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通用技术教学教案.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7236087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通用技术教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通用技术教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通用技术教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通用技术教学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通用技术教学教案从化二中通用技术必修1教学教案第三章 怎样进行设计第四节 怎样挑选材料课型新授课课题怎样挑选材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设计的一般过程,能明确设计问题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设计问题的价值分析情感目标培养合作学习,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重点1、 在引入的“观察与思考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思考;2、 在“明确设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上着重从宏观讲技术问题是否能解决、是否当前可以解决、是否值得解决;难点1、 在引入的“观察与思考”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思考2、 在拓展与应用环节,分析类似于水变油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归纳课时安排1教具TOP2000网络教学平台,直接使用Powerpoin

2、t软件进行广播板书设计思考:1、大海啸造成如此这大的损失,有何应对良策?如何解决? 思路: 需要 产生问题 设计系统 满足需求? 2、设计的步骤 3、设计问题的来源 4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5、明确问题 6、水变油等问题的价值分析学情及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措施 1、学生通过第二章学习,了解了设计的一般过程,急于想动手设计,但不知道该如何开展设计工作。2、学生对“问题”并不陌生,从小到大,他们已经接触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传统教育底下的学生多数是被动的接受问题,没有主动去发现问题的意识,遇到问题总是退缩和回避.对于发现技术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学生可能知道可以从观察日常生活来发现问题,但对其它的途径和

3、方法并不了解。如何让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就成了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同时这里要让学生明确教材这里指的问题是技术问题。提高他们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教材分析教学措施本节内容是本册教材在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首要阶段,是学生确立设计项目,进行独立设计活动的第一步。本节内容由“问题的来源”“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两部分组成,在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作了适当的拓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是一种在日常生活有广泛运用,且可以形成能力迁移的课程内容。引入“观察与思考”部分,采用学生了解的印度洋海嘯的案例,通过观看影片,思考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中,采用一

4、系列人类面临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与分析。教 学 程 序步骤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及反思引入新授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技术与设计的基础知识.提问:回忆一下前两章学习中我们学过什么:生:在第一章同学们学习了技术及其性质,以及科学、技术、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第二章的学习中,我们学会选择适当的思维方法,学习设计的基本知识方法,掌握设计和交流的技术语言,发现自己内在设计潜能,培养设计能力,了解了一般设计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从本节我们开始学习怎样进行设计。通过学习将会掌握相关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了解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综合考虑设计的条件和因素,优化设计方案,最终实现设计,从而完成新课

5、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是一种有目标的创造性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遵循科学、合理的设计程序,能有效地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在各个阶段和步骤中的问题,以保证设计能有序地进行。板书:一、设计问题的来源: 视频:2004印度洋大海啸启示录设问:印度洋海啸造成了如此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是什么原因?有什么解决办法? 小结前一阶段学习的知识点学生观察与思考,理解设计一般步骤. 提示学生参考设计的一般步骤进行思考。步骤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及反思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板书:1、设计的步骤 设计通常从调查需求开始,历经确定设计设计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优化设计,直至新作品或者新产品的诞生而结束。

6、学生回答:1、 造成灾难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预警2、 类似于太平洋地区,建立环印度洋海嘯预警系统视频二:太平洋海嘯预警系统教师小结:对比太平洋和印度洋,虽后者发生海嘯的可能性较低,但没有相应预警,造成了重大的人员、财产损失。回到设计问题来源问题上,案例中的问题来源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而整个问题的解决遵循的是这样一个原则:需求 发现问题进行设计解决问题注意我们这里的问题是特指设计问题,什么是设计问题?设计问题是设计过程中尚待解决或弄不明白的事情。设问:设计问题的来源,预警系统是生存的需求,哪还有其他来源吗?板书2、设计问题的来源5分钟提示学生,如何构建预警系统。针对学生回答,拓展知识教 学 程 序步骤

7、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及反思教师点评教师小结:学生回答:通过观察生活,思考问题,这是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现在老师准备了三部相关的科教片,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一下设计问题的来源。视频:魔鬼公路 热岩 宝马车设计a设计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b别人给出的问题c基于一定的目的有设计者自己主动发现问题问题产生的三种情况第一种,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第二种,由别人给出问题,设计者必须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例如,为了减少空气阻力,人们设计了外观呈流线型的汽车.第三种,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它。例如,热岩中为了找到新能源。设问:如果现在

8、老师要求大家完成本小组的设计,大家会确定什么设计问题?并思考一下你们是如何发现的?学生分组讨论: 针对学生回答,提示学生结合日常的学习生活经验。观察与思考,了解设计是如何展开的提问三个小组,对比其发现问题的途径。教 学 程 序步骤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及反思教师点教师讲解教师小结:板书:3、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学生回答:1、 设计题目确定的方法,2、 其他途径,情况一::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有:一、 观察日常生活:瓦特蒸汔机发明二、 收集与分析信息:三、 技术研究与技术实验。情况二:好,同学们的设计问题基本上是通过观察自己生活学习发现的,其他许多发现也是通过观察确定的,比如瓦特蒸汔机发明(PP

9、T22),还有收集与分析信息(PPT23)及技术研究与技术实验,比如刚才热岩中,科学家发现新能源,提取新能源的过程。从本质上讲,设计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它从问题出发,并围绕问题展开各项活动。所以明确问题是设计的第一步。实际上就是确定设计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询问,其设计问题是如何发现的。情况一:如学生比较全面的找到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则让学生举例说明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情况二:如回答不全面,则点评时引入具体案例.教 学 程 序步骤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及反思好,我们现在通过一些技术问题的分析,偿试一下如何确定一个设计问题.板书:二、明确设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设问:判断以下两个问题是否

10、明确。为什么?能否设计一个能回收天空中常常出现的不明飞行物的产品?怎样才能将冬天下的雪都有效地利用起来?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如何判断一个技术问题是否明确的原则:问题,违反了基本科学原理,既然是不明,无法找到相应的科学依据,且现今不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问题,其投入产出比不合理。除了案例中涉及的原则外,还有如下原则(PPT18)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问题的价值:问题是否遵循了基本的科学原理?至今为止,能否确认该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在你调查范围里,该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在更广的范围内,这个问题是否有意义?通过明确技术问题,找出判定技术问题的原则。教 学 程 序步骤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及反思课

11、堂练习教师点评学生活动教师总结现有的技术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技术发展以后呢?解决该问题所需的投入是多少?投入与产出的比是否理想?学生练习:1、能否制造出永动机? 2、能否用电来照明? 3、喝水的问题?4、设计椅子的时候,实用性?多功能性?5、能否去火星上种果树?6、怎样才能把冬天下的雪都有效利用起来?7、能不能把水“变成油?学生回答: 同学们都较好的掌握了技术问题确定的5原则,现在我们马上动手,就本小组初定的设计问题进行价值判断。以24人为一小组,选择设计问题,发现问题的不足。 1、考虑我们现在所能感受到你身边的工具或用品,你觉得那些还没有完全满足你的需要,我们可以来重新设计。2、设计中学生台灯并进行(可用直流电源)。3、设计多样式的相架。4、设计便携式的小板凳。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了解了设计问题的来源,知道了如何发现一个设计问题,并了解了如何判断一个设计问题是否有价值。同学们也分组确定了本小组的设计问题,请保留好相关讨论的文档,我们下一节就设计问题进行条件、要求与能力的学习.5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