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与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开放与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金融开放与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外资金融机构的区位研究汪明峰1 1引言引言改革开放二十余年,外资企业在中国迅速发展,外资金融机构也随之纷纷进入。这些外资金融机构,为我国引进了大量的资金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量的关于利用外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资企业的区位研究也集中于制造业企业,而较少对外资金融机构进行研究。一些文献(赵京霞、俞雄飞,1996;牟益斌,1999;朱国庆,1999;廖笑非,2000)在论述引进外资银行的策略时,都简要提及了外资金融机构的地域分布问题,但未深入探讨。来自地理学的研究(李静、丁四保,
2、2000)在探讨我国银行机构的国际化分布问题时,分析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布现状和条件。此外,较多的城市研究论文(庞效民,1996;周一星,2000)则将一个城市所拥有的外资金融机构数作为一项评价国际城市的指标。基于已有的研究和资料,本文试图对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各城市的区位选择及发展趋势作一初步研究1 1。2 2中国的金融开放历程中国的金融开放历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开始起步,外资金融机构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伴随着开放领域和地域的逐步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的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戴相龙,1998;X 狄,199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
3、0)。第一阶段(19791990 年):1979 年 12 月,日本进出口银行率先在设立代表处2 2,拉开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序幕。1981 年 7 月,开始批准外国金融机构在经济特区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次年初,南洋商业银行率先在XX 设立了我国建国以后的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随后,各国金融机构纷至沓来。到1990 年底,在 XX、XX、XX、XX、XX 经济特区的外资营业性金融机构已达 32 家。这一时期,我国引进外资银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经济特区引进外资的需要。因此,这一阶段在特区设行的主要是XX 的银行及少数传统上经营对华业务的欧美与日本银行。第二阶段(19901993 年):1990
4、 年 8 月,为配合中央关于开发浦东的决策,经国务院批准,XX 成为中国除经济特区以外率先获准引进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的沿海开放城市。解放前遗留下来的 4 家外资银行也获准重新登记,并扩大了营业X 围。1991 年春,同志南巡讲话和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决策公布之后,经国务院批准,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 XX、XX、XX、XX、XX、XX、和 XX 等 7 个城市设立营业性机构。XX 引进了一家美国保险公司,开始了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试点工作。第三阶段(1994 年至今):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纵深发展,我国政府又将可以引进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的城市从沿海扩大到了一些内陆省会及经
5、济中心城市。19941/9年 8 月,、XX、XX、XX、XX、XX、XX、XX、XX、XX、XX 等 11 个中心城市经国务院批准允许外资银行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至此,我国可以设立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的城市已增至 24 个。1996 年 12 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在 XX 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1998 年 8 月又批准经济特区的 5 家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最终在 1999 年 1 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市地域限制。在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后,我国的外资金融业已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外资金融机构逐年增加(如图 1),已经成为
6、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目8006004002000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代表处营业性分支机构总计年份图1 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数目统计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分布格局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分布格局在本文分析中,首先关注的是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地域分布现状。在这部分中,将对已收集的有关外资金融服务的数据作一个简单的地理分析,以考察其地域分布的差异性。这些分析主要基于以下三个视角,即: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之间;城市之间;投资国别之间。3.1 显著的地区分布差异图 2 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分布格局图 2 展示了 716 个外资金融机构在中
