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学生与心理健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大学生与心理健康.pdf(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健康的人不会折磨他人,往往是那些曾受折磨的人转而成为折磨他人者。荣格 第二章 大学生与心理健康 了解大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掌握中外各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况。大学生(university student)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复旦投毒案 2013 年 4 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是受害人黄洋的室友,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 N-二甲基亚硝胺。2014 年 2 月 18 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5 年 1 月 8 日,上海
2、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维持原判: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2015 年 12 月 11 日,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依法执行死刑。复旦大学投毒案嫌疑人一审被判死刑,引发热议。专业知识丰富的名校生守不住基本的道德和人性底线,让人警醒:过于功利的社会环境让我们忽视最基本健康人格的培养,灌输仇恨的不良风气让心浮气躁的青年人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从亲密室友到下毒杀人,该反思的不仅是教育。(新华视点)25 第二章 大学生与心理健康 本章的重点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仔细阅读教材,掌握相关的概念、理论。其次,要结合自己的学习,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第一节
3、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中,将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模式划分为“快慢”与再“快慢”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出生到 10 岁。第二个阶段是从 11 岁到 25 岁。每个阶段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快速发育的生长期,后期则是缓慢的生长期。我国大学生的年龄一般为 18、1922、23 岁,其身体发育正处于经历了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之后的第二个缓慢生长期。这一生长期的特点是身体形态日趋定型,生理机能日益完善,生理素质趋于成熟。概括地说,大学生的生理发育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身体形态的变化 身体形态的发育和变化,是人们生理发育的外在表现。我国科学工作者于 1979 年进行
4、了全国性的抽样调查,系统而全面地揭示了我国大学生的身高、体重、坐高、胸围四项身体形态指标所达到的水平。调查结果表明,我国 1825 岁的大学男生,身体形态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身高 170.3 厘米,体重 58.5 公斤,胸围 85.7 厘米,坐高 92.1 厘米;在 1825 岁期间,身高增长 1.7 厘米,体重增长 3.7 公斤,胸围增大 3.4 厘米,坐高增长 1.5 厘米。1825 岁的大学女生,平均身高为 159 厘米,平均体重为 51.5 公斤,平均胸围为 78.5 厘米,平均坐高为 86.3 厘米;在 1825 岁期间,身高增长 0.9 厘米,体重增长 2.3 公斤,胸围扩大
5、1.3 厘米,坐高增长 0.6 厘米。我国大学生身体形态各项指标变化的趋势是,1825 岁期间随年龄的增长而缓慢的增长,然后逐渐趋向稳定,并停止增长。(二)身体机能的发展 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此期间,由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影响,人体在外部身体形态发育的同时,内部心脏、血管和肺的机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生理学上通常以脉搏、血压、肺活量作为测试身体机能发育程度的生理指标。大学生身体机能各项指标的发育情况是:脉搏频率:男生平均为 75.2 次/分,女生平均为 77.5 次/分。血压:男生收缩压平均值为 118.3 毫米/汞柱,上下限为 140100 毫米/汞柱;女生收缩压平均值
6、为 107.8 毫米/汞柱,上下限为 13090 毫米/汞柱。肺活量:男生的平均值为 4124 毫升,上下限为 57802468 毫升;女生平均值为 2871 毫升,上下限为 40421700 毫升。就身体机能的性别差异来看,脉搏频率的平均值,女生高于男生;血压的平均值,男生高于女生;肺活量的年增长值与平均值都是男生大于女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第2版)26(三)生理素质的发展 生理素质是指人的各个生理器官系统通过肌肉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活动能力,主要包括速度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柔韧性素质和耐力素质。生理素质既有先天遗传的相对稳定性,又具有后天的可塑性。1991 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全国进
7、行抽样调查,以全面了解我国青年生理素质的基本状况。详细结果见表 2-1。从表 2-1 中可以看出,在 1921 岁期间,青年男女的各项生理素质均达到了最高的发展水平。生理素质的增强与身体形态的变化和身体机能的发展密切相关。身体素质的增强以形态、机能的发展为基础,同时,身体素质的提高又促进了人体形态和机能的发育,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体现了人体发育的统一性。表 2-1 生理素质五项测试指标的最高平均成绩和年龄 生理素质(测试指标)最高的平均成绩 达到最高平均成绩的年龄(岁)男 性 女 性 男 性 女 性 速度素质(50m 跑)7.41s 9.14s 2021 19 爆发力素质(立
