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精.ppt(10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第1页,本讲稿共108页甲 肝-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1.1 1.1 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2 周7周内有不洁饮食史或不洁饮水史;或与甲型肝炎急性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当地出现甲型肝炎暴发或流行;或有甲型肝炎流行区旅行史。第2页,本讲稿共108页甲肝甲肝-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1.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2.1 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1.2.2 有巩膜、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第3页,本讲稿共108页1.3 1.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1.3.1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1.3
2、.2 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上限数值一倍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1.3.3 血清学检测:抗-HAV IgMIgM阳性或抗-HAV IgGIgG双份血清呈4 倍升高。甲肝甲肝-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第4页,本讲稿共108页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因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因为甲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性病毒为甲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极其相似,性肝炎极其相似,确诊确诊依赖于特异性的依赖于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甲肝甲肝-诊断诊断原则原则 第5页,本讲稿共108页甲肝甲肝-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3、甲型肝炎分为急性无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急性黄疸型。3.1 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甲肝甲肝3.1.1.1 1.1和 1.2和 1.3.1;3.1.1.2 1.1和 1.2和 1.3.1和 1.3.2;3.1.1.3 1.2和 1.3.1;3.1.1.4 1.2和 1.3.1和 1.3.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ALT+ALT明显升高明显升高,或有流行病学史,或有流行病学史 或有或有TBILTBIL大于上限一倍以上和大于上限一倍以上和 (或)尿胆红素阳性。(或)尿胆红素阳性。第6页,本讲稿共108页甲肝甲肝-诊断标准诊断标准3.1.2 急性甲型肝炎(无黄疸型)急性甲型肝炎(无黄疸型)符合
4、下列一条即可诊断:3.1.2.1 1.1 和1.2.1;3.1.2.2 1.1 和1.3.1;3.1.2.3 1.2.1 和1.3.1。3.1.3 急性甲型肝炎(黄疸型)急性甲型肝炎(黄疸型)符合下列一条即可诊断:3.1.3.1 1.1 和1.2.1 和1.2.2 和1.3.2;3.1.3.2 1.1 和1.2.2 和1.3.1 和1.3.2;3.1.3.3 1.2.1 和1.2.2 和1.3.1 和1.3.2。第7页,本讲稿共108页甲肝甲肝-诊断标准诊断标准3.2 确诊病例确诊病例 3.2.1 甲型肝炎甲型肝炎 临床诊断病例和1.3.3。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抗抗-HAV IgM-HA
5、V IgM阳性或抗阳性或抗-HAV IgG-HAV IgG双份血清呈双份血清呈4 4 倍升高。倍升高。3.2.2 急性甲型肝炎(无黄疸型)急性甲型肝炎(无黄疸型)临床诊断病例和1.3.3。3.2.3 急性甲型肝炎(黄疸型)急性甲型肝炎(黄疸型)临床诊断病例和1.3.3。第8页,本讲稿共108页乙型病毒性肝炎1 1 诊断原则诊断原则 乙肝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确诊须依据血清HBV 标志和HBV DNA 检测结果。第9页,本讲稿共108页乙肝乙肝诊断分类诊断分类 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
6、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第10页,本讲稿共108页乙肝乙肝-诊断诊断3.1 急性乙肝急性乙肝 3.1.1 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3.1.2 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 和AST 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3.1.3 HBsAg 阳性。3.1.4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 阴性。3.1.5 抗-HBc IgM阳性1:1000 以上。3.1.6 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3.1.7 恢复期血清HBsAg 阴性,抗HBs阳性第11页,本讲稿共108页乙肝乙肝-诊断诊断3.1.8 疑似疑似急性乙肝病例急
7、性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1.8.1 同时符合3.1.1 和3.1.3。3.1.8.2 同时符合3.1.2 和3.1.3。3.1.9 确诊确诊急性乙肝病例急性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1.9.1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3.1.4。3.1.9.2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3.1.5。3.1.9.3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3.1.6。3.1.9.4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3.1.7。第12页,本讲稿共108页 3.2 慢性乙肝慢性乙肝 3.2.1 急性HBV 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 阳性或发现HBsAg 阳性超过6个月。3.2.2 HBsAg 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 阴性。3.2.
