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至2023年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至2023年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pdf(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选择题 下列属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共同点的是 A.联会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着丝点分裂 D.交叉互换【答案】C【解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联会与交叉互换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D 错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B 错误;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 正确。选择题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A.复制分离联会分裂 B.联会复制分离分裂 C.联会复制分裂分离 D.复制联会分离分裂【答案】D【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先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2、后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 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后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C 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复制联会分离分裂,D 正确。选择题 某生物体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AAB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可能的走向是 A.有可能走向两极的均为 A 与 B B.A 与 B走向一极,A与 B 走向另一极 C.A 与 A走向一极,B 与 B走向另一极 D.走向两极的均为 A、A、B、B【答案】A【解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由于在减
3、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所形成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 AB 或 AB或 AB 或 AB,即子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均含有 2 条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因此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完全相同,均为 A 与 B 或 A 与 B或 A与 B 或 A与 B。综上分析,A 正确,B、C、D 均错误。选择题 某同学学完“减数分裂”一节后,写下了下面四句话,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哪句话是正确的()A.我细胞内的染色体中来自爸爸的比来自妈妈的多 B.我和弟弟的父母是相同
4、的,所以我们细胞内的染色体也是完全一样的 C.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 D.我弟弟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都是相同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其细胞内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爸爸一半来自妈妈,故 A 错误。他和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但因为减数分裂时的基因重组和受精时的随机作用,其细胞内的染色体不可能完全一样,故 B 错误。其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故 C正确。其弟弟细胞内的常染色体大小相同,但性染色体有所不同,故D 错误。选择题 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 DNA 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错误
5、的是 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 D.丁图可表示精细胞【答案】C【解析】本题以柱形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甲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2n,与体细胞相同,染色单体数与 DNA 分子数均为 4n,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或整个减数第一次分裂,所以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 正确;乙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n,是体细胞的一半,染色单体数与 DNA 分子数均为 2n,可能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即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B 正确;丙图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2n,与体细
6、胞相同,但没有染色单体,可能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间期中的 DNA 复制之前,即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某一阶段,C 错误;丁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 DNA 分子数均为 n,是体细胞的一半,没有染色单体数,因此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形成的精细胞,D 正确。选择题 果蝇的体细胞有 8 条染色体,在一般情况下,它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所含有的 DNA 分子数依次是 A.16、8、4 B.16、16、4 C.8、4、4 D.8、8、8【答案】A【解析】初级精母细胞中 DNA 分子数是体细胞的两倍,即 16 个;次级精母细胞中 DNA 分子数与体细胞相同,即 8 个;精子是 D
7、NA 分子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即 4 个。选择题 对某动物器官的组织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都是处于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B.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甲、乙、丙、丁 C.丁细胞中染色体互换的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 D.乙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答案】C【解析】本题以细胞分裂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甲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
