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记120个文言实词(完整整理).pdf

上传人:ylj18****70940 文档编号:7250052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记120个文言实词(完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巧记120个文言实词(完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巧记120个文言实词(完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记120个文言实词(完整整理).pdf(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巧记巧记 120120 个文言实词个文言实词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保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用作动词:1保护,体贴。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2珍惜,爱惜。如:倘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3喜爱。如: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爱莲说4吝啬,舍不得。如:百姓皆以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二、【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抚慰”等义。1用作形容词,意为“安全”“安定

2、”“安稳”。如: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用作动词,意为“安身”“养生”。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附虚词用法:1用作疑问副词。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相当于“怎么”“怎样”。如: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B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用作疑问代词。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相当于“什么”“哪里”。如:A沛公安在?鸿门宴B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假设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三、【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

3、上吗?本义指一种睡衣。1用作动词,意为“蒙受”“遭受”“受到”。如:A忠而见疑,信而被谤。屈原列传B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C如被冰雪。促织2通“披”,意为“披着”“佩戴”“穿戴”。如:A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B被明月兮珮宝璐。涉江C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四、【倍】本义是按原数增加,与现代汉语表“多少倍”的“倍”相同。用作动词,通“背”,意为“背弃”“违背”“背叛”。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附虚词用法:用作副词。意为“加倍”“更加”“愈加”。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五、【本】“本

4、”,本义为树的干、根,与“末”相对。1用作名词,意为“根本的东西”“基础的东西”,“根源”“来源”。如:A本末倒置。成语,原意为“树根”,这里引申为“根本的”“主要的”。B今背本而趋末。论积储疏,“本”在这里引申为“农业”,“末”在这里引申为“工商业”。C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根源。2用作量词,或相当于现代汉语作量词的“本”,或可根据实际情况译为“册”“份”等。如:A别具本章。狱中杂记,本、份。B假设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沈括活板,册。附虚词用法:副词,意为“原本”“本来”。如:A用芽者自从本说采草药,原本。“本说”指“原来的说法”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本来。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

5、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六、【鄙】“鄙”本义是边疆、边陲、遥远的地方,名词。如:A蜀之鄙有二僧。为学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鄙”在此活用为意动词,意为“以为边境”,“以鄙远”意即“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东部的边境”。1用作形容词,意为“庸俗”“浅陋”“地位低下”。如:人贱物亦鄙。孔雀东南飞2用作动词,意为“看不起”“轻视”。如“鄙视”,“鄙薄”。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七、【兵】“兵”的本义是双手拿着武器。用作名词:1兵器,武器。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2士兵,军队。如:A可汗大点兵。木兰诗,士兵。B秦发兵击之。屈原列传,军队。3战争,军事。如:A

6、兵旱相乘论积储疏,战争。B纸上谈兵。成语,军事。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八、【病】“病”本义是重病。1用作名词。意为“疾病”“病残”。如:A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B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病梅馆记2用作动词:怕,担忧,忧虑。如: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卫灵公君子担忧的是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疲劳,困苦不堪。如: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战名词活用为使动词,意为“使成为病态”。如: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

7、相怜愁潘病沈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九、【察】“察”本义为仔细看、观察。1用作动词仔细看、观察。如:徐而察之。石钟山记考察、调查。如:向察众人之议赤壁之战看清楚、了解明白。如成语“明察秋毫”的“察”,又如: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察今推荐、选拔。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2双音词“察察”,原意为看得清清楚楚,引申为洁白,形容词。如: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察颜观色明察秋毫习焉不察静观默察十、【朝】“朝”本义为“早晨”,与“暮夕”相对。1读 zho,名词,意为“早晨”。如成语“朝三暮四”“朝气蓬勃”,又如:A朝闻道,夕可死矣。论语里仁B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2读

