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1年高考全国卷(生物部分)试卷及答案解析(共2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2011年高考全国卷(生物部分)试卷及答案解析(共22页).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082011全国卷(生物部分)答案及解析2008 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生物部分)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身对照的运用。给正常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会使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而出现休克等症状,而此症状可通过补充血糖来恢复。注射胰岛素出现症状
2、只能说明胰岛素与症状的相关性;用注射葡萄糖溶液使症状消失说明了此症状与葡萄糖浓度的相关性。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答案】C【解析】从图像分析可知,甲乙是捕食关系,且甲是被捕食者(藻类),乙是捕食者(浮
3、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食物链的话应该是: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由于鱼是大量的,所以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也随之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由于强调了鱼是专食浮游动物乙,显然A 项是不合理的。丙和乙的竞争关系不一定体现在食物的竞争,可能在大量投入鱼(丙)时会导致空间(水池)、氧气等方面的竞争。3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硝化细菌能以NH3 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固定CO2 合成有机物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
4、充的营养物质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鉴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答案】D【解析】某些细菌如蓝细菌(蓝藻)、光合细菌以及红螺菌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因子是指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它们都是要从外界获得补充的。常用的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可用来鉴别饮用水和乳制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等细菌,如果有大肠杆菌,因其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带H+,故菌落被染成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以看到金属光泽。4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 分子上有3 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在该线性DN
5、A分子在3 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 四种不同长度的DNA 片段。现有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 分子上至少有1 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酶切后,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 片段种类数是()A3 B4 C9 D12【答案】C【解析】从这三个切点进行酶切,可得到片段种类有四种(即a、b、c、d 四种);从其中二个切点进行酶切,可得到不同于前面的片段种类有三种(即a+ b、b+ c、c+d 三种);只有一个切点,得到不同于前面的片段种类有二种(即a+ b+ c、b+ c+d 三种)。故最多能产生片段种类4+3+2=9 种。5下
6、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B去除植物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C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 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D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答案】D【解析】通过植物细胞工程中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得到的甲乙两植物的体细胞杂种染色体数目是甲乙体细胞染色体之和;而通过有性杂交得到的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是甲乙两品种体细胞染色体之和的一半(或两品种的配子所含染色体之和)。二、非选择题30回答下列、小题:.图中A、B 曲线分别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一必需矿质元素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
7、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请回答:(1)只依据B 曲线 (能、不能)确定幼根2060mm 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理由是 。(2)一般情况下,土壤中该矿质元素的浓度比根细胞中的浓度 ,所以幼根表皮细胞通过 方式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缺氧条件下,根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 ,原因是 。(3)若大麦吸收该矿质元素不足,老叶首先表现缺乏该矿质元素的症状,说明该矿质元素 (能、不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大麦对该矿质元素的需要量 (相同、不同)。(4)该大麦幼根大量吸收该矿质元素的部位与大量吸收其他矿质元素的部位(相同、不同),该部位称为 。【答案】(1)不能 该部位对
8、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等于输出量与积累量之和,只考虑B 曲线只能得到积累量的数据。(2)低 主动运输 减少 主动运输需要能量,缺氧时根细胞呼吸作用降低,产生能量减少。(3)能 不同(4)相同 成熟区【解析】关键是要根据根尖的结构的功能判断出A、B 曲线的含意。某部位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等于输出量与积累量之和,积累量主要是用于该部位对矿质元素的需求及留存于该部位的含量,相对来说,积累量是保持相对恒定的。幼根的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冠和分生区吸收和输导能力都较弱,积累的矿质元素主要满足自身的需求,从伸长区到成熟区,吸收和输导能力逐渐增强。所以,B 曲线是幼根不同部位的积累量,A 曲线是幼
9、根的不同部位的输出量。能被再度利用的元素当缺乏时,代谢旺盛的幼叶可以从衰老的老叶中夺取,故幼叶正常而老叶出现缺乏症。.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图中、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请回答:(1)、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 (填写标号);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填写标号)。(2)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 电流会对的神经纤维产生作用,从而引起的
