2O3),置于烧杯中,加入30 mL王水(1+1),低温加热至溶解。冷却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
30、至刻度,摇匀。 A.16 铽标准储备溶液(1.000 mg/mL) 准确称取0.117 6 g经850 灼烧过的高纯(99.99%)氧化铽(Tb4O7),置于烧杯中,加入30 mL王水(1+1),低温加热至溶解。冷却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A.17 镝标准储备溶液(1.000 mg/mL) 准确称取0.114 8 g经850 灼烧过的光谱纯(99.99%)三氧化二镝(Dy2O3),置于烧杯中,加入30 mL王水(1+1),低温加热至溶解。冷却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A.18 钬标准储备溶液(1.000 mg/mL) 准确称取0.114 6
31、 g经850 灼烧过的高纯(99.99%)三氧化二钬(Ho2O3),置于烧杯中,加入30 mL王水(1+1),低温加热至溶解。冷却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A.19 铒标准储备溶液(1.000 mg/mL) 准确称取0.114 4 g经850 灼烧过的高纯(99.9%)三氧化二铒(Er2O3),置于烧杯中,加入40 mL盐酸(1+1),低温加热至溶解。冷却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DZ XXXXXXXXX 9 A.20 铥标准储备溶液(1.000 mg/mL) 准确称取0.114 2 g经850 灼烧过的光谱纯(99.99%)三氧化二铥(Tm
32、2O3),置于烧杯中,加入30 mL王水(1+1),低温加热至溶解。冷却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A.21 镱标准储备溶液(1.000 mg/mL) 准确称取0.113 9 g经850 灼烧过的高纯(99.99%)三氧化二镱(Yb2O3),置于烧杯中,加入20 mL盐酸(1+1),低温加热至溶解。冷却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A.22 镥标准储备溶液(1.000 mg/mL) 准确称取0.113 7 g经850 灼烧过的高纯(99.99%)三氧化二镥(Lu2O3),置于烧杯中,加入30 mL王水(1+1),低温加热至溶解。冷却后移入100 m
33、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A.23 钡标准储备溶液(1.000 mg/mL) 准确称取0.143 7 g经105 干燥2 h的高纯(99.9%)碳酸钡(BaCO3),置于烧杯中,加入水及20 mL硝酸(1+1),加热至溶解。冷却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DZ XXXXXXXXX 10 B B 附录B (资料性) 仪器参考工作条件与分析同位素、内标及干扰校正 B.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参考工作条件 仪器参考工作条件见表B.1。 表B.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参考工作条件 工作参数 设定值 工作参数 设定值 射频功率 1 350 W 采样深度 90 步 雾
34、化器流量 0.85 L/min 跳峰 3 点/质量 冷却气流量 12 L/min 停留时间 10 ms/点 辅助气流量 1.2 L/min 扫描次数 40 次 采样锥孔径 1.0 mm 测量时间 60 s 截取锥孔径 0.7 mm B.2 稀土元素的分析同位素、内标及干扰校正 选用的同位素及干扰校正见表B.2。 表B.2 分析同位素、内标及干扰校正 分析同位素 内标同位素 干扰校正公式 干扰物质 监测同位素 89Y 103Rh 139La 185Re 140Ce 185Re 141Pr 185Re 143Nd 185Re 147Sm 185Re 153Eu 185Re 137Ba16O 137
35、Ba 157Gd 185Re -0.125140Ce1.0141Pr 140Ce17OH,141Pr16O 140Ce,141Pr 159Tb 185Re -1.47(161Dy0.76163Dy) 143Nd16O 161Dy,163Dy 161Dy 185Re 165Ho 185Re 166Er 185Re 169Tm 185Re 172Yb 185Re 175Lu 185Re 注: 干扰校正公式根据仪器型号及测定时的仪器条件会有不同。 DZ XXXXXXXXX 11 C C 附录C (资料性) 方法正确度 C.1 方法正确度 方法正确度统计结果见表C.1表C.15。 表C.1 钇的统计结
36、果表 统计参数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水平5 参加实验室数 11 11 11 11 11 可接受结果实验室数(p) 9 9 9 11 11 平均值/(g/g) 68.9 299 96.2 16.1 69.8 标准值( )/(g/g) 67.1 297 94.2 15.5 70.1 重复性标准差(Sr)/(g/g) 1.310 7.716 2.533 0.608 1.726 重复性变异系数/% 1.90 2.58 2.63 3.63 2.48 重复性限(r)/(g/g) 3.706 21.823 7.163 1.719 4.883 再现性标准差(SR)/(g/g) 9.532 25.7
