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课程教学品质纵论(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德育课程教学品质纵论(七).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中学德育课程教学品质纵论(七)中学德育课程教学品质纵论(七)中学德育课程教学品质纵论(七)作者简介:特级教师,执教高中思想政治课十年,其后,从事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和编写德育教材,参与有关专家编写论著和德育教材十余部;发表论文四百余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陈光全单元 小学德育课程论 教师发展之路等专著。辞海指出:幸福是“心境舒适的境遇与生活”。学者赵汀阳认为:“有意义的生活必将引起幸福感”。笔者以为: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与客观境遇的结合,它至少包括生理维度、心理维度、伦理维度等三层含义。其一,幸福是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其二,幸福是一种快乐的生
2、存状态;其三,幸福是一种自我价值的满足与实现。在德育课堂场域中,教师与学生是协同创造幸福和彼此分享幸福的亲密伙伴。师生的幸福互为依托、相互支撑、凝结一体。如同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所描述的:课堂成了师生“内部的深层愉悦与外部的深层渴望相遇相融的圣地”。教师用心灵拥抱学生的心灵,用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师生在心灵相约、情感共振、思维互动、行为搀扶中,共同分享成长的喜悦,携手步入幸福的乐园。一、营造课堂的快乐性快乐是一种状态,快乐是一种品质,是外表掩饰不住的喜悦与内心不可抗拒的美好感受。中学德育课堂教学应该彰显快乐属性,让中华经典文化中的“孔颜之乐”得以传承。1.助推学生快乐地学习新版课程标准都
3、强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善于在他们的头脑里建立起形象,然后借助形象的涌动,直觉和感悟出经济、文化、政治、哲学理论的奥秘;在想象的境遇中,拨云见日,顿悟出理论的玄机。如此,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枯燥乏味,而会感到无比快乐。【案例】“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生活与哲学第 9 课)教学片段学生自学教材 P69-P71 内容后开展趣味活动21.请每个同学画一朵花,然后举起自己画的花并观看别人画的花。(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2.同学们为何画的是牡丹、菊花、荷花、向日葵(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3.如果不画具体的花,能否画出花来?(学生深入思考“花”与
4、具体的“花”的关系,借助形象的支撑,从中感悟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交流感悟:从“画花”中,你懂得了什么?(学生交流略)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将日常生活中学生习以为常的“画花”作为鲜活的课程资源,让学生通过亲历活动,借助直觉和形象思维,从中感悟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教师不是生硬地灌输,而是注重营造生活化情境,引领学生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去建构知识。如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呈现出迷人的风景;他们因发现知识的奥秘而惊奇,因对哲学原理的“顿悟”“觉解”而雀跃,快乐之情溢于言表。学生感受到快乐,便会乐观地看待这个世界;学生一旦沉浸在快乐中,他们就会心旷神怡地在学海中遨游,领略到生命的美丽
5、。2.教师要做快乐的教育者教师是快乐者,才能引发、激励学生的快乐情感。教师要让快乐从自己的心灵流向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快乐学习中,把自己塑造成充满爱心、豁达、乐观的道德主体。做快乐教育者的另一使命,就是引领学生主动地去创造快乐。教师“不应该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感受快乐,等待快乐的自我加盟;还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地创造快乐,学会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学会让生活流动着快乐的音符,让心灵变成道德的宇宙”1。二、彰显教学的价值性教育学者莫妮卡泰勒说:“教与学的过程是一种价值过程”2,“人作为价值性存在,其生存和发展之根就在于价值探索、价值实现和价值创造”3,人的特性就表现于个体“对人格尊严、生命意义的
6、寻求”4。德育的要义是培养和陶冶人的丰富的精神世界,以追求和享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价值性是中学德育课程教学的耀眼明珠。中学德育课程应引导学生在“价值探索、价值实现和价值创造”中真正做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欣赏和自主建构,提升3学生的价值素养。1.注重彰显课程的价值属性中学德育课程教学内容是对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高度浓缩和凝聚。注重彰显课程的价值属性,要求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潮流,关注社会变革,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把个人的成长和成才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获得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让生命充满活力;要帮助学生面对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能辨别真
7、伪,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掌握智慧的思维方法。2.引领学生增强理性,改善人性彰显德育课程的价值性,在于丰富学生的人性,增强理性,充盈人生的意义,促成学生享受幸福的生活。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通过教育,人性可以不断地改进”,“人必须尽早地使自己受理性的指挥”。幸福就存在于增强理性,改善人性并接受理性指挥的过程之中,这是中学德育课程教学应追求的目标。【案例】“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生活与哲学第 8 课)教学片段课堂交流:请用具体案例或名言、警句、谚语,说明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的哲理。教师的话言刚落,有几位同学便相继表达了观点。此时,谢老师将放在讲
8、台上的录音机启动,移步走到小高(该生有严重的口吃病)的课桌前,说:“请你发言,别着急,慢慢说,我和同学们都会洗耳恭听。”小高马上站起来,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每当他发言,老师和同学都真情鼓励)。小高不紧不慢地开腔:“毛毛细雨湿衣衫,这是我们乡间的一句俗谚。毛毛细雨不停地落,是一种量的积累;衣衫由干转变为湿,是一种质的变化。它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课堂上又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谢老师饱含深情地对小高说:“真棒!你把辩证法学活了(顺手拿起讲台上的录音机)。你的精彩表达已经录下了,磁带中还记录了你刚入高中时的两次发言。”“当时你说话有点结结巴巴
