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真正发生(共8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236900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习真正发生(共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让学习真正发生(共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学习真正发生(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习真正发生(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让学习真正发生 任景业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学习理论是教育教学的依据和基础,对学习本质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伴随学校对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必然会对学习的本质做更深入的追问。以下是我尝试审视学习的定义,讨论学习的发生和一般的学习模式。学习的原有定义有不足什么是学习?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百度指出,学习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的行为方式。上面的定义给出了学习的方式和学习后的结果特征,却没有指出学习是通过什么机制、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对不同的人来说,阅读、听讲、研究、实践并不一定能引发学习。阅读中过目

2、即忘,听讲中左耳进右耳出,研究实践空忙一场的现象并不鲜见。因此,这几个定义在指导实践方面还存在先天的不足。再看辞海对学习的解释:“个体经过一定练习后出现的,并且是后天习得的能够保持一定时期的某种变化。是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上产生的适应性变化过程。”这个定义也没有给出学习是如何发生的这一“固着点”,关注点在学习后的过程和结果。以上定义代表了我们当前对学习的认识水平,对于教学和学习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辞海将“练习”作为学习中的关键项,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一,学习中重视练习,“学不会,练会;练不会,考会”,我们便看到了常见的情景:练习、练习、再练习;月考、周考、节节考。其二,我们对

3、学习停留于表面的形式甚至于有失偏颇的认识,体现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个观点就是“只要学习者的感官处于接受状态,他就可以学习。教师的职责被定位成尽可能清晰、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述。如果学习者理解不了,那就是不用心甚至是懒惰的表现。”学习是如何发生的那么,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走在熟悉的道路上,大脑不会关注道路两旁的景物;见到要好的朋友,不会在大脑中出现“他是谁?”的疑问;回到家中,不假思索就能走进自己的卧室对于这类可预知的情境,不会引发大脑对它的持续关注,也不会有学习发生。我们的大脑可以快速对外部的世界作出反应,能够快速区分:哪些是熟悉的,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可预见的。“我们早已知道如何处理那些可预见的

4、情况,而新的情况需要我们调整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学习。”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教授杰圭因弗斯特说:“只有当预料之外的情况发生时,或者发生的事情不明确时,我们才可能有意识地付诸关注。”一切都在预料之内,我们的思维是调用以往的经验习惯性去应对。此时,学习不会发生。只有当我们遇上未知的情境时,学习才有可能发生。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学习的产生来源于两种:第一种是遇上不可预知,或不明确的情境,引发思考、产生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发生观念和行为上的改变。第二种是在消遣中与已有的经验发生新的关联,引发思考,深化以往认识,发生观念和行为上的改变。我们重点关注第一种情境,并结合传统定义中“习”的内容,给出

5、学习的定义学习是因发现未知或为记住某一对象、掌握某项技能而引发的思维驻留过程。学习可以定义为一种过程这个定义将学习定义为过程,包含两部分,前一部分为“学”的内容,“学”是发现未知,并为此引发思考的过程;后一部分为“习”的内容,为记住某一对象、掌握某项技能而引发的思维驻留过程。在“学”中强调“未知”“思维驻留”;在“习”中突出“记忆对象”与“掌握技能”。在“学”中,发现未知是前提。而在“习”中,其对象并不一定是未知的。我们过去对“习”的内容研究较多,因此下面将重点讨论“学”的部分。这个定义突出了思维的参与,强调要有思维驻留,而不是坐在教室内的“听”与“记”;还强调“未知”,人们基于本能和天性提出

6、问题“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无不指向未知。发现未知是学习的前提,也是学习要解决的问题。人们知识的取得,对世界和社会的了解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将未知变为已知的过程,没有对“发现”“引发”作限定。“发现”可以是自己在情境中发现,也可以是在解决问题中遇到,也可能是在他人的提示下发现。“引发”也可能有不同的方式诱发思维在此问题上投入更多的驻留时间。而正是这种“发现”“引发”途径的多样性,造成了学习的复杂性,但我们仍然试图寻找到能使我们发现未知的基本因素,供我们改进教育教学之用。发现未知的五因素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如何发现未知呢?第一,来到新的情境,基于人的天性的好奇,面对未知,我们会自然地提出“是什

7、么?怎么做?为什么?”一连串的问题并不需要任何人的启发引导,这是基于人的天性的“天启之问”。第二,我们要完成一项任务,可能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此时,我们头脑中关注的是“怎么做”的问题,这类问题是“实践之问”,是需要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只要做就有可能发现未知。这种情况下,需要的是合适的活动。第三,我们产生的问题,一部分来源于新的情境,一部分来源于结构化的思考。比如,两个物体a、b比较大小, 会想到有a>b、a<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第四,对于一个情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未知,不是每个人都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我

8、们在别人的指示下才会发现未知。人们由于感官和经验的局限,看不到、想不到、做不到是正常的,这常常需要我们一起分享,借鉴别人的所见、所想、所思。以发现自己思维中的盲区,弥补感官的局限和经验的不足。第五,人们面对的未知世界太过广阔,因此在关注、探究诸多未知方面必须有所选择和取舍。也就是说,我们发现了未知,并不一定能引发下一步对这个未知投入思维和精力去关注、思考、研究,有的仅仅是一个发现而已,有的会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探索。此时经由思考再提出的问题就多了一些理性,有时又会提出一些与当前实践没有直接关联的问题,我们将这样的问题称为“理性之问”。由此可知,人们的学习之所以产生,也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发现未知

9、,并引起思维驻留才能发生学习的行为。对未知现象好探究的天性、成就感、外部的精神或物质方面的诱惑,都会引起思维的长时间驻留。学习发生的四个推论这样定义学习,我们理解在学习中情境为什么是有用的、活动为什么可以促进学习、为什么新课改倡导交流与分享等。同时,我们也不难得出下面的结论:第一,执行程序不一定有学习发生。经历不一定引发学习,实践也不一定导致学习发生。在别人的指令下盲目执行命令的实践不能发现未知,即使发现未知也不能令思维驻留过久,也就不一定产生“学习性的思考”。课堂形态可以划分为“执行的课堂”与“发现的课堂”,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执行的课堂”中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为什么在“发现的课堂”中才

10、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二,发现未知并不一定能保持学习的进行与深入。遇上未知,思维可能会放弃对未知问题的关注,引发不了学习的产生。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榜样、奖励是有效的。外部的指导有可能会中断学习的进程,外部力量的不当介入会减弱学习的动力,教育中的不当奖励和批评可能会中断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难度过大,超出学习者能力的任务会使学习中断,因此要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帮助和充足的实践内容。第三,有无学习发生与是否将问题解决无关。经历中如果遇上未知问题,解决了或没有解决问题,达到目标或没有达到目标都有学习。在路上,就是在成长。第四,天生的好奇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最直接,也最自然。我们要关注情境本身对学生天性的激发,并需要提供合适的条件,让学生保持合理、持久的好奇,这是人生幸福、社会前进的基石。搞清楚了“什么是真正的学习”,研究明白了“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学习!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