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社会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7243574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7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都市社会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都市社会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都市社会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都市社会学》PPT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第 五五 章章都都 市市 社社 区区 的的 社社 会会 结结 构构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v 都市人口总体与流动人口v 都市人口结构之自然构成分析 都市人口结构之社会经济构成分析 都市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其密度v 都市社区的群体结构分析 邻里单位与社区组织体系一、都市社区的人口构成一、都市社区的人口构成 人口是都市的主体,作为群体的人口在都市里是高度集中的,并通过一定的社会组织开展活动,从而推动都市社会的发展。都市的首要任务就是满足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都市社会的发展,就看它能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达到何种程度。都市人口是确定都市用地范围、确定住宅、公共建筑、市政设施的数量、

2、类型和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都市社会学把都市人口作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根据该课题又分为若干小问题展开研究。(一)都市人口的总体构成(一)都市人口的总体构成 1 1、都市人口的概念、都市人口的概念 规划专业人士认为,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和在城市从事各项职业活动的人口。在城市规划区或建成区内,包括一定数量的居住在该区内的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他们享受着城市的公共设施。因此,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角度来说,城市人口应包括以下方面,即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居住在城镇的从事农业、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的非城市户口的人口,以上各项的被抚养人口(指居住在城镇的)和流动人口。上述所指的城市人

3、口,实际上包括三部分人口:以城市常住(或定住)户口为依据的都市居民。这部分人口的数量通过户籍登记或人口调查的统计即可获得,也是衡量一个都市规模大小的主要依据。户籍所在地不在城市而寄住在城市中从事各项职业活动的外来人口,或者说是暂住人口。流动人口。都市人口是一个变化的因素,都市人口的概念范围是随着历史变迁而变化的。随着都市化过程的深入发展,都市社会范围内人口的总体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其中比较突出的现象就是都市中的流动人口急剧增加。2 2、都市中的流动人口、都市中的流动人口 所谓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并跨越一定的辖区范围,前往他地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并不时往返的人口。确定流动人

4、口的实质性标准是不改变常住地(或定居点)进行位移。流动人口的性质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务工经商及其他谋生就业人员;二是观光旅游、休假治病人员;三是因公出差、开会、进修学习、学术交流人员;四是探亲访友及就读人员。流动人口多数来自农村,主要流入大中城市,以青壮年居多,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从事工业建筑业和商业服务业者居多,普遍反映出文化教育水平较低,且在城市中的滞留时间有延长趋势。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并有深远意义。城市中流动人口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是直接为城市的生产、消费服务的稳定人口,城市规划部门应以此作为确定城市流动人口适度规模的依据,并将适度的流动人口与城市基础 设施、与社会

5、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予以考虑。当然,也不能否认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各方面带来的副作用,特别是给城市管理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必须妥善处理。总之,在都市化过程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科研部门和实际部门的协作,重视对流动人口的调查研究,认真寻找对策,积极引导,加强管理,已成为都市社会发展中一项不容忽视的课题。3 3、都市人口的总量变化、都市人口的总量变化 都市人口的变化一方面影响到它对社会提供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又影响到居民生活和生存发展向社会提出的需要。因此,对特定的都市社区范围内人口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定都市人口总量的变化是人口集中或疏散的结果,同时也是人口自身繁殖和死亡的结

6、果。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一般说来它规定了都市人口发展属于何种模型,是增加型、还是减少型、或者是相对静止型。确定都市人口总量及其变化趋势,有助于确定或规划都市的规模及用地范围。(二)都市人口的自然、社会及地域构成(二)都市人口的自然、社会及地域构成 人口构成是对客观存在的人口质的区别和量的比例的总称。都市人口各种类别的构成情况,可反映都市的某些社会特征。按照人口过程的特点和运动方式,可以把人口构成分为三大类: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社会构成和人口的地域构成。三者内部的状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一定的指标反映出来,成为一个指标体系。与都市规划有关的都市人口结构主要有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文