8、定跳远)232.48m 171.63m 2021 19 力量素质 男:引体向上 9.58 次/min 32.96 次/min 21 19 女:仰卧起坐 柔韧性素质(立位体前屈)14.05m 12.72m 22 20 耐力素质 男:1000m 231.63s 231.78s 19 19 女:800m (四)神经系统的发育 神经系统使有机体各种器官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实现了机体与外界环境的联系。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优先于其他系统。从脑的容量来看,到 7 岁时,平均脑重达到 1280 克,已接近成人脑重。少年期,脑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强,兴奋与抑制过程的转化也比较快。到青年的中、晚期,大脑
9、皮层的兴奋、抑制过程逐渐平稳,到 20 岁左右,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几乎达到完全成熟的水平。神经系统的迅速发育和成熟,为大学生从事复杂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二、生理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如前所述,大学生的身体发育正处于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生理发育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全面的影响。(一)体型对自我观念的影响 身体发育趋于定型后,促进了人的自我观念的发展。自我观念属于自我意识的范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体形、仪表、体力方面的综合看法;二是对自己的智力、情操以及人格等方面的评价。沃伦(1948)的研究表明,儿童出生 6 个月左右,开始对自己镜中 27 第二章 大学生与心理健康 的形象感兴
10、趣,叫作“第一镜像期”。从青年期开始,在自我意识中形成的身体、仪表的观念,称为“第二镜像期”。青年期,无论是出于自我欣赏还是自我反感,不少人会在镜子面前耗去大量的时光。青年人在镜子里发现了自己身体形态的变化,同时也产生了与自我评价有关的心理体验。例如,高个子是男子汉的象征,令人羡慕,而矮个子的男性则经常为身材矮小而焦虑,身体超重同样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亨多里和几内斯的研究表明,身体太重或过轻的青年,对自己的身体缺乏自信,自卑感较重。(二)生理成熟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生理成熟是指身体各器官发展到完成状态后,身体的生长发育趋于稳定。大学生正处在身体迅速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理发育可对大学生心理
11、的快速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智力水平达到高峰阶段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智力发育的高峰期与有机体形态、机能发育的高峰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琼斯(Jones)和康拉德斯(Conrads)对 1060 岁的人的智力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智力发育的顶点在 19 岁。韦克斯勒(Wechsler)的智力测验结果表明,智力发展的顶点在 2025 岁之间。贝利用三种不同的智力量表,对同一组被试追踪研究达 36 年之久,该项研究结果表明,13 岁以前智力直线上升,以后开始减慢,到 25 岁达到最高峰。可见,大学生的智力发展已经达到了最高水平。2.情绪和情感稳定而细腻 十七
12、八岁青年人的情绪体验非常强烈,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与激情,高兴时欢快愉悦,恼怒时激情满怀,对符合自己观念的事件或行为迅速地产生热烈的情绪,对不符合自己观念的事件或行为则迅速产生否定的情绪。总而言之,欢乐与悲哀、得意与失意、满足与不满足等各种相反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始终处于起伏之中。进入大学以后,随着年龄、地位的变化,随着知识素养的提高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出现了稳定性和细腻性的特点。例如,他们对理想、事业和学习的追求不再仅仅是出于兴趣,而是由社会责任感而引发的持久的追求。对追求理想过程中出现的情绪干扰表现出细腻、理智的特点,能够认真对待,冷静处理。当然,大学生情绪情感的稳定与细腻是相对的。
13、相对于中学阶段,他们的情绪情感日趋稳定和细腻,但与成人相比,这种稳定性与细腻性仍处于初级阶段。3.人格的塑造与完善 青年期身体发育的成熟及环境教育的作用,给人格的塑造与成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奥苏贝尔甚至把青年期称为“人格的再造期”。克瑞奇米尔(E.Kretschmer)等学者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体型与人格相关。克瑞奇米尔把人的体型划分为肥胖型、细长型和筋骨型三种。肥胖型的人,情绪变化不定,时兴奋时抑郁,兴奋时情绪激动,豪言壮语,领悟敏捷;抑郁时,悲观失望,沉默寡言,思维迟钝。细长型的人,胆小退缩、害羞沉静,寡言多思。筋骨型的人性格适中,一丝不苟,理解缓慢,情绪有爆发性。体型之所以能影响
14、人的人格特征,是因为身体形态直接影响着人的动作和能力,间接地引起一定的社会评价,由此而影响人格特征的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第2版)28 大学生对身体的急剧变化非常敏感,担心自己的体态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感觉、评价和期望。当个人的体格发育和能力表现符合社会赞许的标准时,就会形成自我的充实感和满足感,产生积极乐观的情绪;反之,当发现自己的体格发育有某些缺陷时,就会因为体格、外貌上的不称心而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感到烦恼与困惑。这种与同龄人进行比较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对人格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把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外貌相称”的女生组,另一组为“外貌不相称”的女生组,比较其心理和行为表现。结
