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3.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26108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3.doc(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 / 36【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3 3时量:时量:120120 分钟分钟 分值:分值:150150 分分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 I I 卷(阅读题)和第卷(阅读题)和第 II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卷(表达题)两部分。2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第 I I 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阅读下面文

2、字,完成各小题谈审美移情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 ,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最早把移情- 2 - / 36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他们认为,

3、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4、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 “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 ,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3 - / 3

5、6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 。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是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人的不自由常常来自人自身。自身是有限的,它是自由的牢笼。可是在

6、审美移情的瞬间,自身的牢笼被打破了, “自我”可以与天地万物相往来,获得了自由伸张的机会。 “自我”与天地万物的界限消失了,人的情感也就从有限扩大到了无限。(节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 ,有删改)1. 下列关于移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B. 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4 - / 36C. 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但是,立

7、普斯对移情的阐释才使得移情说具有了科学形态,他也因之深受赞誉。D. 移情与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体面前保持自我,物我两立;而在移情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客体相融合。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虽然对移情现象作出理论概括的主要是西方的美学家,不过庄子秋水中对“鱼之乐”的记载表明我国的哲学家早已经描绘了这种现象。B. 审美的人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与人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的自然倾向是一致的。C. 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

8、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 ,这种观点不可信。D. 审美移情能让人的情感自由解放。美感必定伴随着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帮人打破自身的有限性,让自我的心灵丰富化,给人带来充分的自由。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都体现了审美移情,是诗人把自己体验过- 5 - / 36的情感移置到景或物身上的结果。B. 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南宋词人辛弃疾以移情的方式把自己的深情移入青山,青山因此就妩媚起来。此时主体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C. 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竹时, “

9、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 “身与竹化”所强调的是竹已化为画家的精神,获得了人的生命存在。这是移情中出现的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D. 郑板桥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审美移情看,诗人审美欣赏的对象不是竹石,而是移入竹石形象中的自我情感。【答案】1. B 2. C 3. B【解析】1. 试题分析:B“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错误,原文中是说“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

10、物中去” 。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要认真阅读所给选项,在文中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比对分析,找出答案。- 6 - / 36.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B 项, “此时主体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错误,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四段,原文中说“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 ,由此可知这种情感也属于主体。(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

11、)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死 鸟冯骥才天津卫的人好戏谑,故而人多有外号。凡有外号,必有一个好笑的故事,比方贺道台这个各色的雅号死鸟。贺道台相貌普通,但真人不露相,他的能耐有两样:一是伺候头儿,二是伺候鸟。伺候上司的事是挺特别的一功。整天跟在上司的屁股后边,跟慢跟紧全都不成。而且光是赛条小狗那样跟在后边也不成。还得善于察言观色,摸透上司脾气,知道嘛时候该说嘛,嘛时候不该说嘛;挨训时俯首贴耳,挨骂时点头称是。你要是耐不住性子,皱眉撇嘴,露出- 7 - / 36烦恼,那就官儿不是愈做愈大,而是愈做愈小就这种不是人干的事,贺道台却得心应手,做得从容自然。人说,贺道台这些能耐都出自他

12、的天性,说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气篓子,一条顺毛驴,三脚踹不出个屁来,对么?伺候鸟的事也是另外一功。别以为把鸟关在笼子里,放点米,给点虫,再加点水,就能又蹦又跳。一种鸟有一种鸟的习惯,差一点就闭眼戗毛,耷拉翅膀;一只鸟有一只鸟的性子,不依着它就不唱不叫,动也不动,活的赛死的差不多。人说贺道台上辈子准是鸟儿。他对鸟儿们的事全懂,无论嘛鸟,经他那双手一摆弄,毛儿鲜亮,活蹦乱跳,嗓子个个赛得过在天福茶园里那个唱落子的一毛旦。过年立夏转天,在常关做事的一位林先生,带给他一只八哥。这八哥个大肚圆,腿粗爪硬,通身乌黑,嘴儿金黄;叫起来,站在大街上也听得清清楚楚。贺道台心里欢喜说:“公鸡的嗓门也没它大。 ”林先生