7、化结构、在业人口的行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等。在城市规划中采用统计的方法从数量上分析人口构成的特点,弄清它的变化规律,可为确定城市性质、城市规模、选用适当的城市规划定额指标和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1 1、都市人口的自然构成、都市人口的自然构成 人口的自然构成是人口自然属性的反映,如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它对人口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是人口预测的基础资料。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的年龄结构 各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称为人口的年龄结构。它反映人口的年龄分布状况,是人口的基本构成之一。现状人口的年龄结构是城市规划中进行人口推算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城市规划的需要而划分的年龄组为:学龄前年龄

8、组:指6周岁以前的人口;其中又分为托儿年龄组和幼儿年龄组。中小学年龄组:指618周岁的人口;其中又分为小学年龄组(612周岁)和 中学年龄组(1218周岁)。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这一年龄组的上下限定为 615周岁较为合适。劳动年龄组:指1860周岁的男性人口和1855周岁的女性人口。根据中国城市中从业人员男60周岁、女55周岁退休的事实,以及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就业政策的 规定,这一年龄组的上下限定为1660周岁较为合适。老年年龄组:指60周岁以上的全部老龄人口。区分人口年龄结构有重要意义。人口年龄构成类型不同,相应的人口问题和对策也不同。分析各个年龄组的比例,有助于规划中确定劳动岗位的需要

9、量,以及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和老年人所需各种服务设施的数量。年龄结构状况,尤其是育龄妇女的所占比重,对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再生产模式和速度有直接影响。根据人口的年龄特征,国际上通常将人口类型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个类型。联合国在进行人口统计时是根据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小而作为划分标准的,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4以下就为年轻型人口,占47就为成年型人口,占7以上则为老年型人口。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其人口类型都属于年轻型和成年型,也出现了一些老年型人口的城市。人口的性别结构人口的性别结构 一座城市的人口性别是否平衡,它决定着城市内部人口再生产过程的变动方向。性别构成情况反

10、映男女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直接影响城市人口的结婚率和生育率。如果一座城市中男女比例失调,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使各种社会病态现象增加。男女人口性别比例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性比重指标,它包括普通性比重指标,即两性人口各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以及各年龄组两性人口各占年龄组总人口的百分比。另一种是性比例指标,它包括一定时期两性人口之间的一般比例指标,即总人口中男女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各年龄组人口中男女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以女性为100计算男女人口性比例的具体指标。根据出生登记比较完善的国家所提供的资料证明,出生婴儿的性比例为104107。但由于各种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的影响,男女之间的实际比

11、例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一定差别。一般说来,在经济发达国家,妇女的人数多于男子,这是因为女性死亡率在各年龄组几乎都低于男性。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这种状况与生活水平较低、医疗条件较差、妇女分娩时死亡较多、溺弃女婴现象存在等因素有关。残疾人比例残疾人比例 残疾人是指那些生理器官及其功能部分喪失、以至于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方面出现困难、需要其他正常人予以帮助的那部分人口。残疾人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是社会福利事业和城市建筑设计必须高度重视的一种社会现象。从残疾产生的原因来看,可分为先天残疾和后天致残两种;从残疾后的结果来看,可分为智残和肢残两种;从残疾症侯

12、来看,可分为断肢、眼盲、耳聋、失声、弱智、痴呆、精神失常等等。2 2、都市人口的社会构成、都市人口的社会构成 人口的社会构成是人口的社会属性的反映,表示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都市发展的要素。人口的社会构成是由一个城市的人口的经济和非经济特征构成的,主要包括人口的职业结构、产业结构、家庭结构、文化教育结构、民族结构、阶级或阶层结构、宗教结构、语言结构等。都市在业人口的社会都市在业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结构 在业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是在业人口所有制构成、行业构成、职业构成、产业构成以及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两大领域构成的总称。在业人口社会经济结构是由物质和劳务生产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决定的;在业人口可以