15、果发现,相比较于“外貌相称”的女生,“外貌不相称”的女生对自己和他人持有更多的否定态度,她们对外部环境经常产生消极的反应,不喜欢参加同龄人组织的群体活动,更不愿在群体中突出自己或做领导工作。身体发育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大学生通过自我意识来调整和控制自己,以达到人格的成熟。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把自己与他人做比较,从而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二是把现实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做比较,从而认识自己的进步与发展,并为今后人格成熟确立了目标;三是把现实与理想做比较,从而找到实现理想的差距与不足,为人格的完善指明方向。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身体发育和机能成熟为他们人格的塑造与成熟提供了条件和
16、基础。三、大学生心理的发展(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认识心理有了飞速发展 在中学阶段,学校主要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智力)。进入大学后,专业知识(特殊能力)成了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经过四年学习,使自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具体来说,大学生在认识心理方面的优点如下。(1)形成了抽象的逻辑思维方式。(2)思维的独立性大有提高,对事物有自己的独特见解。(3)开始用批评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4)喜欢怀疑、争论和辩论,不盲从。(5)能初步使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一些问题。(6)思想活跃,敢于提出问题。(7)初步掌握本专业完整的知识结构。然而,在认识心理方面,大学生也有弱点
17、,主要表现如下。(1)对较复杂的事物常常难辨真伪;有时注意表面现象,忽略了本质;有时注意了局部,忘掉了整体;有时只考察事物本身,忘却了研究此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2)观察问题易掺杂感情色彩。(3)缺少深思熟虑。2.感情丰富而欠稳定 在情感心理方面,大学生的特点是情感特别丰富,但情感的稳定性不足,主要表现如下。29 第二章 大学生与心理健康(1)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感、正义感、美感、同情感、友谊感等高级情感有了很大发展。(2)容易兴奋、激动且富有热情,也容易发怒、怄气。(3)情感与大学生的需要、愿望和动机联系密切。一旦需要、愿望得到满足,动机得以实现,常引发出大学生高兴的情绪和表情;反
18、之,则明显地表露出挫折感。(4)情感的隐蔽性较强。大学生虽然热情奔放,但与其他青年人相比还是较含蓄和隐蔽的。同样,消极心境也会延续很长时间。(5)情感是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着良好交往的大学生,其情操往往也较高尚。3.意志的目的性和持久性突出 在意志心理方面,大学生的特点如下所述。(1)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2)有个人的理想。(3)为完成学习任务,能长期勤奋学习,努力克服困难。(4)对实现自己的目标充满信心,具有顽强的毅力。4.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比中学阶段有了飞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如下。(1)能较好地进行自我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19、(2)谦虚、自尊、自信。(3)能较好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4)注意力开始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转变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5.个性基本形成 大学生的个性基本形成主要表现如下。(1)懂得如何发挥自己气质的长处,避开其短处。(2)能力发展到相当高度。(3)有良好的性格。(4)情趣广泛,志趣高尚。(二)大学生的心理冲突 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发展正在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达到真正的成熟。既存在积极面,又存在消极面。因而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矛盾和冲突是在所难免的。正是在解决这些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才能进一步成熟起来。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心理闭锁与寻求
20、理解的冲突 大学时代,是个既渴望友情又追求孤独的时代。一方面,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常常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细致而全面的探索、反省,希望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角落,这是青年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之一,这种心理闭锁与真正的自我确立有着一定的关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2版)30 系。另一方面,大学生又害怕孤独,希望自己的情感有一个宣泄的对象,希望自己有一个可以共鸣的知己。虽然在刚走出家门的大学新生身上,可以更容易看到这种需求,但实际上,整个大学时代都存在着与他人建立起亲密关系以满足感情上的互助的需要。这种心理特征上的双重性,使大学生的情感生活更为复杂。2.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每一个成长着的年轻人都会有