9、,吐字不清。通过一年半的语言训练,奇迹出现了!如今,你的发言既清晰、流畅,又有表现力。我把机子和磁带留给你。请利4用休息时间,对比地听一听,你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表达能力已经有了质的变化。(此时,小高的脸上绽露出自尊、自信的灿烂笑容)上述案例中,教师把对弱势学生的呵护、对人性的尊重,春风化雨般吹拂到学生的心灵,成为滋养他们生命的重要元素。置身于这种充盈人文关怀的诗意课堂,学生的幸福感会溢于言表。3.以情载理,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构课的价值高度,从根本上决定和展示课的品质。要营造具有价值高度的课,必须发挥情感的功能,采用以情载理,情理协同的策略,以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构。营造德育幸福课堂,教师
10、要编织一条微妙的情感纽带,并借助认知因素的协同,由低而高地引导学生从“感触”(进入情境,捕捉触点,感知人和事)、“感受”(延续感触,引发对人和事的感受)、“感染”(受情感的进一步熏陶,产生感同身受的移情体验)、“感动”(引起思想政治和伦理认识的升华),直至“感化”(认同建构某种核心价值观)。【案例】“实现人生的价值”(生活与哲学第 12 课)教学片段师:我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主人公名叫力克胡哲,生于澳洲,大学本科双学位,是一位企业总监。他巡回演讲超过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知名的励志演说家。他的演说触动过亿万人的心灵。大家愿意学习力克胡哲吗?生:愿意。师:力克是一位残疾人,出生时没有四肢
11、,只有躯干、头和长着两根脚趾的小脚,被他妹妹戏称为“小鸡腿”。他上学后饱受嘲笑,在自杀的最后一刻选择了活下来。此后,力克告诫自己永远不要放弃。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绝大多数普通人无法做到的事。下面我们就来观看他的一段演说片断(播放力克演说片断)。师:在这个片断中,我们看到了力克确实是一名极棒的演说家。更不可思议的是,他骑马、游泳、踢足球、打鼓样样皆能。他的座右铭就是:无手、无脚、无烦恼。师:力克通过砥砺自我,实现了人生价值。从他的成功中大家感悟到了什么?生(热泪盈眶):我太感动了!从力克的事迹中我懂得了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生(激情高昂):人人都可能
12、遭遇磨难。从力克的事迹中我感悟到了痛苦和5不幸犹如人生旅途上设置的栅栏,每跨过一个“栏”,信心就会增加一分,能力就会提高一步,人就会越走越远。生(动情地说):解读他成功的密码,我体验到了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我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支撑自己,说到做到。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要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祝福大家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不断前行,演绎诗意人生。教师凭借对教育终极价值的坚守,使德育教学变得纯粹,具有激荡心灵的力量。置身于这样的课堂,你会感受到教学主体间情情相融,心心相印;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都在感受、体认人生的价值。师生共同邂逅生命的高峰体验,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
13、起震撼,课堂也就成了师生享受幸福的教育场域。这个案例启迪我们,教师要以情载理,情理协同,引领学生树立价值理想,培养他们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创造等能力;促使学生“价值行为的调控和基于正确价值原则的生活方式的养成”,从而,“将社会普遍认同的一套价值内化于心,生成自身的人格系统”5。三、体现思维的创新性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幸福的课堂需要创新。1.引领学生成为学习之旅的探究者和发现者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倡导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中学德育课程中的探究学习有各种类型:既有整个单元的综合探究,也
14、有一个课时的主题探究,还有着眼于发散思考、深度感悟某一原理、观点而进行的单项探究。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为学生营造探究、发现、创新的支点,为他们提供自我超越的平台,从而让课堂充盈生命的灵性和美丽。【案例】探究一幅漫画内蕴的哲理(1)提示探究问题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一框第一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P67)中有一幅漫画。先让学生读图,然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放飞想象,自主探究该漫画内蕴的哲理。6(2)自主探究(学生凝神运思、沉浸在对漫画内含的哲学意义的探究中)(3)交流探究结果(摘要)发现 1:悬挂在山崖上的 A 与 B,既表现有尖锐对立和彼此斗争的一面;同时他们又被同一根绳子系着,结合为一体。据此
15、,这幅漫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矛盾”概念的内含,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发现 2:A 与 B 有着“你容不了我,我也容不了你”的状态。显然,漫画蕴含有矛盾斗争性的哲理,即矛盾双方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发现 3:A 与 B 悬挂在山崖上,“你也不能离开我,我也不能离开你”,从中可看出漫画蕴含有矛盾同一性的哲理,即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A、B 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彼此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发现 4:A 不烧断 B 头上的绳子,对立状态始终存在,也正是保持着这种对立状态,才维系着双方的平衡。反之,A 烧断 B 头上的绳子,对立状态结束,双方的平衡被打破,统一体就会破裂。据此,从漫画中可以领悟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其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即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其二,没有同一性也就不会有斗争性,即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上述种种精彩发现,无疑是学生自主建构的结晶,是他们创新思维所绽放的花朵。成功的案例表明,引领学生成为学习之旅的探究者和发现者,无疑是建构中学德育幸福课堂,凸显超越与创新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