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案模板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语文教案模板6篇.docx(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关于语文教案模板6篇 在教学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学习难点: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肥硕( ) 2、栖
2、息( ) 3、寥阔( ) 4、枯涸( ) 5、清洌( ) 6、梦寐( ) (二)填空、简答。 1、本诗 ,四川万县人。现代 、 ,代表诗集 等。 2、为什么说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答: 3、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答: 4、诗歌写出了秋天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二、自主探究 1、找出你喜欢的诗句或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写出你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2、“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你的疑惑,有疑问大家帮。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有价值。 (1)、 (2)、 (3)、 3、帮老师解疑惑 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
3、村秋景图? 诗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中描绘了几幅画面?发挥想象,给你最喜爱一幅画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说明这样命名的理由。每幅画至少拟三个名字。 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4、朗读,加深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并展开想象,在脑中描绘出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让自己置身于其中。 三、 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第一个环节。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2、第二个环节。请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4、,或一段优美的文字: 四、拓展延伸(走进来,一起收获成功的喜悦!) 1、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想像其中的意境,及其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把诗歌扩写成一个优美的散文片段。 五、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肥硕( ) 栖息( ) 寥阔( ) 枯涸( ) 清洌( ) 梦寐( ) 2.秋天选自 ,何其芳,现代 、 。 3.全诗共三节,结构上很相似,请简单加以说明。 4.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幅图: 第二幅图: 第三幅图: 5.在第一幅图中,写了两个画面,
5、一是 , 一是 。 6.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 芦筵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轻轻: 7.诗中描写的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8.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 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过这样的评论:“花之艳为牡丹,然而不实;果之绝为荔枝,然花不艳。”话中贬大于褒,我很为它们鸣不平。如果我们用宽厚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应把古人的评论改为 。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旁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6、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了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9.给全诗分三层,并简要概括层意: 第一层:( ) 第二层:( ) 第三层:( ) 10.诗中的“无心”隐喻的是 。 11.“无心”的“我”和“无心”的“你”指的是什么? 12.影儿和小河彼此邂逅倒映,表现了什么? 13.“小河”最终归入无情的大海,暗喻了 。 14.本诗前半部分的感情是 ,后半部分的感情是 。 15.“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16.全诗借助什么
7、物象表达思想感情的? 17.诗中的比喻有什么好处? (二) 红的、白的、蓝的 它不是石子, 却能使滚滚波涛 在我们心中激起, 它不会飞, 却能把我们带到奥妙的寰宇。 它没有口, 却能让我听到, 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啊,它是什么? 是老师的粉笔, 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 18.给这首诗加一个标题: 。 19.本诗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是 和 。 20.第一句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21.表达主题的句子是哪句? 2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带到奥妙的寰宇: 听到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14.秋天答案 一、积累运用 (一)1.shu 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2.q 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8、3.lio高远空旷。 4.h 干涸,没有水了。 5. li 水清。 6.mi 睡梦。 (二)1.何其芳 诗人 评论家 预言 2.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则体现农家特色;还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枯涸、更清冽,也暗示这是秋天。 3.农家丰收图 霜晨归渔图 少女思恋图 4.松弛闲静、宁静悠远。 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拓展延伸 1.(1)“飘”字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梦寐”有“朦胧”之意,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2.(略) 五、达标检测 1.略 2.预言;诗人、评论家 3.前四句描绘秋天的画面,各节诗的最后一
9、节加以总结,收束全节。 4.农家丰收图;霜震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5.山谷伐木;篱间背瓜果 6.“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用在这里,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轻轻”一词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7.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 8.牡丹虽然不实,然而为花之艳;荔枝虽花不艳,然而为果之绝。 9.第一层:(第一节)偶然邂逅激起的缠绵情爱。第二层:(二三节)写诗人所向往的人的影儿是怎样在自己的记忆里被自己日渐美化起来。第三层:写美丽幻影的破灭。 10.一见钟情 11.一见钟情产生爱意的双方 12.对爱的渴求,对美