13、笑道:“就是学人说话还差点。它总不好好学。怎么教也不会,可有时不留神的话,却给他学去了。不过,到您手里一调理,保准有出息。 ”贺道台也笑了。说道:“过三个月,我叫它能说快板书。 ”然而,这八哥好比烈马,贺道台用尽法子,它也学不会。贺道台骂它一句:“笨鸟。 ”第二天它却叫了一天“笨鸟” 。叫它停嘴,它偏不停。前院后院都听得清清楚楚。贺道台用罩子把笼子严严实实罩了多半天,它才不叫。到了傍晚,太太怕把它闷死,叫丫鬟把罩子摘去,它一露面,竟对太太说:“太太起痱子了吧?”把太太吓了一跳。再一想,这不是前几天老爷对她说的话吗,不留神竟给它学去了。逗得- 8 - / 36太太格格地笑半天。待贺道台回来,对老

14、爷说了。没等她去叫八哥再说一遍,八哥自己又说:“太太起痱子了吧!”太太说:“没想到这坏东西竟这么聪明。 ”自此,贺道台分外仔细照料它。日子一长,它倒是学会了几句什么“给大人请安” 、 “请您坐上座” 、 “您走好了”之类的话,只是不好好说。可是,它抽冷子蹦出几句老爷太太平时说的“起痱子”那类的话,反倒把客人逗得大笑,直笑得前仰后合。知府大人说:“贺大人,从它身上就知道您有多聪明了。 ”贺道台得意这鸟,更得意自己。这话就暂且按下不提。九月初九那天,津门百姓照例都去登阁,俗称九九登高。这天直隶总督裕禄也来到了玉皇阁,兴致非常好一口气直爬到顶上的清虚阁。随同来的文武官员全都跑前跑后,贺道台自然也在其

15、中。他指着三岔河口上的往来帆影,说些提兴致的话,直叫裕禄大人心头赛开了花。从阁上下来,贺道台便说,自己的家就在不远,希望大人赏脸,到他家去坐坐。裕大人平日决不肯屈尊到属下家中作客。但今日兴致高,竟答应了。官员跟随左右,骑龙驾虎一般去了。贺道台的八哥笼子就挂在客厅窗前,裕大人一进门,它就叫:“给大人请安。 ”声音嘹亮,一直送进裕禄的耳朵里。裕大人愈发兴高采烈,说道:“这东西竟然比人还灵。 ”贺道台应声便说:“还不是因为大人来了。平时怎么叫它说,它也不肯说。 ”待端茶上来,八哥忽又叫道:“这茶是明前茶。 ”- 9 - / 36裕大人一怔,扭头对那笼子里的八哥说:“这是你的错了。现在什么时候了,哪还

16、有明前茶?”上司打趣,下司拾笑。笑声贯满客厅,并一齐讪笑八哥是个傻瓜。贺道台说:“大人真是一句切中了要害。其实这话并不是我教的,这东西总是时不时蹦出来一句,不知哪来的话。 ”知府笑道:“还不是平日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想必贺大人总喝好茶,它把茶名全记住了!”裕禄笑道:“有什么好茶,也请裕禄我尝尝。 ”大家又笑起来。但八哥听到了“裕禄”两字,忽然翅膀一抖,跟着全身黑毛全竖了起来,好赛发怒,声音又高又亮地叫道:“裕禄那王八蛋!” 满厅的人全怔往。其实这一句众人全听到了,就在惊呆的一刻,这八哥又说一遍:“裕禄那王八蛋!”说得又清楚又干脆。裕禄忽地手一甩,把桌上的茶碗全抽在地上,怒喝一声:“太放肆了!

17、”贺道台慌忙趴在地上,声音抖得快听不见:“这不是我教给它的”话到这里,不觉卡住了。他想到,八哥的这句话,正是他每每在裕禄那里受了窝囊气后回来说的。怎么偏偏给它记住了?这不是要他的命吗?他浑身全是凉气。等他明白过来,裕禄和众官员已经离去。只他一个人还趴在客厅地上,他突然跳起来,朝那八哥冲去,一边吼着:“你毁了我!我撕了你,你这死鸟!”- 10 - / 36他两手抓着笼子一扯,用力太大,笼子扯散,鸟飞出来,一把没有抓住。这八哥穿窗飞出,落在树上。居然把贺道台刚刚说的这话学会了,朝他叫道:“死鸟!”贺道台叫仆人们用杆子打,用砖头砍,爬上树抓,八哥在树顶上来回蹦了一会儿,还不住地叫:“死鸟!死鸟!死鸟