8、3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3.2.4 血清ALT 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 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3.2.5 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3.2.6 血清HBeAg 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 升高的原因。乙肝乙肝-诊断诊断第13页,本讲稿共108页乙肝乙肝-诊断诊断3.2.7 疑似慢性乙肝病例疑似慢性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2.7.1 符合3.2.1 和3.2.3。3.2.7.2 符合3.2.2 和3.2.3。3.2.7.3 符合3.2.2 和3.2.4。3.2.8 确诊慢性乙肝病例确诊慢性
9、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2.8.1 同时符合3.2.1、3.2.4和3.2.6。3.2.8.2 同时符合3.2.1、3.2.5和3.2.6。3.2.8.3 同时符合3.2.2、3.2.4和3.2.6。3.2.8.4 同时符合3.2.2、3.2.5和3.2.6。第14页,本讲稿共108页乙肝乙肝-诊断诊断3.3 3.3 乙肝肝硬化乙肝肝硬化 3.3.1 3.3.1 血清血清HBsAg HBsAg 阳性,或有明确的慢性乙肝病史。阳性,或有明确的慢性乙肝病史。3.3.2 3.3.2 血清白蛋白降低,或血清血清白蛋白降低,或血清ALT ALT 或或AST AST 升高,或血清胆红素升高,
10、伴有脾功能亢进(血小升高,或血清胆红素升高,伴有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和(或)白细胞减少),或明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肝性脑病或腹水板和(或)白细胞减少),或明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肝性脑病或腹水3.3.3 3.3.3 腹部腹部B B 型超声、型超声、CTCT或或MRI MRI 等影像学检查有肝硬化的典型表现。等影像学检查有肝硬化的典型表现。3.3.4 3.3.4 肝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肝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3.3.5 3.3.5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3.5.1 3.3.5.1 符合符合3.3.1 3.3.1 和和3.3.23
11、.3.2。3.3.5.2 3.3.5.2 符合符合3.3.1 3.3.1 和和3.3.33.3.3。3.3.5.3 3.3.5.3 符合符合3.3.1 3.3.1 和和3.3.43.3.4。3.4 3.4 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 3.4.1 3.4.1 血清血清HBsAg HBsAg 阳性,或有慢性乙肝病史。阳性,或有慢性乙肝病史。3.4.2 3.4.2 一种影像学技术(一种影像学技术(B B 超、超、CTCT、MRI MRI 或血管造影)发现或血管造影)发现2cm2cm的动脉的动脉 性多血管性结节病灶,同时性多血管性结节病灶,同时AFP400g/LAFP40
12、0g/L,并能排除妊娠、生殖系,并能排除妊娠、生殖系 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3.4.3 3.4.3 两种影像学技术(两种影像学技术(B B 超、超、CTCT、MRI MRI 或血管造影)均发现或血管造影)均发现2cm2cm的的 动脉性多血管性结节病灶。动脉性多血管性结节病灶。3.4.4 3.4.4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3.4.5 3.4.5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4.5.1 3.4.5.1 符合符合3.4.1 3.4.1 和和3.4.23.4.2。3.4.5.2 3.4.
13、5.2 符合符合3.4.1 3.4.1 和和3.4.33.4.3。3.4.5.3 3.4.5.3 符合符合3.4.1 3.4.1 和和3.4.43.4.4。第15页,本讲稿共108页丙肝丙肝-诊断标准 1.1 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 1.1.1 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1.1.2 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 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史。1.1.3 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 血单采回输者。1.1.4 与HCV 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 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第16页,本讲稿共108页1.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2.1 急性丙
14、型病毒性肝炎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1.2.1.1 病程在6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1.2.1.2 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疸。1.2.1.3 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发。1.2.1.4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1.2.2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1.2.2.1 病程在6个月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1.2.2.2 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1.2.2.3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1.2.3 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1.2.3.1
15、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区疼痛或不适等。1.2.3.2 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 曲张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1.2.3.3 失代偿期患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史。丙肝丙肝-诊断标准 第17页,本讲稿共108页丙肝丙肝-诊断标准 1.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1.3.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ALT、AST升高。1.3.2 血清抗-HCV阳性。1.3.3 血清HCV RNA 阳性。第18页,本讲稿共108页丙肝丙肝-诊断标准 1.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