8、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丁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 错误;甲、丙、丁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B 错误;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可能存在相同的基因,也可能存在等位基因,因此丁细胞中染色体互换的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C 正确;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据此可判断显微观察的是某雄性动物器官的组织切片,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乙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但不可能是极体,D 错误。选择题 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A.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 B.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
9、融合 C.合子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一致 D.合子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答案】A【解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受精时只有精子头部(含有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内,尾部留在外面。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这样,受精卵(合子)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本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其中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染色体也是如此,可见,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卵细胞。综上分析,A 错误,B、C、D 均正
10、确。选择题 豌豆的矮茎和高茎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A.高茎高茎高茎 B.高茎高茎301 高茎、101 矮茎 C.矮茎矮茎矮茎 D.高茎矮茎98 高茎、107 矮茎【答案】B【解析】B 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子代出现的与亲本不同的表现型即是隐性性状。选择题 某种鸟(2N=80)的羽毛颜色由三种位于 Z 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如图所示),D+控制灰红色,D 控制蓝色,d 控制巧克力色,D+对 D 和d 显性,D 对 d 显性。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A.巧克力色鸟的基因型只有 1 种 B.灰红色雄鸟的基因型只有 2 种 C.蓝色个体间交配,F1 中雌性个体都呈蓝色 D.灰红
11、色雌鸟与蓝色雄鸟交配,F1 中出现灰红色个体的概率是 1/2【答案】D【解析】据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依题意可知:巧克力色鸟的基因型有 2 种,即 ZdZd 和 ZdW,A 错误;灰红色雄鸟的基因型有 3 种,即 ZD+ZD+、ZD+ZD、ZD+Zd,B 错误;蓝色雌鸟的基因型为 ZDW,蓝色雄鸟的基因型为 ZDZD 或 ZDZd,二者交配,F1 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ZDW 或 ZdW,表现型为蓝色或巧克力色,C 错误;灰红色雌鸟的基因型为 ZD+W,蓝色雄鸟的基因型为ZDZD或ZDZd,二者交配,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12、ZD+ZDZDW11或 ZD+ZDZDWZD+ZdZdW1111,其中 ZD+ZD 与 ZD+Zd 均为灰红色,所以 F1 出现灰红色个体的概率是 1/2,D 正确。选择题 紫茉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 R、r 控制,紫茉莉种群中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型有 3 种类型,即 RR、Rr、rr,它们对应的花色分别为红色、粉色、白色。让红花紫茉莉与白花紫茉莉杂交得到 F1,F1 自交产生F2。下列关于 F2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F2 的表现型有 3 种,比例为 121 B.F2 中红花植株占 1/4 C.F2 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1/2 D.亲本红花紫茉莉的基因型为 RR 和Rr【答案】D【解析】由题文
13、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依题意可知:亲本红花紫茉莉的基因型为 RR,白花紫茉莉的基因型为 rr,二者杂交所得 F1 的基因型为 Rr;F1 自交所产生的 F2 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RRRrrr121。可见,F2 的表现型有 3 种,比例为红色粉色白色121,其中红花植株占 1/4,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综上分析,A、B、C 均正确,D 错误。选择题 关于下图概念图分析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有丝分裂的实质是着丝点分裂,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正确;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
14、,其中一半染色体来源于父方,一般来源于母方,同源染色体汇合,正确;染色体复制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相同的基因,错误;基因分离的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时间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时间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并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错误.选择题 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子代中黄色的概率为 a,绿色的概率 b,圆粒的概率为 c,皱粒的概率为 d。那么子代单显个体所占的概率是 A.ad+bc B.ac C.a+c D.b+d【答案】A【解析】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15、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豌豆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子代中黄色的概率为 a,绿色的概率 b,圆粒的概率为 c,皱粒的概率为 d,则子代单显个体中,黄色皱粒的概率为 ad,绿色圆粒的概率为 bc。可见,子代单显个体所占的概率是 adbc,A正确,B、C、D 均错误。选择题 遗传因子组成为 AabbCCDd 的个体自交后(每对基因独立遗传但是 A对 a 完全显性,D 对 d 完全显性),其后代性状表现的比例接近于 A.9:3:3:1 B.3:3:1:1 C.1:2:1 D.3:1【答案】A【解析】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6、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依题意可知:遗传因子组成为 AabbCCDd 的个体自交后,其后代性状表 现 的 比 例 约 为A_bbCCD_A_bbCCddaabbCCD_aabbCCdd 9331,A 正确,B、C、D 均错误。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B.成对的基因、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C.基因有显性和隐性,染色体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D.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二者都是单一存在【答案】C【解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基因和
