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恩施州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本试题卷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考生答题全部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卷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及试题卷上。3.选择题作答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作答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4.考生不得折叠答题卷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一、知识运用(10分,每
2、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莅临(l) 驰骋(chng) 花团锦簇(z) 拈轻怕重(nin)B. 热忱(chn) 宽宥(yu) 刨根问底(po) 锲而不舍(q)C. 校对(jio) 绰号(chu) 忍俊不禁(jn) 坦荡如砥(d)D. 纤维(xin) 缄默(jin) 间不容发(f) 诲人不倦(hu)【答案】D【解析】【详解】A.花团锦簇(z)(c);B.锲而不舍(q)(qi);C.忍俊不禁(jn)(jn);故选D。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朗润 矜持 见义思迁 家喻户晓B. 遨游 娴熟 和颜悦色 因地治宜C. 斟酌 荣膺 人情世故 相辅相
3、成D. 聪颖 鼎盛 穿流不息 取义成仁【答案】C【解析】【详解】A.见义思迁见异思迁;B.因地治宜因地制宜;D.穿流不息川流不息;故选C。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庄重的文化殿堂与红火的节日民俗不期而遇,带给人们别具一格的体验。B. 多些好高骛远的执着,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方能积小胜为大胜,达到既定目标。C. 他不仅在“写什么”上殚精竭虑地运筹,而且在“怎么写”上苦心孤诣地经营,这使他的散文作品别具韵致和气象。D. 实践充分证明,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的未来。【答案】B【解析】【详解】A
4、.不期而遇:意思是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形容“庄重的文化殿堂与红火的节日民俗相遇”合适。使用恰当;B.好高骛远:意思是脱离实际地追求不可能实现的过高、过远的目标。含贬义,不能修饰“执着”。使用不恰当;C.殚精竭虑:褒义词,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形容“运筹”合适。使用恰当;D.惊涛骇浪:意思是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符合“巨舰才能顶住险恶的环境和大风险”语境。使用恰当;故选B。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坚守和创新,使老字号品牌价值焕发生机的关键。B. 林间,空气格外清新凉爽,处处弥漫着雨露泥土的气息与花草树木的身影。C. 在文学创作中,以淡然的人生态度创造美、
5、传播美、发现美、表现美,于寻常中见精神,这才是真正的“大美”。D. 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一个欣欣向荣、开放自信的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答案】D【解析】【详解】A.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B.搭配不当,“弥漫”不能和“身影”搭配;C.语序不当,应该是“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传播美”;故选D。5.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开眼是最难的,开好了,泥娃娃精神焕发,开坏了,就无精打采。做个泥娃娃,比怀个真娃娃的时间还要久。B. 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树木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足有合抱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C. “长得好,口感也好,超市排着
