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12 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12 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1212 李清照词二首李清照词二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憔悴( )( ) 堪摘( ) 捻金( )闺门( ) 簇带( ) 风鬟霜鬓( )两盏( ) 多暇( ) 损( )【答案】 qio cu kn nin u c hun zhn xi sn第 2 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1)怎生:_(2)(这)次第:_(3)了得:_(4)合璧:_(5)次第(岂无风雨):_(6)吹梅笛怨:_(7)中州:_【答案】 (1)怎么,怎样。 (2)情形,光景。 (3)囊括得了。 (4)像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5)转眼。(6)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7)指北宋都城汴京。第 3 步
2、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2)_,到黄昏,点点滴滴。(3)三杯两盏淡酒,_!(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5)_,_,人在何处?(6)来相召,香车宝马,_。(7)铺翠冠儿,_,_。【答案】 (1)凄凄惨惨戚戚 (2)梧桐更兼细雨 (3)怎敌他晚来风急 (4)如今有谁堪摘 (5)落日熔金 暮云合璧 (6)谢他酒朋诗侣 (7)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作者名片姓名李清照(1084约 1151),号易安居士。简历济南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十八岁嫁金石考据家赵明诚为妻。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并共同从事金石学研究。早期生活优裕,金兵攻陷汴京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
3、孤苦,几经丧乱,数罹颠簸,最终客死异乡。2作品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描写闺情相思,反映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明快妍丽。后期则更多地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 。婉约派的重要代表,还写过一些情致豪放之作,风格多样。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评价婉约派代表词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来命名太空环形山的女性。文体常识婉约派,中国宋词流派之一。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
4、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以及后世诗词之风,皆受其影响。探究精研文本声声慢(寻寻觅觅)【背景介绍】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之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寻寻觅觅)。【整体感知】此词为李清照
5、晚年杰作,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集中刻画了南渡后,作者在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处境中的凄凉愁苦心情和饱经离乱的哀伤。【文本深读】1 1这首词起首三句的七组十四个叠字是如何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的?_【答案】 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 “寻寻觅觅” ,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丧夫、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
6、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 。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 ,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无光的。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寻觅的3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戚戚” ,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2 2这首词下片是怎样写“愁”的?_【答案】 下片用三层写哀愁:首言黄花堆积,菊惹新愁;次说天长
7、难耐,孤独增愁;再写雨滴梧桐,触景更愁。真是笔笔写愁,字字抒恨。而最后一笔收住,以“怎一个愁字了得!”作结,收束全文,开启新境,催人想象,发人深省,遂使竟日愁情,满纸忧思,达到了极点。3 3这首词除了大胆创新运用叠字、声情并茂之外,语言表达上还有什么特色?_【答案】 语言朴素自然。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等语几乎纯属白话, “这次第”是宋代口语。以家常语写心中事、身边景,发肺腑情,似是信手拈来,但语浅意深,显得极为自然真挚。评析诗歌的语言特点诗词的语言往往因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经历、生活、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不同,而在创作中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反映在诗词中就是所谓的语言风格。一般说来
8、,诗歌语言常见的有以下一些特点: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2朴素。朴素的语言特点:清淡质朴,洗练畅达,不事雕琢,言简意深,不加修饰,多用口语,较少炼字,却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朴素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其实在平淡之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表现出绚丽飘逸之美。4含蓄。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 ,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含蓄的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归家团聚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含蓄诗风中所惯用的多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善用典故等手法。5沉郁。在众多诗人中,有愤世嫉俗者,有报国无门者,有屡试不第者
10、,有屡遭贬谪者,有为民请命、哀叹民生者,他们的诗表达自我的哀怨,切中社会现实,反映阶级现象。代表诗人如杜甫、韩愈、李商隐等。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沉郁苍凉,节奏舒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画面气象万千,使人感受到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6豪迈。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铿锵有力,笔力豪健,节奏明快,音调高昂。豪迈诗风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包括边塞诗),这类诗歌的语言特点往往与诗人的心胸抱负有很大的关系。诗人们或因生活在盛世政治清明时期,受到美好山河的熏陶,心怀满腔热情;或因仕途失意,便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
11、功名的出路(如高适);或因国难当头而主动请缨愿死疆场(如苏轼)。所以在他们所写的诗歌中充满豪言壮语,显示出一种豪情。1设题形式(1)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注意:这类题,不重在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要充分调动感受,准确运用术语。古诗词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自然与华美绚丽;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平淡质朴;简练简洁与缜密工丽;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含蓄蕴藉与明了直白;犀利激越与平和舒缓;沉郁顿挫与明白晓畅;深沉苍凉与明快淡雅;多用口语与用典绵密;等等。2答题模式(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