16、病理学检查 1.4.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可有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症等多种病变,其组织学特征包括;)单核细胞增多样变,即单个核细胞浸润于肝窦中,形成串珠状;)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胆管损伤伴汇管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甚至淋巴滤泡形成;)常见界面性炎症。1.4.2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肝组织中常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界面炎、管区淋巴浸润甚 至淋巴滤泡形成、胆管损伤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小叶内 肝细胞脂肪变性、库普弗细胞或淋巴细胞聚集。1.4.3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例改变的基础上出现肝 纤维化及小叶结构的改变,即
17、假小叶形成。第19页,本讲稿共108页丙肝丙肝-诊断标准 1.5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 1.5.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B超、CT或MRI可显示肝脾轻度肿大。1.5.2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B超、CT或MRI可显示肝实质不均匀,可见肝脏或脾脏轻度肿大 1.5.3 丙型病毒性肝硬化丙型病毒性肝硬化 B超、CT或MRI可显示肝脏边缘不光滑 甚至呈锯齿状肝实质不均匀甚至呈结节状,门静脉增宽,脾脏增大。第20页,本讲稿共108页丙肝丙肝诊断原则诊断原则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实验结果进行初步诊断,确诊丙型病毒性肝炎确诊丙型病毒性肝炎须依据HCV RNA检
18、测。区分急性、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及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须 根据明确的暴露时间、影像学及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第21页,本讲稿共108页丙肝丙肝诊断诊断3.1 疑似丙肝病例疑似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1.1 符合.和.。(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3.1.2 符合.和.。(流行病学史+血清ALT、AST升高)3.2 临床诊断丙肝病例临床诊断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2.1 符合.和.3.2.2 符合.和.3.2.3 符合.和.血清丙肝抗体阳性+流行病学史或临床表现或转氨酶升高。3.3 确诊丙肝病例确诊丙肝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血清血清HC
19、V RNAHCV RNA阳性阳性 第22页,本讲稿共108页3.3.1 急性丙肝诊断急性丙肝诊断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3.1.1 符合.和.。3.3.1.2 符合.和.。3.3.2 慢性丙肝诊断慢性丙肝诊断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3.3.2.1 符合.和.3.3.2.2 符合.和.3.3.2.3 符合.和.3.3.3 丙肝肝硬化丙肝肝硬化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3.3.1 符合.和.。3.3.3.2 符合.和.。3.3.3.3 符合.和.。丙肝丙肝诊断诊断第23页,本讲稿共108页戊肝戊肝-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1 流行学病史流行学病史 发病前15d75d 内有不洁饮食(水)史或有
20、接触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史,或到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史,或到戊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区或流行区出差、旅游史。第24页,本讲稿共108页戊肝戊肝-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1.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2.1 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乏力、食欲减退或其他消化道症状和(或)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击痛。1.2.2 尿黄、皮肤巩膜黄疸,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1.2.3 肝衰竭患者表现为乏力、消化道症 状、黄疸等临床表现进行性加重,并可出 现腹水和(或)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烦 躁不安,定向理障碍,甚至神志不清、嗜 睡、昏迷)。第25页,本讲稿共108页戊肝戊肝-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1.3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 1.3.1 血
21、清学检测 抗-HEV IgM阳性。1.3.2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1.3.3 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mol/L(10mg/L)和(或)尿胆红素阳性。1.3.4 凝血酶原活动度 肝衰竭患者的凝血 酶原活动度进行行降至40%以下。1.3.5 血清学排除急性甲、乙、丙型肝炎 第26页,本讲稿共108页戊肝戊肝-诊断原则诊断原则 依据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因为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性肝炎极其相似,确诊依赖于特异性的血清检查。第27页,本讲稿共108页戊肝戊肝-诊断诊断3 3 诊断诊断 3.1 临床诊断临床诊断 3.1.1 急性戊型病毒性
22、肝炎,无黄疸型:1.1和1.2.1和1.3.2和1.3.5。3.1.2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3.1.1和1.2.2和1.3.3。3.1.3 戊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肝衰竭:符合3.1.2 和起病14d 内出现1.2.3 和1.3.4。3.1.4 戊型病毒性肝炎亚急性肝衰竭:符合3.1.2和起病后14d以上至6个月出现 1.2.3和1.3.4。第28页,本讲稿共108页戊肝戊肝-诊断诊断3.2 确定诊断确定诊断 (临床诊断临床诊断+血清血清抗抗-HEV IgM-HEV IgM阳性阳性)3.2.1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无黄疸型:符合3.1.1 和1.3.1。3.2.2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黄疸