6、队来收购。”他摘下一颗西红柿塞过来,“种下5个月就能挂果,每半月收一茬。”D. “不时不食”出自论语,意思是吃东西要应时令,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这与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契合。【答案】A【解析】【详解】A.“开好了,泥娃娃精神焕发”与“开坏了,就无精打采”构成并列关系,且句子中已经使用了逗号,所以“开好了,泥娃娃精神焕发”后的逗号应该改为“分号”。故选A。二、文化积累(8分,每小题1分)6. 古今诗文名句默写。(1)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_。(贺敬之回延安)(2)春天像小姑娘,_,笑着走着。(朱自清春)(3)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5)崔
7、颢登临黄鹤楼,追寻黄鹤踪影,杳然无得,极目远眺,长江对岸“_,_”的绚丽之景映入眼帘。(崔颢黄鹤楼)(6)丙辰中秋,欢饮达旦,苏轼化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为“_,_”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苏轼水调歌头)(7)人生道路上,我们应该有李白临川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执着,有杜甫望岳时“_,_”的豪情壮志,有郑燮泼墨时“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顽强自信。(杜甫望岳)(8)“_,_”,所谓“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答案】 .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 花枝招展的
8、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谈笑有鸿儒 . 晴川历历汉阳树 . 芳草萋萋鹦鹉洲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天时不如地利 . 地利不如人和【解析】【详解】本题中“膀”“燕”“鸿”“历”“洲”“愿”“婵娟”“凌”“览”等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三、阅读(46分)(一)阅读名著西游记节选改编部分,完成下面小题。西游记(节选改编)吴承恩三藏看了,对天礼拜道:“多谢金星,度脱此难。”拜毕,牵了马匹,独自个孤孤凄凄,往前苦进。这岭上,真个是:寒飒飒雨林风,响潺潺涧下水。香馥馥野花开,密丛丛乱石磊。闹嚷嚷鹿与猿,一队队獐和鹿。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那长老,战兢兢
9、心不宁;这马儿,力怯怯蹄难举。三藏舍身拼命,上了那峻岭之间。行经半日,更不见个人烟村舍。一则腹中饥了,二则路又不平。正在危急之际,只见前面有两只猛虎咆哮,后边有几条长蛇盘绕。左有毒虫,右有怪兽。三藏孤身无策,只得放下身心,听天所命。又无奈那马腰软蹄弯,便屎俱下,伏倒在地,打又打不起,牵又牵不动。苦得个法师衬身无地,真个有万分凄楚,已自分必死,莫可奈何。却说他虽有灾迍,却有救应。正在那不得命处,忽然见毒虫奔走,妖兽飞逃;猛虎潜踪,长蛇隐迹。三藏抬头看时,只见一人,手执钢叉,腰悬弓箭,自那山坡前转出,果然是一条好汉。三藏见他渐近,跪在路旁,合掌高叫道:“大王救命!大王救命!”那好汉到边前,放下钢叉
10、,用手搀起道:“长老休怕。我不是歹人,我是这山里的猎户,姓刘名伯钦,人称镇山太保。我才自来,要寻两只山虫食用,不期遇著你,多有冲撞。”三藏道:“贫僧是大唐驾下钦差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适间来到此处,遇著此狼虎蛇虫,四边围绕,不能前进。忽见太保来,众兽皆走,救了贫僧性命,多谢!多谢!”伯钦道:“你休怕,跟我来,到我舍下歇马,明朝我送你上路。”正说话时,一只斑斓虎对面撞见,那太保执了钢叉,拽开步,迎将上去,太保与那虎在山坡下果是一场好斗。斗了有一个时辰,只见那虎爪慢腰松,被太保举叉平胸刺倒。好男子,气不连喘,面不改色。伯钦早供给了素斋,又具白银一两为谢。三藏分文不受。一家儿又恳恳拜央,三藏毕竟分文
11、未受。但道:“是你肯发慈悲送我一程,足感至爱。”伯钦与母妻无奈,急做了些粗面烧饼干粮,远送三藏。三藏欢喜收纳。太保领母命,又唤了两三个家僮,各带捕猎的器械,同上大路,看不尽那山中野景,岭上风光。行经半日,只见对面处,有一座大山,真个是高接青霄,崔巍险峻。三藏不一时,到了边前。那太保登此山如行平地。正走到半山之中,伯钦回身,立于路下道:“长老,你自前进,我却告回。”三藏闻言,滚鞍下马道:“千万敢劳太保再送一程!”伯钦道:“长老不知,前面是鞑靼地界,那厢狼虎,不伏我降,我却也不能过界,故此告回,你自去罢。”三藏心惊,抡开手,牵衣执袂,滴泪难分。转身前行(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西游记第十三回,有删改)
12、7. 选文主要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塑造三藏取经遇挫、依然前行的形象请你从不同的角度简要分析。8. 上文选自第十三回“伯钦留僧”,写三藏孤立无援,依然前行,第十四回写“心猿归正”,三藏收悟空为徒。请你仿照示例,概括取经团队其他几位成员加入的过程。示例:五行山收孙悟空为徒。【答案】7. 峻岭人烟罕至,道路不平,前有猛虎,后有长蛇,环境十分恶劣且险峻,但三藏依然前行,侧面衬托出三藏不畏艰难地前行取经的形象;伯钦及家僮护送三藏一程后,在鞑靼地界前告别三藏,并且和三藏说鞑靼地界有狼虎,三藏听后心惊,但仍然转身前行,伯钦向三藏道出前方有狼虎的部分侧面体现了三藏不畏艰难、依然前行的形象。 8. 示例:高老庄收
