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比对抽测通用技术要求(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比对抽测通用技术要求(试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环境监测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比对抽测通用技术要求(试行)准物质/标准样品中的目标成分测量而言,通常一个完整的测量方法还包括:前处理和进样 方式、分析仪器条件、校准方法、重复测量的次数、数据处理和不确定度评价等。对于气体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应该对测量方法中气体进样方式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便 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尤其是当被测样品或者参考标准之间的气体保存方式或者压力状态有 显著差异时,应选择合适的进样方式,确保不同的气体有相同的进样状态(如:压力、温度、 流量等)。对于液体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当在前处理中使用富集手段或必须稀释时,其对测量结 果的准确性和不确定度的影响应充分评估。稀释时应综合考虑溶剂
2、、标准溶液挥发等对测定 结果不确定度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稀释程序和定容方式。高浓度液体标准物质(需稀释)应 谨慎设计稀释程序,控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越小越好。4.3.3.3 参考标准的选择对分析仪器测量结果进行校准,优先使用校准等级序列中更高等级的液体标准物质作为 参考标准。如:比对样品如果是非国家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参考标准可选择国家二级 有证标准物质、国家一级有证标准物质、国家环境有证标准样品或国际计量比对取得等效互 认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比对样品若为国家二级有证标准物质,参考标准可选择国家一级 有证标准物质、国家环境有证标准样品或国际计量比对取得等效互认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 当缺少
3、国家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作为参考标准时,可以选用使用占比相对较高的品牌作 为参考标准,但此时只能比较参考标准与被测样品的一致性,无法做出准确性的判断。4.3.3.4 校准方式通常校准方法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单点校准、多点校准等。一般来说,提高校准频率和缩 小参考标准与被测样品的浓度差异,通常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单点校准更加适用于参考标准中的目标成分浓度应与待测样品中的目标成分浓度接近, 且待测样品浓度水平相同或相近的情形,常见于气体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比对中。当待测样品中的目标成分浓度水平差异较大时,可采用多点校准,由于待测样品浓度已 知,可根据实际待测样品浓度水平范围建立校准曲线;也可将
4、待测样品稀释至与参考标准中 的目标成分浓度接近,采用单点校准方式。可综合考虑根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估结果和测 量方法的测定范围等因素,确定校准方式。4.4 样品获取主导实验室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实验室按照比对抽测实施方案(和43L3)开 展获取比对样品并进行盲样编码。4.5 样品测试比对样品测试比对样品的参考值及其不确定度一般由主导实验室提供。或由主导实验室联合一家或多 家专家实验室,共同完成比对样品的测量。主导实验室应组织编写测试方法作业指导书,尽 可能统一、细化测试实验室的测试程序和关键环节操作。测试实验室应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 7开展测试,结果填报测试结果信息统计表。主导实验室和专家实验室共同
5、测量和赋值时,主导实验室和专家实验室的能力和所选用 的测量方法应经过验证或确认。主导实验室和专家实验室间的测量结果应参照JJF1117.1进 行相容性检验或满足以下公式:11 -21 4 k+ 联2(1)其中:羽和-、为和外2为不同实验室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不确定度,k为包含因 子,在95%置信概率下,k=2o主导实验室和专家实验室可采用各自的测量结果作为参考值,对待测样品的量值进行评 价。若评价结果一致,则为最终评价结果。若评价结果不一致,可参照JJF1960-2022标 准物质计量比对计量技术规范“7.5”,将主导实验室和专家实验室测定结果及其标准不确 定度进行合并后,对待测样品的量值进