21、自己的理想。大学生由于文化层次较高,其悟性和智能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较之一般年轻人,更富有理想。然而,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当理想受挫,不能化为现实时,必然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大学生们以往都是各地的学习尖子,成长过程比较顺利,容易为自己树立较高的理想。而进入大学后,可能会发现现实并非如此,对大学生而言,常困扰他们的是理想我与现实我、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所产生的矛盾。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自我评价能力的不足,他们往往会发现现实远非自己所想象的、所追求的那样完善,自己也远非想象的那样出色。由此而可能引发许多心理上、情感上的苦恼。具体而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学习上,对
22、自己成绩的期望与自己实际情况的冲突,这种冲突在大学生中是相当普遍的。(2)在职业选择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可能更严峻、更突出。如果这种冲突得不到妥善解决,对个体的影响将是长期的。不仅对心理健康有害,对其社会适应能力和事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3)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还表现为对自己的行为过分苛求,即个体所追求的“理想”是常人难以达到的,个体常常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达不到要求而感到内疚。这种过分苛求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尖锐冲突,往往会使个体陷入极大的困境中。应该看到,大学生感受到一定程度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这种现象是健康的、正常的。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感虽然能给大学生带来苦恼和冲突,但也正是这种差距,才能唤起
23、他们自我奋进的精神。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特别是离开家庭、进入拥有一定社会气氛的大学校园之后,大学生的成人感迅速增强。他们渴望走向独立生活,强烈要求社会承认他们的成人资格,自信心、自尊心、独立意识都有很大提高。同时,大学校园环境也比以往自己的生活环境赋予个人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大学生往往有独立的想法而没有独立的行动。他们尚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处理好一系列复杂的实际问题,仍处于一靠家庭、二靠学校的状况。这种状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他们经济上的非独立性造成的。同时,我国的家庭文化传统也习惯于给尚未工作的大学生以周全的呵护。因此,在大学生身上,一方面
24、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另一方面又有着显著的依赖行为。这种依赖性与迅速发展的独立性之间,产生了一种现实的矛盾冲突。4.性成熟与性心理的冲突 大学生就其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而言,已进入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趋向成熟的阶段。但是,由于大学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校学习时间的延长导致了他们社会化过 31 第二章 大学生与心理健康 程的后延。他们在经济上尚未独立,还生活在半社会的校园中,还有比较艰巨的专业学习与专业训练的任务,未来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一切导致了他们的性心理的成熟落后于性生理的成熟,使他们处于早熟与迟自立的峡谷之中,由此而产生种种与性心理有关的心理冲突。大学生对这类冲突往往敏感而多虑,这对
25、其心理发展与成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5.情绪冲突 情绪冲突是大学生心理冲突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上述几种冲突都可表现为情绪冲突。从生理角度看,青春期高级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活动尚不平衡,往往兴奋活动占有优势。从心理角度看,进入大学后,社会角色的变换引起了诸多的心理矛盾,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及认识水平尚未达到真正能独立、正确地调节自身行为的程度,这就使他们独立支配自己行为的强烈要求与其行为的结果相悖,从而产生内心痛苦和不安。从社会角度看,当前社会的变革也对大学生情绪有很大影响。在各种社会价值取向面前,大学生可能会对自己以往的价值观产生怀疑,从而导致迷茫和消沉。同时,青年期的情绪又是极为丰富而不稳定的,因
26、而各种矛盾冲突都可能在情绪冲突中得到多种多样的反映。除了上述几种心理冲突之外,大学生求知欲强而鉴别力相对弱,也构成了一种心理冲突,并且主要反映在学习心理上。总之,大学时代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期。心理断乳,意味着个人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彻底切断个人与父母家庭在心理上联系的“脐带”,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建立自己独立的心理世界。在这一过程中,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成为大学生应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如果处理不当,加剧了心理的矛盾与冲突,就可能产生心理障碍。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如前所述,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心理健康的界定也应当是多维的,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