17、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表现在: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综上所述,基因有显性和隐性,染色体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C 正确,A、B、D 均错误。选择题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种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 B.ZW 型性别
18、决定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C.X 和 Y 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它们含有的基因都是成对的 D.男性 X 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遗传给他的女儿【答案】D【解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识记和理解决定性别的内涵及常见的决定性别方式、伴性遗传的概念及其常见的实例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雌雄同株的植物(如水稻)无性染色体,A 错误;ZW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其雌性的体细胞中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用 Z 和 W 表示),而雄性的体细胞中则含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用 Z 和 Z 表示),B 错误;X 和
19、 Y 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它们的大小不同,含有的基因不都是成对的,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不含有其等位基因,C 错误;男性 X 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遗传给他的女儿,Y 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传给他的儿子,D 正确。选择题 适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是()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B.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C.蛙的红细胞 D.马蛔虫的受精卵【答案】D【解析】(1)真核生物的细胞增殖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只有真核生物才能进行有丝分裂。(2)只有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才具有有丝分裂过程,成熟的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在分裂。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丧
20、失了分裂能力,A 不符合题意;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丧失了分裂能力,B 不符合题意;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C 不符合题意;马蛔虫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其可以进行有丝分裂,D 符合题意。故选 D。选择题 在血友病患者的家系调查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患者绝大多数是男性 B.男性患者(其妻正常,非携带者)的子女都正常 C.男性患者(其妻正常,非携带者)的外孙可能患病 D.患者的外祖父一定是血友病患者【答案】D【解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知道血友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血友病是伴 X
21、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即患者绝大多数是男性,A 正确;男性患者的妻子正常,而且不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说明其妻子的两个 X 染色体上均含有显性正常基因,因此该男性患者的子女都正常,但女儿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该男性患者的外孙可能患病,B、C 正确;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和父亲,即患者的母亲是携带者或血友病患者,如果患者的母亲是携带者,则患者的母亲的血友病基因可能来自患者的外祖母,或者来自患者的外祖父,因此患者的外祖父不一定是血友病患者,如果患者的母亲是血友病患者,则患者的母亲的血友病基因来自患者的外祖母和外祖父,此种情况下,患者的外祖父一定是血
22、友病患者,D 错误。选择题 果蝇的红眼为伴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答案】B【解析】由于伴性遗传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要求雌雄果蝇的表现型不同,则雌果蝇必须是纯合子。“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即子代雌性和雄性的果蝇眼色不同。假设红眼由基因 A 控制、白眼由基因 a 控制。XAXaXAY雌性都是红眼,雄性 1/2 红眼、1/2 白眼,不能根据眼色判断子代果蝇性别,A 不符合题意;XaXaXAY雌性都是红眼,雄性都是
23、白眼,可根据眼色判断子代果蝇性别,B 符合题意;XAXaXaY后代雌雄各1/2 红眼和 1/2 白眼,不能根据眼色判断子代果蝇性别,C 不符合题意;XaXaXaY后代全是白眼,不能根据眼色判断子代果蝇性别,D不符合题意。选择题 某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表格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A.仅根据第 2 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 B.根据第 1 或第 3 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形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C.用第 1 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中窄叶植株占 1/4 D.用第 2 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
24、代中窄叶植株占 1/2【答案】D【解析】由题文描述和表中信息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并理解 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雌雄个体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掌握伴性遗传规律是解题的关键。表中信息显示:第 2 组的窄叶父本与阔叶母本杂交,子代无论是雌株还是雄株,阔叶窄叶都约为 11,因此仅根据第 2 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A 正确;第 1 组的两个阔叶亲本杂交,子代有窄叶植株,说明阔叶对窄叶为显性,又因为子代雌株均为阔叶,雄株的阔叶窄叶都约为 11,说明叶形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第3组的阔叶父
25、本与窄叶母本杂交,子代雌株均为阔叶,雄株均为窄叶,说明叶形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此可以确定叶形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B 正确;若控制叶形的基因用 B、b 表示,则第 1 组阔叶母本的基因型为 XBXb,阔叶父本的基因型为 XBY,子代阔叶雌株的基因型为 1/2XBXB、1/2XBXb,子代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 XbY,二者杂交,后代中窄叶植株占 1/2(1/4XbY1/4XbXb)1/4,C 正确;第 2 组窄叶父本与阔叶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XbY、XBXb,子代的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XBXb、XBY,二者杂交,后代中窄叶雄株(XbY)占 1/4,D 错误。选择题 下图为进行性肌