6、行评价。合并前,确认测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后,可 先进行组内可疑值检验,再进行组间数据等精度检验。当各组数据不等精度时,对参考值 Xref及其标准不确定度U(Xef)的加权计算方式如下:1/咤(4)当测量结果等精度时,再检验各组数据平均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当无显著性差异,比 对参考值转化为算数平均值,比对参考值的不确定度采用等权方式合成。4.5.1 参考值不确定度评估参考值的不确定度来源包括测量模型的不确定度贡献和方法精密度的不确定度贡献。4.5.2 测量模型引入的不确定度评估测量模型的不确定度可参考JJF1059.1采用GUM法进行评定或参考JJF1059.2-2012采 用蒙特卡洛法进行评定
7、。主导实验室和专家实验室应该具备科学地建立测量模型并对其引入 的不确定度进行全面合理评估的能力。主导实验室应在比对方案中明确各项目比对抽测的不 确定度评估模型建立、各变量及其相应的不确定度分量评估方法,并组织专家对测量模型引 入的不确定度评估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证,保证不确定度评估的科学性和权威 性。4.5.3 方法精密度引入的不确定度评估在同一实验室内对某一被测样品进行测量,所用测量方法的精密度可通过日内重复性和 日间重复性体现。在同一天进行重复测量,所获测量结果的精密度为日内重复性;在不同天 进行重复测量,所获测量结果的精密度为日间重复性。重复性可通过标准偏差来量化,并据 此来评
8、估方法精密度的不确定度贡献。方法精密度评估通常基于对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测量获得的数据应符合正态性分布。 可先进行组内可疑值检验,再进行组间数据等精度检验。当各组数据等精度时,可采用多次 重复测定结果平均值的标准偏差评估方法精密度引入的不确定度贡献。当各组数据不等精度 时,应重新确认分析方法性能。正态分布检验可使用的方法包括“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检验法”、“夏皮洛-威尔克法达 戈斯提诺法”、“爱泼斯-普利法、组内可疑值检验或检验各组数据平均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可使用的方法包括“格拉布斯法,“狄克逊法”、*检验法”;组间数据等精度检验可使用的 方法包括“科克伦法”、“F-检验法九以上这些方法的详细
9、介绍可参考JJF1343-2012。4.5.4 质量控制比对测试期间,主导实验室应根据实验方法、测试周期、样品数量等因素,在比对方案 中明确质量控制要求,如:精密度测试、质控样测试、加标回收率测试、空白测试等。应尽 量参考环境监测标准方法,或在环境监测领域广泛应用且经过验证的非标方法,结合比对项 目特性以及仪器性能等提出质量控制措施的要求。对于某些容易受运输条件、环境温度外部条件影响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应严格控制 和记录保存温度、气瓶压力,测试前被测样品应充分稳定后再进行测试。4.6 结果评价461量值准确性评价(加值法)采取口值法进行待测样品量值的准确性评价。该法是化学量测量比对结果准确性
10、评价 的常用方法,几值计算如下:2y/(4)+ (工式)(5)式中,XL和U(XL)为比对样品标称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该量值和不确定度来源于比对 样品的标准物质证书或使用说明书;XR和U(XR)为主导实验室给出的参考值及其标准不确定 度。当坳值绝对值S1时,说明比对样品的标称值与参考值之差在合理的预期内,其量值相 对准确;当切值绝对值1时,说明比对样品标称值与参考值之差没有达到合理的预期,其 量值相对不准确。4.6.1 量值一致性评价4.6.1.1 双变量加权线性拟合法参考JJF 1960中的比对参考等式和GB/T 10628中的多个校准混合气比较方法,将各比 对样品的标称浓度、标称浓度标准不
11、确定度、参考值、参考值标准不确定度进行双变量加权 线性拟合,使得拟合点X,和同时满足公式(6)和公式(7)满足加权残差平方和Sres最 小。理论上,量值等效的各比对样品的标称浓度和实测浓度应能拟合成一条直线,即拟合度 r2时,应剔除残差较大的品牌(异常点)后重新进行回归,直至拟合 度fRo时说明标称值与参考值之差没有达到合理的预期,比对样品的标称值 相对不准确。(2)前处理操作影响评价若标准方法中明确规定需要做实际样品加标测试、空白加标测试,则需要评价前处理操 作对比对样品量值的影响。可分别测试前处理操作前后比对样品的量值,参考标准方法中加 标回收率评价其相对偏差;(3)干扰组分影响评价主导实
12、验室可根据比对样品的组成性质,对可能存在的干扰组分进行预估,并采用稳健 可靠的分析测量方法对干扰组分进行定量测量。(4)样品均匀性评价对于含有挥发性组分或溶剂的液体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由于封装过程中的组分和溶剂 的挥发可能对量值产生影响,必要时可开展瓶间均匀性评价。可采购同一批次或不同批次的 多瓶样品,分别进行量值评价,比较各瓶评价结果是否一致,分别考察批次内或批次间的均 匀性。对于各瓶评价结果不一致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应在比对总结报告中提示均匀性风 险。(5)证书规范性检查主导实验室可对比对样品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进行形式检查,检查依据JJF1186 和GB/T 15000.4及其更新
