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计划书、可行性报告》中国缝制机械业科技创新状况调查报告8.doc

上传人:邓** 文档编号:72588660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商业计划书、可行性报告》中国缝制机械业科技创新状况调查报告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商业计划书、可行性报告》中国缝制机械业科技创新状况调查报告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商业计划书、可行性报告》中国缝制机械业科技创新状况调查报告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商业计划书、可行性报告》中国缝制机械业科技创新状况调查报告8.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中国缝制机械业科技创新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经历50多年的不断成长、发展,经历了从引进、吸收、消化的传统产品仿制到企业不断自主创新的产品研制阶段,逐步实现了我国缝制机械工业的调整、转型、升级,目前已形成较具实力的零部件配套和整机产品生产体系,整个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当前行业形势较好的条件下,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处于一个什么状况,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当前推进行业科技创新工作较为紧迫的任务。为此,协会秘书处对行业33家整机、18家零配件共51家行业骨干生产企业的科技创新与实施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近年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

2、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情况进行了归纳与分析,现把此次行业科技创新现状调查情况阐述如下: 一、 调查基本情况 1、 51家企业的构成与规模 此次调研的51家企业(其中:股份制企业21家、民营企业16家、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6家、中外合资企业5家、外商独资企业2家、集体企业1家)均为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单位,约占整个行业企业总数的10%。其中所调查的整机企业包括:上工、标准、飞跃、中捷、宝石、杰克、通宇、北方天鸟、惠工三厂、上海服机、上海威士、上海佳田等;零部件企业包括:宁波大鹤、宁波双海、宁波德盛、上工零件总厂、重庆零一、苏州菀坪零件、浙江金勾、浙江方正、标准张家港等。这些企业均为行业里较具规模和实力的

3、骨干企业。从调查数据看:51家企业总资产达798 000万元,其中资产过亿的有16家,超过5 000万元的共有23家,超过1 000万元的共有43家,基本涵盖了行业里的大中型企业;51家企业2002年工业总产值达731 242万元,约占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的50%;51家企业从业人员总数为28 068人,技术人员总数为3 77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3.4%。以上数据充分表明了上述51家企业有着较高的行业和生产集中度,代表着行业科技与生产的最高水平,对它们现状的调查足可反映出整个行业的科技创新状况。 2、 调查内容 此次对51家企业从科技人员数量、产品研发机构设置情况、企业近两年新产品投产情况、技

4、术创新费用投入情况、技术创新制度建立情况、与社会科研力量合作情况、拥有产品专利情况、产品研发与创新方向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1)技术人员数量:51家企业技术人员总数为3 770人,占职工总数比例为13.4%,其中比例最高的为35.4%,最低的为1.7%;工程技术人员总数为1 820人,占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为48.2%,其中比例最高的为91.5%,最低的为19%。(2)产品研发机构设置情况:51家企业中有45家企业设立了相应的技术中心、技术开发部等科研机构,占企业总数比例的88.2%,其中:标准公司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上工、飞跃、中捷建立了省市级技术中心,宝石、杰克等企业建立了市级

5、技术中心。45家企业技术机构科技人员总数为1 638人,企业技术部门科技人员最多的高达204人,最低的为3人,有12家企业聘用了外方科技人员,其中:高工占总人数比例为9.3%,工程师占24.6%,助理工程师占21.3%,技术员占29.1%,外方人员占3.6%。 (3)近两年新产品投产情况:51家企业均不同程度的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制与生产。企业新产品投产最多的达数10件,最少的也有2件以上。51家企业近两年新产品年产值占年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平均为28.9%,比例最高的企业达90%,最低的为2.82%。其中:比例超过50%的企业有9家,比例超过30%的企业有26家,比例超过10%的企业有39家。 (4

6、)技术创新经费投入情况:49家企业2002年投入技术创新经费总额为35 429.8万元,有2家企业为零投入。企业投入经费最高的为5 500万元,最低的为22万元。其中:投入超过1 000万的企业为11家,全部为整机企业,所占比例为22.4%;投入超过500万的企业有22家,所占比例为44.9%;投入超过100万的企业有35家,所占比例为71.4%。49家企业2002年投入技术创新经费总额占企业年销售总额比例为7.6%,其中:企业比例最高的为26%,最低的为0.76%,比例超过10%的企业有13家。投入经费总额构成情况如下: 技术与产品研发经费:投入总额为10 536.8万元。其中:投入最高的为