13、通过劳动力分配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在业人口经济结构状况,以达到相应改变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目的。结合国民经济结构来研究在业人口经济结构,有助于了解它适应国民经济结构向现代化结构转化的程度,从而为调整在业人口经济结构提供科学根据。在业人口的所有制构成在业人口的所有制构成 在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城市中存在着国家所有制、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和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等多种经济成分及其相互渗透的复杂形式,在业人口所有制构成就是由全部在业人口分配在上述各种所有制形式之间的份额形成的。目前在中国大陆的城市中,存在着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民营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股份合作制经济、港澳台

14、投资经济、三资经济(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及外商独资)等经济成分(亦即所有制形式),已经形成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竞争的所有制结构。在业人口的行业构成在业人口的行业构成 即在业人口的部门结构。根据社会经济活动的不同性质,中国在1982年人口普查时将在业人口的行业构成划分为15大行业类:1、农、林、牧、渔业;2、矿业及木材采运业;3、电力、煤气、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制造业;5、地质勘探及其普查业;6、建筑业;7、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8、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及仓储业;9、住宅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和居民服务业;10、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11、教育、文化艺术事业;12、科

15、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13、金融、保险业;14、国家机关、政党和群众团体;15、其他行业。在业人口的职业构成在业人口的职业构成 指在业人口所做的具体工作及其所占的比重。中国将职业分为8大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工作人员;服务性工作人员;农林牧渔劳动者;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在业人口的产业构成在业人口的产业构成 中国目前对三类产业的划分标准是: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为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燃气、供热等。根据中国的

16、实际情况,人们把第三产业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应和仓储业、金融保险业等;二是服务部门,包括地质勘探普查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文教、卫生、体育、广播电视业、科学研究事业、社会福利事业、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关于城市规划所使用的劳动平衡法人口结构关于城市规划所使用的劳动平衡法人口结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以来,中国在城市规划中曾长期采用所谓的“劳动平衡法”,来预测城市在规划期末和规划期中某一阶段的人口规模。按照劳动平衡法的原则,城市人口被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和被抚养人口。城市中主要为本市

17、范围以外服务的、对确定城市规模起主导作用的那部分劳动人口,称为基本人口。为本城市居民服务的、由城市规模大小所决定的那部分劳动人口,称为服务人口。而依靠家庭和社会赡养或抚育的儿童、中小学生、家庭妇女、老年人、未就业的残疾人等,称为被抚养人口。这三部分人口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并制定有专门的人口规划定额指标。一般说来,任何一个城市的被抚养人口都不宜超过总人口的50;如果城市中被抚养人口达到或超过50,那就说明失业人员、老年人过多,城市的发展就会有问题。城市中的服务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应低于20;基本人口的比重不应超过30。由于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往往不易区分,许多行业既对外服务也对内服务;为此,只

18、好把各类职工比重的全国平均值,权且当作所有城市必需的各类职业的服务人口,超出平均值的数量就属于基本人口,进而以此来确定各个城市的功能和性质。都市社区的家庭结构都市社区的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状况,也就是家庭中的代际结构和人口结构的统一组合形式。它受国家的人口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民族习惯、地方风俗等因素的影响。家庭成员的不同组合状况构成了不同结构的家庭。家庭结构不同,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家庭的生活管理也不相同。在城市规划中研究家庭结构,可以合理选择住宅的户室类型,适当配置各种公共福利设施。调查表明,中国城市的家庭结构有四种类型:核心家庭核心家庭:即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19、还包括单独由一对夫妇组成的、或由父母一方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这类家庭结构简单,功能也较少,家庭成员的关系也好处理,同其他类型的家庭相比,这种家庭比较稳定。夫夫父父妻妻母母子子女女 主干家庭主干家庭:即由父母(一对夫妇或父母一方)及其一对已婚子女加其他亲属所组成的家庭。这类家庭的典型是三代同堂,与核心家庭相比,在功能上增加了一种赡养功能,而且家庭成员的关系也较复杂。这类家庭目前在中国城市中仍占有相当的比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家庭模式;但有时也因关系复杂难处或代沟而分裂为核心家庭。夫夫妻妻子子媳媳孙孙 联合家庭联合家庭:即由一对老年夫妇(或一方)与几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包括由两对以上已婚兄弟及