7、国的分布格局,其区位的差异性显而易见。一般认为,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代表了三个层次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东部沿海地区原有经济基础较好,又是我国对外开放较早的地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均在其X围之内。因而绝大多数的外资金融企业选择沿海城市作为其分支驻地。正如表 1 所示,外资金融机构 95%以上都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却仅占有极小的比重。如此低的数值也表明了中西部地区在对外开放进程中的落后地位。表 1外资金融机构分布的地区差异,1997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总计代表处520914543比重(%)95.81.72.6100.0营业性机构16823173比重(%)97.11.2
8、1.7100.0银行分行13723142比重(%)96.51.42.1100.0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998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从图 2 中又可以发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外资金融机构明显集中于三个区域,即: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3 个大都市密集区。这三个区域是中国的经济核心区,也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前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因而其国际化程度也相当高。外资金融企业在进入2/9中国之后,往往都会在上述三个区域设立分支机构。从表 2 的统计来看,这三个区域的机构数目占到了总数的 3/4 以上。表 2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三大城市群的分布状况,1997城市密集区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9、合计代表处23117269472比重(%)42.531.712.786.9营业性机构315645132比重(%)17.931.826.075.7银行分行274140108比重(%)19.028.928.276.1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998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3.2 城市差异与中国金融中心体系图 2 还表明了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即外资金融机构集聚于少数几个城市。从营业性机构来看,尽管地图上标出了19 个城市,但其中 5 个城市仅拥有一个机构,而另外7 个城市也只有 2 到 4 个机构。相反,7 个城市汇集了 145 个机构,占总数的 83.8%,这些城市的排序如表 3 所示。从营业性机
10、构来看,XX 的比重远远高于其它城市,占到全国总数的近30%。XX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并要到2010 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成为又一个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这些优势使XX 成为目前外资金融企业进入中国的首选区位。XX 在改革开放以后辟为经济特区,遂成为我国与XX 乃至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最大门户城市(周一星,1998)。同时,1991 年 XX 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使 XX 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自中国首家外资银行分行进驻XX 之后,到 1997 年底已有 23 家外资银行在那设立分行,在全国城市中仅次于 XX。XX 虽然受 XX 崛起的影响,但仍不失其华南地区首位城市的地位,仍然
11、集聚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占全国的10%左右。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具有良好的亚太区域性政治事务、商务等国际职能,因而拥有较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尤其是在京的代表处占全国总数的 40.3%。XX 历来就是华北的经济中心,其所具备的海港、位处华北和西北的门户区位、悠久的工商业传统等优势吸引了较多的外资工业企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已远远超过(周一星,2000)。但由于其区位紧靠首都,故而降低了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不过仍有较多外资银行的分行入驻。除了上述 5 个城市以外,位序靠前的还有XX、XX、XX、XX 等城市。其中XX 是唯一的西部城市,它拥有较多的代表处,而仅有1 个银行分行。中部地区的城市没有进
12、入表3,因为 XX 是中部地区唯一拥有外资金融机构的城市,而其数目也不多,该市的代表处和分行数分别为 7 和 2。对照图 2 分析这些城市的区位,可以发现它与中国金融中心体系的关联性。我国的金融中心体系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特征,根据金融辐射力X 围及其规模的大小,可以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金融中心三个层次。业已萌芽为全国性金融中心的XX、XX、XX 四市,南、中、北遥相呼应,共成体系(高兴华,1996)。各大区域性金融中心,包括XX 和 XX(东北地区)、XX(XX 半岛)、XX(苏皖地区)、XX(XX)、XX 和 XX(XX)、XX(华中地区)、XX 和 XX(西南地区),已初具雏型。外资金
13、融企业的进入目前正处于以上两个层次。表 3外资金融机构分布的城市差异,1997位序1城市代表处219比重(%)40.3位序1城市XX营业性机构51比重(%)29.5位序1城市XX银行分行39比重(%)27.53/92345678XXXXXXXXXXXXXX合计总计165422717129749854330.47.75.03.12.21.71.391.7100.02345678XXXXXXXXXXXX合计总计261815131210414917315.010.48.77.56.95.82.386.1100.023=3=56=6=8XXXXXXXXXXXX合计总计23141413101031261
