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针灸治疗学.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244430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12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眠针灸治疗学.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失眠针灸治疗学.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失眠针灸治疗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眠针灸治疗学.ppt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失眠失眠 一、概述 1 1、定义:失眠又称 “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眠”。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睡眠不深,严重时则以彻夜不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2 2、常见于西医学的 “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贫血”等疾病中。第1页/共22页 3、失眠的诊断失眠症:是指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不能以统计上的正常睡眠时间作为诊断失眠的主要标准。对失眠有忧虑或恐惧心理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症状持续存在。如果失眠是某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症状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另诊断为失眠症。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 版修订版第2页/共22页失眠症诊断标准:以

2、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第3页/共22页疗效标准 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公式: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总时间100%100%WHOWHO分级:级:睡眠率707080%80%,睡眠尚可。级:睡眠率606070%70%,睡眠困难。级:睡眠率505060%60%,睡眠障碍。级:睡眠率404050%50%,中度睡眠障碍。级:睡眠率303040%4

3、0%,严重睡眠障碍。第4页/共22页二、病因病机q病位在心。睡眠为心神所主,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q主要病机: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致神不安。第5页/共22页 病因病机1、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饮食、思虑、劳伤)2、心胆气虚:心神不宁(体质、七情)3、阴虚火旺:肾水不能上济心火(体质、劳伤)4 4、肝郁化火:扰动心神(七情)5 5、痰热:内扰心神(饮食、思虑伤脾)第6页/共22页 三、临床表现 1 1、心脾两虚2 2、心胆气虚3 3、阴虚火旺4 4、肝郁化火5 5、痰热内扰多梦易醒,伴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身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细弱.心悸胆怯,善惊多恐,夜寐多梦

4、易惊,舌淡苔薄,脉弦细。心烦不寐,或时寐时醒,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心悸,健忘,颧红潮热,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数。心烦不能入睡,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睡眠不安,心烦懊憹,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第7页/共22页四、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法 治则-宁心安神、清心除烦。心脾两虚者心胆气虚者阴虚火旺者肝郁化火者痰热内扰者补益心脾 补气养血。针灸并用,补法.以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为主补心壮胆。针灸并用,补法.以手少阴心经/足少阳胆经为主育阴潜阳。只针不灸,平补平泻.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为主平肝降火 解郁安神。只针不灸,

5、泻法.以 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为主健脾清热化痰。只针不灸,泻法.以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为主第8页/共22页 处方:神门 内关 百会 安眠方义:失眠主因心神不宁,故需养心安神【神门】心经原穴 ,宁心安神【内关】心包经络穴,宁心安神【百会】督脉足太阳之会,入络于脑,清头目 宁神智。【安眠】治失眠之经验穴针灸大全:心中虚惕、神思不安,取神门、内关、百会第9页/共22页处方加减心脾两虚:心胆气虚:阴虚火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脾俞、三阴交-健脾益气养血 心俞-养心安神定悸 多梦者加魄户/健忘者灸志室、百会心俞、胆俞、丘墟-补心益胆镇惊太溪、太冲、涌泉-滋肾阴降心火行间、太冲 -平肝降火解郁 风池、

6、足窍阴-疏调肝胆中脘、丰隆、内庭-清热化痰和胃第10页/共22页2、其他治疗法1)耳针:皮质下、交感、心、脾、神门2)梅花针法:从项至腰部督脉和足太阳 第一线叩打,以皮肤潮红为度。3)穴位注射:Vit B1(100mg)+Vit B12(500mg)注射心俞(双)或天宗(左)4)皮内针:取双侧三阴交,消毒后以持针器挟住针柄,右侧针尖向上,左侧针尖向下,迅速沿皮下刺入,用胶布固定,留针3 3日。第11页/共22页2、其他治疗法5)头皮针:四神针、智三针。留针30分钟。6)穴位敷贴:7)穴位埋安定液浸泡的0号羊肠线,心俞、厥阴俞。第12页/共22页小结1、首先辨虚实 景岳全书“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