20、其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这类家庭特点是人口多、关系复杂,多配偶、多中心;所以这类家庭极不稳定,容易分裂成几个核心家庭或主干家庭。(外)祖父母子媳女婿孙 其他家庭其他家庭:包括无父母的未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由祖父母和孙子女组成的家庭、单身家庭、未婚同居、已婚分居等等。种类虽多,但这类家庭在整个家庭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功能也最少,不能与前三种家庭相提并论。课外作业:(一周以后交稿)绘绘制制适适合合于于一一般般主主干干家家庭庭居居住住的的住住宅单元平面图。宅单元平面图。(要求截取公寓式住宅楼标准层面中任一方位的住宅单元,建筑面积控制在1606以内,标明室内各部分空间的使用功能及面积,图纸比例为110

21、0。)范图参考(仅供参考!)范图参考(仅供参考!)都市社区的文化教育结构都市社区的文化教育结构 这里所提到的都市社区的文化教育结构,是指在都市人口构成中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水平的人口所占比重,以及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在各行业中的分布情况。文化教育结构可以反映都市人口的智力开发水平,反映一个都市的文化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是考虑都市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依据之一。通常把人口调查统计资料中按每万人拥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数,作为分析人口文化教育结构的主要依据。如在每万人 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和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那部分人口称为文盲或半

22、文盲(指年龄在15周岁以上的那部分劳动适龄人口)。在从业人口中,通常是把达到中等专业学校毕业水平以上的各类专门人才都列入智力的范畴。按行业划分,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分散在以下几个部门:生产部门、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科研部门、文化部门、行政部门和军事部门。在城市从业人口的智力结构中,中、小学教师和医生、护士在服务人口中的比重是很重要的,它反映出城市居民就学、就医的方便程度,反映出城市的教育和卫生服务水平。在城市的基本人口中,工程师、设计师、技术人员、大学教师、科研人员的比重可以反映出这个城市对外功能的水平。中国在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口当中,60以上是在工交和科研部门及大专院校工作,因此从城市居民

23、的文化程度上,也可以间接分析出对外功能的水平。(4)都市社区的民族、宗教结构)都市社区的民族、宗教结构 (5)都市社区的阶级、阶层结构)都市社区的阶级、阶层结构 3 3、都市人口的地域结构、都市人口的地域结构 这是指都市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其密度。人口的地域结构状况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有关,合理的人口地域结构有利于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都市社会的发展。人口地域结构也是形成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都市人口的地域分布状况都市人口的地域分布状况 人口在都市的分布状况,一般可以采用两种指标加以反映:一种是以行政区划加以区分(人口的行政区域结构),或以自然区域加以区分(人

24、口的自然地理结构);另一种则是按照功能区域加以划分。在城市管理人员看来,通常意义上的城市是一狭义的概念,即以非农业人口区分城市与乡村的界限。但是,实际上在任何一个城市的城圈范围内,人口的分布都不可能是均匀的。在大多数城市,通常是以行政区划的面目出现。如果把一个城市作整体划分,实际上可分割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个层次是城市的中心地区(也叫中心城区),这是狭义的城市概念所讨论的范围;第二个层次是城市圈的中间地带,是人口从乡村向高度城市化过渡的地区(也称近郊区);第三个层次是城市的边缘以外,但包括在广义的城市范围之内的人口聚集地(可看作是远郊区或郊县)。以上三个层次的城市人口分布均有差别。除了按照行政

25、区划把人口分布及其密度加以区分外,还可把城市不同区域内社会经济功能作为区分人口分布及其密度的依据。因为任何一个城市内人口的集中,都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这是所有城市人口集中过程的共有现象。这样便在城市圈内形成了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办公区、科学文化区、居住区、娱乐休闲区、风景旅游区等等,成为具有不同功能的人口聚集地。(2 2)都市人口密度)都市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反映了不同规模、不同类别的城市中人口集中的程度,即在有限的空间地域内,人口居住、生活、工作的平均状态。城市人口密度是指城市用地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口数,是表示城市人口分布密集程度的综合指标,计算单位为人每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密度分为毛密度和净