37、90 11.777 2.868 8.779 再现性变异系数/% 13.84 8.62 12.25 17.13 12.59 再现性限(R) /(g/g) 26.960 72.946 33.310 8.111 24.832 测量方法偏倚()/(g/g) 1.781 2.125 1.965 0.570 -0.298 (ASR)/(g/g) -3.866 -13.286 -5.035 -0.461 -5.512 (ASR)/(g/g) 7.427 17.536 8.964 2.948 4.915 注: = 1.96(21)+12,SR/Sr,SR为再现性标准差,Sr重复性标准差,n为单位测定次数,p为
38、可接受结果实验室数;ASR,ASR为置信区间; 为定值认定值。 表C.2 镧的统计结果表 统计参数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水平5 参加实验室数 11 11 11 11 11 可接受结果实验室数(p) 11 10 11 11 11 平均值/(g/g) 222 190 49.5 16.2 29.3 标准值( )/(g/g) 224 189 49.7 16.3 29.1 重复性标准差(Sr)/(g/g) 2.641 2.222 0.849 0.379 0.480 重复性变异系数/% 1.19 1.17 1.72 2.33 1.64 重复性限(r)/(g/g) 7.471 6.285 2.4
39、01 1.071 1.358 再现性标准差(SR)/(g/g) 17.576 14.188 4.220 1.080 2.262 再现性变异系数/% 7.92 7.46 8.53 6.64 7.73 再现性限(R) /(g/g) 49.712 40.129 11.936 3.054 6.399 测量方法偏倚()/(g/g) -1.944 1.206 -0.218 -0.051 0.172 (ASR)/(g/g) -12.360 -7.204 -2.724 -0.699 -1.173 (ASR)/(g/g) 8.472 9.616 2.288 0.596 1.516 DZ XXXXXXXXX 12
40、 表C.2 镧的统计结果表(续) 统计参数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水平5 注: = 1.96(21)+12,SR/Sr,SR为再现性标准差,Sr重复性标准差,n为单位测定次数,p为可接受结果实验室数;ASR,ASR为置信区间; 为定值认定值。 表C.3 铈的统计结果表 统计参数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水平5 参加实验室数 11 11 11 11 11 可接受结果实验室数(p) 10 10 10 11 11 平均值/(g/g) 509 107 43.2 14.1 26.2 标准值( )/(g/g) 511 106 43.2 13.4 26.7 重复性标准差(Sr)/(g/g)
41、 17.732 2.437 1.135 0.694 1.073 重复性变异系数/% 3.49 2.27 2.62 4.94 4.09 重复性限(r)/(g/g) 50.15 6.892 3.210 1.962 3.034 再现性标准差(SR)/(g/g) 58.478 5.467 2.454 1.181 3.032 再现性变异系数/% 11.50 5.10 5.67 8.40 11.56 再现性限(R) /(g/g) 165 15.46 6.94 3.34 8.58 测量方法偏倚()/(g/g) -2.353 1.227 0.046 0.653 -0.459 (ASR)/(g/g) -37.3
42、06 -2.083 -1.443 -0.075 -2.279 (ASR)/(g/g) 32.6 4.538 1.534 1.38 1.36 注: = 1.96(21)+12,SR/Sr,SR为再现性标准差,Sr重复性标准差,n为单位测定次数,p为可接受结果实验室数;ASR,ASR为置信区间; 为定值认定值。 表C.4 镨的统计结果表 统计参数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水平5 参加实验室数 11 11 11 11 11 可接受结果实验室数(p) 9 11 11 11 11 平均值/(g/g) 70.3 32.4 7.70 2.56 5.65 标准值( )/(g/g) 72.8 31.9
43、7.75 2.55 5.68 重复性标准差(Sr)/(g/g) 1.074 0.543 0.155 0.139 0.207 重复性变异系数/% 1.53 1.68 2.02 5.45 3.66 重复性限(r)/(g/g) 3.037 1.537 0.439 0.394 0.585 再现性标准差(SR)/(g/g) 5.295 1.562 0.561 0.190 0.439 再现性变异系数/% 7.53 4.83 7.29 7.42 7.76 再现性限(R) /(g/g) 14.975 4.419 1.587 0.536 1.241 测量方法偏倚()/(g/g) -2.484 0.478 -0.