13、猪八戒为徒;示例:流沙河收沙僧为徒。【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人物形象的分析。根据文章内容找出“三藏取经遇挫、依然前行”的部分,注意是侧面描写。结合第段“寒飒飒雨林风密丛丛乱石磊”“闹嚷嚷鹿与猿,一队队獐和鹿”、第段“只见前面有两只猛虎咆哮,后边有几条长蛇盘绕。左有毒虫,右有怪兽”可知,三藏身处的峻岭乱石、寒雨等环境恶劣,且由猛兽出没,但三藏仍旧“牵了马匹,独自个孤孤凄凄,往前苦进”,侧面衬托出三藏不畏艰难的形象;结合第段“伯钦道:长老不知,前面是鞑靼地界,那厢狼虎,不伏我降,我却也不能过界,故此告回”可知,伯钦道出三藏前去的鞑靼地界有狼虎猛兽,但三藏仍旧转身前行,这里侧面描写出三
14、藏不畏艰难、依然前行的形象。【8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积累。解答时注意参考示例,概括取经团队其他几位成员加入的过程即可。(1)高老庄收猪八戒为徒。唐僧、悟空离开观音寺,来到高老庄。高老太公的三女儿翠兰被妖精霸占。妖精姓猪,上无父母,下无兄弟,黑脸短毛,长嘴大耳,长得很丑,又特别贪吃。他本是天上的天篷元帅,因蟠桃会上调戏了嫦娥仙子而被贬到了人间。高老太公一心想赶走妖精,解救女儿。妖怪有九齿钉耙,还会三十六变,但他不是悟空的对手,终于被悟空带去在唐僧面前磕头喊师父,取法名悟能。唐僧又给他取了别名叫“八戒”。(2)流沙河收沙僧为徒。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
15、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净。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八千里的暖马海霞他和她是中学同学,他高中毕业后参军到祖国的最北疆,她则在家乡当了一名民办教师。那时,南方的冬天还不像现在这么冷,她从小没见过雪花,他来信说,他那里冬天都是千里冰封的景象。她问他,冷不冷,是不是冬天得穿棉衣棉裤,外面还要罩个皮袍子,戴三大扇的狗皮帽子,然后狗拉雪撬,他们坐在雪橇上巡逻他回信说,不是的,没那么冷,感觉这里的冬天比南方还好过些,屋子里暖和,白天太阳好时,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冷。她才不信呢,第二年的冬天,学校放假后,她打算去东北看他。临走时,奶奶给她做了
16、厚厚的棉衣棉裤,母亲给她买了件加长及踝的羽绒服,口罩、围巾、皮手套都准备妥当后,她坐上了北上的火车。刚下车,她就看到了他。“怎么穿这么少?”她心疼地问他。“你是不是把家里的衣服都穿上了?包裹得像个粽子。”听他这样说完,她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下车的旅客,还真没人比自己穿得多。“真该相信你的话,东北冬天里的冷只是个传说罢了。”“也不是,是爱的温度太高了,我们感觉不到严寒。”他拉着她的手,幸福地说。从那以后,每年寒假她都会去东北看他,希望给他带去爱的温暖。后来,他们结婚了,依然是两地分居。她怀孕那年的寒假,她没有去他那里过年,他打电话说,等她生孩子时,他一定回来。可就在孩子出生前一个月,他在一次救火
17、行动中不幸牺牲了。家人对她隐瞒了真相,骗她说他所在的部队接到了出国维和的任务,一年后任务结束再回来探亲。次年冬天,她和公婆还有一岁的儿子一起来到他牺牲的地方,她说他独自长眠在雪山下太冷了,她要去看他,陪他说说话以前他在世时,他们也是一年见一次,每年冬天都是他俩最期盼的日子,现在他不在了,每年寒假她还会领着儿子去看他。到他的连队,他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她和儿子每次到他墓前祭奠,都不会流泪,她要让他看到她的笑容,让他放心。她告诉他,等儿子长大了,让他考军校,毕业了还来老爸的连队参军。等她退休后,她也会来这里,到那时他们一家人就团聚了。这些年,身边的朋友、亲人,连公婆都劝她再找一个人嫁了,她说,她觉得
18、他从未离开过,她和他以前靠信件交流,后来用电话、网络联系,现在他们的交流方式只是退回到写信的年代,她每天晚上忙完了家务都习惯铺开信纸,写几句心里话,说说儿子,谈谈工作,絮叨一下家庭琐事一周寄出一封信。她也会经常收到连队战士寄来的贺卡、照片和信件,每年冬天一到,战士们就盼着她和孩子到部队去过年。她的那些信件连队战士都给她留着,等她年底去看他时,她再在他的墓前读给他听有一种温暖,时空隔不断。(选自昆山日报2021年8月2日)9. 文章标题的中心语是“暖”,请你分析修饰语“八千里”的好处。(阅读全文后作答)10. 根据下面的提示,以“她”为陈述对象,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_(丈夫牺牲时)她怀孕生子_1
19、1. 请你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划线句的作用。12. 阅读全文,概括小说的主题。【答案】9. “八千里”是二者相隔的空间距离,修饰“暖”字,意在告诉人们,如果有爱不在于距离的长短,更不在于时空。 10. . (高中毕业后)她每年寒假她都会去东北看他 . (丈夫牺牲一年后)她和公婆还有一岁的儿子一起来到他牺牲的地方看他 . (每年寒假)她在他的墓前读给他听她写的信 11. 内容上承接上文她说北方冷,引起下文她每年寒假她还会领着儿子去看他,在他的墓前读给他写的信。结构上:承上启下。 12. 小说通过他和她之间相隔八千里的爱情故事,体现了有一种爱时空隔断不了,心灵有约,就会一直温暖自己的主题。【解析