8、 cho,主要有两个用法:动词。意为“朝见”“朝拜”专指臣见君,“拜见”“拜访”泛指下对上或平级之间。如:A弱国入朝。过秦论,朝见。B 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朝”在这里活用为使动词,“使 让 朝见 朝拜”之意。C临邛县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拜见,拜访。名词。意为“朝廷”,“朝代”。如: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朝三暮四改朝换代朝秦暮楚朝野上下朝不保夕朝成夕毁 朝闻夕死朝歌夜弦朝发夕至朝令夕改六朝金粉只争朝夕班师回朝枵腹终朝十一、【曾】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 cng。本义是增加,为“增”的假借字。1读 zng,名词。指与自己相隔两代的

9、家属。如曾祖、曾孙。2通“层”,意为“重叠”。如:荡胸生曾云,决眥入归鸟。杜甫望岳附虚词用法:副词,起加强或延缓语气作用。有两种情况:1表过去发生过,可译为“曾经”。如: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A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B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表出乎意料,或已到达某种极限,可译为“竟然”“还”等。如:A曾不假设霜妻弱子。愚公移山B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似曾相识曾经沧海曾几何时曾母投杼曾参杀人十二、【乘】“乘”本义是登高。如:乘鄂渚而反顾兮涉江1用作动词乘坐船、车,驾车。如:A独与迈乘小舟石钟山记B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赤壁之战趁着,凭借。如成语“乘虚而入”。2用作名词,读 shn

10、g,指兵车。如:公与之乘。曹刿论战3用作量词,读shng,辆。如:然而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万乘”原指“一万辆兵车”,后在文言中常用来比喻天子的地位和权势。4用作数词,意为“四”古代一辆兵车配备四匹马,因以引申为“四”。如:以乘韦四张牛皮先牛十二犒师。左传崤之战,乘韦,四张牛皮。乘人之危乘坚策肥乘龙快婿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衣轻乘肥 因利乘便有机可乘十三、【诚】“诚”本义指说话老实、不虚伪。词义扩大,引申为“老实”“真诚”,形容词。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附虚词用法:副词。有两种情况:1表确凿语气,可译为“确实”“确实”“实在”等。如: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B臣诚恐见欺于王

11、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果真”“如果确实”等。如: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必矣。赤壁之战 诚惶诚恐开诚布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悦诚服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十四、【除】“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用作动词:1拜官,授职,任命。如:除臣洗xin马。陈情表2消除,除掉。如: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3整治,整理。如: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除旧布新斩草除根兴利除弊清宫除道安良除暴十五、【辞】“辞”

12、本义是诉讼的供词、口供。1用作名词言词、词句、语言。如:其辞微屈原列传托辞、借口。如: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命令。如: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古代一种诗体,与“赋”同类。如:楚辞,归去来兮辞。2用作动词推托,推辞,不接受。如“不辞辛劳”。又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告别、告辞、辞别、离开,如:A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告辞。B我从去年辞帝京琵琶行,离开。不辞而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辞不达意辞微旨远卑辞厚币 一辞莫赞假人辞色大放厥辞万死不辞一面之辞义不容辞以文害辞溢美之辞十六、【从】从”的本义是“跟随”,1动词跟随,跟着,跟从。如: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B赢粮而

13、景从。过秦论C 乘牛车,从吏卒。赤壁之战,这里是使动用法,意为“使跟从”“后面 跟着”。顺从、听从。如: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傍着、挨着。如:樊哙从良坐。鸿门宴参加、参与。如“从政”。2通“纵”,特指“合纵”,战国时指南北六国联合抗秦。如:A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作名词,合纵的盟约。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B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作动词,结盟。附虚词用法:用作介词。表方向、地点、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译为“由”“自从”“在”等。如:问所从来。桃花源记从壁上观从长计议从善如流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一而终 过从甚密合从连横三从四德力不从心弃笔从戎何去何从 择善而从十七、【殆】殆”本义是“危险

14、”,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本义是危险,形容词。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附虚词用法:副词,有两种情况:表推测或不肯定,可译为“大概”“也许”“恐怕”等。如:A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记B殆与余同。石钟山记表接近,相差很少,可译为“将近”“几乎”“差不多”等。如:A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B进退不由,殆例送死。指难录后序百战不殆殆无孑遗车殆马烦知止不殆殆无虚日十八、【当】当”本义是两者相抵。1读 dng,动词。抵、相抵。如: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屈原列传当作,算是。如成语“安步当车”。2读 dng,动词。抵挡