23、型:符合3.1.2 和1.3.1。3.2.3 戊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肝衰竭:3.1.3和 1.3.1。3.2.4 戊型病毒性肝炎,亚急性肝衰竭:符合3.1.4 和1.3.1。第29页,本讲稿共108页麻疹 1 1 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1.1 流行学病史流行学病史 在出诊前6d21d 与麻疹患者有接触史。1.2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 1.2.1 发热 体温38.1.2.2 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1.2.3 咳嗽,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并有畏光、流泪、结膜炎症状。1.2.4 皮疹自耳后、面部开始,自上而下向全身 扩展,3d5d内波及全身。1.2.5 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d3d)在口腔 颊黏膜
24、见到麻疹黏膜斑(Koplik斑)。第30页,本讲稿共108页麻疹 1.3 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 1.3.1 8d 到6 周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 抗体。1.3.2 恢复期患者血清中麻疹IgG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 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1.3.3 从鼻咽标本或尿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2 2 诊断原则诊断原则 典型麻疹病例可依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做出诊 断,轻型麻疹病例需依据血清麻疹抗体的检测结果 或麻疹病毒分离阳性或麻疹特异性基因检测结果做 出诊断。第31页,本讲稿共108页麻疹3 3 诊断诊断 3.1 疑似病例疑似
25、病例 具备1.2.1、1.2.2,同时伴有1.2.3 者。3.2 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3.2.1 疑似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没有流行病联系者。3.2.2 疑似病例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者。3.2.3 疑似病例在完成调查前失访/死亡者。3.2.4 疑似病例无实验室诊断结果且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3.3 流行病学诊断病例流行病学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无标本实验室诊断结果为阴性,并同时具备1.1 者。3.4 实验室确诊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1.3.1、1.3.2、1.3.3中任何一项者。3.5 排除病例排除病例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3.5.1 麻疹疑似病例采集了合格
26、血标本,经合格实验室检测麻 疹IgM 阴性,并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无流行病学联系。3.5.2 经实验室检测证实为其他疾病(如风疹等)。3.5.3 能明确找出是有其他原因引起发热出疹的病例(如药物性过敏性皮疹等)。第32页,本讲稿共108页流行性出血热1 1 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1.1 流行学病史流行学病史 1.1.1 发病前2个月内有疫区旅居史。1.1.2 发病前2个月与鼠类或其排泄物(粪、尿)、分泌物等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或可疑接触史。第33页,本讲稿共108页流行性出血热1.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2.1 发热,可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1.2.2 充血、渗出和出血等毛细
27、血管损害表现:入面潮红、颈潮红、和胸部潮红(三红三红),酒醉貌,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三痛三痛),球结膜充血、水肿、皮肤出血点,重者可有腔道出血。1.2.3 低血压休克。1.2.4 肾脏损害:尿蛋白、镜下或肉眼血尿,尿中膜状物,少尿或多尿。1.2.5 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第34页,本讲稿共108页流行性出血热1.3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 1.3.1 血常规血常规 发热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和血小板减少,出现异形淋巴细胞;血液浓缩(低血压休克期)或血液稀释(少尿期)。1.3.2 尿常规尿常规 尿蛋白阳性,可出现镜下血尿、管型尿。可有肉眼血尿和尿中膜
28、状物;尿沉渣中可发现巨大的融合细胞。1.3.3 血生化检查血生化检查 血肌酐、尿素氮升高。1.3.4 血清特异性IgM 抗体阳性。1.3.5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 有4倍以上增高。1.3.6 从患者标本中检出汉坦病毒RNA。1.3.7 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汉坦病毒。第35页,本讲稿共108页流行性出血热2 2 诊断原则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第36页,本讲稿共108页流行性出血热3 3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3.1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排除其他发热者)排除其他发热者)1.1.1和(或)1.1.2,同时具备
29、1.2.1 和(或)1.2.2 者,且不支持其他发热性疾病诊断者。3.2 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临表临表+(血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尿常规+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疑似病例,同时具备1.2.3、1.2.4、1.2.5、1.3.1、1.3.2、1.3.3中至少一项者 3.3 确诊病例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同时具备1.3.4、1.3.5、1.3.6、1.3.7 中至少一项者。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特异性特异性IgMIgM阳性或检出汉坦病毒阳性或检出汉坦病毒第37页,本讲稿共108页狂犬病1 1 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1.1
