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 一、目的定义(一)目的。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我院疑难危重及肿瘤患者的诊疗服务质量。(二)定义。多学科联合诊疗是指以患者为中心,针对特定疾病,依托多学科团队,制定规范化、个体化具有连续性的联合诊疗方案,让患者获得最佳的诊疗服务。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临床、医技科室、医务科。三、诊疗范畴 (一)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患者。(二)疑难危重的恶性肿瘤患者。(三)出现严重并发症并涉及多学科的病例。(四)涉及多学科,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四、管理标准(一)组建诊疗组 1.组建多学科联合诊疗组 组长:患者科室主任 副组长:医务
2、科负责人 组 员:相关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或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联合诊疗组下设常务办公室在医务科,由医务科负责联合诊疗组的协调组织工作。2.多学科联合诊疗组职责(1)组长。负责主持多学科联合诊疗组的工作,制定整体诊疗方案,对多学科联合诊疗结论具有最终决定权,是各专业多学科联合诊疗小组的核心。(2)副组长。负责多学科联合诊疗组的组织协调工作。(3)组员。参与多学科联合诊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需要时及时到场会诊,协助对患者进行诊治。(二)工作模式 1.以多学科联合诊疗为主要工作模式。2.设立多学科联合诊疗组,由组长组织相关学科共同参与讨论,共同制定符合该患者全面情况的诊疗方案。3.诊疗实施过程中,科室应
3、及时向诊疗组反馈患者病情转归,副组长负责适时跟进了解诊疗过程,必要时向医务科汇报。4.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必要时经治医师可提请多学科联合诊疗组再次会诊。具体流程参见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流程。(三)工作程序 1.知情告知。申请多学科联合诊疗前,应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会诊前,须取得患者、家属或授权委托人的同意并签署多学科联合诊疗知情同意书;会诊后,多学科联合会诊结论与诊疗方案以知情告知方式向患者、家属或授权委托人进行沟通,并签署多学科联合诊疗意见告知书(附件 3)。2.申请审核。分为门诊和住院患者(1)门诊患者。凡有联合诊疗需求且符合诊疗范畴的门诊患者,可通过门诊主诊医生提出联合诊疗申请
4、,填写多学科联合诊疗申请表(附件 4),交至医务科审核后,由医务科组织协助诊疗。(1)住院患者。凡住院患者,应由主管医师提出多学科联合诊疗申请,科室应先进行讨论,确定有联合诊疗必要后填写多学科联合诊疗申请表,经科主任审核同意后,交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协调联合诊疗。3.实施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组在组长主持下开展工作,联合诊疗的最终结论由组长决定,并对讨论结果签字认可,诊疗结论填写在多学科联合诊疗记录上(见附件 5)。(四)工作要求 1.资料准备。联合诊疗前主管医师应准备好资料,包括病历摘要及有关检查材料,并将资料提供给多学科联合诊疗组的相关成员。2.时间规定。多学科联合诊疗时间采取预约制,原则上
5、自提出联合诊疗申请 48 小时内完成会诊。3.执行方案。开展多学科诊疗科室应严格执行联合诊疗方案。4.记录登记。由主管医师记录在病程记录上;具体讨论意见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登记本上(附件 6),并在多学科联合诊疗登记表上(见附件 7)。5.工作会议。多学科联合诊疗组每半年召开工作会议一次,由组长主持,对半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工作计划与改进措施。6.认真履职。各诊疗组人员应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准时出席联合诊疗组组织的诊疗活动及诊疗组席联会会议,内容记录于多学科联合诊疗评价纪要表上(见附件 8)。7.规范督导。医务科负责对各多学科诊疗组开展工作进行规范、组织与协调。质控办每季度对多学科联合诊疗组运行过程与结果进行监控、督导,包括诊疗流程及诊疗结论执行的质量评价,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