10、神经纤维兴奋。(3)直接刺激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 。【答案】(1)、 、(2)局部 刺激(3)左肌肉和右肌肉【解析】兴奋传递是指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或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的传递过程,是要依靠释放化学物质(如乙酰胆碱)来进行的;而兴奋传导是指兴奋在同一细胞(或神经纤维)内依靠局部电流的作用进行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可以是双向的,所以,刺激神经纤维,兴奋会分别传导到左、右肌肉使之收缩。31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紫苗(A)对绿苗(a)为显性,紧穗(B)对松穗(b)为显性,黄种皮(D)对白种皮(d)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这三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以绿苗紧穗白种皮的纯合品种作母本,以紫苗松穗黄种皮的纯合
11、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F1 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请回答:(1)如果生产上要求长出的植株一致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那么播种F1 植株所结的全部种子后,长出的全部植株是否都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为什么?(2)如果需要选育绿苗松穗白种皮的品种,那么能否从播种F1 植株所结种子长出的植株中选到?为什么?(3)如果只考虑穗型和种皮色这两对性状,请写出F2 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4)杂交失败,导致自花受粉,则子代植株的表现型为 ,基因型为 ;如果杂交正常,但亲本发现基因突变,导致F1 植株群体中出现个别紫苗松穗黄种皮的植株,该植株最可能的基因型为 ,发生基因突变的亲本是 本。【答案】(1)不是。因
12、为F1 植株是杂合子,F2 性状发生分离。(2)能。因为F1 植株三对基因都是杂合的,F2 代能分离出表现绿苗松穗白种皮的类型。(3)紧穗黄种皮:紧穗白种皮:松穗黄种皮:松穗白种皮=9:3:3:1(4)绿苗紧穗白种皮 aaBBdd AabbDd 母【解析】从题意可知,亲本是纯合子(aaBBddAAbbDD),F1 基因型是AaBbDd。F2会发生性状的自由组合(相对性状发生分离),形成四种表现型,其中绿苗松穗白种皮为三隐性重组类型(aabbdd)。如果杂交失败,能进行自花受粉的只能是母本绿苗紧穗白种皮(aaBBdd),纯合子自交,基因型和表现型保持稳定。如果是正常杂交,F1 是紫苗紧穗黄种皮的
13、植株,基因型应该为AaBbDd;但亲本发生了基因突变,出现了紫苗松穗黄种皮(A_bbD_)的植株,显然,发生基因突变的基因是母本的紧穗基因(B),由于基因突变的稀有性,同时发生其他基因也突变的可能是极小的(即只考虑一个基因的突变),故F1 得到的紫苗松穗黄种皮的植株基因型极可能是AabbDd。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生物试题评析1.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答案:D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活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释放能
14、量并且生成ATP的过程。当然也包括叶肉细胞,虽然叶肉细胞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可以释放出氧气,只是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故表现出来的是放出氧气。评价:这道题更像是一道会考试题,试题的难度不大,保持了生物题“打头阵”的简单的特点,应该可以给考生一个增强信心的作用。2.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鸡肉抽搐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
15、衡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答案:B解析:当血钙降低时,动物会出现抽搐现象。而钙的来源主要是通过食物的消化吸收而进入血液。根据题的内容,可以很容易联想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的作用。两种激素共同维持了一个平衡,并且两种激素对血钙的浓度的作用效果是相反的如下图:评价:难度适中。本题考查的是两种激素间的作用关系,没有直接使用书上已有的一些激素,而是通过题中的信息给出一对书上没有的激素,从而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3.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衰老B.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C.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D.来自原肠胚同一胚
16、层的细胞经分化发育成不同的组织答案:B解析:幼鹿经过发育长出角并不属于变态发育。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变态发育一般指昆虫纲与两栖动物的发育方式。评价:难度适中。本题的考察点集中于高等动物个体发育这部分,而且D选项对书上小字部分有所涉及。4.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A.侵染部位 B.致病机理 C.抗原决定簇 D.传播途径答案:C解析:用
17、人工方法将免疫原或免疫效应物质输入到机体内,使机体通过人工自动免疫或人工被动免疫的方法获得防治某种传染病的能力称之为免疫接种。如果让机体通过接种人流感疫苗达到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目的,则两种流感病毒应该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评价:难度一般。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总会注意到一些热点问题的讨论,复习中就反复强调:太空育种、病毒&免疫(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热点问题,看来本次高考生物又一次“赶流行”。生物热点问题还是要成为高三复习的一个必要条件。5.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18、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答案:D解析:蚂蚁和蚜虫的关系比较特殊,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因此我们经常称这种关系为“互利共生”而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所以不能构成种间竞争。细菌与噬菌体应该属于寄生关系,虽然都使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但是并不构成竞争。而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一定不能使捕食关系,而且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所以属于竞争关系,应该是竞争阳光、养料等。评价:较难。这道题在
