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 12酶的用限时规范训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 12酶的用限时规范训练.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第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第 2 2 讲讲酶的用酶的用(时间:45 分钟)1(2013高三)下列是有关固化酶及细菌培养与分离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固化酶是将水溶性的酶用物理或_的方法固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_而又有酶活性的制剂。可用_法将 淀粉酶固在石英砂上形成固化酶柱。(2)为获取土壤中的芽孢杆菌,某同学进行了相关,操作流程如下。上图中步骤 A 为_,步骤 B 为_。要判断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可采用的方法是_。(3)下列消毒灭菌方法中,常用于接种环灭菌的是_。A70%酒精浸泡 B紫外线照射C灼烧D高压蒸汽灭菌(4)请分析划线分离法能得到单菌落的原因:_。解析(1)
2、固化酶技术常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将水溶性的酶固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酶活性的制剂。可用物理吸附法将 淀粉酶固在石英砂上形成固化酶柱。(2)配制的固体培养基经灭菌后就可以倒平板,制成固体平面培养基,划线分离后,把培养皿放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3)接种环常用灼烧法灭菌,微生物的培养基则用高压蒸汽法灭菌。划线分离法之所以能够获得单菌落的原因就是在不断地划线过程中,接种环上的菌液越来越少,到划线最后细菌间距离加大,经培养后能得到单菌落。答案(1)化学不溶于水吸附(2)制平板培养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出现菌落(3)C(4)划线过程中接种环上的菌液逐渐减少,到划线
3、最后细菌间距离加大,经培养后能得到单菌落2(2013模拟)(1)在工业生产中,为提高酶的使用效率和产品纯度,一般需要将酶进行固化处理。利用石英砂固 淀粉酶的方法属于_。A吸附法B偶联法C交联法D包埋法(2)一浓度的淀粉溶液流过 淀粉酶固化柱后,被水解成_,遇碘显_色。(3)淀粉酶可以通过枯草杆菌发酵生产,以下是利用诱变育种方法培育获得产生较多淀粉酶的菌株的主要步骤。(原理:菌株生长过程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第一步:将枯草杆菌株接种到_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养。第二步:将枯草杆菌株分成两组,A 组用_处理,B 组不处理(作对照)。第三步:制备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
4、第四步:将 A、B 组分别稀释后,分别在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利用_法分离,适条件下培养得到单菌落。第五步:观察 A、B 组各菌落周围的_。结果预期:根据诱发突变率低的特点,预期_。根据诱发突变不向性的特点,预期_。解析石英砂固 淀粉酶的方法属吸附法;淀粉流经 淀粉酶固化柱后,被水解为糊精,遇碘呈;获得诱变菌株需进行诱变剂处理,通过组与对照组培养基中菌落周围透明圈大小可确认淀粉分解程度。答案A糊精液体诱变剂涂布透明圈大小A 组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 B 组差异不显著A 组有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比 B 组明显小,有少数比 B 组明显大(或 A 组透明圈大小不一,B 组较一致)3(1)酶是生物体中生
5、化反的催化剂,在工业生产和食品加工中的用日益广泛。为提高酶的利用率以及提高产品的纯度,一般需要对酶进行固化处理,即将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固在_的介质上,具体方法有吸附法、共价偶联法、_法和_法。(2)如图为装有固化酶 a 的装置。其中 b 是反柱,c 是催化底物。若装置中的固化酶为 淀粉酶,则通常是利用 _法进行固的,介质一般为石英砂。利用装置进行淀粉水解时,在漏斗中加入反液后的操作是_,以保证反充分。对流出的液体用_检测,若呈现_色反,说明淀粉被水解成糊精。若 a 是固化酵母,要想得到较多的乙醇,加入反液后的操作是_,装置中的长导管起的作用是_。解析(1)固化酶主要是让水溶性的酶固在相的介质上
6、,使之成为非水溶性的酶,达到重复使用、反物和产物容易分离目的。常用的方法有吸附法、共价偶联法、交联法和包埋法。(2)固 淀粉酶通常用吸附法,开始后只需打开图示活塞 1 和 2,并使淀粉溶液以0.3 mL/min 的流速过柱,不能过快,以保证反充分。在流出 5 mL 淀粉溶液后接收 0.5 mL 流出液,加 KII2溶液检测,若溶液呈现,说明有糊精的生成。要利用固化酵母产生较多乙醇,需要创造无氧环境,所以要把活塞 1 和 2 关闭,而产生的 CO2又可以通过长导管排放出去,并且这样形状的长导管还可以起到防止杂菌进入的作用。答案(1)不溶于水交联包埋(2)吸附打开活塞 1 和 2,并控制流速KII
7、2溶液红关闭活塞 1和 2排出反产生的 CO2气体,防止杂菌进入反柱4在果汁生产中用到果酶,某课题研究小组为了探究果酶的某些特性,进行了如下:(1)方法:请将上图中所示的操作进行排序_。(2)结果:对照组与组进行了相同时间的,结果如下图中曲线甲所示:图中自变量是温度,除此之外还可用_表示。A酶的浓度B苹果泥的量C水的加入量DpH图中的纵坐标还可用_来表示。步骤中,在果酶和苹果泥混合前,将二者分装在不同试管中并进行恒温的目的是_。小组改变了条件后重复做,得到曲线乙,苹果汁的澄清度最高点对的横坐标是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引起曲线乙下移的原因是_(至少答出两条)。(3)下表是某小组的详细结果:温度/1
8、020304050607080果汁量/mL813152515121110根据上述结果,说明当温度为_时果汁量最多,能不能确该温度就是果酶的最适温度?_;如果不能,请设计出进一步探究果酶的最适温度的方案。解析本题以探究果酶的某些特性的为载体,综合考查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1)顺序是:准备水果泥和配置果酶、水果泥和果酶分别水浴保温、水果泥和果酶混合保温、过滤果汁后用量筒计量。(2)果酶的活性受温度、pH 条件的影响,而与底物的量、酶的浓度和水的加入量没有关系;每一种酶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和最适 pH 且该值恒。衡量结果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苹果汁的体积,另一个是苹果汁的澄清度。为了保证在相温度下进行,必须使酶和底物分别保温达到要求后再混合。在相同温度条件下,pH、酶的浓度和底物浓度也会改变反速率。(3)根据表中数据可看出,在 40 时产生的果汁量最多,该温度比较接近酶的最适温度。但要将温度确得更加精确,以40 为中心,以更小的温差(如 0.5)设置自变量。答案(1)acdb(2)D苹果汁的体积保证底物和酶在混合时的温度是相同的同一种酶的最适温度是一的,不会因酶的浓度、底物量的不同而改变pH、酶的浓度和苹果泥的量因素(3)40 不能再设置多套装置,以 40 为中心,以更小的温差(如 0.5)测量在更小的温度范围内产生的果汁量,产生果汁量最多的温度更接近酶的最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