18、!”最后才挥翅飞去,很快就无影无踪了。自此,就得了“死鸟”的外号。而且人们传这外号的时候,还总附带着这个故事。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作者有意赋予了贺道台擅长伺候上司和鸟儿这一本领,以此来突出他的“绝活” ,为后面情节展开做铺垫。B. 贺道台是一位擅长察言观色、揣摩上司心理的官员,这种性格特点源于他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和顺毛驴的好脾气。C. 作者对八哥咒骂裕禄这一情节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目的在于表达劳动人民对裕禄的憎恶,增强小说的批判性。D. 结尾处八哥飞上树顶却未马上逃走,而是大叫了几声“死鸟”才挥翅飞去这一情节的安排,使小说更具讽刺效果。E.

19、 本文大量运用天津方言及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带有“三言两拍”笔意,具有古典传奇色彩,富有话本文学旨趣。5. 小说结尾处八哥语出惊人,虽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找出两处情节加以简要分析。- 11 - / 366. 主人公为文学作品中的中心人物,该小说的主人公是八哥还是贺道台?请结合文本分析理由。【答案】4. BC 5. 小说在情节发展中已有多处伏笔作了暗示。“人说,贺道台这些能耐都出自他的天性,说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气篓子,一条顺毛驴,三脚踹不出个屁来,对么?” 用反问的语气引发读者思考,可见贺道台对上司的批评只是隐忍不发,而非好脾气,暗示贺道台在背后经常辱骂上司。“可有时不留神的话,却给他学去了。

20、” “知府笑道:“还不是平日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 可见八哥会留意并学习主人平时说过的话,为八哥学说贺道台咒骂裕禄的话做铺垫。“太太说:没想到这坏东西竟这么聪明。裕大人愈发兴高采烈,说道:这东西竟然比人还灵。 ”可见这只八哥很聪明,模仿能力很强,为它有能力学会骂人话做铺垫。 6. 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贺道台。理由:小说主题看,小说是借贺道台来批判讽刺那些阿谀奉承、阳奉阴违的油滑官吏;从人物塑造看,小说用大量笔墨从多角度对贺道台这一典型人物进行了细致地刻画,凸显了一个阳奉阴违的丑恶官吏形象;从情节发展看,小说情节始终围绕该人物展开,从因鸟得意到因鸟失意,均是围绕贺道台的活动而展开;从表达技巧看

21、,小说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表达技巧刻画该人物。- 12 - / 36【解析】4. 试题分析:B 项, “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和顺毛驴的好脾气”错,文中没有贺道台的敬业表现,而是突出了贺道台善于巴结逢迎,谄媚讨好。C 项, “劳动人民憎恶裕禄”错。文中八哥咒骂裕禄的话不是出自百姓之口,而是贺道台受气后表达不满的话。八哥说出了这句话,使裕禄大怒,把本来千方百计讨好裕禄的贺道台吓得魂不附体,增加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5. 试题分析:题干说“八哥语出惊人” ,考生就要仔细阅读结尾部分,找出八哥的“惊人”之语,然后回溯上文,筛选出与八哥“惊人”之语有联系的情节,分析因果关系,找出上文的伏

22、笔。结尾处八哥的“惊人”之语就是它咒骂裕禄的话“裕禄那王八蛋” ,这话来自贺道台的抱怨,那就要从贺道台和八哥两方面分析。从上文看,小说中说贺道台“天生是上司的撒气篓子” ,经常受气,背后有抱怨是情理之中的事;从八哥的角度来看,林先生说它“可有时不留神的话,却给他学去了” ,暗示这只八哥学语没有规律,有偶然性;太太说:“没想到这坏东西竟这么聪明。 ”表明这只八哥很聪明,擅长学话等。考生找出两点稍加分析即可。点睛:本题考查情节安排的技巧。 “伏笔”是小说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