7、1 650万元,最低的为5万元。投入超过500万元的企业有6家(上工、飞跃、杰克、中捷、天马、高林机电),超过100万元的有24家。 技术改造经费:投入总额为20 026.2万元。其中:投入最高的为3 800万元,最低的为5.5万元。投入超过1 000万元的企业有6家(标准、飞跃、宝石、中捷、杰克、佳田),投入超过500万元的有11家,超过100万元的有26家。 职工培训经费:投入总额为1 284.8万元,有9家企业为零投入。其中:投入经费的企业中,投入最高的为417万元,最低的为1万元。投入超过100万元的企业有3家(杰克、中捷、通宇),投入超过50万元的有6家,超过10万元的有26家。 (

8、5)技术创新制度建立情况:51家企业中有37家企业建立了针对技术创新的奖励制度与有关措施,但只有少数几个企业制定有较为完整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和实施、奖励办法,近80%的企业没有成文的相关制度与实施办法。 (6)与社会科研力量合作情况:51家企业中有25家与社会有关科研院校、研究机构在科技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占企业总数的49%。从合作情况看出,通过合作,企业弥补了自身科研实力不强的弱点,共同研制了许多新产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7)拥有产品专利情况:51家企业中有25家企业不同程度上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利,拥有专利总数约160件,不少企业还正在积极申报有关专利。其中:外观专利约占50%,实用

9、新型专利约占35%,发明专利约占10%,其它版权等约占5%。 (8)产品研发与创新方向: 零部件:开发高难度精密铸件、精密零件、特种机零件、粉末冶金件,进口零件的国产化,提高产品档次。 缝纫机械:向高附加值的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特种机、花色机、特厚料机以及各种附加辅助设备与附件的研制方向发展,实现产品智能化、功能多样化,进一步拓宽产品系列。 电脑绣花机:进行绣花特种机型的研发,实现特殊针法绣作,提高刺绣速度,实现技术升级和产品的系列化、规格化。 服装机械:进一步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熨烫设备,开发量大、面广服装蒸烫熨烫小流水设备,填补国内产品空白,实现产品更新换代,替代进口。 电脑控制系统:产品开

10、发多元化,软硬件配套的改进,开发工业自动化设备网络集成系统,三维CAD系统开发等,努力向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方向发展。 二、行业科技创新工作近年来所取的成绩 1、行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从调查情况看出,企业拥有的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比以前有了较为明显的增长。所调查的51家企业中,技术人员占本企业职工数的比例最高的达35.4%,工程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的比例平均为48.2%,最高达91.5%。数据表明,近年来企业对提高人员素质、使用人才的意识得到提高,特别是加速了有关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吸纳,使员工整体的知识结构得以不断改善。随着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发展,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行业已从

11、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企业已把培养、吸纳、合理使用技术人才,建立产品研发机构作为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从调查资料看,所调查企业中有88.2%的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新产品开发部门和技术管理机构,增加了科研人员的数量,并开始注重利用外方人员的智慧。而且行业里部分大中型骨干企业如标准、上工、飞跃等已建立了相应的国家级、省、市级的技术中心,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实力,已有能力自主研发某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行业由缝制机械生产制造中心向研发中心转变已迈出有力的一步。 2、对技术创新费用投入与科研合作的广泛开展已引起重视 从调查资料看出,骨干企业纷纷加大了对技术创新费用的投入。2002年51家企业中技

12、术创新经费投入超过1 000万的企业有11家,投入超过500万的企业有22家,飞跃公司投入经费总额高达5 500万;企业技术创新经费投入总额占本企业年销售总额比例最高的达26%,所占比例超过10%的企业有13家,说明企业在新产品的研发、技术改造、提高职工素质等作为一项促进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科技兴企。 在产品研发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借用外力,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来弥补自身科研实力不足和部分专业不强的弱点,共同研发新产品。据调查,51家企业中有近50%的企业与社会有关科研院所、研究机构在科技方面存在广泛合作,这说明大部分企业已打破原来的封闭自守

13、、闭门造车的老观念,纷纷通过开展技术合作,来加快新产品研制和投产上市的速度。事实证明专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是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的一支中坚力量和有利补充,与其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实现双方共赢是提高行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有效手段。 3、加快新产品的研制已逐渐成为支撑企业发展基石 大力开发新产品,以新品占市场、以新品创效益、以新品创品牌、以新品促发展已成为行业企业的发展目标。近年来各企业纷纷加大了新产品开发与申报力度,有的企业一年开发的新产品达到数10件。在2002年行业优秀新产品评选中,上工、标准、飞跃、中捷、惠工三厂、宝石、威士、上海服机、北方天鸟等21家单位共35个产品被行业评为“中国缝制机械优秀新产