20、】【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结合第段“他高中毕业后参军到祖国的最北疆,她则在家乡当了一名民办教师。那时,南方的冬天还不像现在这么冷,她从小没见过雪花,他来信说,他那里冬天都是千里冰封的景象”分析,“八千里”是他和她之间相隔的空间距离。结合第段“有一种温暖,时空隔不断”分析,“八千里”代表着时空距离。用来修饰“暖”字,表现了如果有爱及,即使时空虽远,相爱的人之间也一定很温暖。【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的梳理。注意以“她”为陈述对象。第一空:根据第段“从那以后,每年寒假她都会去东北看他,希望给他带去爱的温暖。后来,他们结婚了,依然是两地分居”概括得出:(高中毕业后)她每年寒假她都会去
21、东北看他。第二空:根据第段“次年冬天,她和公婆还有一岁的儿子一起来到他牺牲的地方,她说他独自长眠在雪山下太冷了,她要去看他,陪他说说话”概括得出:(丈夫牺牲一年后)她和公婆还有一岁的儿子一起来到他牺牲的地方看他。第三空:根据第段“每年冬天一到,战士们就盼着她和孩子到部队去过年。她的那些信件连队战士都给她留着,等她年底去看他时,她再在他的墓前读给他听”概括得出:(每年寒假)她在他的墓前读给他听她写的信。【11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内容上:根据第段“他来信说,他那里冬天都是千里冰封的景象。她问他,冷不冷,是不是冬天得穿棉衣棉裤,外面还要罩个皮袍子,戴三大扇的狗皮帽子,然后狗拉雪撬,他们坐在雪橇
22、上巡逻”分析,“她说他独自长眠在雪山下太冷了”承接上文她说北方特别的冷。根据第段“现在他不在了,每年寒假她还会领着儿子去看他。到他的连队,他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她和儿子每次到他墓前祭奠,都不会流泪,她要让他看到她的笑容,让他放心”、第段“每年冬天一到,战士们就盼着她和孩子到部队去过年。她的那些信件连队战士都给她留着,等她年底去看他时,她再在他的墓前读给他听”分析,“她要去看他,陪他说说话”引起下文她每年寒假她还会领着儿子去看他,在他的墓前读给他写的信。据此分析,在结构上,其承上启下的作用。【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主旨的把握。结合第段“也不是,是爱的温度太高了,我们感觉不到严寒。他拉着她的手,
23、幸福地说”分析,两个人相爱,彼此关心,就不会觉得冷;结合第段“每年寒假她还会领着儿子去看他。到他的连队,他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她和儿子每次到他墓前祭奠,都不会流泪,她要让他看到她的笑容,让他放心”分析,她怕他在雪山下冷,所以每到寒假就去看他,让他看到她的笑容,让他放心。结合第段“每年冬天一到,战士们就盼着她和孩子到部队去过年。她的那些信件连队战士都给她留着,等她年底去看他时,她再在他的墓前读给他听”分析,她要去看他,陪他说说话,在他的墓前读给他写的信。然他和她彼此感到温暖。据此分析,小说通过她和她的爱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体现了“有一种温暖,时空隔不断”的主题。结合她的身份是军嫂分析,也体现了新时代
24、军嫂甘于奉献的主题。(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神舟十三号这样回家余建斌 吴月辉 谷业凯 刘诗瑶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使得航天员能够更快更舒适地安全返回地面。为此,科技人员做了精心设计和保障。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相比,此次快速返回并没有太多技术升级或改变,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将返回所需时间由以往的11个飞行圈次压缩至5个飞行圈次。神舟十三号飞船从空间站撤离后,首先绕地球飞行5圈,每圈用时大概1.5小时。此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时绕飞地球18圈,历时一天多。神舟十三
25、号返回地球可以说是过程复杂、惊心动魄,它要依次经过轨返分离、推返分离、经过黑障区、开降落伞、开着陆缓冲发动机等关键飞行事件及环节,返回过程还要经过严酷空间环境和轨道条件的考验。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的精心设计下,神舟十三号牢牢把握住了“三个度”,确保舒适安全地回家。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在如此快的速度下,要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就必须对返回地球后的最终着陆速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在飞船研制阶段开展大量试验验证和数据判读,保证飞船在着陆过程中逐步降低速度,那就是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确保飞船再入
