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3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这次帅气的我为您整理了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重点: 1、背诵这首词。 2、咏月名句的收集和诗歌鉴赏。 教学难点: 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一起坐在这里,听着悠扬的曲调,在这屏幕上欣赏到了中秋的月色,如果我们一起由历史的长河向上追溯,追溯到上百年、上千年前,在我国
2、古代,有很多文人,他们在欣赏中秋月的时候,产生了很多感触,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就是大文学家苏轼的一首咏月词。 我们先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的词评家胡仔曾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余词尽废”是什么意思呢?就好像这首词是一朵特别美丽的奇花,当它开放后,其他的花朵都失去了光彩。从“余词尽废”,可见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之高。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词。先了解。 二、背景 1、了解。(看屏幕) 2、我们再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哪一句话提示了我们写作的背景?(小序) 总结:中秋时,大醉时。(看屏幕,补充介绍) 3、介绍“词”的体裁。 三、前提测评 给红
3、色的字注音。正音并全体朗读。 四、朗读训练 1、播放朗读。 2、学生跟读。 3、齐读。 五、思考讨论 1、读完了课文,我们就初步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要想读得声情并茂,我们还要学习课文的意思,深入了解表达的感情。 提问1、根据课文解释,发挥想象,再现这首词描绘的情景。 出示每个诗句的画面,同学描述,教师总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道月宫中的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分析:诗人问月问年,发挥了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呢?因为政治失意,内心激烈的矛盾。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想驾着长风回
4、到天上,但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分析:诗人为什么想要乘风归去?想要离开现实,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但“又恐”,说明他又有所顾虑,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哪比得上人间? 分析:月下起舞令词人陶醉,这里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生活的美好。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现实。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分析: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这就过渡到了下面的怀人。 不应有恨,何
5、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可是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 分析: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分析:的内心矛盾有没有得到解脱呢?解脱了,通过自我安慰。人事无常,有聚有散,自古如此。人的悲欢离合也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为此悲伤,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就可以了。 由幻想超然物外,到重新认识到现实的美好,认识
6、到现实总有不完美的地方,战胜了自己消极地想要离开现实的念头,表现了的乐观、旷达的胸怀。 2、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3、上下阙主要写什么?怎样联系起来的?(提示:古代诗词常常先写景,后抒情) 上阙:望月(写景)下阙:怀人(抒情) 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在这首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自由发言,领会词意,词人的感情。 5、对人生的感悟表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6、哪句话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总结:学完了这首词,我们深刻地认识了这
7、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一生时常处在坎坷之中,他的心里,有那么多的矛盾和斗争。但他却始终有着那么乐观的精神,那么宽阔的胸襟。不因为宦海的沉浮而自暴自弃,不因为生活的境遇而怨天尤人。让我们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六、能力训练 在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优秀的咏月诗词,有的优美动人,有的沉郁深刻。说说你收集的咏月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分析:说说喜欢某首诗的道理,可以从分析其思想,鉴赏其艺术着手。 出示范例,学生思考讨论,可写个大意。 七、音乐欣赏 听音乐可放声跟唱。加强背诵。听完一遍,回到首页齐读课文。(或背诵)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将刚才交流的你喜欢的一句咏月诗词及喜欢的理由写成200字的
8、短文。 九、退出课堂 水调歌头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3、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基本途径。 教学重点: 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教学难点: 阅读对话的基本途径及方法。 教学方法: 组织阅读对话,引导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邓丽君歌曲但愿人长久) 一、导入;示标。 师:大家觉得刚才欣赏的歌曲优美吗? 生:优美。 师:就让我们在这首歌曲的引领下解读宋词水调歌头,走近文学大师苏东坡。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在初一时学过苏东坡的浣溪沙,还能记得词中的一些句子吗? 生: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
9、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师: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配乐朗读全词。 (音乐声中,师范读全词一遍,然后生自由朗读全词一遍。) 三、开展阅读对话。 师: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对话;与环境对话。 1、与文本对话 师:初读课文后,我们了解了词的大致内容。现在开展小组讨论,请大家将自己觉得难以理解的词句提出来,
10、看看同学能不能帮你解决疑难。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交由全班讨论。 生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应该怎样理解? 生2:在清冷的月宫中起舞,赏玩自己孤单的影子,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啊! 生3:我是这样理解的:我在清澈的月光下起舞,赏玩着自己的影子,清冷的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呢! 师:两位的理解都有道理。 生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也不太好理解。 师:这句话是在责问月亮:你对人不应该有怨恨呀,但你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又亮又圆呢?词人借此来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深切思念。 师:解决了文句的疑难,让我们整体把握一下词的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上阕:望月思归;下阕:责月怀人。 师: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