14、4216.29.99.99.27.07.02.188.7100.0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998中的数据进行整理。3.3 投资国别差异自从金融业对外开放以来,来华设立分支机构的国家或地区不断增多。到1997 年底,共有 38 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了代表处,其中又有 16 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银行设立了分行。这些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东亚和欧美地区,其中日本等东亚国家的银行分行达78 家,占总数的 55%,此外只有少部分的代表处属于南亚、中亚和南非。欧美和东亚地区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全球化区域,各种全球化活动高度集聚于此。来自上述地区的金融企业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也正是我国参与全球化进程
15、的具体表现之一。表 4欧美跨国银行在华分支机构的区位分布,1997XX/XXXXXXXXXX/XX法国分行代表处021/310/00044103/32/2英国分行代表处121/219/111219200/26/2美国分行代表处113/135/2德国分行代表处01/0011/00302/102425/20201/101102/0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998中的数据进行整理。表 5东亚跨国银行在华分支机构的区位分布,1997XX日本分行代表处分行韩国代表处XX 特别行政区区分行代表处1/XX1/4XX0XX3XX0XX/XX0/0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998中的数据进行整理。63/21
16、1102/31135/5142111/6010/031100/021/01323/9016/211923/11比较各国金融机构在华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欧美和东亚地区在区位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表 4 和表 5 比较了 7 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选择分行区位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规律。为了更明显的体现差异性,表中的城市沿中国海岸线由北到南排列。考虑到和XX,XX 和XX 在地理位置上的邻近性和职能上的互补性,故将它们分别列在同一行。这样,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欧美四个国家有着相似的区位分布规律。首先,这些国家的银行分行主要分布在京津、XX、广深三个区域,而在其它城市均较少;其次,各国在上述三个区域的分行数
17、目比较均衡,分别是法(446)、英(322)、美(433)、德(122)。与之相反,东亚国家却有着不同的规律,它们的区位分布显得各不相同,并有明显的不均衡特点。例如日本银行分行在京津、XX、广深的数目之比为5115,而且在另外一个城市XX 拥有较多的分行。此外,韩国的比值为530,XX 为 1312。对于这种现象一般可以用地缘经济的概念来解释,本文将在第四部分中详细讨论。4/9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跨国金融企业进入中国是其实施全球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此过程中,这些企业在华不断设立分支机构,以拓展中国市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从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总体发展状况来考虑,以
18、下几个方面是影响它们决定分支区位的主要因素。4.1 市场规模外资金融机构的区位选择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市场导向,市场规模巨大或市场开发潜力深厚的地区将长期是这些机构所追求的理想区位。考虑到国家经济的安全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目前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外资银行在华允许经营外汇存贷款、结算、汇款、担保等项业务,服务对象主要为三资企业。因而外商直接投资集中的地区也必然成为外资金融机构云集之处。事实上,跨国银行的对外扩X 与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互为条件的,它们在跨国经济活动中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李东阳,1994)。在本例中,我们考察了所有拥有外资银行分行的18个城市,发现每个城市1997年底的分
19、行数目与该市1985年到 1996 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相关系数为0.881(在 0.01 的水平上有显著性)。同样,从投资国别来分析,投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金融机构的区位选择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4.2 人力资源金融企业的运营尤其依赖于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因为它们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来处理各种复杂的业务、评估信贷市场的风险度、降低经营成本、并且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各种先进通讯设施、及时调整和适应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以及金融机构新的发展趋向因此,外资金融企业往往选择金融业发达,从业人员较多的城市作为其分支的区位。这样金融机构就可以从当地存在的巨大劳动力市场中大为受益,因为这意味着拥有更大的对应聘者
20、的选择余地,从而能够更快的填补空缺或招聘到更高素质的职员。这就是所谓的“劳动力市场的外部性”。表中列出了一些主要城市的金融保险业从业人员的数目和排序情况正说明了这一点。表 6 主要城市投资环境指标比较,1997城市XXXXXXXXXXXXXXXXXX营业性机构51261815131210421位序*12345678=1415银行分行39231414131010321位序123=3=56=6=8=10=13=金融从业邮电业务位序位序人员(万人)总量(亿元)6.26285.213.1647.347.5149.923.73347.633.32425.151.13137.3162.29812.781.