30、流行学病史流行学病史 有被犬、猫、野生食肉动物以及食虫和吸血蝙蝠等宿主动物咬伤、抓伤、添黏膜或未愈合伤口的感染史。第38页,本讲稿共108页狂犬病1.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2.1 狂躁型狂躁型 狂造型我国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有:在愈合的伤口极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常感觉,以后出现高度兴奋、恐水、怕风、阵发性咽肌痉挛和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流涎。吐沫、多汗、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逐渐发生全身弛缓性瘫痪,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1.2.2 麻痹型麻痹型 麻痹型在我国较为少见。临床表现为前驱期多 为高热、头痛、呕吐及咬伤处疼痛等,无兴奋期和 恐水症状,亦无咽喉痉挛和吞咽困难等表现。前
31、驱 期后即出现四肢无力、麻痹症状,麻痹多开始于肢 体被咬处,然后呈放射状向四周蔓延。部分或全部 肌肉瘫痪,咽喉肌、声带麻痹而失音,故称“亚狂 犬病”。第39页,本讲稿共108页狂犬病1.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1.3.1 直接荧光抗体法(直接荧光抗体法(DfaDfa)或)或ELISA ELISA 检查患者唾液、脑脊液或颈后带毛囊的皮肤组织标本中狂犬病毒抗原阳性,或用RT-PCR 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阳性。1.3.2 细胞培养方法细胞培养方法 从患者唾液、脑脊液等标本中分离到狂犬病病病毒。1.3.3 脑组织检测脑组织检测 尸检脑组织标本,用直接荧光抗体法(Dfa)或ELISA 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
32、阳性、RT-PCR 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阳性、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到狂犬病病毒。第40页,本讲稿共108页狂犬病2 2 诊断原则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病例确诊需要实验室证据。第41页,本讲稿共108页狂犬病3 3 诊断诊断 3.1 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下列任一项即可诊断;3.1.1 符合1.2.1 者。3.1.2 符合1.1 加1.2.2 者。3.2 确诊病例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加1.3.1、1.3.2、1.3.3 中任何一项者。第42页,本讲稿共108页细菌性痢疾-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1 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 患者有不洁饮食和(或)与菌痢
33、患者接触史。1.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2.1 潜伏期潜伏期 数小时至7d,一般1d3d。第43页,本讲稿共108页细菌性痢疾-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2.2 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症状和体征 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每天排便10 次20 次,但量不多,呈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有左 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第44页,本讲稿共108页细菌性痢疾-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2.3 临床分型临床分型 1.2.3.1 急性普通型(典型)急性普通型(典型)起病急,畏寒、发热,可伴乏力、头痛、纳差等毒血症症状,腹泻、
34、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腹部压痛。1.2.3.2 急性轻型(非典型)急性轻型(非典型)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1.2.3.3 急性中毒型急性中毒型 1.2.3.3.1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感染性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厥冷、发绀、脉细速、血压下降等,可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常伴有腹痛、腹泻。1.2.3.3.2 脑型(呼吸衰竭型)脑型(呼吸衰竭型)脑水肿甚至脑疝的表现,如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呼吸衰竭,可伴有ARDS,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1.2.3.3.3 混合型混合型 具有以上两型的临床表现。1.2.3.4 慢性慢
35、性 急性细菌性痢疾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第45页,本讲稿共108页细菌性痢疾-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3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 1.3.1 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1.3.2 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第46页,本讲稿共108页细菌性痢疾-诊断原则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后作出疑似诊断、临床诊断。确定诊断须依靠病原学检查。第47页,本讲稿共108页细菌性痢疾-诊断诊断3.1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腹泻,有脓血便或黏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伴有里急后重症状,尚未确定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者。3.2 临床诊
36、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临表临表+大便常规结果)大便常规结果)同时具备1.1、1.2和1.3.1,并排除 其他原因引起之腹泻。3.3 确诊病例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并具备1.3.2。(病原结果)(病原结果)第48页,本讲稿共108页阿米巴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1 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 进食不洁食物史。1.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2.1 潜伏期潜伏期 1 周至数月不等,甚至可长达1 年 以上,多数为1 周2周。1.2.2 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症状和体征 发热、腹痛、腹泻、果酱样黏液血便,右下腹压痛,全身症状不重,但易迁延为慢性或多次复发。第49页,本讲稿共10