15、、抵御、阻挡。如:A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占着、立着。如:有大石当中流。石钟山记,立着。应当、应该。如: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掌管,主持。如:当室者死,三年释其征。勾践灭吴家中嫡长子死了,免除他家中的征税三年。3读 dng,形容词,意为“恰当”“适合”。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附虚词用法: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读 dng,用作虚词,有两种情况:1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位,可译为“在”“对”“向着”等,如: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望B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鸿门宴,译为“在”。2副词,表肯定或推断,可译为“就”“必定”“大概”等,如:A

16、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就。B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出师表,必定。C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石钟山记,大概。门当户对锐不可当当仁不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独当一面当机立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务之急当之无愧老当益壮首当其冲安步当车长歌当哭对酒当歌豺狼当道快意当前螳臂当车 一马当先旗鼓相当 万夫不当十九、【道】“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 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1用作名词道理、真理、规律。如:赂秦而力亏,破灭

17、之道也。六国论,道理。主张、学说、思想、道德、道义。如: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思想、道德。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道义、王道、正确的政治措施。方法策略。如:此其为餍足之道也。齐人有一妻一妾2用作动词赶路。如: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赤壁之战取道、经过。如: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说、讲、谈论。如: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骄赤壁怀古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无道:没有谈论过。道听途说康庄大道道不拾遗道不同,不相为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志同道合道路以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东道主分道扬镳安贫乐道问道于盲师道尊严旁门左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指名道姓筑室道谋津津乐道里

18、经叛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文以载道头头是道坐而论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二十、【得】“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1动词找到,抓到。如:逐而得之。促织能够,可以,应该。如:A予自度不得脱。指南录后序,能够。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应该。2名词。意为“收获”。如:冀有万一之得。促织3形容词对、正确、适合,如成语“相得益彰”,又如:此言得之。六国论得意。如成语“洋洋自得”。附虚词用法:语气助词,起凑足音节作用,

19、无义。如: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得过且过得不偿失怡然自得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得寸进尺得不偿失得陇望蜀得其三昧得心应手得天独厚得鱼忘筌楚得楚弓患得患失难得糊涂相得益彰志得意满傲睨得志情非得已人人得而诛之探骊得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百思不得其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一无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得二一、【度】“度”本义是量长短的标准。1读 d。用作名词,意为“限度”,如成语“荒淫无度”“挥霍无度”。用作动词,意为“考虑”和“度过”“越过”。如:A置之度外成语,意为“考虑”。B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越过。用作量词,表次数。2读 do,动词。量长短。如:与陈涉

20、度长絜大。过秦论,“度”与“絜”互训。推测,估计。如: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廉颇蔺相如列传审时度势置之度外度日如年风度翩翩普度众生金针度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宽宏大度挥霍无度度长絜大暗度陈仓二二、【非】“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认的,故而虚化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为否认副词。1动词不是,没,没有。如:非仲尼、墨翟之贤。过秦论非难,反对,指责。如成语“无可非议”、“无可厚非”。2形容词,意为“错误”“不对”。如成语“是非分明”。大是大非非亲非故非我族类今非昔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文过饰非物是人非为非作歹习非成是泥古非今面目全非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塞翁失马,

21、焉知非福二三、【复】“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复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1动词答复。如: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恢复。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2形容词,意为“繁复”“重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3通“覆”,动词。遮盖,掩蔽。如:复之以掌,虚假设无物。促织翻过来。如:樊哙复其盾于地。鸿门宴附虚词用法:副词,表动作行为的重复或持续,可译为“又”“再”“更”“还”“重新”等。如:能复饮乎?鸿门宴周而复始髀肉复生故态复萌无以复加无往不复万劫不复二四、【负】“负”本义是依仗、靠着,动词。如成语“负隅顽抗”。又如:

22、负其强。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多个动词引申义:1承担。如成语“忍辱负重”。又如:宁许以负其曲。廉颇蔺相如列传2背着。如成语“负荆请罪”。又如:悉使羸兵负草填之。赤壁之战3背弃,违背。如成语“忘恩负义”。如: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4与“胜”相对,意为“失败”,此义与现代汉语同。如;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过秦论忘恩负义忍辱负重负荆请罪负屈含冤负隅顽抗久负盛名披裘负薪皇天不负有心人决一胜负负弩前驱不负众望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二五、【盖】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喽。用作动词:遮盖,掩盖。如成语“

23、欲盖弥彰”。胜过,超过。如:英才盖世。过秦论附虚词用法:1副词。用在句首,表下边的话带有推测性的断定,相当于“大概”“推想”的意思。如:盖其又深,则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2连词。连接上文,起说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确定的意思。可译为“大概是因为”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盖世奇功盖棺论定官盖如云欲盖弥彰二六、【故】“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1名词原因,缘故。如:何故

24、而至此?屈原列传,“何故”即“什么原因”朋友,交情。如成语“非亲非故”,又如: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B故人具鸡黍。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即“朋友”。2形容词。与“新”相对,意为“旧”。如:A而从六国灭亡之故事。六国论,“故事”即“旧例”。B故国神游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即“旧地”。C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这里活用为名词,意为“旧的知识”。附虚词用法:1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因此”。有时用复音词“是故”“以故”来表达。如:A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2副词。有三种情况,一是表原先就是那样,可译为“本来”“原来”“从前”。二是表情况和原

25、先一样,可译为“仍旧”“仍然”。三是表有意这样去做,用在动词的前面,可译为“故意”“特意”“特地”等意思。如:A此物故非西产。促织,本来,原来。B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仍旧。C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仍旧。D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一见如故明知故犯故步自封故弄玄虚革故鼎新欲擒故纵 不经世故非亲非故平白无故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二七、【顾】本义是环视。用作动词:1回头看。如成语“瞻前顾后”。又如: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回来,与“返”同义。如:顾反,谏怀王。屈原列传3看,望见。如:顾野有麦场。狼4探望,拜访。如成语“三顾茅庐”5照顾,顾念,顾虑,关心

26、。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硕鼠附虚词用法:1副词。有两种情况:一表违反常情或出乎意料或加强反诘语气,可译为“不过”“反而”“难道”等;二表范围,可译为“只”“仅仅”“只不过”等。如:A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难道。B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只是,只不过。2 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但是”等。如: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八、【固】“固”本义指“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1用作形容词,意为“固执”“顽固”。如: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

27、赋2用作动词,意为“坚持”“坚守”,如成语“固执己见”。又如: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廉颇蔺相如列传附虚词用法:用作副词,有几种情况:1表本来如此或理应如此,可译为“本来”“原来”“一向”“确实”等。如: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本来。B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2表态度坚决,可译为“一定”“坚决”等。如: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追根寻底,可译为“究竟”等。如: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4用作连词。同“故”,表结果,可译为“所以”“因此”等。如: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固假设金汤君子固穷根深蒂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二九、【归】“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

28、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1回家国,回到,回来。如:A相如既归廉颇蔺相如列传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2返回,退回,送回。如: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3归附,归属。如:A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B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4聚集,聚集。如:众士仰慕,假设水之归东海。赤壁之战之子于归归心似箭反璞归真殊途同归物归原主解甲归田完璧归赵宾至如归铩羽而归众望所归三十、【国】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

29、意义。用作名词:1国都,京城。如:A去国怀乡。岳阳楼记B国破山河在望岳2泛指“地方”“地域”。如: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经硕鼠安邦定国国破家亡国泰民安经国之才倾国倾城共商国是三一【过】本义:走过。1V.经过。如: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超过。如成语“过犹不及”拜访,探望。如:可别过之。赤壁之战责备。如: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2用作名词。意为“过错”“过失”。如: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B君过矣,不假设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三二【何】本义是肩挑、肩扛。假借为虚词。附虚词用法:1副词。有两种情况:用在句首或动词之前,常表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等。如

