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开展构建时空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程标准素养达标1 .时空观念: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时间、338年的涮 水之战、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等内容。2 .史料实证:探究三国与西晋时期的分裂割据、东晋与南朝时期 的南北对峙、北魏孝文帝改革。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3 .历史解释:通过历史资料,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的开 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展、南方的开发、各民族政权的制度创新。4 .家国情怀: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时期认识汉
2、族与内迁边疆民 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开展国号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魏220年曹丕洛阳司马炎代魏称帝蜀221年刘备成都为曹魏权臣司马昭所灭吴229年孙权建业为西晋所灭时空定位自主预习必备知识 知识点一三国与西晋 教材清单 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二、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1.建立:266年,2.统一:280 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三、西晋的灭亡L背景(1)西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卑。内迁少数民族卷入西晋宗室的内部争斗。2)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2.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
3、的 匈奴贵族所灭。自此,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比拟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 变为南北朝的对峙。知点研析研微点误区警示1 .魏国的建立者不是曹操,所以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而属于东汉末年。2 .三国代替东汉并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并不是历史的倒退三国鼎立局面出现前,尽管东汉王朝名义上还存在,但其统治实际上已经瓦解,军阀 割据混战,国家分裂。三国鼎立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相对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来说是 历史的进步。三国鼎立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割据混战的结果,也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 必经阶段。知识点二东晋与南朝教材清单一、东晋南朝更替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年,武将
4、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 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 朝。二、“土族”的崛起L崛起: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土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 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土族。2.地位: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土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三、江南的开发背景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 了劳动力资源表现农业 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_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影响在江
5、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四、南北对峙L东晋:北边的疆域,大致到淮水为止。2.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但随后在军事上渐处下风, 又退回到淮水一线。3.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覆 亡大局已定。知点研析知教材思考点教材P2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解析:思考角度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如统治者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等。答案:提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展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既有统治者政策方面的 原因,也有经济技术方面的原因,同时又有自然条件、民族交融等因素的作用。学思之窗(教材P28
6、)根据材料,说说当时南方经济开展的成就。解析:思考角度根据中国古代经济的内涵来分析成就,古代经济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 种成分,然后得出结论。答案:提示江南比拟富饶,一年收获的粮食可满足多个郡中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帛可供全 国人穿用。知识点三十六国与北朝教材清单一、十六国政权更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替 成汉,合称“十六国民族关(1)内迁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系 (2)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I 民族隔膜仍然广泛存在 前秦 1) 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
7、方(2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根底脆弱,强大的前秦政权在沈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二、北朝1 .统一北方: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 年统一北方。2 .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5世纪后期内容迁都 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改籍贯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易服装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讲汉话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汉姓改鲜卑姓为汉姓定门第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土族阶层,将新改姓的局部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 等级通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土族通婚 影响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开展和社会繁
8、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根底3 .北魏的分裂: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东魏和西魏又分别被北齐、 北周取代。五个王朝合称 北朝。4 .北朝的覆灭: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北齐。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 一全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史料阅读教材P30)理解?魏书?中对孝文帝的描述史料解读史料主要反映了?魏书?对北魏孝文帝的评价,一方面高度赞扬了孝文帝的汉 文化修养,如“史传百家,无不该涉“诗赋铭颂,任兴而作等;另一方面又高度赞扬了孝 文帝的改革措施,如“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 之赐。知点研析研微点误区警示
9、1.十六国并非指的是北方出现的16个政权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但是并不是通俗说的“十六国, 因为这些割据政权除了北方最主要的15个政权外,还包括西南地区的成汉。2.教材P29东晋十六国形势图教材将十六国标在同一张图上是为了方便说明,并非说明这些政权同时存在。唯物史观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11)进步性: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开展;孝文帝改革后, 北魏社会接受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孝文帝的 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2局限性: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失去了 尚武的