26、密度。毛密度是以城市或城市中一个区域的全部用地为计算基数;净密度通常是以城市中的生活居住用地为计算基数。在制定城市规划时,要调查城市及城市中各个地段的人口密度。对人口过密的地段,进行合理疏散;对人口过稀的地段,根据用地条件,可适当增加人口密度,使城市土地得到合理利用。二、都市社区的群体与组织结构二、都市社区的群体与组织结构 都市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的缩影,也可以说是一个缩小了的社会。因为任何社会、国家所含有的主要社会制度和团体,可以说在都市里都有。现代都市社会越发展越进步,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也就越复杂多样且带有它的特殊性。人的生活多多少少总是与他人相联系的,而且社会越发展,单个人对他人的依赖性就越

27、大。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以及为了满足其他各种需要,自然地形成或人为地组成了各种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群体与组织的概念群体与组织的概念 社会群体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一定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结合起来的、大小不等、亲疏不一的人群共同体。而社会组织则是指人们有一定目的、依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原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执行特定的社会职能、达到特定的社会目标的独立群体。自然形成的社会群体组织性程度较低,由血缘关系而形成的家庭和家族以及由地缘关系而形成的邻里,都是自然形成的,因而也称为初级社会群体或首属群体。而人为组成的社会团体则有较高的组织性,明显地体现着人类追求的目标,人们塑造并充分发挥着它的社会功能;像政党、经济

28、实体以及文化团体等就是这样一些社会组织,因而也称为次属群体或正式组织。1 1、家庭、家庭(family)family)家庭是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初级群体。它在经济上共同生活,负有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功能,满足人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户是户籍管理的基本单位,它与家庭并不是同一概念。户与家庭虽然有许多相同的内容,但二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户是以居住地为标志的人口群体,只是一个单纯的人口单位;而家庭则是以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为标志组成的并共同生活及享有共同经济收入的人口群体,也是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或场所。

29、大多一个家庭就是一户,但一户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家庭。家庭的功能是指家庭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也称家庭职能。一般说来,家庭有五种基本的功能:生产的功能;消费的功能;人口再生产的功能;抚育子女和赡养老人的功能;满足家庭成员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功能(包括满足夫妻之间的爱情、性生活以及全体家庭成员的娱乐、休憩等等)。家庭在现代都市里是社会生活单位的最小细胞,这种社会组织仍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可以说绝大多数的都市居民都过着家庭生活。因此,都市的各种设施的安排都应优先考虑家庭这一种群体组织。如住宅的建设、商业布局和网点的设置、托儿所幼儿园以及各种学校等等,都要考虑家庭这一事实。2 2、邻里(、邻里(neighbo

30、urhoodneighbourhood)所谓邻里,是指在地缘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了友好往来、经久相处而形成的共同生活的初级社会群体。它通常是指三户五户或十户八户,也可能是指一个街区或者一条里弄胡同,在城市规划中一般是指一个住宅组团或者是一个居住小区。邻里是依靠地域这个自然条件,在居住地域上靠得近、彼此之间经常往来、逐步形成的一个守望相助、共同生活的小型群体。街坊邻里作为社会的一个初级群体,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曾有过普遍的意义;特别是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邻里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形成邻里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地域条件,即构成邻里的住户、居民不能相距太远,否则就无法接触、无法互动,自然也就不能

31、形成邻里。二是长久居住条件;在一起居住长久,交往次数多,各方相互熟悉和了解,邻里才能稳固下来。作为一种初级社会群体,邻里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多方面的功能:生产互助的功能;生活互助的功能;社会服务的功能;社会教育的功能亦即社会化的功能;社会交往的功能。邻里关系超越了家庭关系。家庭是一个封闭的排他性群体;而邻里则是一个目标明确、欢迎参与的开放性群体。邻里单位的理论(邻里单位的理论(neighbourhood unitneighbourhood unit)住宅及其环境问题是都市的基本问题之一。邻里单位理论本是社会学和建筑学结合的产物,在现代都市规划中是作为都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结构形式。1929年