30、:A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B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在形容词前,表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等。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代词。表询问或反问,有几种情况:单独作谓语,表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等,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等。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东西”等。如:A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B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作“操”的宾语,这里前置。作定语,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之前,常用来表询问,可译为“什么”“哪”。如:A何陋之有?陋室铭B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3复音虚词

31、“何如”“何以”“假设何”“奈何”的用法:“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如:何以战?曹刿论战“假设何何假设、假设何”和“奈何何奈、奈之何”用法相同,表询问怎么处置,可译为“怎么”“怎么样”“对怎么样”“把怎么样”等。如:A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假设何?殽之战B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三三【恨】本义是怨恨。1动词,意为“怨恨”。如:如: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2名词,意为“悔恨的事”。如:此三者,吾遗

32、恨也。伶官传序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三四【胡】本义:牛下巴颏垂吊着的肉,也指兽类下巴颏垂下的肉。被假借为其它用法和意义:1名词,泛称我国古代西北方各个少数民族,即“匈奴”。如;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2形容词,意为“任意乱来”。如成语“胡言乱语”。主要被假借为虚词。附虚词用法:1 用作疑问副词。表询问语气,可译为“为什么”“怎么”等。如: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察今2用作疑问代词。表询问,可译为“什么”。如: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胡以”即“以胡”,意为“凭什么”。三五【患】本义是担忧、忧虑。1动词。意为“担忧”“忧虑”。如: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2名词。意为“忧

33、患”“灾祸”。如成语“防患于未然”,又如:A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B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谋攻,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危害”。三六【或】为古“域”字,借为“惑”,1V.“迷惑”“迷失”。如: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史记 李将军列传军队没有向导,迷失方向,走错道路,落在大将军的后面。主要假借为虚词。附虚词用法:1用作代词。有时分指它前面已经出现过的人或物中的一部分,有时泛指某人、某物或某种情况,可译为“有人”“有的”“某人”等。如:A或师焉,或不焉。师说B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C或曰此鹳鹤也。石钟山记2用作副词。表不敢或不能肯定,可译为“或许”“也许”“可能”等。如:予尝求古

34、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3 用作连词。表两种 或以上 情况可供选择或者动作行为的交替发生,可译为“或者”“有时”等。如: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察今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三七【疾】本义是一般的病。1动词,意为“痛恨”“痛心”。如: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2通“嫉”,意为“嫉妒”“妒忌”。如: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 孙吴兵法3用作形容词快。如: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猛烈。如成语“疾言厉色”“疾风知劲草”大,强大。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三八【及】本义是追赶上。用作动词:1追赶。如:及诸河殽之战2比得上。如:A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B自以为能不

35、及孙膑史记孙吴兵法,“不及”即“比不上”。3到,到达。如:及城里,亦然。李愬雪夜入蔡州附虚词用法:1用作介词。有两种情况:表时间,可译为“等到”“到了”“到时候”“在时候”等。如:A及捕入手,已股落腹裂。促织B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在时候。表介绍出参与这一动作行为的次要对象。可译为“跟”“同”等。如:屈完及诸侯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2用作连词。用来连接并列的名词和名词短语,可译为“和”“并且”等。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三九【即】本义是节制饮食。用作动词:1接近,靠近,走近。如成语“假设即假设离”“可望而不可即”2就位。如:吾初即位。史记楚世家附虚词用法:1用作副词

36、。有三种情况:表时间紧,可译为“马上”“立刻”等。如:权即遣肃行。赤壁之战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表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样,可译为“就”等。如:而奉行者即为定例。促织用在判断句中,起加强肯定、判断语气作用,可译为“就是”“便是”等。如: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2用作连词。有两种情况:表时间相连或事理相因,可译为“就”“又”“却”等。如: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又,却。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即使”等。如: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3用作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条件,可译为“在”“就”“就在”等。如:项伯许诺,即夜复去。鸿门宴四十【既】本义是吃完少量