21、551110.6103.20517.761.92109.711航空客运量(万人)1327.4443.91710.21251.283.8354.7194.0176.3295.7437.6位序2513177131496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998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8 中国交通年鉴1998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注:*此表中的位序是该城市在19 个拥有外资营业性金融机构的城市中的排名。4.3 信息流通在金融业投资的外资企业,如日本跨国银行的区位行为明显不同于制造业,掌握和收集中国在该领域的情报信息是其主要动机,其次才是想占有中国的市场(X 文忠,1999)。当金融企业得益于能够比其它市场
22、参与者更有效地(意味着更快和更精确)处理信息时,通过增大对信息流的可达性就能增加企业的利润。当然,单靠信息量并不能充分保证它的可利用性,重要的是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因而高等级的信息流通中心所具有的信息网络是金融企5/9业收集信息并快速扩散的理想区位。外资金融企业的分支机构进入中国后集聚于主要的信息流通中心城市正是追求这种区位的表现(见表6)。一个城市拥有发达的通讯设施和高等级的运输设施会增强这个城市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吸引力,而正是由于各地区在交通通讯条件上的巨大差异造成了外资金融机构在城市之间的差异。4.4 历史传统信息是金融业的灵魂,那些金融机构集中的城市在过去拥有良好的信息流,这种优势也确保
23、了其信息流的持续性。同时,金融企业也需要一些专门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撑,X 围从各种流通的硬件和软件到复杂的法律咨询。如果紧靠这些服务供应商进行布局,企业就可以享受更好的服务和更低的价格。因此外资金融机构在华选择区位时,必然会考虑当地的金融业传统和已有外资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因为良好的金融业传统意味着自己进入以后也易于获得良好的金融业服务。当然造成这种历史依赖性的原因可能还有是重新选择区位所需的较高成本。但是由于金融业不需要大量的设备和场地,所以通常具有较高的竞争性和可移动性,因此从长远来看,那些可以通过重新选择区位以减少经营成本又不减少利润的机会也是不可被忽视的。4.5 地缘经济东亚地区的国家在
24、华选择金融分支机构区位时明显具有地缘经济的接近性,这一现象在本文第三部分中已注意到。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日本的金融机构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的北方城市和中部的 XX 市,华南地区则相对较少;XX 银行的分支机构则正好与日本相反,有 2/3 左右的银行分行分布在华南的城市,尤其集中于紧靠XX 的 XX 特区;韩国表现出的地缘接近性更为明显,除 XX 市外,所有机构均位于环渤海的省市,而没有一个机构设于华南。由此可见,临近的区位比遥远的陌生的区位对金融机构分支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为邻近的区位更易于经济联系的扩展,除了降低交通费用外,还可以节省大量的交易成本。韩国的例子最为典型,由于地缘接近,韩国与环
25、渤海地区在文化习俗甚至在民族、血缘关系上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因素能使韩国迅速熟悉当地的投资环境,便于双方加强沟通和理解,从而降低在这些区位投资的风险(黄胜涛,1997)。X 文忠(1999)在比较日韩两国企业在华投资行为的差异时也得到类似的结论:韩资企业把“接近韩国”列为影响其区位决策的首要因子,而日本企业只将“地理位置的接近性”排在第三。这种差异的存在可能跟投资主体的资金实力、经营规模、管理水平以及国际市场经验的成熟程度有关。4.6 政策导向最后一个但却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是政府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它往往在许多场合起决定性的作用。政府在适当的时机出台适宜的政策引导企业的选址,有利于资源的
26、合理配置。二十年来我国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历程正说明了这一点。这里以XX 为例:XX 在二次大战以前是远东的金融中心,有过世界主要金融中心之一的辉煌历史(庞效民,1996)。从那以后,XX 没有赶上世界发展的步伐,远远落后了。1990 年以开发浦东为契机,XX 开始了重新迈向国际大都市的历程,制定了到2010 年基本上建成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XX 市课题组,1995)。具体内容包括了要让一大批中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云集XX,其中外资金融机构超过150 家。此后,中央对XX 采取了一系列倾斜政策,包括设立XX 证券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国债期货交易中心。此外,又将保险市场对外开放