14、品”。此举充分肯定了各企业的研发成绩,展示了行业的科技新成果。从调查资料看出,部分企业开发投产的新产品产值已成为企业当年新的经济增长点。被调查的51家企业中,2002年企业新产品年产值占本企业年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最高的达90%,其中所占比例超过50%的企业有9家,比例超过30%的企业有26家,充分表明大部分企业较为重视新产品的研发与投入,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夺先机。 2、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纠纷时常发生,很多国内外企业都加强了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有的还设置了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企业专利的申报、管理,以及

15、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维护和纠纷处理。通过申请有关产品专利来保护自己的科研成果,所调查的51家企业中有近50%的企业不同程度上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利,专利总数约160件。个别企业拥有相关专利高达30项以上,其中上工、标准、飞跃、中捷、惠工三厂、精大豪、北方天鸟、杰克等企业均拥有10项以上的专利,并且许多企业每年还在不断的大量申报相关专利。三、行业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 1、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够, 目前,我国缝制机械行业高素质的经营和科技管理人员还十分缺乏;行业中大型企业少,中小型企业多,大部分为近年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很多企业还没有融入到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去。企业领导较为看重企业当前

16、利益,缺乏企业长远战略发展规划,还未根本扭转粗放经营观念,往往重规模,抢速度,轻效率,重产值、数量,轻视产品技术含量,对科技创新认识不足,难以在企业中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2、 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偏小,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心有余而力不足 目前,行业有整机企业近350家,从调查的51家企业显示:企业总资产过亿的企业有16家,资产超过5 000万的企业有23家,资产超过1 000万的企业有45家,而这51家企业均为行业骨干企业,可看出行业大部分企业还是属于中小型企业,规模偏小,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是以产品装配为主,企业技术力量相当薄弱。产品品种还是以常规中低档产品为主,特种机及高档机产量

17、少,行业整体处在产品结构单一、种类较少,低端产品重复生产、数量过剩,高端产品急缺的不良状态。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和产品利润的不断降低,规模偏小的企业无力投入大量的经费进行技术开发,规模较大的企业由于力量过于分散,均凸显从事技术开发心有余而力不足。3、 市场竞争有效深度不深,企业难以从战略高度来重视科技创新 当前行业里的竞争烈度较大,各种假冒伪劣、低价倾销等不规范的竞争手段和现象还时有发生,产品以量取胜还是企业保持赢利的主要手段,各种品种结构单一,低技术附加值的产品还是部分企业的主导产品,行业正处在由发展期向成熟期不断过渡的阶段,高质量、高性能、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还不是当前市场取胜的唯一法宝,

18、种种因素导致了当前市场竞争的有效深度不深。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中小型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疲于打价格战、数量战,是否采用创新还没有关系到企业的存亡,故还很难把科技创新工作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从战略高度去审视、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从而限制了整个行业的科技创新氛围的形成。 4、 企业缺乏有效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 从51家企业调查情况可看出,一是普遍缺乏科技创新管理有效的制度和体系。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制定有较为完整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和实施、奖励办法,近80%的企业没有成文的相关制度与实施办法;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近90%的企业均以简单的奖金作为激励手段,只有少数几个单位辅以改善工作环境、升职、培训等作

19、为激励手段,整体激励机制内容和形式简单、无新颖性;三是缺乏科技创新的物质投入。各企业普遍在科技创新资金、有关硬件、活动费用等投入不足;四是没有形成优良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氛围,各企业普遍在鼓励科技创新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5、 资金和技术人员缺乏,研究、开发及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从调查情况显示,企业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和科技人员严重缺乏,所调查的51家企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平均比例为13.4%,最低的仅为1.7%;工程技术人员总数占职工总数的平均比例为6,4%,其中最低的仅为1.3%。51家企业2002年用于科技创新经费总额占企业年销售总额比例平均仅为7.6%,最低的达0.76%,企业研究和开发经费投

20、入超过100万的企业只有24家;有9家企业没有职工培训经费投入,投入超过50万的企业只有6家,部分企业在这方面是零投入。以上可看出行业在科技资金投入和科研人员的培养和吸纳等方面还存在比例的严重失调,企业还没有完全改变产品仿制后改进、提高的追随做法,大部分企业还没有意识到通过培训,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和知识结构对促进企业在质量、管理、技术、市场,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等方面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6、 设备引进比例高而技术引进比例低 据调查情况显示,51家企业2002年共投入科技创新经费总额35 429万元,其中用于技术改造、更新装备的经费为20 026万元,占投入科技创新经费总额的56.5%;在引进技术、推

21、广新工艺、科技研发方面投入共10 536万元,仅占投入科技创新经费总额的29.7%。数据表明企业较为重视设备的更新和引进,依靠先进的设备来进行技术改造和实现企业实力的增强,在技术引进与开发方面还投入不足,产品研发缺乏后劲,严重的制约着行业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7、外观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多,发明专利少 从所调查的情况看,51家企业中有25家企业不同程度上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利,专利总数虽约有160件,但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分别占了50%和35%左右,发明专利仅占约10%。说明在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还比较少,虽然在产品外观和局部有所改进,但产品整体上没有重大的技术创新