19、B和D的选择上可能会让学生犹豫,因此要求学生对种间竞争的定义要十分熟悉。种间竞争是不同种的许多个体,对食物和空间等生活的必需资源有共同的要求,因此当需求量超过供应量时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就称为种间竞争。31.(8分)(1)右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对环境中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据图判断在CO2浓度为300LL-1 (接近大气CO2浓度)时,光合作用强度较高的植物是_。(2)若将上述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的玻璃罩中,在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植物是_,原因是_。(3)当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表明植物_。答案:(1)A;
20、(2)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对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不同,在低浓度CO2条件下,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能力弱,积累光合产物少,故随着玻璃罩中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生长首先受影响;(3)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等于呼吸释放CO2量解析:响应特性是指确定条件下,激励与对应响应之间的关系。根据图可以看出,A为C4植物,B为C3植物。而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即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为0。评价:这个图有点熟悉,因为在2007年高考全国II卷中有一个类似的图,但是又有点不一样,就是图所代表的意义,以及曲线的起点等有一些区别。同时本题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响应特性,虽然对理解题没有太大影响,但是仍然会
21、扰乱考生的思维,所以本题的难度应该归于较难的行列。同时本题的答案描述我只能说自叹不如呀!32.(17分)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四种溶液,菲林试剂、试管、37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1)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溶液试管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甲+(2)实验步骤: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3)结
22、果预测:_。(4)结论:_。(5)在上述试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的浅,其原因是_。答案:(1) 溶液试管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甲+乙+丙+丁+(2)混匀,37恒温水浴一段时间;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匀,沸水浴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3)含有蔗糖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试管甲),以及含有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试管乙)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4)(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5)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
23、产生的还原糖少。解析:本题可参照生物第二册实验五的内容进行回答。最后一问考察了酶的催化作用与温度的关系。评价:来源于书上的实验,但是又不同于书上的实验,根绝已给的材料及步骤,完成实验设计的试题已经有3年没有在全国II中见到了,在很多老师都以为不会考实验设计的时候再次考察了实验设计。不过本次的考察要简单很多。33.(10分)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产糖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有野生菌株对淀粉的转化效率低,某同学尝试对其进行改造,以获得高效菌株。(1)实验步骤:配置_(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该培养基的碳源应为_。将_接入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立即用适当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其目的是_。菌落形
24、成后,加入碘液,观察菌落周围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和变化范围的大小。周围出现_现象的菌落即为初选菌落,经分离、纯化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2)若已得到二株变异菌株I和II,其淀粉转化率交稿,经测定菌株I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菌株II的淀粉酶蛋白含量高,经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发生在淀粉酶基因的编码区或非编码区,可推测出菌株I的突变发生在_区,菌株II的突变发生在_区。答案:(1)固体、玉米淀粉;野生菌株;(诱发野生菌株发生基因突变)对野生菌株进行诱变;(透明圈)浅色范围大;(2)编码区、非编码区解析: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应选择固体培养基。本题主要考察了诱变育种的内容,而且是微生物的诱变育种,所以可以参照相关
25、内容填写。而最后考察了基因的结构的内容,更是对编码区和非编码区进行了一次检阅。评价:不知道各位老师对这道题是否熟悉呀?好为了便于大家对这道题的理解,我将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生物部分转给大家看看:31(20分)(1)人们不会在热泉中发现活着的嗜冷海藻,而经常可以在冷水环境中分离出嗜热微生物。请根据酶的特性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2)淀粉酶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为了提高酶的产最,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利用诱变育种方法,获得产生淀粉酶较多的菌株。写出主要实验步骤。根据诱发突变率低和诱发突变不定向性的特点预期实验结果。提示: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随其生长可释放淀
26、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答案】31(20分)(1)嗜冷海藻体内的酶遇到高温后,酶的分子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活性,海藻很快会死亡;而嗜热微生物体内的酶遇到低温环境,酶的性降低,但酶分子结构没有被破坏,遇到合适的温度又可以恢复活性。(2)主要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养好的生产菌株分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做对照。 第二步:制备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 第三步: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 第四步: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 预期实验结果: a由于诱发突变率低,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