26、肉营养不良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病,7 号的致病基因是由()A.1 号遗传的 B.2 号遗传的 C.3 号遗传的 D.4 号遗传的【答案】B【解析】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为隐性伴性遗传病,7 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5 号,5 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2 号,故选 B 选择题 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A.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水和空气 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D.赫尔希和蔡斯用 35S 和 32P 分别标记 T2 噬菌体,证明了 DNA
27、的半保留复制【答案】C【解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 错误;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和水,B 错误;沃森和克里克以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提供的DNA 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 DNA 双螺旋结构,建立了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因此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C 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用 35S和 32P 分别标记 T
28、2 噬菌体,让它们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了 T2 噬菌体的 DNA 是遗传物质,D 错误。选择题 下列能够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艾弗里将 S 型细菌提纯的 DNA、蛋白质和多糖等成分分别加入到培养基中培养 R 型细菌 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DNA 双螺旋模型的构建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禽流感病毒感染家禽细胞的实验 A.B.C.D.【答案】D【解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病毒的遗传物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艾
29、弗里将 S 型细菌提纯的 DNA、蛋白质和多糖等成分分别加入到培养基中培养 R 型细菌,结果发现:只有加入 DNA,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 型细菌,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正确;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依据实验结果,格里菲思推测,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内有“转化因子”,促进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但该实验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错误;沃森和克里克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成果,推算出 DNA 双螺旋结构,进而构建了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但没有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用 35S 标记蛋白质的 T2 噬菌体和 32P 标记 DNA 的 T2
30、 噬菌体分别侵染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保温、搅拌和离心后,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从而证明了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正确;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但没有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错误;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不含 DNA,因此禽流感病毒感染家禽细胞的实验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错误。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A、B、C 均错误,D 正确。选择题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5S 标记的细菌;用 14C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
31、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A.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C.沉淀、上清液、沉淀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答案】B【解析】本题以“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原理、方法、过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将 DNA 注入到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细胞外;在噬菌体 DNA 的控制下,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外壳,进而组装成子代噬菌体
32、;因细菌的质量重于噬菌体,所以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蛋白质外壳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用 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5S 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用 14C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外壳,用14C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沉淀物和上清液中都有放射性。综上所述,B 正确,A、C、D 均错误。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病毒的遗传物质只能是 DNA 或 RNA B.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C.除少数病毒
33、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实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细胞中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遗传物质是 DNA;知道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 或 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就是其所含有的核酸;理解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过程和结论。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 或 RNA,含有 DNA 的病毒,其遗传物质是 DNA,含有 RNA 的病
