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节优质小学语文课的评价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一节优质小学语文课的评价标准.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一节优质小学语文课的评价标准浅谈一节优质小学语文课的评价标准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语文教育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和探索“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的基本评价标准”这一带根本性、导向性的问题,希望弄清楚新课堂与旧课堂到底有哪些区别,以探索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更好的落实新课程理念,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一、努力做到“实”首先教学内容要“实”,即要有具体而实在的教学内容,也就是常说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要知道这节课所传授的知识、所要培养的能力、或所要进行的情感熏陶。实实在在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内容的实在、目标的明确是一
2、节好的语文课的首要条件。(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对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锻炼了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2)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一是对面上来说,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没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有内容的课。(3)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4)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3、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5)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这种课可以称为真实的课。在执教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大投入力度,不搞花样,实实在在地付出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二、一节好的语文课还要有突出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就是教师在正确地把握、深入地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需要着重引导学生去理解掌握的知识、能力或着重培养的某种情感。所谓难点,一是指教材中
4、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二是指教师针对平时学生的情况而确定的需要着力突破的知识障碍。没有重点的课也不是一节好课。教材把握要准。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把握教材,是教师能够驾驭课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语文新课堂应该是一个快乐的、对话的、开放的、感悟的课堂快乐教学是一种成功的教学实践,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是新课程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欲望强烈,以学为乐。那么,怎样才能献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呢?最基本的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三个充满”:1、充满情趣,使学
5、生热情高涨地学习语文。兴趣是入门的先导,热情是不竭的动力。要把一节语文课上得让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就必须把激发兴趣、调动热情放在首位。2、充满激励,使学生信心十足地学习语文。激励性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能鼓舞人心、增强自信。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学充满激励、让学生具有学习的信心感和安全感呢?首先要求教师必须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确保“学生无错”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坚持民主平等原则,多与学生商量沟通;尊重学生人格原则,不伤害学生自尊。其次是提倡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课堂用语:如盼其成功:“别着急,再想想,你会想起来的”;促其成功:“你想得真好!
6、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帮其成功:“你的想法真好,能把想法说得更清楚一些吗?”3、充满赏识,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语文。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赏识能使人灵感涌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赏识学生呢?赏识学生,就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就要蹲下来看学生,细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赏识学生,就要包容学生,在包容中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作为教师,我们永远也不要对学生说“你不行。”因为说学生不行,实质就是学校不行、老师不行,应该检讨的是学校和教师。有人问一位日本教师:“你们班上谁最差、谁最笨?”这位教师说:“不知道,我们班里没有最差的学生,更不存在笨学生,只有在不同方面
7、表现出色的学生。”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就能读出每一位学生的优点,欣赏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分享每一位学生成功的快乐。语文新课堂应该是一个对话的课堂对话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相对于传统的“独白式”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法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的标识。”对话教学主要有言语型对话、理解型对话、反思型对话三种课堂实践形式。言语型对话是指以言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学对话,可分为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理解型对话是指人与文本的相互理解与阐释,包括师本对
8、话和生本对话;反思型对话是指以自我反思为主要手段的师生对话。在课堂上,几种对话形式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错综复杂的对话教学实践形态。运用语文新课程理念来审视,进入对话状态的语文教学主要由生本对话、师生对话与学生的自我对话所构成,并且具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积极参与、面向生活的广阔天地、能挖掘学生无限的创新潜能四个显著特征或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学要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必须抓住三种对话状态,以切实发挥上述四方面的作用:1、生本对话,充分感悟,使学生在感悟中不断提高。生本对话就是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9、、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将学生阅读文本视为对话,强调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将个体感受与文本意义交融,与文本共同生成各种带有学生个性色彩的文本意义。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对这种解读的最高明的形容。2、师生对话,沟通引领,使学生在引领下不断进步。作为语文教学状态的师生对话,我