44、052 0.007 -0.031 (ASR)/(g/g) -5.629 -0.459 -0.386 -0.113 -0.297 DZ XXXXXXXXX 13 表C.4 镨的统计结果表(续) 统计参数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水平5 (ASR)/(g/g) 0.661 1.416 0.283 0.126 0.236 注: = 1.96(21)+12,SR/Sr,SR为再现性标准差,Sr重复性标准差,n为单位测定次数,p为可接受结果实验室数;ASR,ASR为置信区间; 为定值认定值。 表C.5 钕的统计结果表 统计参数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水平5 参加实验室数 11 11 1
45、1 11 11 可接受结果实验室数(p) 11 11 11 11 11 平均值/(g/g) 337 143 33.1 11.2 24.9 标准值( )/(g/g) 333 139 33.6 11.3 24.5 重复性标准差(Sr)/(g/g) 6.390 3.116 0.671 0.407 0.816 重复性变异系数/% 1.89 2.18 2.03 3.62 3.27 重复性限(r)/(g/g) 18.073 8.813 1.899 1.151 2.308 再现性标准差(SR)/(g/g) 45.548 17.963 2.027 0.826 1.737 再现性变异系数/% 13.50 12.
46、58 6.13 7.35 6.97 再现性限(R) /(g/g) 128.830 50.808 5.732 2.336 4.912 测量方法偏倚()/(g/g) 4.487 3.784 -0.515 -0.068 0.433 (ASR)/(g/g) -22.496 -6.872 -1.729 -0.571 -0.621 (ASR)/(g/g) 31.471 14.439 0.699 0.435 1.488 注: = 1.96(21)+12,SR/Sr,SR为再现性标准差,Sr重复性标准差,n为单位测定次数,p为可接受结果实验室数;ASR,ASR为置信区间; 为定值认定值。 表C.6 钐的统计结
47、果表 统计参数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水平5 参加实验室数 11 11 11 11 11 可接受结果实验室数(p) 11 11 10 11 11 平均值/(g/g) 58.6 25.0 5.76 2.14 4.87 标准值( )/(g/g) 59.6 24.8 5.89 2.15 4.93 重复性标准差(Sr)/(g/g) 1.002 0.477 0.163 0.076 0.179 重复性变异系数/% 1.71 1.91 2.82 3.56 3.68 重复性限(r)/(g/g) 2.833 1.350 0.461 0.215 0.507 再现性标准差(SR)/(g/g) 3.468
48、1.424 0.342 0.137 0.267 再现性变异系数/% 5.92 5.70 5.93 6.39 5.49 再现性限(R) /(g/g) 9.810 4.027 0.967 0.387 0.755 测量方法偏倚()/(g/g) -1.044 0.189 -0.13 -0.011 -0.062 DZ XXXXXXXXX 14 表C.6 钐的统计结果表(续) 统计参数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水平5 (ASR)/(g/g) -3.114 -0.665 -0.338 -0.095 -0.228 (ASR)/(g/g) 1.027 1.042 0.077 0.073 0.105 注:
49、 = 1.96(21)+12,SR/Sr,SR为再现性标准差,Sr重复性标准差,n为单位测定次数,p为可接受结果实验室数;ASR,ASR为置信区间; 为定值认定值。 表C.7 铕的统计结果表 统计参数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水平5 参加实验室数 11 11 11 11 11 可接受结果实验室数(p) 11 11 11 11 11 平均值/(g/g) 14.3 5.75 1.34 0.91 1.08 标准值( )/(g/g) 14.6 5.69 1.30 0.93 1.08 重复性标准差(Sr)/(g/g) 0.249 0.124 0.054 0.034 0.042 重复性变异系数/%
50、 1.75 2.15 4.05 3.74 3.92 重复性限(r)/(g/g) 0.705 0.350 0.153 0.097 0.120 再现性标准差(SR)/(g/g) 0.790 0.256 0.116 0.063 0.055 再现性变异系数/% 5.53 4.45 8.68 6.85 5.08 再现性限(R) /(g/g) 2.234 0.724 0.328 0.177 0.155 测量方法偏倚()/(g/g) -0.317 0.061 0.035 -0.013 0.002 (ASR)/(g/g) -0.789 -0.095 -0.036 -0.052 -0.032 (AS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