10、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知识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的特点1)朝代更替频繁,多个政权并立,南北对峙。2小统一、大分裂,在分裂中民族交融逐步加强。13)大一统和局部统一时间短,分裂时间长,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图解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朝代更迭互动探究关键能力探究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史料探究史料一平城“虽富有四海,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迁都后孝文帝) 又说:“假设永居恒北,复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墙尔。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迁 都“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摘编自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兼评王仲荤先生的迁都原因说?史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过程中,应该说汉化
11、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 合并不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 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 正是由于文化交融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 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读史指导史料“很难移风易俗复值不好文之主“光宅中原说明了迁都的原因;“不免面墙尔 “王里史料“很难移风易俗复值不好文之主“光宅中原说明了迁都的原因;“不免面墙尔 “王里一洛阳说明了激发其改革的因素史料“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
12、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反映了民族文化交融的二影响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孝文帝迁都的意图。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激发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因素。答案:提示意图:实现统一大业;减少改革阻力,革除鲜卑旧俗;稳固北魏王朝统治。主要因素:孝文帝关注鲜卑族长远利益;孝文帝认识到汉文化的优越性。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文化交融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答案:提示影响:为国家统一奠定了根底;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开展。史论归纳多元视角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角度内容内涵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开展、逐渐交融的过程,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
13、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原因(1)根本原因:在共同生活的地域内,各民族之间密切交往,互相影响(2)具体原因:先进文化的吸引力,战争因素的影响,统治政策的强力推进形式途(1)民族迁徙,即东汉以来周边少数民族的大量内迁,这是民族交融的一种重要方式径)(2)友好交往,即北方其他各族逐渐改变以前的游牧生活,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而汉族也学到其他民族的畜牧业经验(3)联合斗争,即在对抗各族统治者剥削压迫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加强联系和友谊(4)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改革也起到推动民族交融的作用(5)民族之间的战争在客观上有助于民族交融表现(1)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2)东汉至魏晋时,西、北边陲
14、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民族长期定居,和汉族互相影响(3)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融,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实质(1)社会开展角度封建化(2)社会生产角度农业化针对训练(2021安徽亳州利辛高一期中)东晋南朝时期,北方面食在南方非常流行,甚至为朝廷规定的祭品。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A.面食的营养价值高B.商品经济的开展C民族交融的影响D.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北方面食在南方非常流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北民南迁把北 方的一些饮食习惯带到南方的结果,表达了当时南北方的民族交融,故C项符合题意。课时归纳总结知识联网史论术语1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15、成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势力开展的结果。西晋短暂统一后,国家又陷入 分裂状态,但从全局来看,社会经济曲折开展,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2.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地向内地迁徙,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 融。3.土族阶层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泗水之战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以稳定,有效地遏制了 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为后来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提供了必要的契机。4,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开展, 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根底。思维拓展素养提升东晋的门阀政治没有东汉的世家大族就不可能出现魏晋的土族。世家大族虽然带有
16、世代承袭的性质, 但其身份地位与具有法律保障的世袭封君毕竟有所不同。无论东汉的世家大族,抑或魏晋的 土族,其成员大都已经变换。促成这一变换的原因主要在政治方面:一是社会大动乱,二是 频繁的易代纠纷。东晋土族门阀土族的当权门户,有琅邪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 陈郡谢氏、太原王氏,在当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门阀政治。东晋只有皇室司马氏与 王氏共治天下,平衡和秩序才得以维持,于是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暂时局面,并被 皇室与土族共同接受,成为东晋一朝门阀政治的模式。摘编自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试题设计1.2021海南海口高一期中)东晋时期,琅邪王氏家族位高权重,与皇室势均力敌。当时百 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材料主要说明东晋门阀政治()A.取代皇权政治B.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C.确保政权稳固D.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皇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王与马,共天下可知,东晋时期门阀土族势力强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分 散了皇权,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了“共天下,而不是取代皇权政沿,故A项错误; 材料内容主要表达了东晋时期门阀土族势力对皇权具有一定威胁,而不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 补充,故B项错误;东晋门阀土族势力强大、独立性强,不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故C项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