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素材运用的方法和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素材运用的方法和技巧.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经典素材运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则金素材,半篇好文章。”这是说经典素材对于作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典素材主要包括语言素材、情节素材、故事素材、人物素材等。有些考生在使用经典素材时,要么一字不漏地照搬照抄;要么寻章摘句,不得要领;要么游离主旨,牵强附会;要么随意改编,生搬硬套;要么若即若离,没有把握精髓。这些都影响了文章的表现力。经典素材运用得好,会给文章增光添彩,但如何运用,却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下面结合高考佳作,介绍几种常见的素材运用技法,以便给备考的同学们以实质性的帮助。凝缩素材,取其一点凝缩就是“挤干”素材中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水分”,或舍去细节而概述总体,或舍去
2、总体而取其一细节。往往只攻其一,不及其余。请看下面的文章片段:“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李长吉(李贺)的悲叹,而导致他写下“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的,竟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字。一字避讳,李贺便与科举无缘。相较于科举,高考更加公平和客观,范围也更加全面,它给予我们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40年来,高考创造了无数平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般的奇迹,为国家输送了难以计数的人才。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进入考场时,心中怀着的是对未来的憧憬还是迷惘,我们已无从得知。但我知道,如今我坐在考场中,心中充盈着的,是对高考的崇敬;笔尖书写着的,是对高考的赞扬。敬畏它带给我的一切,歌颂
3、它洒下的清光。全国卷高考佳作人道是清光更多我看高考【点评】在上述文段中,作者引用了李贺的例子,却只攫取了人物“一字避讳”的主要情节,从而将古代考试与当今考试进行对比,在对比中突出现在的高考相对来说比较公平、公正和客观,阐明李贺式的悲剧绝不会在当今社会中重演。素材指向集中,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技法秘籍】考生在写作时要根据文章的需要,对有关素材进行剪裁、加工,选取主干,去粗存精,进行定向叙述,并且要深入挖掘。其余部分,即使很精彩,考生也应“忍痛割爱”,绝不手软。同类叠加,多人组合面对作文题,如果你觉得使用单一素材不能有效地论证中心,那么你可以将同类的素材有机地罗列在一起,同类互补,形成“集团效
4、应”。如果能够做到点面结合,构成有力的群例证明,则会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请看下面的文章片段:然而,总是有人会选择性地不接受一些在他们看来不好的预测,并且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那只是预测,不一定成真。他们经常会忽略,有些预测并非空穴来风,它很可能会在未来发生。就如蔡桓公不听名医扁鹊对于他身体情况的预测,没有在病症刚显露之时及时治疗,等到真正病入膏肓,连名医都无法救治之时,才有了后悔的意思,却再也无力回天。又如项羽不听范增对于留下刘邦必然留下后患的预测,没有及时免除后患,最后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因为不相信预测而最后使预测成真的例子远不止这些,却总还是会有人重蹈覆辙,不撞南墙不回头。高考佳作预测,不一定
5、成真【点评】在上述文段中,作者运用了“讳疾忌医”和“鸿门宴”两则经典素材,概括其内涵,提炼其精髓,并巧妙地进行话题转换,天衣无缝地与“预测”挂起钩来,从而阐明“预测”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两则素材都有较强的故事性,但作者却能加以高度概括,从反面落笔,侧重于“不相信预测而最后使预测成真”,强调预测对人生的意义与作用,从而较好地论证了中心,使得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技法秘籍】同类叠加的素材要有共同之处,风马牛不相及的材料不能放在一起使用,应做到异质叠加,避免重复列举;要有共同的指向性,都指向并服务于中心;句式尽可能一致,力求营造铺陈之美;防止杂乱堆砌,“摆事实”的同时还需“讲道理”,并要进行深入剖析
6、。正反对照,对比映衬在一些经典的人物素材中,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写作时,我们可以将有关联的正反两面的人物进行对比,在对比映衬中表明自己的主张。如下面的文段:尽管预测的准确与否往往因人而异,但很多预测都不是无用的胡思乱想。贤达如孔明,可在运筹帷幄之中,将敌军的所思所想预判得一清二楚;平凡如考场中的你我,亦可凭借无数次考试的经历预测眼下的答题进度是否足以答完全卷,使高考不留遗憾。不论是张良、韩信这样用精准的预测影响时局、终结乱世的英雄,还是如你我这样只能影响眼前琐碎小事的平凡人,预测从来都能或多或少地为我们达成目标助上一臂之力。倘若再不济,如曹操在赤壁一役中对战局预判失误,亦总好过全无准备,
7、任凭自己的军队因晃荡的波涛而丧失战斗力,使两军尚未短兵相接便自溃于敌阵之前。可以说,预测成可助胜者登顶,败则保负者不致满盘皆输。许多人认为,热衷于预测者往往患得患失,过于紧张,远不如放弃预测来得从容潇洒。事实恰恰相反,只有时时紧跟时局进行预测,才能在全局之中从容应对,来去自如。淝水一役,苻坚自恃百万大军,以为战局无须担忧,便不加预测、不做丝毫预判,将大军毫无章法地排出数十里长的阵线,直压晋军。而以缺乏战斗力著称的东晋军队,此时不得不严阵以待,根据敌我情况随时进行预判并做出反应。晋军最终成功地预测了苻坚阵线过长、军心不稳等情况,通过内应使其百万大军阵前大乱,自我践踏。直至此时,苻坚想潇洒已再无可