37、8页阿米巴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2.3 临床分型临床分型 1.2.3.1 急性阿米巴性痢疾(普通型)急性阿米巴性痢疾(普通型)起病缓慢,间歇性腹痛,右下腹部可有压痛,腹泻,黏液血便,典型呈果酱样。1.2.3.2 急性阿米巴性痢疾(重型)急性阿米巴性痢疾(重型)起病急,高热伴明显中毒症状,剧烈腹痛、腹泻,大便每日数十次,大便为水样或血水样便,奇臭,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表现。1.2.3.3 慢性阿米巴性痢疾慢性阿米巴性痢疾 常为急性型的持续,病程超过数月,症状持续存 在或反复发作。1.2.3.4 轻型轻型 间歇性腹痛腹泻,症状轻微,大便可检出阿米巴包囊。第50页,本讲稿共10
38、8页阿米巴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3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 1.3.1 粪便涂片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少量白细胞、夏科-雷登结晶。1.3.2 粪便涂片检查可见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和(或)包囊。第51页,本讲稿共108页阿米巴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诊断原则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后作出疑似诊断、临床诊断,确定诊断须依靠病原学检查。第52页,本讲稿共108页阿米巴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诊断诊断3.1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起病较缓,腹泻,大便带血或黏液便有腥臭,难以确定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者。3.2 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同时具备1.1、1.2.3和1.3.1,
39、或 抗阿米巴治疗有效。3.3 确诊病例确诊病例 同时具备1.1、1.2.3和1.3.2。第53页,本讲稿共108页伤寒和副伤寒-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1 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 1.1.1 病前30d 内曾到过或生活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区。1.1.2 有伤寒、副伤寒患者、带菌者密切接触史。1.1.3 有喝生水等不良卫生习惯者。第54页,本讲稿共108页伤寒和副伤寒-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2.1 不明原因持续发热。1.2.2 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第55页,本讲稿共108页伤寒和副伤寒-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3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 1.
40、3.1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低下。1.3.2 肥达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 者;但在高发地区,许多正常人因既往感染亦可有较高滴度,此时 最好首先检查当地人群免疫水平,确定 正常值。1.3.3 恢复期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较 急性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增高4 倍以上。1.3.4 从血、骨髓、粪便、胆汁中任一 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第56页,本讲稿共108页伤寒和副伤寒-诊断原则诊断原则 依据综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判断。第57页,本讲稿共108页伤寒和副伤寒-诊断诊断3.1 带菌者带菌者 无任何临床表现、从
41、粪便中分离到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3.2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任一项可诊断:3.2.1 同时符合1.1 中任一项和1.2.1。3.2.2 同时符合1.1 和1.2.2 中任何一项体征者。3.2.3 同时符合1.2.1 和1.3.1。3.3 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3.1 同时符合1.2.1、1.2.2中任何一项体征和1.3.1。3.3.2 同时符合1.2.1、1.2.2中任何一项体征和1.3.2。3.4 确诊病例确诊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4.1 同时符合1.2.1 和1.3.3。3.4.2 同时符合1.2.1 和1.3.4。第58页,本讲稿共
42、108页猩红热-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1 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 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有与猩红热患者或与扁桃体、咽峡炎、中耳炎、丹毒等链球菌感染患者接触史。第59页,本讲稿共108页猩红热-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2.1 普通型猩红热普通型猩红热 起病急骤,出现发热、咽峡炎、皮疹。发热第二天开始发疹,皮肤呈弥漫性充血潮红,期间有针尖大小充血性红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少数患者可见有带黄白色脓头且不易破溃的皮疹。皮肤皱褶处可出现“巴氏线”。面部充血而无皮疹,同时有“口周苍白圈”。病初起时出现“草莓舌”,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2d3d后白苔开始脱落,成为“杨梅舌”。2d5d后皮
43、疹消退。疹退后皮肤有脱屑或脱皮。1.2.2 轻型猩红热轻型猩红热 发热、咽峡炎、皮疹均很轻,持续时间短,脱屑也很轻。1.2.3 中毒型中毒型 临床表现主要为毒血症,中毒症状明显,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出血性皮疹、神志不清等,而咽峡炎不重。可出现中毒型 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及感染性休克。1.2.4 脓毒型脓毒型 咽部红肿,渗出脓液,甚至发生溃疡,引起颈淋巴结炎、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窦炎等,还可引起败血症。1.2.5 外科型及产科型外科型及产科型 病原菌由创口或产道侵入,局部先出现皮疹,由此延及全身,但无咽炎,全身症状大多较轻。第60页,本讲稿共108页猩红热-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3 实验室检测实验