7、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2、备穴四神聪、神庭、申脉、照海、大陵、风池、三阴交第13页/共22页李世珍:不寐误治医案当代中国针灸名家医案 P279张X X,男,26岁,干部 1983年11月初诊主诉失眠3年病史3年前突然受惊后失眠。受惊当晚即多梦少寐,心悸易惊。嗣后经常多梦少寐,入睡易醒,渐致记忆力减退,体倦神疲,头昏眼花,易饥纳呆,饮食无味。检查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象细弱。诊断不寐第14页/共22页治疗前医以心肾不交之黄连阿胶汤证治之,一至二诊针泻神门(双),补复溜(双),针后不寐及伴有症状不见好转,

8、精神萎靡和入睡易醒加重;四诊针穴手法仍同上,针后更致加重。五诊请余会诊,改用针补神门(双),三阴交(双),补益心脾之法,十诊后痊愈。按语该案责之于辨证有误,原本心脾血亏型,误为阴虚火旺型。前医针泻神门补复溜滋阴清火,适用于阴虚火旺及热病后心烦不能眠之黄连阿胶汤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说: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第15页/共22页神门穴施用补法,有补心气,宁心神,养心血的作用,施用泻法,能通心络,清心火,安心神。今应补仅泻,故而三诊后仍不见效。四诊仍用上方,一误再误。五诊会诊,从其伴有证候群及面色和舌,脉的征象辨证分型。虽多梦少寐,少寐是易醒而非易惊,虽时惊而

9、不烦,脉细弱非细数,舌淡薄非舌红少津,且伴有体倦神疲乏力,面色少华等,故确诊为心脾血亏之归脾汤证。改用补益心脾之法,针补神门(双),三阴交(双)而痊愈。第16页/共22页李伯宁医案程某某,男,5757岁,19891989年1111月初诊。主诉:失眠半月。病史:患者半月前开始入睡困难,并有早醒现象。白天软弱无力,头昏胀痛,1010天前出现刚入睡,便有气逆上冲头部,令人立即从睡梦中惊醒,十分难受,致使日夜无法入睡。精神疲乏,头昏胀,伴有胸闷气紧。经服中西药治疗,均无好转,特来针灸治疗。查:慢性病容,面色带青黑。舌质淡,苔厚腻,中心色黑而润,脉弦缓重压无力。第17页/共22页诊断:失眠(神经官能症)

10、冲跷二脉失调型。治疗:调理跷脉,降冲安神。取穴:申脉、照海、公孙、太冲。操作:补照海,余均用泻法。治疗1 1次后当晚即可入睡,又连续针5 5次,未出现失眠现象。随访2 2月,疗效稳定。按语:在大量的 临床实践中,作者观察到,调理跷脉的平衡关系,对失眠有十分满意效果,取效关键在于补阴跷、泻阳跷。照海、申脉是二跷脉的代表,所以为主穴。患者时感气逆冲上,实乃冲脉气逆所致,故取公孙泻之,以平上逆之气,取太冲亦在降逆、平肝、镇惊,以强化镇静、安眠之效。李伯宁【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299299300300第18页/共22页殷克敬医案嗜睡症 当代中国针灸名家医案P541党,男,20岁,1974年3月21日

11、初诊。主诉饭后欲睡,周期性发作近年。病史患者年来无任何诱因,而致饭后欲睡,醒后如常人。多在上午发作,发作时烦躁易怒,周身乏力。严重时于行走时欲睡而摔倒,睡约一小时左右即醒,醒后无任何不适感觉。年来记忆力明显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饮食正常,无头痛,头晕等并发症。检查身体健康,营养良好,步态正常,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心肺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第19页/共22页诊断嗜睡症治疗补阳泻阴取穴百会,大陵,太溪,交信,跗阳操作先刺百会、大陵、太溪,但针刺次后,效果不显。故又加交信,跗阳。留针30分钟,每日针刺次。针刺次后病情好转,连续针刺10次而显效。为巩固疗效,又连续针刺半月,获痊愈。按语嗜睡症,祖国医学称之为“嗜卧”善眠“等,最早见载于素问诊要经络论,认为是人体阴阳失调的现象。奇经八脉考云: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交信为阴跷脉之郗穴,跗阳为阳跷脉之郗穴,阴阳两跷之脉会于目内眦,是以标本,根结与气街理论为指导,补阳泻阴而愈。第20页/共22页第21页/共22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2页/共2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