27、康,不仅要看个体心理的客观表现,也要注意个体心理的主观感受,即应该用主观与客观标准相结合的原则来判断。同时应该指出,任何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地区、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都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也不例外,它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因文化背景区别而有异,随性别、年龄、情境的不同有不同的表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体有以下几条。(一)身心感觉良好 自我感觉是否良好,是判断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基本条件。身心是一个整体,自感精力旺盛,神清气爽,身心愉悦,自我健康的心理需要基本上能得到满足,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很难想象,一个自我感觉极差、百般难受的人会是心理健康的人。(二)心理
28、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敏捷、情感最活跃的阶段,与之相适应,行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2版)32 为上应该表现为朝气蓬勃、热情洋溢、生龙活虎、反应敏捷、勇于探索、勤学好问。如果缺乏朝气、萎靡不振,或者喜怒无常,好吵好闹,过于幼稚、过于依赖,那么,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三)情绪积极,稳定协调 情绪积极的大学生,对客观世界有正确的认知和合理的态度,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产生正常适度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情绪反应,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情感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同时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
29、,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缩畏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情绪相对稳定,不会动辄失去平衡,反复无常。(四)健康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健康的大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机体状态、认知水平、行为表现,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能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学业和成就,有切合自己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悦纳自己、关心自己、尊重自己,大胆、恰当地表现自己;能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自己的优点感到欣慰,但又不至于狂妄自大,自满自足,对自己的弱点和缺点、缺陷不回避,泰然处之,不
30、过于自责、自暴自弃。(五)人格和谐健全 人格健全的大学生,在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情感反应等方面表现出积极、协调,凡事能从积极乐观的方面去考虑。具体来说,表现为:理智不冷漠;多情而不滥情;活泼而不轻浮;豪放而不粗鲁;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稳重而不寡断;谨慎而不胆怯;忠厚而不愚蠢;老练而不世故;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自尊而不自骄;自爱而不自恋。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具备面对失败的不屈性、面对厄运的刚毅性、面对困难的勇敢性。(六)人际关系良好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大学生,乐于与人交往,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
31、在交往中不卑不亢,保持独立完整,对他人尊重、诚挚、热情,富有同情心和友爱心;在群体中,一方面,具有合作与竞争的协调意识,既不强迫别人的意志,又能向他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既不随意附和他人,又能适当地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异性同学能保持热情而又理智的交往。(七)热爱生活和学习,与现实保持良好接触 人处于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心理波动,甚至短时期不适和异常是难免的。心理不健康的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往往不知所措,一味地希望别人替自己解决问题。心理健康的人则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并进行有效的自我心理调节,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现实生活是复杂多样的,不能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其心理是幼
32、稚的;只看到阴暗面,心里必然是灰 33 第二章 大学生与心理健康 暗和痛苦的。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现实,积极地适应和改造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善于在生活中感受到乐趣。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把学习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当发现自己的需要、愿望同社会发生矛盾时,能迅速进行自我调节,以求与社会协调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能摆脱不利因素对自己的影响,体验到自己在现实环境中生存的价值;对自己在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能用有效