26、大气层;返回舱具有特定气动外形,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最终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将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为了确保舱内温度依然舒适,飞船控温的主要手段就是依靠防热结构对舱内进行保护。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科研人员在舱体表面设计了防热涂层,敷设有一层烧蚀材料,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烧蚀材料升华脱落,带走大量热量。此外,返回前会实施“热控预冷”,提前将返回舱温度降低少许。此外,为使返回舱着陆在指定区域,就必须对飞船着陆点的精度进
27、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为神舟十三号飞船配备了一套“着陆轻功”。首先是返回轨道维持,调整飞船的轨道平面,使飞船星下点轨迹经过返回瞄准点;随后返回制动,通过制动的速度增量和发动机开机时刻,确保再入角和返回航程,为精准着陆提供保障;最后返回舱升力控制,进入大气层后,返回舱通过一系列姿态机动,巧妙利用空气动力产生的升力,进行航向和横向运动的控制,精准调整预定的着陆点,最终平安返回。神舟十三号的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收官,即将进入建造阶段。(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7日,有删改)13. 联系全文,指出第段中的“三个度”是_、_、_。14. 文章第段运用了
28、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5. 阅读第段,请你概括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过程中采用哪几种措施减速。16. 文章第段中“着陆轻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用在此处有何表达效果?【答案】13. . 速度 . 温度 . 精度 14. 作比较、列数字。具体突出地说明了此次快速返回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 15. 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返回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 16. 生动形
29、象;生动形象地写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着陆点特点,突出着陆点的精确。【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作答。依据第段“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第段“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将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第段“此外,为使返回舱着陆在指定区域,就必须对飞船着陆点的精度进行控制”可知,第段中的“三个度”指的是:速度、温度和精度。【14题详解】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
30、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第段中,“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相比,此次快速返回并没有太多技术升级或改变,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此次快速返回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将返回所需时间由以往的11个飞行圈次压缩至5个飞行圈次”,列举了“11个”“5个”等数据,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筛选和概括。