23、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先找到“伏笔”所在,然后分析其对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或推动情节- 13 - / 36发展方面的作用即可。6.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时需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文本中找出依据证明自己的观点。考生可以答主人公是贺道台,也可以答主人公是八哥,无论选择哪一个观点,都要从人物塑造、主题表达、情节发展、表达技巧等角度来分析证明这一观点。本题建议答贺道台是主人公,小说内容反映的是官场丑态,贺道台这个人物贯穿全文,也是全文着墨最多的人物,是笔力最集中的人物。考生组织答案时注意言之成理。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一) )文言文阅读文言

24、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陈情表 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 14 - / 36于星火

25、。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

26、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二)泷冈阡表 欧阳修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shung)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贫,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将有后也。吾- 15 - / 36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间

27、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注:太夫人,欧阳修母亲郑氏。古代列侯之妻称夫人,列侯死,子称其母为“太夫人”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

28、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B. 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C. 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D. 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情表与泷冈阡表两文标题上均有一个“表”字,但含- 16 - / 36义不同,前者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后者是碑文。B.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秀才”是指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C. 文中“拜” 、 “除”是指授予

29、官职, “拔擢”指官职的升迁,如同张衡传中“再迁为太史令”之“迁”的用法,而我们平时看到的“左迁” 、 “陟” 、 “谪”却表示降职。D.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太子洗马”,也简称“洗马” ,属于太子官属,是太子的随从官员。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修父亲为人乐善好施,不留余财;奉养父母很孝顺,在父母去世后还常涕泣感念;欧阳修能够成为宋朝名臣、文学家,是与他经受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练,父母尤其母亲的身传言教分不开的。B.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儿子必须守孝,而“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中“免于

30、母丧”则指因婚嫁而没有守丧。C. 陈情表运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D. 李密在陈情表中反复写孝道,但并没有把孝情一泻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17 - / 361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2)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答案】7. B 8. C 9. B 10. (1)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

31、,很晚才有儿子。(2)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3)我靠什么守节呢?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解析】7. 试题分析:文段写的是母亲对作者讲述父亲的情况,画线句子的上文写了母亲亲眼看见的父亲至孝的表现,画线句子中“其施于外事”“其居于家”内容相对,结构相近,应分别断开,据此可确定 A 项和D 项断句错误,当排除。比较 B 项和 C 项, “其居于家/无所矜饰”照应了上文母亲讲述的父亲表现, “而所为如此”是对上文父亲表现的总结,据此可知 B 项断句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

32、法有: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 “云” “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 18 - / 36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8. 试题分析:C 项, “而我们平时看到的左迁 陟 谪却表示降职”不当, “陟”:晋升,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中有“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33、意思是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9. 试题分析:B 项,对“免于母丧则指因婚嫁而没有守丧”不当。“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意思是我刚出嫁时,你父亲为他母亲守孝期满刚过一年。免于母丧:母亲死后,守丧期满。旧时父母或祖父死,儿子与长房长孙须谢绝人事,做官的解除职务,在家守孝二十七上月(概称三年) ,也称守制。免,指期满。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3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 “鲜” ,少;“祚” ,福分;“息” ,- 19 - / 36儿子。 (2) “奔驰” ,赴京就职;“以” ,因为;“日” ,名词做状语,一天比一天;“告诉” ,报告申诉。 (3) “何恃” ,宾语前置,靠什么;“于” ,对于;“待” ,期待。文言文翻译参考(一)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

35、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

36、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 20 - / 36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

37、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

38、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二)唉!我的父亲崇国公,在泷冈占卜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后,他的儿- 21 - / 36子修才能够在墓道上立碑,这并不是敢有意迟缓,是因为有所等待。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因此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赖以生

39、存的家产。我靠什么守节呢?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从我成为你家媳妇的时候,没赶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自幼失去父亲,我不能断定你将来有成就,但我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我刚出嫁时,你父亲为他母亲守孝刚一年。岁末祭祀祖先,他总是流泪说:“祭祀再丰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养啊。 ”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会流泪说:“从前娘在时常常不够,如今富足有余,又无法让她尝到!”刚开始我遇到这种情形,还以为是刚服完丧不久才这样。后来却经常如此,直到去世。我虽然没来得及侍奉婆婆,可从这一点能看出你父亲很孝敬父母。 “他也常常用这些话教育其他晚辈,我听惯了所以记得很清楚。他在外面怎