22、,与国外先进产品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也表明国内在产品研发中对缝纫机构的创新、结构的创新、缝纫性能和技术路线的创新等方面做的不够,所以国内的产品要能够跟国外品牌一决高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行业科技创新发展措施与对策 1、 促进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的建立 行业协会应在行业中加快科技创新政策保障体系的建立和有关科技创新办法的制定工作,通过发布行业科技指南、加强行业技术交流与研讨、组织科技攻关等各项措施和活动来积极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做到政策法规引导和科技开发项目计划实施相结合,协助企业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活动,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应通过行业的自发联动调控和行业协会及有关部

23、门的共同努力,加快建立面向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一是要建立新技术推广网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二是要加快培育发展行业技术市场;三是要建立完善科技创新社会化中介机构,提高企业的市场预测和快速反应能力,强化服务意识,共同推进行业科技创新工作。 2、 推动观念创新,实行管理创新 观念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对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开展应从转变观念上着手,并出台相应的配套科技创新鼓励政策、条例与措施,与企业的生产、科研、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推进技术创新进程。企业领导要认清形势,清楚认识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更新经营思想和观念,增强集约化经营意识,从观念上来体会和实施创新,从战略高度

24、上来认识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积极培育实施技术创新的理念与始发动力。同时,应正确把握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辅相成,技术借管理而发展、管理借技术而提高的互动关系,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企业必须强化管理创新,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良好的机制与体制,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与技术创新能力,使技术创新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保证科技创新的实现。 3、 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建设 一是行业协会应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行业科技创新发展状况,在行业中积极倡导行业“科技创新年”,制定系列有关行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与办法,搭建行业科技创新与技术交流的平台,大力宣传、推进行业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开展;二是企业要充分

25、认识当前科技创新工作对企业发展的紧迫性,加大技术创新中人、财、物的投入,建立企业内部技术开发机构,加快企业“发动机”技术中心的建设步伐,加强对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资金投入、人员结构及开发成果等方面的建设,使企业既具有长期发展的技术储备,又拥有产品更新换代和工艺改进的适应能力;三是企业应强化对技术创新人员的激励机制,加强企业科技创新队伍建设,以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人员的潜力,从而加快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 4、 加深市场竞争有效深度,依靠技术进步或科技创新获得竞争优势 加深市场竞争的有效深度需要国家、行业协会、广大企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国家和各级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来规范和完善市场体系,确保原

26、材料、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市场的合理动作,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消除价格信号扭曲现象;行业协会应加大与主管政府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获得更多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指导、服务行业,推动行业发展的职责范围内,极力采用扩大行检行评范围、加强行业标准的制订与实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在行业的广泛普及、提倡技术创新、保护推介行业新产品、严肃执行行规行约和倡导公平有序竞争、谴责制约不规范竞争行为等多种手段来弱化行业低端竞争,营造行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良好氛围,提高行业整体质量与科技水平,真正使企业能更多的依靠技术进步或技术创新而不是凭生产要素的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广大企业应从行业大局出发,站在企业持久、长远发

27、展的战略高度上来采取有效措施,紧跟国际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发展大潮,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依靠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来赢得企业持久不衰的经济增长点。5、 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一方面,企业应面向市场,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对市场进行全面调研、科学的预测和市场细分,根据国内外市场实际需求和企业科技竞争实力,紧跟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趋势,加强技术论证工作,确定技术创新方向,协力攻关,有力规避技术创新风险,搞好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企业应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我行业工业结构突出的问题是企业缺乏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技术创新的观念和机制,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工业结

28、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差。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功能细分,积极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工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通过开展技术创新来实施产品品种多元化和实现产品技术附加值的提高,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 6、 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实现产学研联合,推动科技创新进程 产学研联合是加速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种有效形式,联合的重点是增强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创造条件以多种形式吸引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社会上各种科技资源应用到企业中去。一是协会应通过各种渠道向各行业加大对我缝制机械行业情况的宣传和介绍,架构行业与外界科技资源的沟通平台,吸引社会各方面的研究机构、科技实体主动涉入我行业,寻求、实施与我行业的科技合作广泛开展;二是企业要提高认识,充分借用外界科技资源,大力开展与有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加速企业的项目科技开发和科技队伍的培养,实现借外力、促发展的目的;三是可实施多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通过股份合作、股份制、产权转让、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把企业与科研机构紧密结合起来,使产学研各方由原来相互独立的客体成为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利益共同体,使科技、资本、生产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推动行业科技创新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