10、好生活的渴求 13.人必将抛开美丽的幻想而步入复杂而险恶的现实人生 14.欢愉;酸楚 15.诗人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更是对爱情理想破灭的预言 16.用“我是一条小河”的比喻贯穿全诗。 17.使诗的意思含蓄,抒情味浓,形象鲜明、真切,语言耐人寻味 18.老师的粉笔 19.排比;设问 20.各种颜色的粉笔 21.最后一句 22.科学知识的世界;世界每个地方的消息。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洗碗,了解小是怎样根据画面内容写出洗碗的整个过程。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1教案设计 2、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看单幅图作文的要领:除了善于观察,还要适当展开想象。 3、能仿
11、照例文的方法看单幅图浇花,想象浇花的过程,先说一说,再写一段话。要写清时间,地点和浇花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顺序,连贯讲述。 难点:想象经过。 三、教学准备: 1、挂图或投影片四幅。 2、指导学生参加浇花活动。 四、拟定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启发学生交流“当好小帮手,爱做家务事”的情况。 二、学文明法: 1、指导看图,口述图意。 什么时间?/sjbwz/什么地方?谁在做什么? 2、指名读例文。(边读边点评) 第1句:收拾碗筷,做好准备。 第2句:洗碗的顺序。 第3句:小芳认真的洗碗,洗的很干净。 第4句:洗好后收拾好碗筷。 3、小结;这篇短文具体写了小芳是
12、怎样洗碗的,内容具体。 4、自由读“习作要点讨论”想想是怎样把小芳洗碗这件事写清楚的? 5、引导归纳:小看图时,看清楚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做什么?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出整个过程,把观察和想象到的内容写下来,就比较具体,生动了。 6、指名表演在家里做事的经过。 7、表演后学生说说。 8、指名读作业要求。 9、指导看四幅图,说说图意。 10、小结:小朋友在做些事时,也有一个过程,只不过书上没有全部画出来,在写作文时,我们要加进去。 三、快速成文: 1、任选一幅图,自由练说。(师生点评) 2、同位互相说。 3、投影出示: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的:1、认清这篇“记”的特点,理清这篇“记”的
13、思路。 2、探究文章的主旨:以竹喻人,赞扬任光禄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 课前学习:反复朗读课文。记识实词的词义。 一、复习巩固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1:有问必答:学生自出题,学生抢答。组织问答。 一问一答,复习课文字词的读音和释义。 教学反思 二、分析课文,探究主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设计:1、文章开头为什么用了近一半的篇幅论述世人对竹的态度?2、为何对任君治园植竹之事只用寥寥数语,而对任君的一番话却记之甚详? 小组讨论、交流 2 组织交流。 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三、拓展迁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比较阅读:
14、龚自珍病梅馆记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
15、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第10课时 口语交际 (可放在课外进行) 学习目标:学习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学习过程:1、收集有关网络的资料。 2、向学生征集一个“网络与中学生”的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3、在课代表的主持下开展活动。 第11、12、13课时 写作 第11课时: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自学 自学“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2 写作指导: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归纳他们的结构特点并寻找共性。1、“形散而
16、神不散”2、写景状物的顺序。 回顾、归纳、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准备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可把前面布置的观察笔记整理出来) 第1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 学生讨论自定 2 明确写作要求 写作 3 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1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教学反思 第14课时 单元小结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17、(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 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1 理解牛
18、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 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 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
19、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 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
20、、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齐读全文。 习题: 一、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 )mo( )shan( ) 几乎 石磨 扇子 ji ( )mo( )shan(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1、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 )地 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 ),渐渐地养成了( )的习惯. 3、牛顿( )值得我们学习。 语文教案 篇5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3.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
22、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 口语交际 一、名言导入 1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2记得或者学过哪些名人关于书的名言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