44、室检测 1.3.1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严重患者可出现中毒颗粒。1.3.2 A群链球菌快速检测试验阳性。1.3.3 细菌培养后镜检,为溶血性链球菌。1.3.4 杆菌肽敏感试验阳性。1.3.5 生化鉴定为化脓性链球菌。1.3.6 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经血清学分群,鉴定为A 群型血性链球菌。第61页,本讲稿共108页猩红热-诊断原则诊断原则 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须依据病原学检查。第62页,本讲稿共108页猩红热-诊断诊断3.1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具备1.2 中的临床表现和1.3.1.3.2 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下列任一项即可诊断:3.2.1
45、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1.1.3.2.2 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1.3.2、1.3.3、1.3.4、1.3.5中的至少一项。3.3 确诊病例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1.3.6 第63页,本讲稿共108页布鲁氏菌病-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1 流行学病史流行学病史 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区在疫区,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相关。1.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2.1 出现持久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1.2.2 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淋巴结肿 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 炎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 统损害。第
46、64页,本讲稿共108页布鲁氏菌病-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1.3.1 实验室初筛实验室初筛 1.3.1.1 平板凝集实验(PAT)或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PT)结果为阳性或可疑。1.3.1.2 皮肤过敏实验后24h、48h分别观察一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 及以上(或4.02 以上)。1.3.2 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 1.3.2.1 试管凝集实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者SAT 滴度为1:50+及以上,或对半年 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TA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两周到四周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1.3.2
47、.2 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及以上。1.3.2.3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1:400+及以上。1.3.3 分离细菌分离细菌 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液体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第65页,本讲稿共108页布鲁氏菌病-诊断原则诊断原则 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对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应是综合性的。即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第66页,本讲稿共108页布鲁氏菌病-诊断诊断3 3 诊断诊断3.1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应同时符合1.1、1.2和1.3.1 中任一项。3.2 确诊病例确诊
48、病例 疑似病例和1.3.2 或1.3.3 中任何一项。3.3 隐性感染隐性感染 符合1.1 和1.3.2或1.3.3中任何一项 者,但不具备1.2者。第67页,本讲稿共108页淋病-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1 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 有不安全性接触史或多性伴史,或性伴淋病感染史,或新生儿的母亲有淋病史。第68页,本讲稿共108页淋病-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2.1 无合并症淋病1.2.1.1 男性淋菌性尿道炎:潜伏期1d10d,常为3d5d。最初症状为尿道口红肿、发痒、有稀薄或黏液脓型分泌物。24h 后症状加剧,出现尿痛、烧灼感,排出黏稠的深黄色脓液。也可有尿频、尿急。查体可见尿
49、道口红肿、充血及脓性分泌物。1.2.1.2 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的淋病1.2.1.2.1 淋菌性尿道炎:潜伏期2d5d,有尿频、尿急、尿痛、尿血及烧灼感。尿道口充血发红,有脓性分泌物;症状比男性淋菌性尿道炎轻,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1.2.1.2.2 淋菌性宫颈炎:为女性淋病的主要表现,出现白带 增多、阴道口有黏液脓性分泌物排出,外阴瘙痒,阴道内轻微 疼痛和烧灼感。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口充血、水肿,子宫颈口充 血、糜烂,有黏液脓性分泌物。1.2.1.2.3 女童淋病:表现为弥漫性阴道炎继发外阴炎,可见 阴道口、尿道口、会阴部红肿,病变部位可出现糜烂、溃疡和 疼痛。阴道有脓性分泌物,排尿困难。多数是因为
50、与患淋病的 父母密切接触而感染,少数因性虐待所致。第69页,本讲稿共108页淋病-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2.2 1.2.2 有合并症淋病有合并症淋病1.2.2.1 1.2.2.1 男性淋病合并症男性淋病合并症1.2.2.1.1 1.2.2.1.1 淋病性附睾炎、睾丸炎:发病急,初起时阴囊或睾丸有牵引痛,进行性加重,且向腹股沟处扩散。常有全身症状,体温可升淋病性附睾炎、睾丸炎:发病急,初起时阴囊或睾丸有牵引痛,进行性加重,且向腹股沟处扩散。常有全身症状,体温可升高至高至40C40C。检查可见附睾、睾丸肿大、压痛,病情严重时可触及肿大的精索及腹股沟淋巴结。病变晚期可引起附睾结缔组织增生、纤。检查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