40、么样,我不知道;但他在家里,从不装腔作势,他行事厚道,是发自内心的!唉!他是很重视仁的啊!因此我就知道你父亲一定会有好的后代。你一定努力啊!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我没什么可教你的,这些都是你父亲的愿望。 ”我流着泪记下了这些教诲,不敢忘记。(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 22 - / 3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唐崇徽公主手痕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注: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

41、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1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依恋不舍。诗句中用鸟之喜反衬人之悲,尽显公主远嫁的凄凉。B. 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 )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C. 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

42、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D. 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23 - / 36E. 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12. 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答案】11. CE 12. 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一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

43、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解析】11. 试题分析:A 项, “诗句中用鸟之喜反衬人之悲” ,不当。诗中鸟是悲鸣。诗从对比开始。诗人的眼前出现了当年崇徽公主远嫁时的凄凉清景。 “啁啾”是形容鸟的细碎鸣叫声,白居易燕诗:“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作者在这里倾注了自己对她的怜惜同情。B 项, “诗人在这里沿用了”不当。诗人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 )诗意,一个魂归,一个魂不返。 D 项,情感分析不全面。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

44、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肉食者的愤慨。是一曲饱蕴愤懑之情的悲歌。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尾联的情感和手法,解答时需要联系全诗思- 24 - / 36考。诗歌先想象了当年崇徽公主远嫁时的凄凉清景,接着用了一个“魂”字为读者刻画了一个满含哀怨楚楚动人的形象,然后奇峰突起,发出议论:“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自古以来,有几个肉食者能为国家的富强而出谋划策?又有多少美丽可爱的女子遭受远嫁的厄运,成为对外执行妥协政策的牺牲品?议论深切痛快。末联,“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只看见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来秋去,年复一年,生生

45、不息。作者笔锋一转,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这叹息之中既有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也有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从手法上来看,最后一联的上句是直接抒情,下联写景,以景结情,以无情衬有情,意境悠远,意味悠长。点睛:本题既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又考查诗歌的抒情手法,解答情感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分析景语。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分析抒情手法可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思考。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46、包括借助景抒情,如触景生情、以景结情等;借助物抒情,如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助事(人)抒情,包括借古事抒情(如借古讽今、用典抒情) ,借今事抒情(如即事感怀、融情于事等) 。本题首先要考虑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借景抒情还是借事抒情抒情。- 25 - / 36(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在逍遥游中用一种动物和一种植物来比喻因为生命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的语句是“_,_” 。(2) 琵琶行中,白居易在描写琵琶女与五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场面的两句是 “_,_” 。 (3) 归去来兮辞中“ _ ,_” ,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

47、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4)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在自身已经很优秀的前提下还不断为自己“充电” ,而时下一般人“_,_” 。【答案】 (1). (1)朝菌不知晦朔 (2). 蟪蛄不知春秋 (3). (2) 钿头银篦击节碎, (4). 血色罗裙翻酒污 (5). (3)云无心以出岫 (6). 鸟倦飞而知还 (7).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8). 而耻学于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

48、:菌、晦、朔、蟪蛄、钿、篦、裙、翻、岫、倦、耻。第 II 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 26 - / 361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的围墙虽然很高、很厚,但这丝毫掩盖不了这个大家庭内部喷薄欲出的矛盾。白恩培夫人轻轻一句话,1500 万就挥霍一空变成了她腕上的一只镯子,这样的巧取豪夺,才是对这个时代所有打拼奋斗者的不公。世界各国因为有不同而需要合作、因为有共识才可能合作。但如果各国彼此视对方为异端,势如水火、动如参商,何来合作?近年来,该县不断改进干部监督方式方法,通过加强日常教育、明确监督重点、完善工作协作机制等,不绝如缕地提升干部监督工作效力。没人能完全看懂白云苍狗般的中美关系,连中美外交官和军事将领们恐怕也要不断琢磨:对面的这个国家究竟是谁?提要钩玄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运用时要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巧取豪夺: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动如参商:动不动就像参商二星一样,你来我往,不得相见。提要钩玄:精辟而简明地指明主要内容。喷薄欲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此处对象不当。不绝如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