33、的方法去妥善地解决;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论变化会给自己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某种影响,不论环境和个人遭遇的优劣,都能面对现实,较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环境。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心理学家荣格曾提醒人们,要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危险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他认为,随着人们对外部空间的拓展,人对心灵的提升却停滞了;人们在智力方面收获过剩,心灵方面却沦丧殆尽。精神生活中的深度不安折磨着现代社会中最敏感的人:苦闷、焦灼、孤独、冷漠几十年过去了,荣格的担心已成为现实。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加剧,许多人不堪重负,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杀人、自杀等恶性事件频频发生,抑郁症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世纪
34、病”。还有更多的人,虽然表面看来一切正常,但内心也在默默忍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正如联合国一位专家曾断言的,“从现在到 21 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因此,时代呼唤心理健康,人才呼唤心理健康,可以说心理健康是 21 世纪生存和发展的通行证。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感受最灵敏、对自己期望很高、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强的一个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更受着极大的威胁和考验。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心理健康的误解,许多人对心理健康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心理状态缺乏了解,对自己的发展更缺乏明确规划,因此,大学几年,知识也许收获甚丰,但自我并没有太多成长,对大学生进行心理
35、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和成才目标的前提 有的人说,当今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可是,什么样的人才最有竞争力呢?要比文凭、比学识能力,但最终是比心理素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大学生完成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理想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才成长的方向,这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人生观的形成必然包含了许多心理成分,如对社会的认识、价值观念、理想、意志、感情等。有了对社会和自身的正确认识,有了对人的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正确评价,有了正确远大的理想追求和为实现理想百折不挠的信念和意志,才能
36、正视现实,对周围事物有客观的认识和清醒的判断,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观,从而积极向上,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有合乎实际的考虑,眼界开阔,头脑敏锐,积极开拓,朝气蓬勃地学习和生活,向成才目标迈进。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必须首先具备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第2版)34 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就开始研究天才儿童的成长规律。他用智力测验的方法挑出 3 岁到 19 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共 1528 人(其中男 857 人,女 671 人)。这些人智商平均为 151 分,堪称天才儿童。根据一般想象,他们在未来一定能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就。但实际结果如何呢?特尔曼和其同
37、事们进行了长达 40 年的追踪研究,到 20 世纪 60年代,这 1500 多名当年都受过优越教育的神童,学习成绩比一般人要好得多,从事专业性工作的人员比正常人多数倍,但只有 20%的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60%的人业绩平平,更有 20%的人处于中等以下的地位。为什么会出现差异显著的结果呢?特尔曼的研究揭示,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差异,而在于各人的情感、意志、爱好、性格的差异。(二)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的基础 人格是人的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特征表现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能够保持心理活动的平衡,所想、所言、所做是有机统一的、稳定的。大学生健康人