31、阅读文章第段内容后概括作答。结合“那就是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确保飞船再入大气层”可概括为: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结合“返回舱具有特定气动外形,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可概括为: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结合“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可概括为: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结合“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最终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可概括为: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32、。科普小品文一般来说,语言上生动又严谨,通俗又科学是它的主要特点。文章第段语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为神舟十三号飞船配备了一套着陆轻功”,运用“着陆轻功”,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结合“首先是返回轨道维持,调整飞船的轨道平面,使飞船星下点轨迹经过返回瞄准点;随后返回制动,通过制动的速度增量和发动机开机时刻,确保再入角和返回航程,为精准着陆提供保障;最后返回舱升力控制,进入大气层后,返回舱通过一系列姿态机动,巧妙利用空气动力产生的升力,进行航向和横向运动的控制,精准调整预定的着陆点,最终平安返回”可知,语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时着陆地点的精确和安全的特点。(四)阅读下面的
33、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注释】一何:多么罹:遭受。凝寒:严寒。17. 请你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叠词的表达效果。18. 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7. “亭亭”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两个叠词富有音乐性,突出了松柏挺立不屈。 18. 亭亭(挺拔),劲(刚劲),端正(直立、正直)。诗人写松柏“本性”,歌颂了松树的高洁,同时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以此
34、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解析】【17题详解】此题考查词语的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的意思是: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亭亭”是指松树挺拔的样子,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瑟瑟”一词形容寒风的声音。作者运用两个叠词,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并且运用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勾勒出松柏傲立崖边的景象,突出了青松的傲骨。1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主旨的分析。“亭亭”的意思是“挺拔的样子”,表现了松的傲然挺立;“一何劲”的意思是“多么地刚劲”,突出了松枝的刚劲;“终岁常端正”的意思是“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表现了松树的正直;综上所述,可以概括出松柏的本性:挺拔、刚劲、正直。诗
35、歌写了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特点,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同时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从弟寄寓了无限期望,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五)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乙】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
36、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注释】澄波:人名。霞裳:人名。对枰(png):对坐下棋。参错:杂乱不齐。怀远:人名。1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是日更定矣 是:_(2)拥毳衣炉火 拥:_(3)僧澄波善弈 弈:_(4)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 曳:_20. 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不 图 观 瀑 之 娱 一 至 于 斯 亭 之 功 大 矣2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22. 请你从感官角度,比较【甲】【乙】两文写景分别侧重于什么?