11、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喜欢“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个短句很有节奏地描绘了月亮的行踪,表达了思念弟弟难以入眠。 生2:我欣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为它由月亮的圆和缺推想到了人的悲欢离合,而且悟出了人生难以十全十美的道理。 师:对。由“月”到“人”,是由自然到人事;而由今至“古”,则使得这人生感触更为深刻。 生3:我欣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由思念自己的弟弟推想到天下所有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幸福美满。 师:是啊!“长久”是时间,“千里”是空间,这两句的境界是多么的开阔! 师:让我
12、们再来朗读这首词,整体感知词的内容,仔细品味精美的语言。 2、与对话 师:语言,是情感的外壳。欣赏古代诗词,应该经过语言这条通道,走进的内心,领会词人的情感,这就是与对话。这里,老师提供两个参考话题,同学们可以据此展开想像: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出示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生1:我能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独郁闷,酒醉后幻想超脱人世间,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生2:我最欣赏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表现出来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见,饱受离别
13、之苦,但你还能想到天下更多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你有一种旷达的胸怀。 生3:我会这样问东坡大师:既然政治生活让你感到愁苦郁闷,你为什么不像陶渊明那样辞去官职,回归田园,过着快乐的隐居生活呢? 师:你的提问很 有深度。实际上涉及在政治生活中的“进”与“退”的问题。从词中来看,东坡对此是很矛盾的。但从他为官的事实看,他没有学渊明的“退”,他选择了“进”!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虽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爱民,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百姓们尊称他为“苏公”。所以,东坡的可贵就在于,他孤寂过,愁苦过,矛盾过,但他最终选择的是奋发!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师
14、:让我们第三次来朗读这首词,注意领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生齐读全词。) 3、与环境对话 师:这首词的想象与抒情都是围绕着什么来进行的? 生:明月。 师:“月下”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不知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你能联想一下,课文以外,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你能对它们进行简要的评析吗? 生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远在天涯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师:这句和课文中哪两句异曲同工?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望一轮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写得很平实。 师:真实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饰。 生3:“星汉灿烂,若出
15、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沧海的壮美,表现了曹操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写得气势宏大,气魄雄伟。 生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以月下登楼所见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忧愁和对故国的思念。 生5: 师:让我们从古人笔下的优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来。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你是怎样面对的,或你将怎样面对? 生1:我失败时,大多是靠老师和父母帮我从苦闷中解脱出来,我自己一般做不到。 师:相信今天的学习以后,你自己拯救自己的成份会逐渐多起来的。 生2:我以后遇到挫折,我会有苦闷,但不会消沉。因为人生很难一帆风顺,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我会认真分析原因
16、,吸取教训,从头再来,努力去争取成功。 生3: 师:同学们的发言让老师深受启发。读东坡的词,我总想到李白。李白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东坡则说“明有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醉以后,东坡“欲乘风归去”,李白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两位大诗人的浪漫何其相似!李白还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里,老师斗胆将这两句窜改为:“人生失意仍须欢,莫使年华付水流!”大家同意老师的观点吗? 生:同意! 师:让我们集体将这首词朗诵一遍。 (生齐背全词。) 四、阅读方法小结与作业。 师: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开展阅读对话的途径和方式: 1、与文本对话: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2、
17、与对话:展开想象,领会情感。 3、与环境对话:拓宽视野,加深体验。 大家对此有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生:有。 师:好。这节课的作业是:尝试通过阅读对话的三条途径解读苏辙词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师:最后,让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十年以后,你还会再读这首词吗?二十年以后,若干年以后呢? 生:会的。 师:是啊!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解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同畅饮陈年美酒,总让人口齿留香,久而弥笃。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以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荡,飘荡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逢,我们都会从心底迸发出一个声音:我爱东坡! 水调歌头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
18、理解的情绪变迁及其原因。 2学习词中的想象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情感的分析。 难点:情感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关于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宋仁宗嘉祐二年中进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实行变法,他持不同政见,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等地作地方官。后被新党中部分人罗织文字狱,兴起“乌台诗案”,下狱,经救援出狱,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旧党执政后,被招还,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但又与旧党意见分歧,遭排挤出任杭州、颖州等地地方官。当变了质的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