37、的食物,引申为“尽”“完”,形容词。主要被假借为虚词,附虚词用法:1用作副词。情况有二:一表动作行为的完结,可译为“以后”“已经”“完全”等,有时“既已”连用,可译为“已经之后”;二表在隔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生了某事,可译为“不久”,有时“既而”连用,意义不变。如:A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后。B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子鱼论战,前“既”,已经;后“既”,完全。C吾既已言之于王矣。墨子公输,已经。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五人墓碑记,不久。2用作连词。连接词与词,分句与分句,情况有二:一表连接的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常和“且”“又”等词照应,“既又”与现代汉语相同,不译,“既且”可

38、译为“既又”;二表由前一分句的事实引出下一分句的推论,常同“则”等词照应,“既则”可译为“既然就”。如:A三军既惑且疑。谋攻B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既然使他们归服了,就应该让他们生活安定。四一【假】本义是借、凭借。1动词,读 ji,意为“借”“凭借”。如: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促织2形容词,读 ji,与“真”相对。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3读 ji,名词,意为“假期”。如: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四二【间】古多作“閒”,本义是门的隙。1名词。除了表“间隙”“空隙”“小路”意义读jin,其它读 jin。中间,之间,里面,当中。如:A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

39、阳马生序B且放白鹿青崖间。梦游天姥吟留别C一日之内,一宫之间阿房宫赋期间。如: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会儿短时间。如: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少间”即“一会儿”。间隙,空隙,小路。如: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间”在此活用为动词,意为“抄小路”。2动词。读 jin,有几个意义:参与,夹杂。如: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参与。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中”指“其中”,“间”为“夹杂”。离间,挑拨。如: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隔开,隔离。如: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3量词,读 jin。如: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附虚词用法:副词。读 jin,可译为“间或”

40、“断断续续”。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四三【见】本义是看、看见。1动词拜见、求见,用于下对上。如: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接见、召见、会见,用于上对下。如: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见面,用于一般关系间相见。如: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行看清,看出。如:卒以此见楚王之终不悟也。屈原列传2名词,意为“见识”“见解”。如成语“真知灼见”“见多识广”。3通“现”,有“表现”“显现”“出现”和“引见”“介绍”等义。如:A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表现。B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显现。附虚词用法:1介词。用在动词前,表被动,可译为“被”,有时同“于”配合使用。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41、赵。廉颇蔺相如列传2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偏指一方,可译为“我”。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见背”意即“离我而去”。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四四【解】本义是用刀剖开动物。1动词解脱,解开,解除。如:A急解令休止。促织B一举解赵之围。史记孙吴列传解释。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理解,懂得。如: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缓解,缓和。如: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2形容词。通“懈”,意为“松弛”“懈怠”。如:胡虏益解。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兵更加懈怠。四五【就】本义是由地处往高处。用作动词:1接近,靠近,趋向。如成语“避重就轻”,又如:金就砺则利。劝学2完成,到达。如:竟不能就。后汉书

42、张衡传3受刑罚。如: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4“就职”意为“赴任”“到任视事”,如:臣具表以闻,辞不就职。陈情表附虚词用法:副词。表时间紧,可译为“立即”“马上”。如:斯须就毙。促织四六【举】本义是双手举起来。用作动词:1举起,抬起。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者三。鸿门宴2推举,选举。如: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3攻下,占领。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4举例,列举。如成语“举一反三”。5拿,拿出来。如: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过秦论附虚词用法: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在一定范围内没有例外,可译为“全”“都”“尽”“整个”等。如:A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促织B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C包举宇内。过秦

43、论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四七【绝】本义是丝断。1动词“断绝气息”即“死”,“断绝关系”即“绝交”,“断绝道路”即“截断”。如:A抢乎欲绝。促织B假设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C秦伏兵绝其后。屈原列传消失,停止。如:噌吰如钟鼓不绝。石钟山记渡,横渡。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2形容词。用在名词前,可视情况来译。如:A真黄山绝胜处。游黄山记,“绝胜处”即“风景最好的地方”。B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绝壁”即“极其陡峭的山崖”。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绝境”,可不译,也可译为“与外界隔绝的地方”。附虚词用法:副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程