27、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相同。 b由于诱发突变不定向性,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可以看到,本题与2004年天津卷有一些相似,但是本次考试中却没有提示学生什么叫做透明圈,因此我认为在答题的时候学生可以用同意的词语来表达这个内容。34.(10分)(1)人类遗传病一般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_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与_有关,所以一般不表现典型的_分离比例。(2)系谱法是进行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传统方法。通常系谱图中必须给出的信息包括:性别、性状表现、_、_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如果不考虑细胞质中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单基因遗传
28、病可分成4类,原因是致病基因有_之分,还有位于_上之分。(3)在系谱图记录无误的情况下,应用系谱法对某些系谱图进行分析时,有时得不到确切结论,因为系谱法是在表现型的水平上进行分析,而且这些系谱图记录的家系中_少和_少。因此,为了确定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往往需要得到_,并进行合并分析。答案:(1)染色体异常、环境因素、孟德尔;(2)亲子关系、世代数、显性和隐性、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3)世代数、后代个体数、多个具有该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解析:围绕遗传系谱图,对遗传和变异的整体考查。评价:本题看似在考察一些概念,但是这些概念要想都回答正确,需要对生物的遗传及变异的只是有全面的了解,难度不小!
29、试题中涉及的内容更多的是教师在上课时所讲授的方法,而并非考察实际问题,所以学生答起来会相对困难。2010年高考全国卷生物学部分试题解析1. 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A.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外排作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内吞作用,内吞和外排作用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直接的关系;而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答
30、案】B2.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 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B.在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大量积累D.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C3植物和C4 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根据C3植物和C4 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过程C3植物:C5+14CO22C3(只有两个14C)C5+(14CH2O
31、);和C4植C4植物的光合作用:C3+14CO2C4(只有一个14C)C3+14CO2,C5+14CO22C3(只有两个14C)C5+(14CH2O)和呼吸作用的过程C6H12O6+6O2+6H2O6H2O+12CO2可知,A、B和D三项均正确;C4途径中的C4为中间代谢产物,不可能大量的积累。【答案】C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势,涉及到新陈代谢与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考查
32、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图曲线的走势为先增加后稳定,曲线有两个关键点:即起点(m,0)(m0)和饱和点。符合这一曲线的为A选项;B项对应的曲线起点不正确,曲线的走势一直为增函数,不会出现饱和效应;C项对应的曲线就更不正确了,起点纵坐标等于终点,且大于0;D项曲线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答案】A4. 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0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进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
33、生的理解能力。一般来说,某一性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其基因频率也往往比较大。如果显性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隐性性状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的话,那么A基因的基因频率在持续选择的条件下,就会逐渐降低至0,自然就有可能出现iAia、iA=ia和iAia的情形。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突变与重组、迁入与迁出和环境的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答案】D5.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解析】本题主
34、要考查生态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可以成为家畜的饲料和人的食物,家畜也能成为人的食物,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人和家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而沼液和沼渣又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又能成为人类的能源物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利用的是无生命的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属于分解者。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所以C项的叙述是错误的。【答案】C31.(8分)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
35、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原因1是。原因2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植物的激素调节等相关知识。 从题干上来看,(1)幼茎段无叶无侧芽,暗示我们不会再有新的生长素产生;(2)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暗示我们只考虑低浓度的促进效应,不考虑高浓度的抑制效应;(3)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