23、贵重的珍宝。” 3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二、自由交谈: 1自己读过哪些好书(说说书名,可不提及内容) 2介绍一本好书 3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读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4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 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明白; 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 要把握听的同学的疑问简要解答。 三、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注意:可以介绍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兴趣,应他们要求,介绍一本自己读过大家又感兴趣的书。小组之间评价谁介绍得清楚,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一本或两本书。 1各小组
24、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2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3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4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的读书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 (学生交流,体会好书的作用) 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是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都是“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四、生活拓展 1.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
25、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报纸)”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习作 一、导入激趣,拓展思路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一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让我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实事,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上,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二、自主习作 评议作文 1.交流
26、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再读一读。 5.自己修改习作。 三、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1.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2.自由读文章。 附: 我
27、喜欢(节选) 张晓风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 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草莓像个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地张结着。我喜欢抬头看树梢尖尖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里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 我喜欢夏日的永昼,我喜欢在多风的黄昏独坐在傍山的阳台上。小山谷里稻浪推涌,美好的稻香翻腾着。慢慢地,绚丽的云霞被浣净了,柔和的晚星一一就位。 我喜欢看满山芦苇,在秋风里凄然地白着。在山坡上,在水边上,白得那样凄凉,美而孤独。我也喜欢梦,喜欢梦里奇异的享受。我总是梦见自己能飞,能跃过山丘和小河。我梦见棕色的骏马,发亮的鬈毛在风中飞扬。我梦见荷花海,完全没有
28、边际,远远在炫耀着模糊的香红。最难忘记那次梦见在一座紫色的山峦前看日出它原来必定不是紫色的,只是翠岚映着初升的红日,遂在梦中幻出那样奇特的山景。在现实生活里,我同样喜欢山。 我喜欢看一块块平平整整、油油亮亮的秧田。那细小的禾苗密密地排在一起,她像一张多绒的毯子,总是激发我想在上面躺一躺的欲望。我还喜欢花,不管是哪一种,我喜欢清瘦的秋菊,浓郁的玫瑰,孤洁的百合,以及幽闲的素馨。我也喜欢开在深山里不知名的小野花。我十分相信上帝在造万花的时候,赋给它们同样的尊荣。 我喜欢另一种花儿,是绽开在人们笑颊上的。当寒冷的早晨我走在巷子里,对门那位清癯的太太笑着说:“早!”我就忽然觉得世界是这样的亲切,我缩在
29、皮手套里的指头不再感觉发僵。 我喜欢活着,而且深深地喜欢能在我心里充满着这样多的喜欢! 桌椅在哭泣 我是教室里的一张桌子, 能为同学们服务, 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爱一个人静静地聆听, 你们那朗朗读书声, 使我在睡梦中, 慢慢苏醒。 但是 你们对我毫不爱惜, 那锋利的小刀,直体内; 那黑色的墨水, 弄脏了我干净的外衣。 本是光滑的身躯, 却被弄得凹凸不平, 本是洁白的外衣, 却被弄得肮脏不已。 桌椅在呼唤, 桌椅在哭泣。 还我们一个洁净的身体。 让我们拥有从前的美丽! 一只小鸟的祈求 我是一只可怜的小鸟。 以前我生活在黄河上游的一片茂密的森林里,那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那里河水清澈、碧波粼粼;那
30、里野草肥美,鲜花盛开我和伙伴们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家园里,各种动物和睦相处,常常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时,聚集在一起举行盛大的Party,我们自由,我们欢快! 我们的家园无比美丽:春阿姨伴着欢快的舞蹈给我们送来阵阵春风;夏伯伯迎着蓝天白云为我们带来一池池碧水清泉;秋叔叔随着萧瑟的凉风给我们奉上一串串金灿灿、黄澄澄的果实;冬爷爷披上洁白冬装为我们报告着来年的希望。 我们为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园而感到自豪,感到欣慰! 时光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随着人类领地的不断扩大,我们可爱的家园渐渐遭到人类破坏。 当我再次飞回故乡时。眼前的景象令我十分诧异: 春日光临,小草妹妹从土里钻出来,不再是那么青翠欲滴;野
31、花姐姐张开笑脸,笑容中却蒙上了一丝丝忧郁;大河哥哥脱下厚厚的冰衣,身子却变得越来越瘦小;大树爷爷的病情日益严重,刚抽出的几颗新芽,是那么缺乏生意。 漫长的夏季实在难熬,烈日暴晒在裸露的林间,动物歌星知了的歌声也显得那样有气无力,听起来让人觉得意乱心烦。 秋天来到,树上的果实稀稀落落,没有过去的红,也没有过去的大,是那样的淡然失色。 寒冬刚到,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快快进入了冬眠。 不远处工厂里“轰隆隆”的机器声、公路上汽车“嘟嘟嘟”的喇叭声、树林中“哧咚咚”的伐木声,不绝于耳。啊,我们失去了原来那美丽迷人的家园。成片的树木被砍光,小草也面色枯黄;野花耷拉着脑袋;河水快断了流。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
32、座烟囱喷射浓烟。环境遭到破坏,蓝天不再蓝了,河水不再清了。我们原来的家园已变成了死气沉沉的“死亡地带”。森林里再也没有动物们的欢笑;再也没有暖烘烘的阳光;再也没有淙淙的清泉;再也没有宛转的摇篮曲 亲爱的朋友人类,快救救我们吧!我们渴望一片碧水蓝天,我们祈求一个安宁的家园。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读对话,了解内容 1.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交流: 1.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 练习用自己能掌握的方法概括短文
33、的主要内容(在前几个单元中任选两篇概括) 二、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熟读歇后语。 3.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附: 关羽失荆州 关羽失荆州的故事来自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当时孙权欲夺荆州,叫陆逊“速为孤图之”。陆逊闻荆州军马整素,无奈装病。陆逊对吕蒙献计:“云长倚恃英雄,自料无敌,所虑者惟将军耳。将军乘此机会,托疾辞职,以陆口之任让与他人,使他人卑辞赞美关公,以骄其心,彼必尽撤荆州之兵,以向樊城。若荆州无备,用一旅之师,别出奇计以袭之,则荆州在掌握之中矣。”关公闻听陆口守将吕蒙病危,换了陆逊,不