8、能,反观谢安,一句“小儿辈大破贼”,说尽魏晋之从容风流。高考佳作尽人事,听天命【点评】在以上两段文字中,第一段将孔明、张良、韩信精准的预测与曹操的预判失误进行了对比,第二段又将苻坚的不加预测与谢安的从容预判进行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预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了观点的表述。【技法秘籍】“正反对照”主要分“同质对照”和“异质对照”两种。“同质对照”又叫“纵比”,就是将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的不同情况进行对照,是同中求异;“异质对照”又叫“横比”,就是将两个不同性质的人物或存在差异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好坏优劣不言自明。运用此法的关键在于精选素材,不能强作对照,要有可比性,要确立对照点。妙
9、引名句, 画龙点睛围绕写作话题或中心题旨,利用比较多的名言名句去组织文章结构。在文章中巧妙地引用古今中外名家的箴言、警语或古代诗人的佳词丽句作为内容,必能使文章意境深邃。如: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眼中充满自我的孤芳自赏,桀骜中透着孤寒,所以它只能绚烂一隅。“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是满眼功名的你争我抢,积极进取中透着自我,所以它们只能哀叹春之归去。“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渡人渡己的物我合一,平和淡然中洋溢着高尚与豁达,所以桂花与秋永恒。它不将群芳争艳视为进取,也不将自我封闭视为高洁,而是将全部精神用于酝酿:每一朵花都凝聚了秋之精华,每一次呼吸
10、都散发着灵魂的芳香!为什么柳永热情地歌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什么人们殷切地期望“蟾宫折桂”?因为桂花是深深体味秋之真谛的哲人,是深沉、浓郁、成熟的象征。它彰显了秋天,也彰显了自己。全国卷佳作眼界无穷世界宽【点评】在上述片段中,考生引用了王安石的诗句,引用了韩愈的诗句,又引用了李清照、柳永的诗句,一起来论证“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异”的道理,强调扩大眼界、提高境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这些名言的引用让文章熠熠生辉,充满浓厚的文化底蕴,令阅卷老师青睐。【技法秘籍】对于名言名句,考生在写作时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可以全部引用,也可以局部引用;可以浓缩引用,也可以扩充引用;可以点化引
11、用,也可以组合引用。片段组装, 剪辑组合这种技法又叫“镜头组合”,即全文由若干个片段组装而成,一个片段相当于一个镜头,使文章结构呈现“块状叠加”的特点。每一个片段冠以小标题,或不设小标题,仅用序号标明层次。虽是组装,但必须用一根线贯穿每个片段,使全文浑然一体。每个片段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表現主题,共同支撑文章的观点。如高考满分作文英雄兴亡论顾虑的主体部分就由三个片段组装而成。巨鹿阴风怒号,旌旗猎猎。身后,是英勇善战的江东子弟;身前,是如狼似虎的暴秦之师。刚毅的神情现于面庞,沉重的铁戟握在手中,神勇的乌骓跨在身下。项羽,正面临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考验!渡船,早已凿沉了;铁锅,早已砸烂了;粮草,早已告
12、急了;退路,早已没有了。他知道,此时此刻,只要有一丝的顾虑,推翻暴秦、解救苍生的大业就会付之东流。“杀!”一声令下,江东儿郎们如滚滚江水,杀向对面的秦军!项羽一马当先,斩将夺旗!他几进几出,如入无人之境!终于,威风八面的秦军土崩瓦解!残阳如血,战马哀鸣。流血漂橹,伏尸无数。项羽威风凛凛,环视战场,得意之形,溢于言表。乌江匹夫自有得意日,英雄终有落魄时。残破的战袍,疲惫的身躯,迟钝的乌骓。乌江畔,昔日叱咤风云的英雄项羽,孑然一身。面对冰冷的江水,他神情凝重。“霸王,小人乃乌江亭长。得知霸王战事不利,特来接应!请霸王快快上船,汉军快到了!”“上船?呵呵。”项羽摇了摇头。“霸王,胜败乃兵家常事。对岸
13、就是江东,以霸王的声望,携数万之众卷土重来,又有何难?”“卷土重来?想当年,我率八千江东子弟,推翻暴秦,是何等的豪气!如今,纵使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又有何面目见他们?时不我与,又何谈卷土重来?”终于,他拒绝了亭长的好意。身后,汉军蜂拥而至。一阵力战,汉军伏尸数百。可是,他不想再杀人了。利剑出鞘,颈项处一道裂口清晰可见。一个伟岸的身躯,轰然倒地。残阳如血,乌骓长嘶。岸边,汉军在疯狂瓜分他的身躯。咸阳咸阳城里,刘邦频频举杯,踌躇满志:“项羽为我所败,是因为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项羽有一范增却不用,焉能不败?”座下文武百官,无不连连称是。韩信垂首不语,心中暗忖:“假如项羽能勇敢地渡过乌江,昔日落魄的
14、汉王,又能在此意气风发到几时呢?”【点评】这篇文章很好地运用了片段组装、剪辑组合法,这些手法将各类经典素材组合在一起。第一组镜头由“巨鹿之战”的画面演绎,第二组镜头由“项羽自刎乌江”的画面剪辑,第三组镜头由“咸阳城庆功”的画面组成。三组镜头,集合了项羽的主要人生经历和刘邦、韩信对他的评论,共同演绎了英雄项羽的悲剧,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大跨越,使文章具有一种历史厚重感。同时,三个片段的话题全都指向“顾虑”,分别从“没有顾虑”和“顾虑重重”两个角度来论证。这种结构的好处是,上下文无须过渡,且一目了然。【技法秘籍】素材的剪辑组合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强化功能,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同向强化组合,取相似的素材进行组合,使论述说明的对象更具广度和力度;二是异向强化组合,异中求同,异中求新,取相反或相对的素材进行组合,形成前后对比,呈现两种价值取向,突出强调其中一种,以给读者极强的震撼力;三是延伸强化进行组合,取呈递进关系的素材加以组合,将情与理一步步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