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2《中庸》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2《中庸》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中庸中庸节选节选 一、语基落实1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所给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y 须臾 丰腴 阿谀奉承 B.zhng中节中意中转环节 C.xun不眩船舷泫然泪下 D.d笃行驽钝好高骛远 解析 B 项,“中转环节”的“中”应读“zhng”;C 项,“船舷”的“舷”应读“xin”;D 项,“驽钝”的“驽”应读“n”,“好高骛远”的“骛”应读“w”。 答案 A2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适合。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达:通行的。?B.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 矣鲜:很少。 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及:达到。?C.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2、凡:大凡。 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昆:哥哥。?D.明辨之,笃行之 笃:忠厚。 学之弗能,弗措也措:安置。?解析 D 项,“笃”的意思是“坚持”;“措”的意思是“放下”。答案 D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微斯人,吾谁与归?率性之谓道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C.D.体群臣也体察民情?道之不明也虽愚必明?解析 A 项,细微的事;如果没有。B 项,遵循;全、都。C 项,体恤,体谅。D 项,弘扬;聪明。 答案 C4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B.“大学”相对“详训诂,
3、明句读”的“小学”而言,讲的是治国安邦的大道理、大学问。 C.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子思所作。是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D.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把它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解析 D 项,表述错误,是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答案 D5 5 下列各句从句式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B.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C.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D.诚者,天之道也 解析 B 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其他三项是判断句。答案 B2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 69 题。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
4、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 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 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 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 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 以治
5、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6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命之谓性 命:赋予。 B.喜怒哀乐之未发发:发生。 C.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育:孕育。 D.小人而无忌惮也惮:害怕。 解析 B 项,“发”的意思是“出现,表现出来”。答案 B7 7 下列语句中,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B.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C.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D.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解析 D 项前后两个分句是承接关系,其他三项是并列关系。答案 D8 8 下列对原文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
6、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独处的时 候也是谨慎的。 B.孔子认为,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 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C.孔子总结自己的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是:聪明的人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 这种主张。 D.孔子认为,知道了管理人的方法,就知道了修身的方法;知道了修身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天下国 家的方法了。 解析 D 项,理解错误,原文是“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答案 D9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2)中庸其至矣乎
7、!民鲜能久矣! 参考答案(1)和,是天下普遍通行的行为准则。3(2)中庸是天下的至道(最高的道德标准)呀!可是人们已经很少能做到了,(这种情况)已经有很 长时间了!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013 题。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 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 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 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
8、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 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 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 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 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选自中庸,有删改) 注方:书写用的木板。
9、策:书写用的竹简。敏:勉力,用力,致力。蒲卢:芦苇。杀:减少。齐明盛服: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跲(ji):说话不通畅。10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布:分布。 B.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远:远离。 C.所以劝大臣也劝:劝勉。 D.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豫:预备。 解析 A 项,“布”的意思是“陈列,写”。答案 A1111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的一项是( ) 夫政也者,蒲卢也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 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 继绝世,举废国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A. B. C. D. 解析说对待
10、诸侯国的方法,强调的是“诚”。答案 D1212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就像治理地的途径是多种树木一样。 B.孔子解释说,“仁”就是爱人,“义”就是要适宜地做事,这都是礼的要求。 C.做任何事情,事先预备才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做事都是这样。 D.文章在结尾处告诉人们怎样做才能使自己达到真诚,即要明白什么是“善”。 解析 B 项,对“义”的解释不当,原文是“义者,宜也”,就是事事做得适宜的意思。答案 B13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1)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2)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
11、 (3)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参考答案(1)所以,政事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 (2)让他们官位高,让众多的人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劝勉大臣。 (3)总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参考译文鲁哀公询问政事。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他们在世,这些政事就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治理地的途径是多种树 木。说起来,政事就像芦苇一样。所以,政事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 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
12、。仁就是爱人,亲爱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是事事 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至于说亲爱亲族要分亲疏,尊重贤人要有等级,这都是礼的要求。 所以,君子不能不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不能不侍奉亲族。要侍奉亲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 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 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为了修养自身。驱除小人,疏远女色,看 轻财物而重视德行,这是为了尊崇贤人。提高亲族的地位,给他们以丰厚的俸禄,与他们爱憎相一致,这 是为了亲爱亲族。让他们官位高,让众多的人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劝勉大臣。真心诚意地任用他 们,并给他们以较多的俸禄,这是为了体恤群臣。使用民役不误农时,少收赋税,这是为了
13、爱民如子。 经常视察考核,按劳付酬,这是为了招纳工匠。来时欢迎,去时欢送,嘉奖有才能的人,救济有困难的 人,这是为了优待远客。延续绝后的家族,复兴灭亡的国家,治理祸乱,扶持危难,按时接受朝见,赠 送丰厚,纳贡菲薄,这是为了安抚诸侯。总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 是一样的。 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预备,就不会不通畅;做事先有 预备,就不会受挫;行为先有预备,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走投无路。 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 办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得到朋友的
14、信任有办法: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 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有办法: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使自己真诚有办法:不明白什么是善 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 三、语言运用14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礼记曲礼上)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礼记内则) 注起:更加。简述以上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解析第一则材料是说,做子女的外出,一定要把自己的去向告诉父母;办完事回到家,也必须面告父母,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回来,以免父母牵挂。出游一定要有个常去的地方,学习也要有个固定的方 向,不让父母担
15、心。第二则材料是说,做子女的,对待父母的过错,既要和颜悦色地诚恳指出,又要考 虑到他们的心情,选择适当的时机,等到父母心情愉快时再劝谏。这样既不违背孝道,又能改善状况。参考答案两则材料的内容都是子女侍奉父母的行为规范,都体现了古代的伦理道德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第一则材料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把对父母的尊重落实于外出道别、回家告知等 细节之中,努力使父母宽怀、愉悦。在当代社会,做子女的应该更多关注、理解、尊重父母包括精 神情感在内的多方面需求,并以不断完善自我来宽慰父母。5或:第二则材料告诉人们,面对父母的过失,子女不应阿顺曲从,而应该和颜悦色地坚持规劝,帮 助父母改正。当今社会,
16、人们很有必要从古人的行为规范中汲取智慧,努力构建既明是非、讲原则, 又知礼节、重亲情的和谐亲子关系。 参考译文第一则:做人子女的,外出时一定要把自己的去向告诉父母,(外出办完事)回来了也必须面告父母,出游一定要有个固定常去的地方,学习也要有个固定的方向(不让父母担心)。 第二则:父母有过错,要低声、面色和悦地进行劝谏。劝谏不听,要更加恭敬,更加孝顺,等到父 母心情愉快时再进行劝谏。1515 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 明。 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经常到基层调研是了解真实情况,把领导经验和群众智慧结合起来,倾 听群众的呼声,调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领导干部增长知识才干,从而使决策 严格地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出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和制度。 解析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把修饰成分从原句中分离出来变为独立的单句,关键是把“了解真实情况”后的定语从原句中独立出来,变成几个单句。 参考答案各级领导干部经常到基层调研,可以把领导经验和群众智慧结合起来,既能倾听群众的呼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使领导干部增长知识才干,从而使决策严格地做到科 学和从实际出发。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制度,也是了解真实情况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