34、把陆逊放在眼里,果然撤荆州大半兵赴樊城,致使荆州失守。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的由来 唐代张怀瓘的书断中记载: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所谓“祝版”,是古时的祭祝文字,都写在木版上,所以叫做“祝版”。后来改用纸写,但按习惯仍叫“祝版”。王羲之曾写过“祝版”,是写在木版上的。由于他笔力强健,落笔有劲,因此字迹渗透入木,竟达三分之深,这就叫“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出自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周瑜手下老将黄盖为周瑜献计,欲用火攻曹营。并且黄盖愿意诈降曹操,行周瑜之诈降计。周瑜依计借故把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黄盖写信给曹操诈降,曹操中计,火攻成功。 4.背歇后语。 说说在读
35、书过程中,关于用歇后语的句子。教师出示几个带有歇后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形象生动 如: 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趣味语文 1.自读两个小故事,读熟练。 2.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 3.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拓展作业: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
36、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四、阅读延伸 课外作业:读选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 知识目标: A、掌握实词虚词:原,函 , 告,抑,本。 B、一词多义:与,归,易,告。 c、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 夜呼,东出, 3、 能力目标: 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引出文章论题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
37、愿苟且偷生。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人不知己者如是,真是可悲可叹,那么今天我们就由此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二、时代背景简介: 五代 (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
38、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徘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三讲解: (一)思考第一段: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 2问
39、:找学生翻译此句。 (用现代汉语概括这一句话。) 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明确:盛衰在于人事。 (2)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例证法 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概括: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 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 (3)重点字词: 原 - - 名词用作动词,推究,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所以 的原因 (4)如果我们不看下文,推想一下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内容呢? 明确:写庄宗如何得天下,写庄宗如何失天下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是如何写的
40、。 (二)第二、三段 (1)由时间理出过程 庄宗李存勖(885926)父亲晋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解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解释,回答,在这几年里,庄宗多少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908年(23岁),“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与:给) 912年(27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系:缚) 923年(38岁),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 (函:名作动,用木匣子装) 926年(41岁),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被动) 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3年,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
41、”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强调“兴”“亡”使动用法。)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2)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 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告:祭告,祷告。 盛:装。 盛以锦囊:“以锦囊盛”的倒装。用锦绫做的袋子装着。盛,装着,动词。 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 目的是说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那么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3)这
42、一极盛到极衰,运用了什么写法?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进行论证的部分。 明确:对比的论证方法。(第三段的前两个大句子,和第四段开头两个句子。)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夜,东:名作状。夜:在夜间。/ 东:向东。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一扬一抑的写法。读出语气,一赞一叹。) (4)由这一极盛到极衰,在感叹之余发出这
43、样的疑问:“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此句话是什么意思? 前一句是反问句,意思与字面相反,意为“不是 得之难而失之易”。重点句是第二句,意为“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回应论点。 此句用了正反对比。 抑- -或者。 本 动词,溯本、推求、跟“原”意思相近。 (三)学生齐读第四段,第四段进一步论证了论点。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翻译。结尾一句,以问句结束有何作用? 于:被动。 所: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的短语。 (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伶人才如此吗?) 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