36、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暗示我们不能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单纯归结为内外两侧的细胞吸水膨胀不同引起的。 从图示的情形可以推测出来,应该是半边茎内侧细胞生长比外侧快形成的;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则可能是:(1)内侧生长素比外侧高,这可能与内侧细胞和外侧细胞的吸水能力不同有关;(2)内外两侧细胞内生长素的浓度是相等的,但是内外两侧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一致;(3)其他合理的原因。【答案】原因1: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所以内侧细胞生长较快。 原因2: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侧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该浓度的生长素更有利于内侧细胞的生长32.(10分)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
37、(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其位于左后肢趾部的中,神经中枢位于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第(1)小题中,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和粘膜中,神经中枢
38、主要是脑和脊髓,结合题意,本小题的答案为:皮肤,脊髓。第(2)小题中,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突触的结构所决定的。第(3)小题中,刺激A端,兴奋可以传到效应器,能引起左后肢的收缩,但是该活动的进行,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不符合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生物体对内外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称为反射),不能称为反射;刺激B端,兴奋无法传到效应器,不能引起左后肢的收缩。【答案】(1)皮肤 脊髓(2)突触的结构(3)能 不能 不能 该活动不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进行的33.(12分)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
39、),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 9 :6 :1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 9 :6 :1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 :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定律。(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扁盘的基因型应为,长形的基因型应为。(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
40、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扁盘:圆 = 1 :1 ,有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第(1)小题,根据实验1和实验2中F2的分离比 9 :6 :1可以看出,南瓜果形的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2)小题,根据实验1和实验2的F2的分离比 9 :6 :1可以推测出,扁盘形应为AB,长形应为aabb,两种圆形为Abb和a
41、aB。第(3)小题中,F2扁盘植株共有4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9AABB、2/9AABb、4/9AaBb和2/9AaBB,测交后代分离比分别为:1/9AB;2/9(1/2AB:1/2Abb);4/9(1/4AB:1/4Aabb:1/4aaBb:1/4aabb);2/9(1/2AB:1/2aaB)。【答案】(1)2 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 aabb(3)4/9 4/9 扁盘:圆:长 = 1 :2 :134.(12分)下列是与微生物培养有关的问题,请回答: (1)某细菌固体培养基的组成成分是KH2PO4、Na2HPO4
42、、MgSO4、葡萄糖、尿素、琼脂和蒸馏水,其中凝固剂是,碳源是,氮源是。已知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故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按照化学成分分类,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从同化作用类型上看,用该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属于。 (2)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菌体数目,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可得到细菌的曲线。该曲线中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作为纵坐标的原因是。实验室中,为了获得形态和生理特征一致的菌体,一般应在期取材;在生产中,常搜集培养至期的细菌用于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考查微生物的营养。 第(1)小题,该
43、培养基中,琼脂为凝固剂,葡萄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由于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可以用来选择出能够合成脲酶的细菌,在功能上称为选择培养基;由于其化学成分明确,故又称为合成培养基;由于该培养基中存在着有机碳源葡萄糖,故可推测从同化作用类型上看,用该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属于异养型。第(2)小题,在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定期取样,然后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称为微生物的群体生长曲线,之所以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作为纵坐标的原因是菌体数目往往非常大,且变化率也很高,直接以菌体数目为纵坐标不利于作图。实验室中,为了获得形态和生理特征一致的菌体,一般应在对数期
44、取材;在生产中,常搜集培养至稳定期的细菌用于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答案】(1)琼脂 葡萄糖 尿素 选择 合成 异养型(2)群体生长 菌体数目往往非常大,且变化率也很高,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有利于作图 对数 稳定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及参考答案第1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尔基体膜具有流动性B、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C、高尔基体膜主要有磷脂和蛋白质构成D、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答案B解析:抗体是分泌蛋白,需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细胞免疫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答案B解析:T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并分泌的。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