37、23. 请你概括【甲】【乙】两文写景对象及其特点。【答案】19. . 这 . 抱,持,这里是穿着 . 下棋 . 拖,拖拉 20. 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21. (1)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 22. 甲文从视觉角度写景,乙文从听觉角度写景。 23. 湖心亭看雪写雪景,表现出清新雅致的特点;峡江寺飞泉亭记选段写飞泉亭,表现出万籁合奏,美妙至极的特点。【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是日更定矣”的句意是:这
38、一天晚上初更时。是:代词,这。(2)“拥毳衣炉火”的句意是: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拥:抱,持,这里是穿着,裹着。(3)“僧澄波善弈”的句意是:澄波法师擅长下棋。弈:下棋。(4)“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的句意是:又有手杖触地的声音像从云中传来。曳:拖,拖拉。【20题详解】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语句“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的意思是:想不到观赏瀑布的快乐,竟然到了这般境界,这亭子的功劳实在大啊!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21题详解】本题考
39、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三日(多日)、俱(全,都)、绝(消失)”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复(再)、作(起,这里是响起)”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写景角度的分析。从“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以看出,【甲】文写景侧重于视觉角度;从“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
40、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可以看出,【乙】文写景侧重于从听觉角度。【2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从【甲】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以看出,作者写景时采用白描和对比手法,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绝妙的西湖夜雪图,写出了雪后西湖景色的清新雅致。从【乙】文“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可知,乙文主要从游人的感受角度写飞泉亭,突出了坐在飞泉亭上万籁合奏,美妙至极的特点。【点睛】参考译
41、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乙】澄波法师擅长下棋,我让学生霞裳和他对弈,于是流水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参差交错一起响起。不一会儿,又有拐杖拄地的声音从山中传来,这是怀远老法师,抱着一尺来厚的诗集,来求我作序。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没想到观赏瀑布而享受到的乐趣
42、,竟到了这种境界!飞泉亭的功劳可真是大了。四、综合性学习(6分,每小题2分)24. 二十四节气是有关农事季节与气候变化规律的丰富经验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开展以“天地有节,风雅中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以下三个任务。【材料一】2月4日,立春,北京2022年冬奥会拉开帷幕。“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盛况空前的开幕式当晚,与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卷一同展现在世界面前的,还有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古老的中国文化迸发生机与活力,为今年的立春增添更多时代印记。【材料二】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二十四节气的谚语,
43、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小雪不怕小,扫到田里都是宝”。【材料三】二十四节气,融汇着中国古人关于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智慧,亦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美学精神,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国节气文化的种子最应当柔软植入青少年的心灵。(1)任务一:阅读材料一展开联想,当“冬奥”遇上“立春”寄寓了人们怎样的美好愿望?(2)任务二:阅读材料二探究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3)任务三:结合三则材料,将节气文化的种子植入心灵,联系实际,我们青少年能够做些什么?【答案】(1)示例:新的一年,我们全国人民无法齐聚在北京
44、,但随着冬奥会开始,我们的心将和北京冬奥连在一起,以后的未来将随着立春的开始一样充满生机,团结在一起将会是照亮未来的明灯,奥林匹克的火炬,将会变成希望与未来的火炬。 (2)示例:“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示例:青少年要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要深入学习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智慧;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阅读联想,答案不唯一,围绕“冬奥遇上立春寄寓的美好愿望”阐述即可。示例:“冬奥”开幕式上,“立春”时生机旺盛的小草轻轻的拂动,新鲜有活力的绿色,让我们
45、对今后的生活信心满满,充满生机勃勃的希望。【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探究能力。结合“清明前后,栽瓜种豆”分析,指导农民在清明节气前后,种瓜果和豆类。“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指导农民在秋分节气播种小麦。“小雪不怕小,扫到田里都是宝”指导农民把雪扫到麦田里,给小麦盖被子。据此分析,这些谚语都是指导农事。说明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把握。结合材料一“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古老的中国文化迸发生机与活力,为今年的立春增添更多时代印记”分析,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智慧结晶,我们青少年要传承
46、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结合材料三“二十四节气,融汇着中国古人关于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智慧,亦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美学精神”分析,青少年要深入学习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智慧。结合材料三“中国节气文化的种子最应当柔软植入青少年的心灵”分析,把中国节气文化的教育融入到青少年的学校教育中,使青少年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五、写作(50分)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长大了,乡愁是一块小小的屏幕,我在这头,亲人在那头。(数字时代的乡愁)小小的邮票,诉说着对故乡母亲的眷念;窄窄的船票,承载着对家乡新娘的牵挂时光荏苒,如今,人们的乡愁在一块小小的屏幕间传递。请你结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