34、毒,其遗传物质是 RNA,即病毒的遗传物质只能是 DNA 或 RNA,A 正确;除了极少数含有 RNA 的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B、C 正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质,没有证实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错误。选择题 下列能体现 DNA 分子特异性的是 A.A/T B.A+T/G+C C.A+G/T+C D.G/C【答案】B【解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 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特异性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在双链 DNA 分子中,AT,CG。可见,A/T、A+G/T+C 和
35、G/C 的比值,在所有的双链 DNA 分子中均等于1,不能体现 DNA 分子特异性,A、C、D 均错误;A+T/G+C 的比值,在不同的双链 DNA 分子中存在差异,能体现 DNA 分子特异性,B 正确。选择题 DNA 分子某片段包含 m 个碱基,其中胞嘧啶 n 个。该片段复制 2 次,需要消耗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A.(m2n)/2 B.(3m6n)/2 C.m2n D.2m4n【答案】B【解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 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相应的计算的能力。已知 DNA 分子某片段共有 ATGCm 个碱基,其中 Cn 个碱基。依据碱
36、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在该 DNA 分子片段中,CGn个,AT(m2n)/2 个。1 分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由 1 分子磷酸、1 分子脱氧核糖和 1 分子胸腺嘧啶组成,因此该 DNA 分子片段共含有(m2n)/2 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若该片段复制 2 次,则需要消耗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221)(m2n)/2(3m6n)/2 个,B 正确,A、C、D 均错误。选择题 细胞内构成核酸的核苷酸、五碳糖和碱基种类分别有 A.5、2、5 B.8、1、8 C.8、2、5 D.2、2、8【答案】C【解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核酸的种类及化学组成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五碳
37、糖包括核糖与脱氧核糖。细胞内含有 2 种核酸:DNA 和 RNA。构成 DNA 的核苷酸是 4 种脱氧核苷酸;1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由 1 分子磷酸、1 分子脱氧核糖和 1 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脱氧核苷酸的含氮碱基包括 T、A、G、C。构成 RNA 的核苷酸是 4 种核糖核苷酸;1 分子的核糖核苷酸由 1 分子磷酸、1 分子核糖和 1 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核糖核苷酸的含氮碱基包括 U、A、G、C。可见,细胞内构成核酸的核苷酸、五碳糖和碱基种类分别有 8、2、5,C 正确,A、B、D均错误。选择题 下列实验中,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恰当的是 A.用 15N 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研究 DNA 的复
38、制 B.用 16O 标记的 CO2 研究光合作用 CO2 的固定和还原 C.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用 32P 标记 S 型细菌的 DNA D.用 3H 标记亮氨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答案】D【解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核酸的种类及化学组成、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 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但不是 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因此不能用 15N 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研究 DNA 的复制,A 错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等用 14C 标记 C0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
39、,最终探明了 CO2 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的转移途径,即用 14C 标记的 CO2 研究光合作用 CO2 的固定和还原,B 错误;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没有用 32P 标记 S 型细菌的 DNA,C 错误;科学家在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途径时,用 3H 标记的亮氨基注射到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追踪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D 正确。选择题 蚕豆根尖细胞在含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
40、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答案】B【解析】DNA 分子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 DNA 复制成的新 DNA 分子的两条链中,有一条链是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有丝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出现染色单体,到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且每条单体含有一个 DNA 分子。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 DNA 原来不含 3H,含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作为合成 DNA 原料,由于 DNA 为半保留复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细胞每条染色体的每个 DNA 都含 3H(一条链含 3H,另一条链没有)。
41、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单体,1 条单体的 DNA 一条链含 3H,另一条链没有,即该单体含 3H;另一条单体的 DNA 两条链都不含 3H,即该单体不含3H。综上所述,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选择题 对某一噬菌体的 DNA 用 32P 标记,对细菌的氨基酸用 15N 标记,让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已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 200 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部噬菌体都有标记的 32P B.2 个噬菌体含 32P C.全部噬菌体都不含 15N D.2 个噬菌体含 15N【答案】B【解析】试题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来自细菌,因此并不是全
42、部子代噬菌体都有标记的 32P,A 错误;亲代噬菌体含有 32P 标记的 DNA分子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由于 DNA 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中有 2 个含有 32P,B 正确;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来自细菌,因此全部子代噬菌体均含有15N,C 错误;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来自细菌,因此全部子代噬菌体均含有 15N,D 错误。选择题 有 100 个碱基对的某 DNA 分子片段,内含 60 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若连续复制 n 次,则在第 n 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_个 A.40n1 B.40n C.402n1 D.40(2n1)【答案】C【解