27、的试点工作和外资金融机构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均首先放在XX。因此,XX 的外资金融机构6/9数目迅速增长,如图 3 所示,营业性机构数在1993 年超过 XX 后一直遥遥领先,成为跨国银行进入中国的首选区位。数目6040200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年份上海深圳图3 上海与深圳的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的发展区位发展趋势:扩散与集聚区位发展趋势:扩散与集聚我国金融对外开放采取了循序渐进、逐步开放的政策,在先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开放领域和地域。在开放地域问题上,经历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经济开放城市,再到内地城市的逐步扩展过程,这与我国经济发
28、展和对外开放的战略是相一致的。5.1 开放地域限制与集聚随着 1999 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取消外资金融在华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市地域限制,拥有外资金融机构的城市数目会有所增加。但就近期而言,现有的分布格局仍不会改变,因为外国银行之所以要到一个地方设立分支,是利润驱动的结果,若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投资环境优越,外国银行会不请自来。相反,愿意到内地欠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设立机构的外资银行仍会微乎其微(牟益斌,1999)。可以预见外资金融机构在进入中国后,仍然会向以下几个主要的金融中心集聚。XX 作为我国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目前已基本确立,不仅外资金融机构的数目不断增加,而且有的银行(如汇丰、花旗等)已将
29、其中国地区总部从 XX 迁至XX。截止 1999 年 9 月底,XX 资产总额为 148.13 亿美元,占在华外资金融机构总资产的47.23%。其它主要城市的份额依次为XX(42.75 亿美元13.63%),(30.99 亿美元9.88%),XX(19.99 亿美元6.37%),XX(20.18 亿美元6.43%),XX(21.37 亿美元6.8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0)。其中作为中国的首都,由于历史原因,仍将是外资金融的主要目标市场,并可以在北方市场与南方的XX 相互补充,各具特色。XX、XX 毗邻 XX,随着XX 回归,三地间经济联系更为紧密。由于XX 已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
30、且我国已明确宣布 XX 回归后要保持其国际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的地位,因此 XX 和 XX 在金融方面会与XX 连为一体。从这一角度来看,将来外国金融机构到XX 和 XX 设立分支机构的愿望会有所减弱。其它沿海城市,包括XX、XX、XX 等区域性金融中心对上述几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仍发挥辅助作用,它们对外资银行仍将缺乏足够的吸引力。5.2 西部开发与外资引进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问题,促进经济平衡发展,实现全国 X 围内合理的资源配置,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点逐步转向中西部地区。因此,需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内外资投入,在中西部大城市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不仅可以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加快当地7/
31、9金融市场的发育,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并能辐射周边地区,带动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所以,引导外资金融机构的分布由沿海向内地辐射,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扩散,对于消除我国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状况能发挥重要作用。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在向内地省区扩展时,在中部地区,XX 作为金融中心城市,当然是首选区位;而在西部,仍将集中于XX和 XX。这种地区布局不仅有利于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也能促成我国金融中心体系的发育和成熟。5.3 世贸组织和投资国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契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将上新的台阶。但在加入WTO 之后的初期,出于成本及
32、投资回报的考虑,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的经营网点数并不会有较大的增加,各银行将集中有限的资源,提高现有机构的经营规模和盈利水平。但不排除在经济比较发达,或具有发展潜力而外资银行机构较少的中心城市,如、XX、XX、XX,增设分行的可能性。此外,由于前文提到的我国引进外资金融的投资国别过于集中的问题,因而今后的政策导向应适当限制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银行,多引进加、德、英等欧美国家的大银行。同时,加强对同一跨国银行在华设立机构数量以及外资银行来源国分布的管理,以避免某一家外资银行垄断经营或在华的外资银行过于集中于某一国。6 6结论结论改革开放二十余年,伴随着开放领域和地域的逐步扩大,在中国的外资金融