13、版本执行,也可在“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网址: ) ”和“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网址: ) ”分别检查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的取证范围、有效期等信 息是否真实、准确。4.7 比对总结报告主导实验室负责起草比对总结报告。具体内容可参照JJF1960-2022中的“7.7比对总结 报告的起草”编写。如果在比对测试期间还进行了稳定性核查、干扰组分检查、适用性核 查、证书形式检查或进行了使用中的潜在风险分析,则相关内容也应该写入比对总结报告中。比对报告正式上报和发布前,所有比对数据、图标及相关技术资料应保密,并使用代码 替代生产厂商信息。比对总结报告应通过必要的论证与审定。由于预算、人力成本、时间
14、成本等的限制,一次比对抽测无法从任何一家制造商处取得 足够多的样品来对各生产厂商标准物质/标准样瓶准确性形成严格的统计意义上的评估,因 此比对总结报告应注明“所提供的数据仅代表被抽测比对样品的质量水平”。4.8 比对资料归档比对过程中产生的技术资料应归档保存。包括:前期调研结果、比对样品采购或收发记 录、比对样品所附标准物质证书、预评估实验原始记录、分析方法参数、比对方案、比对实 验原始记录、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比对总结报告等。5、比对结果应用主导实验室可依据比对抽测评价结果管理实验室已有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或参考其 选择可靠的制造商作为合格供应商;也可将比对抽测评价结果推送相关应用部门,为其
15、选择 可靠的制造商作为合格供应商提供参考;也可将调查和评价结果推动相关管理部门,为行业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研制、监管提供参考。前 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比对抽测24.1 制定计划44.2 开展调查44.3 制定方案44.4 样品获取74.5 样品测试74.6 结果评价94.7 比对总结报告114.8 比对资料归档115、比对结果应用12 fh刖百环境监测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作为关键“量具”广泛应用于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期间核 查、分析方法的评价、监测人员操作技术水平考核、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等工作,是保障环 境监测数据准确、可比的重要前提。为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
16、数据质量,从量值源头确保监测 数据准确、可比,规范环境监测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比对抽测工作,制定本技术要求。环境监测领域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比对抽测可用于:1)为监测实验室标准物质/标准样品选用提供参考;2)为监测实验室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质量核查提供参考;3)为监测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研制和监管提供参考。本技术要求针对环境监测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特点,规定了开展比对抽测的技术方 法,包括前期调研、比对方案的制定与确认、结果评价、比对总结报告的编制等内容。本技术要求为首次发布,后期将根据环境监测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比对抽测工作进展适 时修订。如有相关标准或计量规程/规范发布,则以标准或计量规程/
17、规范要求为准。本技术要求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编制。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及人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杨靖、谭铃、师耀龙、吕怡兵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卢晓华、王德发、吴海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环境标准样品研究所:田文、李宁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解释。环境监测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比对抽测通用技术要求1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对环境监测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比对抽测的实施和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规 定,适用于环境监测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监督检查、量值确认、期间核查,以及监测工作 适用性评价等。其他市售校准或质控用工作标准的比对抽测也可参照本技术要求实施。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技术要求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