43、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 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相应的计算的能力。已知某 DNA 分子片段共含有 ATGC200 个碱基,其中 C60个。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在该 DNA 分子片段中,CG60 个,AT40 个。1 分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由 1 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和 1 分子胸腺嘧啶组成,因此该 DNA 分子片段共含有40 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若该片段连续复制 n 次,则在第 n 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2n1)40(2n11)40402n1 个,C 正确,A、B、D 均错误。选择题 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
44、因(d)的根本区别是 A.基因 D 能控制显性性状,基因 d 能控制隐性性状 B.基因 D、基因 d 所含的碱基种类不同 C.4 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答案】C【解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与 DNA 分子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明确基因与等位基因概念的内涵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显性基因 D 能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 d 能控制隐性性状,这是对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功能的描述,不是它们的根本区别,A 错误;基因D、基因 d 所含的碱基种类相同,都是 T、A、G、C,B 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因此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
45、(d)的根本区别是 4 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C 正确;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D错误。选择题 研究发现,鸡的性别(ZZ 为雄性,ZW 为雌性)不仅和性染色体有关,还与只存在于 Z 染色体上的 DMRT1 基因有关,该基因在雄性性腺中的表达量约是雌性性腺中表达量的 2 倍。该基因在雄性中的高表达量开启睾丸(性腺)发育,而在雌性中的低表达量开启卵巢(性腺)发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 ZO 个体性别为雌性 B.性染色体增加一条的 ZZW 个体性别为雌性 C.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 WO 个体可能不能正常发育 D.母鸡性反转为公
46、鸡可能与 DMRT1 的高表达量有关【答案】B【解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ZW 型性别决定的方式,据此以题意呈现的信息“DMRT1 基因的表达量与开启发育性腺的种类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判断各选项。依题意可知:只 DMRT1 基因存在于 Z 染色体上,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 ZO 个体,DMRT1 基因的表达量低,开启卵巢发育,因此性别为雌性,A 正确;性染色体增加一条的 ZZW 个体,DMRT1 基因的表达量高,开启睾丸发育,所以性别为雄性,B 错误;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WO 个体,没有 z 染色体,
47、也就没有 DMRT1 基因,可能不能正常发育,C 正确;已知 DMRT1 基因在 ZZ 个体的表达量高,表现为雄性,而在 ZW 个体的表达量低则表现为雌性,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可能与特殊条件下 DMRT1 的高表达量有关,D 正确。选择题 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分别决定于()A碱基对不同的排列顺序和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B细胞分裂的多样性和 DNA 复制的稳定性 C碱基对不同的排列顺序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解旋酶的特异性【答案】A【解析】碱基对的不同排列顺序决定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而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了 DNA 分子的特异性。非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的细
48、胞分裂图示。据图回答:(1)图 3 细胞中含有_对同源染色体,_条染色单体。(2)图 4 细胞所处的时期为_,其子细胞的名称是_。(3)图 1 曲线中 B1C1 对应的确切数值为_,C1D1 段变化原因是_。(4)孟德尔定律发生于图 2 曲线中的_段(用图 2 中字母编号作答)。对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_维持了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5)若图 3 中染色体是 X 染色体,图中表示性染色体的编号还有_。【答案】4 0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次级精母细胞 2 着丝点分裂 A2B2 受精作用 【解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
49、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切入点是图 1 和图 2 曲线的变化趋势、图 3 和图 4 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特点和行为变化等信息,据此准确判断图 1、图 2 曲线的各段形成的原因及其所对应的细胞分裂时期和图 3、图 4 细胞所示的细胞分裂方式及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进而围绕题意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1)图 3 细胞中,不存在染色单体,每一极 2 条大的染色体是 1 对同源染色体,2 条小的染色体也是 1 对同源染色体,因此图 3 细胞中含有 4 对同源染色体,0 条染色单体。(2)图 4 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细胞的中
50、部向内凹陷,进行均等分裂,所以图 4 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由初级精母细胞所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3)图 1 曲线中的 B1C1 段,每条染色体的 DNA 含量为最大值,说明存在染色单体,因此对应的确切数值为 2。C1D1 段每条染色体的 DNA含量减少一半,说明姐妹染色单体消失,其变化的原因是发生了着丝点分裂。(4)图 2 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其中A2B2C2 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C2D2E2F2 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孟德尔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发生于图 2 曲线中的A2B2 段。对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前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