38、格的培养过程,就是心理健康和心理成熟的过程。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随时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避免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减少心理机能的紊乱,保证身心健康,他们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因而人格是统一的、完整的。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其行为和思想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焦虑与困惑,他们很难适时调节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因此,重视人格的培养既是人的健康和完善的需要,也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备条件 心理健康不仅是大学生开展有效学习和智力活动的基本条件,而且能促进有效的学习和智力活动的正常进行。首先,人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是紧密联系的。一方面,健康的
39、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人的躯体疾病、生理缺陷都能够影响人的心理,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心理上的长期不健康状态,如过度焦虑、忧愁、烦恼、抑郁、不安和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很多疾病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等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大学生的学习和智力发展虽然主要靠智力活动来完成,但也依赖于大脑的机能;如果心理长期不健康,致使大脑机能发生紊乱,脑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势必会影响智力活动的正常进行,阻碍个体的智力发展。其次,心理健康能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
40、力的发展。情绪、情感是伴随着人的智力活动产生的;反之,健康的情绪、情感又能调节人的智力活动,推动人的智力活动的积极进行,使之获得一种新的动力。科学研究表明,在进行智力活动的过程中,如果伴随学习和思考的是兴奋、激动和对发现真理的诧异和惊讶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那么,这种健康的情感就能丰富人的智力活动,促进智力的发展;反之,不良的情绪(如压抑、不安、紧张、烦恼、恼怒、反感等)则抑制人的智力活动,阻碍智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克服不良情绪,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维护良好的心境,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四)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快乐生活的基本条件“一个人要能快乐地生活,最起码的要求是什么?”当向
41、同学们问及这个问题时,答 35 第二章 大学生与心理健康 案是多元的。有的回答是有钱,理由是金钱虽非万能,没钱可万万不能;有的回答是有一个真正的知己,理由是格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的回答是有事业,事业有成,人生才能辉煌,钱也不在话下;有的回答是有理想的家庭,那是可靠的后方,是歇息的港湾;各种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应该看到,只有保持健康的心态,才能在困苦中感受到快乐,只有具备健全的人格,才能在平凡中创造出辉煌。有的人有钱、有事业、有比较美满的家庭,但人格特质决定了他不能很好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心理压抑或扭曲,使其生活质量、自我感觉都较差,甚至自杀。同样是贫困生,但是因为心理承受能力的
42、不同,导致完全不同的结局:有的自强自立,贫困成为他奋斗的动力、人生的财富;有的怨天尤人,精神萎靡,不思学业,最终退学。(五)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亟待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近几年的学生心理素质调查的结果表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障碍学生的比例逐年上升。据江苏、江西、山东、上海等省市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跟踪调查,大学生中有抑郁、焦虑、社会恐惧、自卑、过分依赖、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的人数要高于一般的社会青年。王登峰博士的研究认为,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占全校学生的 30%40%,其中较严重心理障碍的约占 10%。2000 年对北京 6000 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有 16.
43、5%的学生患有中度以上的心理疾病。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学生“认为自己心理素质很高或较高的”占 45.1%,“认为自己心理素质很差或较差的”占 10.7%;而大学生对其他大学生进行评价时,他们“认为目前大学生总体上心理素质很高或较高的”仅占11.5%,“认为目前大学生总体上心理素质很差或较差的”比例高达 23.1%。2004 年 8 月,在北京召开了第 28 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在本届大会 80 个专题报告和 162场专题讨论会上,近一半的话题都是围绕青少年心理问题展开讨论。一位匈牙利心理学家的调查结果尤其令人担忧:许多国家青少年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趋向消极,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沙化”现象,表现为生活