32、,美国社会学家CA佩里通过研究邻里社区问题,最先提出邻里单位的概念,被称为社区规划理论的先驱。佩里主张扩大原来较小的住宅街坊,以城市干道所包围的区域作为基本单位,建成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用地面积的“邻里”。其中布置住宅建筑、日常需要的各项公共服务 设施(如学校、商店、公共活动中心等)和绿地,并相应安排好区内的交通系统,使居民有一个舒适、方便、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并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居住的地区产生一种“乡土观念”。邻里单位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为使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和用地面积以小学的合理规模来计算和控制。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的需要,邻里单位内配置商店、图书馆、教堂和公

33、共中心;商业中心一般 设在邻里单位外围交通方便的地方。道路系统应保证邻里单位内交通畅通和便捷,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以保证居住区的安全和宁静。(邻里单位内部的人行和车行分离的道路一般采用尽端式道路系统)居住房屋的布局应有最佳朝向和合理间距。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一些社会学家认为邻里单位理论不尽符合现实社会生活的要求,因为都市生活是多样化的,人们的活动不限于邻里。因而,邻里单位理论又逐渐发展成为社区规划理论。社区规划理论(社区规划理论(community planningcommunity planning)社区规划理论认为,都市不仅要从建筑角度组织好住宅布局,而且要根据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把住宅

34、区作为社会单位加以全面规划。社区规划是运用系统分析技术,决定最佳行动方案,以达到预定目标,解决社区共同问题,引导社区变迁的理性决策方法。它是由社区决策机构统一主持、由社区各单位分别执行的多项行动方案的联合筹划工作。社区规划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社区的总规划,是将整个社区的经济、教育、卫生、福利、交通等方面综合起来拟定的发展计划。二是各部门的规划,即社区各业务机构按社区总规划的分工拟定的具体工作方案。社区规划的一般原则是:目标明确,方法可行。目标必须具体化、数量化,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实现既定目标。效果可估,规划适宜。社区规划者应预计到规划实行的全部后果,规划的实施必须符合社区整体的最大利益。项目

35、完整,协调一致。一般规划都包括有原因、方法、人员、时间、地点等要素;做社区规划时应做到内有各单位的协调,外有区域性以至全国性规划的配合,且使各年度计划前后连贯和一致。社区规划的总目标或长期目标是:全面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区发展,实现国家整体建设;分目标或短期目标是:根据社区当前需要,解决社区面临的各种问题,逐步改善社区的生活条件和环境,等等。3 3、都市社区的政治组织、都市社区的政治组织 政治组织是指为了一定的政治目标而建立的、以政治行为作为其主要活动的社会群体,它包括一切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构。城市在国家的政治体系中,是地方一级政权,设有地方政府及其政权机关,如市政府、市人大及其常设机

36、构、市政协、政党组织和人民团体等。在中国,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名义上是群众自治组织,实际上是城市最基层一级政权的代表。中国的政党制度既不同于欧美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不同于某些国家的一党制,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派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对市政权的领导,具体体现为市委对市的国家机关的领导。中共市委是党的一级地方组织,不是国家机构体系的组成部分;所以它不是国家机关的上级领导,不对国家机关直接发号施令,也不包办代替市的国家机关的工作;相反,它要支持市的国家机关的工作,充分发挥国家机关的作用。在政治组织中,在中国还有中央军事委员会及其所领导的全国武装力量,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

37、察部队;还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国家安全机关和公安机关。在中国的城市中,一般都设有公、检、法及国家安全部门和武警机关。政权机关、立法及司法机关(包括监狱)、军事组织(包括警察)、政党组织等。4 4、都市社区的经济组织、都市社区的经济组织 经济组织是指以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为其主要活动的社会组织。在全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是始终存在着的、也是显而易见的活动,因此,凡其主要活动与上述四个环节直接相关的组织都是经济组织。经济组织随着社会人口的增长和工艺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而有差别。一般说来,人口越多、分工越细、工艺技术水平越发展,经济组织也就越复杂。经济组织的多