10、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语文课堂上的师生问答,而是蕴涵着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需要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因此,教学中的师生对话,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教学中的师生对话,不是居高临下地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是引领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探究发现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3、生生对话,互动交往,使他们在交往中不断发展。合作学习理论认为,生生对话是教学系统中极具潜力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因为,生生对话赋予了教学浓厚的情意色彩,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生
11、生对话给每个人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能使同窗真正成为学友。生生1、教学时空的开放,以拓宽学习时空,让学生时时处处可以学语文。传统教学的教学时空是封闭的,以上课、下课铃声为教学的起始和终结,教师走进课堂才表明教学的开始。开放的教学时空是没有严格的起点和终点的。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堂的时空向课前开放。比如,课前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学生可先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来帮助预习新课,以便课堂上与教师、同伴、文本对话,使课堂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特别是作文教学,如果事先让学生拟题、议题、定题,给学生较充足的准备时间,到作文课时,学生就会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二是课
12、堂的时空向课后开放。下课铃声绝不是教和学的休止符,它应成为继续探究的新起点。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是把所以问题解决在课内,而开放式教学则提倡把问题带出课堂、带向生活。如教学落花生一课,课堂上让学生讨论:落花生的品质与现代社会需求的异同,你想做什么样的人?课上教师不给统一答案,让学生在课外去采访当地的普通劳动者、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把这关于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的讨论引向更广阔的时空。2、教学课型的开放,以创新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开放的教学课型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构建起开放的教学课型;二是指不搞统一的教学课型,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
13、堂,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如质疑式(其操作程序为:“学生质疑带疑阅读尝试讨论小组交流解疑存疑。”)、讨论式(其操作程序为:“出示讨论题目定向学习材料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全班交流。”)、辩论式(其操作程序为:“学习新材料确定讨论题目分组做准备两组展开辩论辩后师生小结。”)、茶馆式(其操作程序为:“课前预习教材七嘴八舌谈见解教师适当作点评。”)等等,各具特色,开放多变。3、教学内容的开放,以开发学习的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开放的课程观认为,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媒介、一种载体,师生周围有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一是用好有字之书,包括教科书(引导学生读好用好
14、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由“教教材”转变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为师生的教与学所用)、课外书(古代多少学者说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如果诗人说“功夫在诗外”的话,那么学生则是“功夫在课外”)。二是关注无字之书(教学起源于劳动、生活,理应回归生活。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生活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我们应该随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三是开发自己的书(根据学校特色,开发校本课程,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语文新课堂应该是一个感悟的课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15、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从心理学角度来描述语文教学过程的心理动词就有很多,比如“感受、体验、想象、体会、思考、感悟”等。事实上,“感悟”与语文及语文教学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感悟”一词所揭示的心理特征更真实具体地反映了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的心理过程。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阅读特别强调“感性、感觉、感悟”,特别强调“多义性”,不能以“一解”去断然地统一“多解”,去否定“多解”,更不能用“人解”(别人的解)去统一“我解”(自我的解),去否定“我解”。诗歌的阅读尤应如此,传统的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教学模式不符合新课程的要
16、求,也不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教学规律,应树立“以人为本,自读自悟”的教学理念。因为在所有的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很讲究韵律和节奏。郭沫若把音乐性看作是诗歌的生命,只有吟咏、诵读,才能把诗歌的音乐美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朗读应成为小学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读中质疑、读中探究、读中感悟、读中释疑”,应该是阅读教学特别是诗歌教学的基本途径。我们的语文课堂只要体现出“快乐、对话、开放、感悟、探究”等特征,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爱学语文的人,会学语文的人,有丰厚文化底蕴的人,有语文运用能力的人,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三、教学方法要活。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保障。针
17、对教学内容的不同,每节课课都有其独特性,教师应根据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要运用得当。虽说“教无定法”,但那是指任何教学都不能采用固定的方法。我们认为,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灵活运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主动的、紧张的和有效的生成过程,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这里,随着科技的发展,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上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总之,一堂好课,教师应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一种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每一点进步,以愉悦满意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宽容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的差错,以兴奋满意的情绪激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在自尊、自信、自强中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