12、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有何作用。即:术语分析感情(或作用)。4 4古人经常借雁来表达离别思念之情,词人在声声慢一词中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又何以牵动词人的心?_【答案】 大雁是候鸟,北雁南飞,宣告秋天的到来,自古逢秋悲寂寥,自然也勾起了词人的伤心;大雁来自北方,李清照亦北人,自金兵南犯,她孤身一人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追随南宋朝廷一路南下,看到北来的鸿雁,词人的心思也就飞向了北方的故园,不禁要问,故乡的亲友是否无恙。词人在一剪梅中写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那时那刻,鸿雁传书,互表相思。此时再见,过雁似乎还是那只过雁,然而物5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
13、,如何不悲?“雁过”不过是瞬间景象,却饱含愁思。【名句鉴赏】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鉴赏】 这三句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里作者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然而我们可以想象出,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永遇乐(落日熔金)【背景介绍】这首词是写作者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比较直接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可以肯定,写作时宋金已暂停
14、交战,南宋临时首都出现了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在元宵佳节,人们可以热闹地玩乐。作者却不愿与来邀的朋友去游玩,宁肯在家里听听人家的欢声笑语,并发出了“人在何处”的深沉感慨,反映了作者在饱受创伤和历尽沧桑以后晚年的悲凉心境。【整体感知】这首词是作者晚年流寓临安时所作,此词通过元宵佳节的今昔对比,真实而细腻地抒发了作者晚年的凄凉孤独之感,含蓄地表达出深沉的故国之思。【文本深读】1 1这首词“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三句在遣词造句方面有何特色?_【答案】 这三句点出时令是初春。 “染柳烟浓”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 “吹梅笛怨”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词人心中便有了
15、“春意知几许”的疑问。淡淡的春意中掺进了浓浓的隐忧,晚年的心境可见一斑。2 2请分析本词上片中景与情的关系。_【答案】 上片把元宵佳节的和暖晴朗的天气写得辉耀灿烂,同时又流露了物是人非、好景不长的感慨。这是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3 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_6【答案】 这首词虽写元宵节,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节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及身世之悲。上片写今年元宵节的情景。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描绘出元宵节绚丽的暮景,但紧接着一句“人在何处” ,却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这里包含着词人由今及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动。后面又写到“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
16、诗侣” ,这里对邀请的推辞,看似平淡,恰又流露出今昔心理状态的不同。紧接着词转入下片写当年汴京繁盛时代,自己有的是闲暇时间,而最重视的就是元宵佳节,着重打扮,无忧无虑地游赏。但昔日的繁华欢乐早已成为不可追寻的幻梦,而今国破家倾,夫亡亲逝,词人不仅由“簇带争济楚”的少女变为“容貌憔悴” “蓬头霜鬓”的老妇,而且心也老了。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 “盛日”与“如今”不同的心境对比,丽景与哀情对比,极有力地抒发出词人内心无限的孤寂悲凉,使人不禁为词人的处境而潸然泪下。【名句鉴赏】落日熔金,暮云合璧。【鉴赏】 这两句十分工整。颜色是鲜明的,景致是壮观的。缓缓滑下的落日就像金子融化开耀
17、眼夺目,天边的彩霞已被染成橘红一片,令人遐思飞扬,流连忘返。东边一轮如明玉的圆月已从霭霭涯际边跃了上来,底下涌滚着遥遥的晚云,犹如镶佩在流彩绸带上的一颗绚丽明珠。何等的鲜明,何等的壮丽啊!区区八字就把杭州的上元黄昏写得如此奇美,又不失自然的纯美。拓展边读边悟课内素材才女李清照李清照早年的生活是快乐的,但公元 1127 年,宋高宗赵构弃都南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随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此时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无定所,四处流亡。国家的半壁江山顿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百姓颠沛流离。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一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面对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损”呢?于是,一个纤弱女子,只能“
1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寻觅的是什么呢?其中之一就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 , “欲将血泪寄山河” 。在这一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的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也只能借用豪放的诗句,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抒发具有须眉般悲壮的爱国情怀。【应用角度】 “爱国情怀” “坚守个性” “面对磨难” “追求”等。美文悦读乱世中的美神梁
19、衡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7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欢乐。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
20、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数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想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
21、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这样去轻松地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于是宇宙爆炸,时空激荡,新的人格考验,新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失家之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两
22、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依据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都要坐两年牢。张汝舟被流放,李清照也随之入狱。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清照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却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李清照的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民怎么能不犯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
23、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座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8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别人看她如同
24、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
25、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有删节)【精要赏析】 因为李清照身处乱世之中,不愿与世沉沦,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容颜的美、自信的美、心灵的美,更在于才藻的美、独立不迁的美。国家不幸诗人幸,多灾多难的乱世成就了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达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爱巢倾覆的痛楚融入了诗作。文章突出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以早年的幸福生活反衬李清照晚境的凄凉;以世道的艰 难反衬李清照的理想美;以爱情、生活的磨难反衬李清照的心灵美、诗歌美;以世风“才 藻非女子事”来反衬李清照的执着。通过多角度的反衬,突出了李清照身处逆境,关心国 事,仍然进行不懈的艺术追求的坚强品格,使“乱世中的美神”形象更加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