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四节气.pdf(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十四节气与古诗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 个节气。公历每年 2 月 3-5 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而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2 个节气。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 2 月 18-20 日)。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
2、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解析: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3 个节气。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3 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 3 月 5-6 日之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
3、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民间俗语 春雷响,万物长。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麦怕清明连夜雨。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4 个节气。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4 个节气。位于每年公历 3月 19-22 日交节。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此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
4、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南半球与之相反;二是春分正当春季 3 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我国民间有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风俗。春风 清袁枚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解析: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冬春交替的场景,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春天到了。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5 个节气。清明,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公历 4 月 5 日前后。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
5、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 年 5 月 20 日,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解析: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6 个节气。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第6 个节气。于每年公历 4 月 19 日-21 日交节。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
6、正所谓春雨贵如油。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其一 宋黄庭坚 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7 个节气。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 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 5 月 5-7 日。这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遵生八笺 明高濂 孟夏之月,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详解:遵生八笺是一部内容广博又切实用的养生专
7、著,也是我国古代养生学的主要文献之一。明高濂撰,据说他幼时患眼疾等疾病,因多方搜寻奇药秘方,遂博览群书,记录在案,汇成此书。刊于公元 1591 年,正文十九卷,目录一卷。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8 个节气。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8 个节气。每年 5 月 20-22 日交节。小满后,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并且降水也会逐渐增多,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饱满但未成熟,故称小满。民谚有小满大满江河满的说法,标志着炎夏登场。小满节气是根据农耕社会特点形成,过去民间有吃野菜、苦菜、祭车神的习俗。有时还会用白面蒸麦糕、麦饼食用,意在提醒人们夏天多吃主食。在关中地区,每年麦子快要成熟的时候,出嫁的女儿都要到娘家去探望
8、,问候夏收的准备情况。这一风俗叫做看麦梢黄,还要携带黄杏等礼品,颇有趣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详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旧本题元代吴澄撰。它是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 9 个节气。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 9 个节气,于每年公历 6 月 5-7 日交节。芒种,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在农耕上
9、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即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时节,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时雨 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 10 个节气。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 10 个节气,于公历 6 月 21-22日交节。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夏至这天过后太阳将走回
10、头路,太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夏至虽然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雷阵雨。自古民间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习俗。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解析:诗人自己闲居消夏,心里念着赤日炎炎下忙于农事的老百姓,体现出关心民瘼的民本思想。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 11 个节气。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 11 个节气,公历每年 7 月 7-8日交节。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
11、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解析: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全诗写景状物细腻入微,语言流畅自然,情境浑然一体,诗味醇厚,意韵盎然,给人一种清闲之感。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 12 个节气。大暑,二十四节气之第 12 个节气,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公历 7 月 22-23 日交节。与小暑一样,大暑也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而大暑表示天气炎热至极。中国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
12、: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暑节气有晒伏姜、喝伏茶、烧伏香、送大暑船等习俗。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 13 个节气。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 13 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公历 8 月 7-9 日交节。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立秋
13、时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还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解析: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 14 个节气。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 14 个节气,公历 8 月 22-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
14、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解析:共两首,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5 个节气。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5 个节气,公历 9 月 7-9日交节。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
15、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这个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这会儿农民也忙着收获庄稼,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解析: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
16、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6 个节气。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6 个节气,公历 9 月 22-24日交节。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秋分麦粒圆滚滚。”秋分有喝“秋汤”、吃汤圆、竖鸡蛋等习俗。据说它曾是传统的“祭月节”。2018 年 6 月 21 日,我国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7 个节
17、气。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7 个节气,公历 10 月 7 日-9日交节。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在忙碌的农事活动之余,人们饮酒、登高,迎接寒露的来临。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8 个节气。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8 个节气,公历 10 月 23日左右交节。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见霜,谷米满仓。”民间有吃柿子、煲羊肉等食俗。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9 个节气。立冬,
18、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9 个节气,公历 11 月 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渐变。“立冬补冬,补嘴空。”立冬是我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生活的兴旺如意。讲究吃甘蔗、炒香饭,或者来顿饺子,在我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等习俗。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20 个节气。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20 个节气,公历 11 月 22或 23 日交节。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
19、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小雪到来天渐寒。”节气名字叫小雪,此时却未必下雪。人们忙着做香肠、腊肉,以备春节时享用。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21 个节气。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21 个节气,公历 12 月 7 日或 8 日交节。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时值冬天,万物潜藏,繁忙的农事活动基本结束。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这时是进补的好时候。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22 个节气。冬至,又称冬节、贺冬,是
20、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22 个节气,公历 12 月 22 日左右交节。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冬至到,吃水饺。”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山东滕州等地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23 个节气。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23 个节气,公历 1 月 5-7日交节。“小寒大寒,冻成一团。”小寒一般正值“三九”前后,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公历 1 月 20-21日交节。“大寒迎年。”它临近农历新年,扫尘、贴年红等过年前的一些活动,正好和大寒在时间段上有重叠之处。在我国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