18、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 27417-2017合格评定 化学分析方法确认和验证指南GB/T15000.4标准样品工作导则第4部分:证书、标签和附带文件的内容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05-2016标准物质通用术语及定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2-2012用蒙特卡洛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JJF1117-2010计量比对JJF1117.1-2012化学量测量比对JJF1343-2022标准物质的定值及均匀性、稳定性评估JJF
19、1344-2012气体标准物质研制(生产)通用技术要求JJF1186-2018标准物质证书和标签要求JJF1507-2015标准物质的选择与应用JJF1960-2022标准物质计量比对计量技术规范HJ 173-2017环境标准样品研复制技术规范OIMLD18有证标准物质在国家法制计量服务机构计量控制覆盖领域的应用基本原理 (The use of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s in fields covered by metrological control excercised by national services of legal metrology. Ba
20、sic principles)JCGM 100:2008测量数据的评价一测量中不确定度的表达导则(Evaluation of measurement data - 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EURACHEM/CITAC Guide CG 4:分析测量中的不确定度的量化,第二版(Quantifying uncertainty in analytical measurement, second edition)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则。3.1国家有证环境标准物质/标准样品 national certi
21、fied environmental reference material由国家权威机构批准、发布、授权生产,采用计量学上有效程序测试了一个或多个规定 特性的环境标准物质或环境标准样品。其中有证标准物质的定义,详见JJF1005-2016。环境 标准样品的定义详见HJ173o注:本技术要求中,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国家二级标准物质、国家环境标准样品,统称为国家有证标 准物质/标准样品。3.2主导实验室pilot laboratory组织、实施比对抽测的实验室,对比对抽测负主要技术责任,在相关领域技术能力(主 要包括:人员、设备、环境、方法、材料)得到可靠验证,并能够确保比对结果公正性。注:可优先采
22、用取得相关领域CMA或CNAS资质的实验室。3.3专家实验室 expert laboratory在主导实验室的组织下,按照比对抽测方案要求完成比对样品的测量工作,且对方案涉 及的比对项目测量能力得到验证的实验室。注:可优先采用取得相关领域CMA或CNAS资质的实验室。3.4参考标准 reference standard在比对抽测中指定用于校准待测样品测量结果的测量标准。3.5比对参考值 reference value of comparison由主导实验室或由主导实验室联合专家实验室,通过实验室分析方式所获得的比对待测 样品的测定结果,具有不确定度和计量溯源性,通常以适当小的测量不确定度而被接
23、受。3.6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量值比对 quality value comparison of reference materials本规范中指由主导实验室通过自行采购、第三方采购、实验室抽借等方式收集制造商对 外正常销售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包括证书)作为比对样品,在规定条件下,对其标称特 性值及其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评价的活动。注:当需要抽借实验室在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时,主导实验室应对拟抽借的比对样品的封装状况、保 存条件等进行核实,确保其保存条件满足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要求。应抽借包装完整未经使用的标准物 质/标准样品(包括证书)作为比对样品。4、比对抽测环境监测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