44、度深,可译为“最”“极”“尽”“完全”等。如: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响踪。促织四八【堪】本义是地面突起的地方。用作动词:1忍受,经得起,受得了。如: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游黄山记2可,能够。如: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四九【克】本义是肩负。用作动词:1战胜,打败。如成语“克敌制胜”“攻无不克”,有又如: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2克制,约束。如成语“克己奉公”“克己复礼”。3能,能够。如成语“克勤克俭”“克尽厥职”,又如: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五十【类】本义是种类相似。1名词种类,同类。如:物各从其类也。劝学事例。如: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2动词,意为“像”“类似”。

45、如:中绘殿阁,类兰假设。促织五一【怜】本义是怜悯,同情。用作动词:1怜悯、同情。如: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2爱惜、怜爱、疼爱。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五二【弥】本义是长久,形容词。引申为“满”“遍”“充满”“到处都是”。如成语“弥天大谎”。附虚词用法:副词,表程度越来越深,可译为“更加”。如:A芳菲菲其弥章。离骚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五三【莫】本义是日落的时候。用作名词:1“暮”的本字,指黄昏。如: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2通“漠”。如:广漠之野。庄子 逍遥游附虚词用法:1用作代词。表无指,排除一切对象,可译为“没有水”“没

46、有什么”等。如: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屈原列传2用作副词。表否认,可译为“不”“不要”等。如:A莫假设遣腹心自结于东。赤壁之战B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五四【乃】本无实在意义,语气词。附虚词用法:1用作副词。表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也可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表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逆转相背,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还可表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如:A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B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D臣乃敢上璧

47、。廉颇蔺相如列传E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史记项羽本纪,前“乃”译为“就”,后“乃”译为“仅”。此外,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加强判断语气作用,可译为“是”“就是”。如:假设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2 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 们 的”;也作主语,译为“你 们”。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五五【内】本义是从外面进入到里面。1名词内室,里面,内部。如:A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B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内”意为“内部”,在这里指“在朝廷里”,作状语。内心,心里。如: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2通“纳”,译为“接纳”“放进”。如:距关,

48、毋内诸侯。鸿门宴五六【期】本义是邀约相会。1动词约定。如成语“不期而遇”。期望,要求。如: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 五蠹因此圣明的人不期望要求沿袭古道,不效法固有的法则。2名词,读 j,意为“满一年”或“满一月”。如: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五七【奇】本义是奇异、罕见。1形容词,意为“奇异”“奇妙”。如:A天下之奇才。六国论B益奇之。促织,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可译为“认为奇异”“对感到惊奇”。2名词,读 j,表零数,可译为“多”“余”。如:舟首尾约长八分有奇。核舟记五八【迁】本义是登高。用作动词:1迁移,转移。如成语“见异思迁”2变化,改变。如:A齐

49、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B情遂事迁,感慨系之矣。兰亭集序3放逐,贬谪。如: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4升职,高升。如:A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B贺卿得高迁。孔雀东南飞五九【请】本义是谒见、拜见。用作动词:1请求,为求情。如:文嬴请三帅。殽之战2请示,询问。如:诸将请所之。李愬雪夜入蔡州附虚词用法: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尊敬或希望,可不译或译为“请求“。有两种情况:1请别人做某事。如: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2请允许我做某事。如: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六十【穷】本义是尽、完结。1形容词尽,完结。如:而心目耳力俱穷。促织困窘,处境艰难,生活窘迫。如:屈平正道直

50、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谓穷矣!屈原列传,处境艰难。与“达“相对,意为“不得志”“不显达”。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尽心上2动词。意为“穷尽”“竭尽”“穷究”。如:A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B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走到尽头。六一【去】本义是离开。如: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其它动词义:1距离。如:去北军二余里。赤壁之战2前往,到去,向去。如: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3除去。如: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何去何从刮骨去毒以杀去杀以刑去刑陈言务去大势已去扬长而去眉来眼去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相去几何六二、【劝】本义是勉励、鼓励,动词。如劝学,又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