19、 南岛儋县)等地,徽宗即位时遇赦北还,死于常州。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它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他的词,开拓了词的境界,其风格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他的散文挥洒自如,随物赋行,写景抒情,十分自然。有东坡全集。(参考内容: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象。他的一生政治讽谕诗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
20、(如赤壁怀古、题西林壁) 苏轼的诗今存2700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他岁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还善于幽默旷达的笔调,随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这都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他的诗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他和南宋的辛弃疾行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他的散文,书,画等成就都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资禀忠爱,议论英发,历典州郡,所至皆有去思。其文章政事为天下所宗仰,盖过欧阳修为文坛领袖。喜交游,推奖后进不遗余力,一时知名之士皆归之如黄庭
21、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号称苏门四学士。有东坡集行世。)一言以蔽之:苏轼传智者在苦难中超越 二、词的简介: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也叫“长短句”。 词一般以“阙”或“片”为单位,一般认为只有一片的称为“小令”或“单调”(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两片的是“双调”(比较常见)、“三叠”和“四叠”即有三片和四片,比较少见。词必须有“词牌”,最初“词牌”与内容相关,后逐渐成为一种形式,只起到规定字数和格律的作用。 三、写作背景: 这首脍炙
22、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任太守,与弟弟子由经年未见。这一年即丙辰年(1076年)的中秋节,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词作。 (也可在分析词作的过程中插入介绍) (在中秋词中的重要地位: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余词尽废。”) 四、全体朗读并正音。 五、分析全诗(每一句的分析要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 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它说明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
23、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小结: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 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的心事浩茫。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 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
24、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圆而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 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 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25、小结: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六、总结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
26、,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七、拓展延伸: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有关中秋月亮的古代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 露
27、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课外比较阅读 (1)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字仲初。一生困顿,晚年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以后,诗风转变,乐府诗反映劳动人民生活面貌揭露统治暴行,与张籍齐名。)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下,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他们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睡乡。“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
28、仰望明月,凝想入神,意境悠远,耐人寻味。“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到谁家?”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瞩望吗?同是望月,而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落谁家”,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的深沉含蓄。此诗意境很美,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中秋望月的特定气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2)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原诗共四首,此为第一首。抒发了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
29、与共语的极度的寂寞孤独之情。李白爱饮酒作诗。月下独酌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却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偏把它拟人化,视为知己,引为同调,与卑鄙龌龊的尘世相比,真可谓是无情胜有情了。 诗的题目是月下独酌,而李白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场面,表面看来,诗人真的能够自得其乐,而背景则是无限的凄凉。诗的整篇,都给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可能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孤独感成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3)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
30、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此诗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看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极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转韵,平仄互换,抑扬顿挫,更觉一气呵成,有宫商之声,可谓音情理趣俱好,故“于古今为创调”(王夫之唐诗评选)。 第 32 页 共 3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