24、比对通常为针对市售或已售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比对,参考JJF1960.2022标准物质计量比对计量技术规范比对类型分类3。主要比对抽 测流程如下:(1)制定计划:由主导实验室根据环境监测需求,制定比对抽测计划,规定比对 项目、相关应用领域等;(2)开展调查:主导实验室开展比对项目在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使用情况和市售情 况调查;(3)制定方案:主导实验室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比对抽测实施方案。方案应通过 专家论证,确保其科学、公正、可操作,特别是参考标准的可靠性和测定结果的溯源性、结 果评价方法的合理性与公正性。(4)样品获取:主导实验室根据比对抽测实施方案中的待测样品清单,通过自动 采购、委托
25、第三方采购或实验室抽借等方式收集制造商对外正常发放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 (包括证书或使用说明书)作为比对样品。主导实验室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对待测比对样品进 行盲样编码,隐去厂商、浓度等信息,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公正性。(5)样品测试:盲样编码后,由主导实验室自行或组织专家实验室依据比对抽测实 施方案开展比对样品分析。分析完成后,测试结果经解码后,由主导实验室进行结果评价。(6)资料审查:主导实验室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对待测比对样品证书或使用说明书规 范性进行审查。(7)报告编写:主导实验室负责起草比对总结报告,比对总结报告应通过必要的专家 论证和审定。制定计划开展调杳开展调杳主导实验室制定方案样品获取
26、主导实验室或委托机构样品测试主导实验室/专家实验室资料审查主导实验室报告编写图1比对抽测工作流程图4.1 制定计划由主导实验室根据当前环境监测热点、难点或实际工作需求,制定比对抽测计划, 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比对项目、应用领域(可以是环境样品分析、污染源样品分析,或是地 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等某一环境要素)、时间安排、测试方式(如:自行测试、联合 专家实验室测试、委托专家实验室测试等方式)等内容。4.2 开展调查由主导实验室根据比对抽测计划,对比对项目涉及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开展使用 情况调查和市售样品情况调查。其中:使用情况调查面向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应用机构,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应用机
27、构 名称、类别及所属地区,制造商名称及所属地区,在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浓度水平、基 体、包装体积、用途等。注意被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对调查结果的影响,可根据比对抽测计 划中确定的应用领域,选择开展相应监测工作的机构作为被调查对象。市售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情况调查面向市场,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制造商名称及所 属地区,样品浓度水平、基体、定值方式(如:重量法、比较法、协作定制等)、定值分析 方法、包装体积;对于高镒酸盐指数、石油类等由测定方法和程序定义的监测项目,还应关 注使用条件、适用范围等。市售样品情况调查可通过询问制造商或销售代理机构、查阅标准 物质/标准样品证书、查询“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
28、台”(网址: )和“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网址: )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4.3 制定方案主导实验室负责制定比对抽测实施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1)概述:包括任务来源、主导实验室、比对目的、比对项目及其遴选原则等。(2)比对技术依据(3)比对技术方案,包括:比对样品使用和市售情况调查结果、待测样品清单、样品 获取方式、比对目标及内容、样品分析方法、比对结果评价等。注:样品分析方法至少应包含:参考标准选择、样品分析方法(应包括方法原理、校准方式、测试程 序、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等)、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样品制备保存与使用条件等。4.3.1 比对样品清单及样品获取比对样品清单主导实验室根