33、机构数量已大幅度增加。但这些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地域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本文从三个视角分析了其分布特点,即: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之间:绝大多数的外资金融机构分布在经济发达、外向度高的东部地区;城市之间:明显集中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3个大都市密集区,并集聚于少数几个城市,XX 是目前外资金融企业进入中国的首选区位;投资国别之间:欧美和东亚地区的投资国在区位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东亚国家和地区在华选择金融分支机构区位时明显具有地缘经济的接近性。从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总体发展状况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是影响它们决定分支机构区位的主要因素:市场规模、人力资源、信息流通、历史传统、地缘经济和
34、政策导向。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外资金融机构区位的总体发展趋势表现为扩散与集聚并存。从地域扩散来看,是从经济特区到沿海经济开放城市,再到内地城市的逐步扩展。而从集聚的角度来看,现有的分布格局在近期仍不会改变,未来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会继续向几个主要的金融中心集聚。注释:1由于资料所限,本文仅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到 1997 年底的外资金融机构的数据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发展趋势。此外,考虑到数据分析的连续性,也未将 XX 特别行政区列入研究的城市 X 围。2本文中研究的外资金融机构包括三个概念,分别是:代表处,是跨国银行最低层次的国外分支机构,其主要业务包括为总行在东道国的客户提供服务、收集当地
35、政治和经济情报、监督总行设在东道国的代理行的业务;外资银行分行,是跨国银行最高层次的国外分支机构,分行可以从事东道国的各种国内外业务,8/9与当地银行和其它外资银行展开竞争,并要受投资国和东道国有关法律和政策的双重管制;营业性机构,除外资银行分行外,还包括中外合资银行、外资独资银行、外(合)资财务公司、外(合)资保险公司分公司和中外合资金融公司。详细资料可参见(李东阳,1994;中国金融年鉴 1998)187 页。参考文献:1 戴相龙主编中国人民银行五十年: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历程M:中国金融,1998。2 高兴华,宋晶试论我国金融中心的层次体系与分布格局 J 城市问题,1996(4):11-1
36、4。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我国的金融业对外开放 20 年综述 J 经济参考:金融市场分册,2000(1):104-105。4 黄胜涛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J 世界地理研究,1997(2):15-20。5 李东阳编著当代西方国际投资学MXX:东北财经大学,1994:180-183。6 李静,丁四保世界跨国银行网络与我国银行机构的国际化分布 J 世界地理研究,2000(1):17-22。7 廖笑非对引进外资银行策略问题的思考 J 亚太经济,2000(3):54-56。8 X 狄跨国银行与金融深化MXX:XX 远东,1998。9 牟益斌关于我国引进外资银行若干问题的探讨 J 国际金融研究,19
37、99(1):60-65。10 庞效民关于中国世界城市发展条件与前景的初步分析 J 地理研究,1996(2):67-73。11 XX 市课题组迈向 21 世纪的 XXMXX:XX 人民,1995。12 X 文忠日资和韩资企业在华投资的区位行为和模式研究 J 经济地理,1999(5):54-58。13 赵京霞,俞雄飞外资银行的进入与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J 管理世界,1996(5):41-49。14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1998M:中国统计,1999。15 中国交通年鉴 1998M:中国交通年鉴社,1999。16 中国金融年鉴 1998M: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1999。17 中国经济年鉴 1998M:中国经济年鉴社,1998。18 周一星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 J 城市规划,1998(2):22-25。19 周一星新世纪中国国际城市的展望 J 管理世界,2000(3):18-25。20 朱国庆,顾卫平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J 中国经济问题,1999(1):24-2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