44、态度散漫、精力不集中、待人接物老气横秋、对他人和社会缺乏基本信任和尊重等。这些调查统计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才以及高校稳定的突出因素,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正如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张侃教授呼吁的那样:在社会如此文明、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不能再让“灰色的青春”蒙住孩子的笑脸。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心理异常的类型 1.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指那些近期发生的、内容比较局限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并未严重影响思维逻辑性的暂时心理紊乱。其突出表现为心理压力较大、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成员关系不和、情绪困扰及失恋等生活矛盾而带来的心理
45、不平衡与精神压抑。对此类心理异常,一般应通过心理咨询人员帮助其全面、深刻地认识影响他正常生活的内、外矛盾,积极地加以适应与解决,从而获得内心的和谐,增强自信心和自主能力,更好地适应生活。大学生心理健康(第2版)36 2.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和自身难以克服的精神负担。由于长期的精神折磨,有时伴有人格缺陷。其突出表现是患有种种异常人格和精神症,如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癔病、抑郁症、疑病症等症状。对于此类心理异常,心理咨询人员应根据医学心理学原理,帮助患者改变影响其正常生活的行为与思维方式,以消除或减轻患者心理上的痛苦与压抑。3.心理疾病边缘 这种类型的心理紊
46、乱比较严重,已接近精神疾病的边缘,或者已处于某种精神疾病的早期阶段。其主要表现是:注意力涣散、思想偏执、意志薄弱、有幻觉或不系统的妄想,但自制力仍部分保留或基本完整,在精神紊乱的基础上产生某些怪异行为。对于此类心理异常,临床心理学家无权处理这类病例,更无权使用各类药物,只能在鉴别之后,推荐给精神病学家治疗。(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适应不良 这类问题主要是由于进入大学后,很多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快、很好地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环境的变化。对于大部分新生来说,面临的是陌生的地区、陌生的校园、生疏的班集体,多数学生又是第一次远离家门,所有这些情况都可能带来不
47、同程度的环境适应问题,表现为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烦躁不安、严重焦虑,甚至想退学等。(2)学习方面的变化。由于大学的教育内容、特点、方法及进度等都与中学的教学有比较大的差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快适应,从而感到学习压力很大。表现为: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形成强烈的自卑感;方法不当,紧张、焦虑情绪反应增多;不再有以往的优越感,而产生失落、自卑及自责等心理。(3)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别。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好地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力。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录取的专业与原来的愿望不符,对现学专业不了解,产生不满情绪,甚至想转系、转专业、退学等,造成的情绪波动很大,较长时间不能很好
48、地调整过来。2.学业问题(1)学习压力大。学生认识到知识对未来人生的重要性,感到新知识的匮乏和创新能力的缺少对未来的前景十分不利。他们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计算机过级、英语过级等考试。有些同学为了保住高中时代“佼佼者”的地位,废寝忘食地学习,负荷突然加大,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气氛之中,导致学习压力增大。(2)学习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缺乏社会责任感,求知欲不强,毅力缺乏,视学习为苦差事。有些同学因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对目前所学专业缺乏兴趣,认为所学专业不是自己原来的选择,从而学习缺乏热情和动力。(3)学习目的不明确。有些同学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厌学
49、情绪,即使跟班学习,也 37 第二章 大学生与心理健康 是敷衍应付日常学习任务,抱着“混文凭”的态度学习。(4)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进入大学后,大学生面临的生活空间、生活节奏、生活内容、生活形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有些同学明显感到学习注意力不像中学时代那样集中,上课时不专心听课,课后沉迷于上网打游戏。有的同学抱怨没人引导,不知自己喜欢什么、该怎样打发业余时间。(5)学习动机功利化。市场经济的利益杠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对于学习,学生表现出空前的功利意识。对还没有学的课,学生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学习这门课有什么用?”因而出现了专业课、基础课门前冷落车马稀,而技能类课程如计算机、外语、股票各种各样的
50、证书班摩肩接踵、门庭若市的明显对比。“考证热”正是学习功利化的直接表现。学生充分了解到市场对各种证书的青睐,因而放弃了专业课的学习去追逐各种有用的证书。3.人际交往障碍 社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大学生渴望友谊,渴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这是普遍的共识,但在实际交往中,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1)对交往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很少交往和与人沟通;(2)由于缺乏交往技巧和能力而不敢去交往,产生较强烈的孤独感;(3)不良个性导致不能被人理解、经常与人拌嘴怄气、自负等;(4)表现出社交焦虑与恐惧。在别人面前表现得不自在,由于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