29、据调查结果,综合考虑使用占比、所属地区、定值方式和方法等因素,选 择具有代表性的制造商、样品浓度水平、样品基体等,建立比对样品清单(应包括:制造商、 目标化合物、浓度水平、基体、包装体积、采购数量、采购周期和保存条件等)。必要时, 与供应商确认在售样品是否满足清单要求,可根据实际在售情况(如到货周期长、样品缺货 等)调整清单。通常用于结果评价的样品重复测定次数应尽可能不少于6次。在满足重复测定次数的前 提下,可依据样品包装体积、分析方法、浓度水平确定采购样品数量。对于气体标准物质/ 标准样品,一个样品可以重复测量多次,通常一个批次采购1瓶,若同时考察批次间差异, 可采购不同批次样品各1瓶。对于
30、液体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批次内差异通常不显著,当受 包装体积限制,1瓶样品不足以测定3次时,可采购同一批次的多瓶样品,以保证测定结果 的可靠性。此外,采购数量应考虑留有充足的备用样品,以防运输遗失、样品损坏等意外情 况。4.3.1.1 样品获取样品获取方式可以是主导实验室的实名采购,也可以是由主导实验室委托的第三方进行 匿名采购;可以从标准物质研制机构直接采购,也可以从标准物质使用单位或代理销售单位 采购。制造商发送比对样品给主导实验室时,应同时发送给该样品的证书或使用说明书给主 导实验室。主导实验室可以根据实际收到的样品证书或使用说明书对调查结果信息和待测样品清 单进行更新。4.3.1.2
31、盲样编码/解码由主导实验室不承担测试任务的人员或第三方实验室对待测样品进行盲样编码,隐去待 测样品浓度、生产厂商信息。对于需特殊稀释、前处理的待测样品,应清晰标注相关信息。 应提前设计内容清晰、完整、可还原的比对样品信息统计表,以便测试完成后对测试结 果进行解码。同时设计测试结果信息统计表,用于分析人员填报测试结果。应确保比对 样品信息、盲样编码、测试结果能够一一对应。4.3.2 比对目标及内容比对抽测主要包括量值准确性评价、量值一致性评价、量值稳定性评价、监测适用性评 价等内容。主导实验室可根据待测样品计量溯源性,选择合适的评价内容,制定合理的评价 目标。4.3.2.1 量值准确性评价当能够
32、获得国家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作为参考标准时,可采用主导实验室或专家实 验室的测定结果作为比对参考值,采用场值法评价待测样品量值准确性当缺少国家有证标 准物质/标准样品作为参考标准时,可以选用使用占比相对较高的品牌作为参考标准,采用 主导实验室或专家实验室的测定结果作为比对参考值,采用加值法评价待测样品量值准确 性。但存在由于参考标准量值存在偏差而导致的评价结果失真的风险。可在E值法的基础 上,采用双变量加权线性拟合法和待测标准互为参考评价法,评价各待测标液的量值一致性。4.3.2.2 量值一致性评价当缺少国家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作为参考标准时,可采用双变量加权线性拟合法评价各品牌待测样品量
33、值一致性/可比性。4.3.2.3 量值稳定性评价主导实验室可根据目标组分的性质,对不易稳定的组分建议开展稳定性评价。稳定性核 查与主导实验室对比对样品首次测量的时间间隔和该比对样品声称的有效期有关,若比对样 品的有效期为一年,该时间间隔可以选择六个月及以上;若比对样品的有效期为半年,则该 时间间隔可以选择三个月及以上。4.324监测适用性评价主导实验室可根据现行环境监测标准方法要求或监测工作对数据质量需求,对比对样品 的监测工作适用性进行评价。包括但不限于:(1)采用监测标准方法中的质量控制指标对比对样品标称值不确定度的适用性进行评 价。(2)根据监测工作的数据质量需求,提出并采用偏移度(R,
34、 %)评价比对样品标称值 的偏移情况;(3)标准方法中明确规定需要做实际样品加标测试、空白加标测试,可评价加标回收 操作前后对比对样品量值的变化情况;(4)比对样品中如果含有干扰组分,可能对特性量值的定值或对该标准物质的使用产 生影响,必要时可进行干扰组分检查。(5)同一批次样品瓶间量值相差较大,导致部分样品比对结果合格,部分样品比对结 果不合格时、可对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均匀性进行评价。(6)检查比对样品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规范性和内容正确性,包装的科学性、基 体等是否满足监测工作要求等。分析方法方法选择进行比对测试时,主导实验室应优先选择准确性好、精密度高和不确定度小的测量方法, 在确
35、保准确性和精密度前提下,主导实验室原则上应优先选择环境监测领域常用测量原理的 方法,但测量方法不限于标准方法,经过性能确认的非标方法也可用于本规范中的比对测试。4.3.3.1 方法性能主导实验室应对选择的分析方法关键性能指标(如:测量范围、线性范围、检出限、定 量限、正确度、精密度、测量不确定度等)进行验证或确认,确保其满足具体项目的比对抽 测技术要求。若某项口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定值方法和选择的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不同,且测量结果存 在差异,主导实验室应进一步研究和优化测量方法,明确差异来源并加以消除。若无法消除, 主导实验室可采用监测系统常用分析方法作为监测工作适用性评价的测试方法。如非必要,测量时尽量不要对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进行容器转换、稀释等操作。对于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