38、少及其效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尺度。经济组织在整个社会组织中尤其是在都市社会组织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5 5、都市社区的文化组织、都市社区的文化组织 文化组织是指以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要为其主要目标并以文化活动为其基本内容的社会组织。如教育机构、文艺团体、科研单位、医疗卫生组织等。这是指的广义上的文化组织。狭义的文化组织专指从事文学创作、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电影、电视剧等艺术表演及美术创作的团体组织,以及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报刊杂志图书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这是一个庞大的组织体系,关系到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方面。教育、科研、文化艺术、医疗卫生、体育等。6 6、

39、都市社区的宗教组织、都市社区的宗教组织 宗教组织就是宗教制度和宗教团体及其神职人员结合的总称。宗教组织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有些国家宗教影响很大,可以说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件事。宗教在世界各国许多城市里,都有它的寺院、教堂等。有些城市几乎为某种宗教所垄断,因而有宗教城市之称而闻名于世,如梵蒂冈、麦加、耶路撒冷、拉萨、曼谷等城市。不过,在现代世界各国,宗教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世俗化的倾向;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多城市里的宗教组织已偏向于形式化和商业化。毫无疑问,宗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各种社会现象的曲折反映。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宗教有三种: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

40、教。世界上信仰各种宗教的人大约占了三分之二,这种状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中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其中,佛教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道教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教有一千三百多年 的历史,基督教和天主教则至少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改造和宗教制度的重大改革,我国的宗教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和宣传无神论的自由。目前,全国性的爱国宗教组织共有八个,还有若干宗教性社会团体和地方组织,以及宗教学府。三、都市社区各种群体组织的相互关系三、都市社区各种群体组织的相互关系 任何社会组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

41、组织都不仅与更大的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而且也要与其他组织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组织体系。所谓组织体系,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相互关联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它是组织存在的社会方式。从现代社会组织的发展来看,其相互联结的加强更是一个普遍的趋势。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结以及形成组织体系的方式,一般包括这么几种:1 1、纵向组织体系、纵向组织体系亦即行业体系亦即行业体系 纵向组织体系是由地位不同的组织联结而形成的组织网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一类型或性质相近的社会组织的有机结合。某一大类社会目标往往是由不同的社会组织分工协作而完成的,但由于各个组织在其中所担任的任务不同,所起的作用不同,其地位也

42、就不会完全一样。行业体系的划分,一方面便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组织进行管理和指导;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率。2 2、横向组织体系、横向组织体系 横向组织体系是由地位相同的组织互相联结而成的;它们或是属于同一类型或性质相近,从而要发生各种业务上的关系,或是由不同种类的组织形成互相依赖,互为补充的关系。在横向组织体系中,各个组织之间的密切配合是相当重要的,因为由于社会分工每个组织的目标都是特殊的,单一的,但为了实现这个组织的目标,其要求却是多方面的。这样,只有在横向组织体系中实行积极的有效的合作,才能使各个组织都能较好地实现自己的社会目标。3 3、综合组织

43、体系或社区体系、综合组织体系或社区体系 综合组织体系是由横向体系和纵向体系交织而成的一种更为复杂而庞大的组织体系;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各种组织和系统间彼此有机联系,从而形成整个社区的更为复杂的组织体系。一个行政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一个综合组织体系。一个社区内的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种组织,构成一个社区的总的群体体系。这些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功能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成为一个社区整个的有机系统。在一个社区内,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构成的社区体系,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组织结构,一个有机的整体,它通过各种不同的组织关系活动而相互联系成一个社区组织系统。社区体系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随意制造的,它是由整个社区的活动和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其本身的结构,也是由这个体系内各种不同的组织彼此在业务上有内在的联系,在数量上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而形成的。在社区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其中的横向体系和纵向体系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条块关系。这个问题在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曾多次出现收,死、放、乱、收的恶性循环。在一个具体的城市中,也就是要把国民经济计划,社会发展计划与城市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科学规律合理安排城市社会的各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