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福建省福州市第三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1月福建省福州市第三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B.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1月福建省福州市第三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B(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 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考生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生号、姓名是否一致。2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 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I卷(选择题30分)一、
2、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从文辞的表达特征来讲,同为儒家精典,()。如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交友、日常交 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用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同时又 是、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不迫,今人顿生之感。正所谓“圣人语人不语神,语常不语怪”。虽说如此,论语在遣词造句上却从不粗陋,通篇可见精巧的句子结构,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这也与孔 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统一,极具韵律和美感。 1.下列与文中加点字“惬”读音
3、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协B.窃C.妾I).怯2 .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精典B.从容不迫C.遣词造句D.精辟.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A.济人利物安家落户如沐春风B.待人接物安家落户春风得意C.济人利物安身立命春风得意D.待人接物安身立命如沐春风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论语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中庸和大学却没有B.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C.中庸大学和论语相比,没有传递出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 有人因为懒惰或诱惑误入歧途。近年来,“毒文具”“毒跑道”“毒大米”等安
4、全事件频发, 使民众心有戚戚焉。那些生产“毒文具”、建造“毒跑道”或售卖“毒大米”的企、也和个人, 心中缺乏自律意识,被利益蒙蔽了双眼。这类人不懂得用坚韧的思想武装自己,不懂得约束 自己的行为,最终不顾法律,跌入犯罪的深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当下,上网课是很多学生的唯一选择。谁能适应上网课,严于律己, 就一定有所收获。相反,谁不学习,不努力,不自律,就要为此付出代价。网课,拼的是自 律。有些学生总觉得网课不是“课”,随便学学就可以,思想散漫,行动懒散,不受“课” 的约束,不闻老师家长的告诫。由此看来,他律的条条框框只能将人的身体行为囿于此,对 于不自律的人,甚至连身体行为也难以控制,又何谈有所
5、建树?若人人自律,则他律为锦上添花之举措。若每个人都明了自身的义务、责任,并一丝不 苟地去履行,去完成,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大同” 了吧。在此基础上的他律,便有了重要 意义。这时的他律就像一个精致整齐的模具,限定出一个大的规则范围。让他律内容成为共 识,和谐社会的基础不正在于此吗?由此观之,他律的大厦需要每个人的自律做支撑。有人说,遵守规则的社会是最自由的社会。为何?人人都已经将规则意识融为身体的一 部分,看似严苛的规则早已成为行事准则,所以人感觉不到规则的存在,就像鸟儿的双翅没 有被束缚。包拯的侄子包冕作为地方长官,利用职务便利,贪污用来赈济灾民的钱粮。包拯 查明事实真相后,按律处死了自己的
6、侄子。包拯没有因为私情包庇自己的亲侄子,是因为他 知道国家的法律是不容亵渎的,不能徇私,否则就有失公允,此后将难以服民。因此,他律 是自律的保障。自律是树根,是基石;他律是绿叶,是色彩。有了坚韧的树根才有了翠绿的叶,有了坚 硬的基石才看得到远方绚烂迷人的虹。只有自律和他律相得益彰,才能在自律与他律中,知 所畏、知所拒、知所守、知所信,走稳自己的人生路。也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有活力,有生 机,不断前进,走向复兴。D.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生活气息被更加平实温暖地传递出来【答案】3. A 4. A 3. D 4. B.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会永久落户羊城,这是广州加
7、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硕果。B.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C.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答案】A.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2分) A.听说你最近遇到了困难,不用担心,我定会鼎力相助。 B.您呈送的大作,我已经收到,拜读之后,收获良多。 C.小李,这次在你家聚会,我们多有叨扰,非常感谢。 D.学生会对食堂服务质量提出了改进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答案】c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
8、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先秦两汉时的楚歌毕竟是属于音乐类的文学,它的文学体式决定了它与音乐的必然联系。 宋代朱长文琴史卷六云:“古之弦歌有鼓弦以合歌者,有作歌以配弦者,其归一揆也。 盖古人歌则必弦之,弦则必歌之。”对照先秦两汉楚歌的具体情况来看,则并非“歌则必弦 之,弦则必歌之”,更多的时候是徒歌。但除了徒歌,许多楚歌是由琴来伴奏的,这让我们 了解楚歌体抒情表意的基本特性。如“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孟子反、子琴张 “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百里奚之妻唱琴歌时是“抚琴而歌”;赵武灵王梦见处 女鼓琴而歌鼓琴歌;以与钟子期为知音而名传后世的伯牙的水仙操;还有载于庄
9、子大 宗师子桑若歌若哭而鼓琴歌“父邪母邪!天乎人乎!”等等,均以琴来伴奏。有的虽然是 当时没有用琴来伴奏的“徒歌”,但后来也收入琴曲,如麦秀歌又名伤殷操而为后 来的琴集所收录,楚歌阳春白雪后来改为琴曲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我国的经典 琴曲,都说明琴的音乐特性与楚歌的文学情调有着特殊的艺术关联。故旧唐书音乐志 明确说:“礼记家语云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是知琴操曲弄皆合于歌J楚歌多 用琴来伴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古琴个性化的音色与楚歌悲凉哀怨的情调相吻合。故礼记乐 记有“丝声哀”之说,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亦有“丝竹之凄唳”之言,嵇康琴赋 认为琴“诚可以感荡心志,而发泄幽情矣”。庾信和张侍中述怀诗亦云:“
10、操乐楚琴悲, 忘忧鲁酒薄J也说明楚琴之音悲。近人陈思苓认为,屈宋时期的楚声用丝竹之器、清声之 律,其音高而激,其韵清而秀,其调哀而伤,音乐上的基本风格是悲怨凄美,哀婉动人。当 然,作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它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并非只宜于“哀 怨”。但古琴的音色其低沉处浑厚、古朴、苍茫,余音绵长不绝;其高亢时清亮而又圆润, 富有力度而又内含悠扬之韵,极富穿透力。因此,最适宜于楚歌的伴奏,而且最适宜于表现 悲凉哀怨的情调。正因为琴的这种音乐特性最适宜于伴奏楚歌,所以琴在楚地极为流行,有 关琴的典故也非常多,将楚歌改编为琴曲者亦不少,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旧唐书音乐志 说:“自周隋以来,
11、管弦乐曲将数百曲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可见古琴与楚歌有着 特殊的音乐关系。自从魏晋时代,楚歌逐渐疏离音乐而成为独立的诗歌类型,其楚声音乐则 主要由弹琴家来传播了。(摘编自孟修祥先秦楚歌的文学模式).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古代的弦歌不论是鼓弦合歌还是作歌配弦,都表现出古人弦与歌相辅相成的特点,形式 相同。7 .孟子反、子琴张”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等事例说明除徒歌外,许多楚歌是由琴 来伴奏的。C.楚歌阳春白雪改为琴曲,说明琴的音乐特性与楚歌的文学情调有着特殊的艺术关 联。D.陈思苓认为,屈宋时期的楚声用丝竹之器、清声之律,声调哀伤,其音乐的基本风格是 悲
12、怨哀婉的。8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在反驳琴史认为的“歌弦必相合”观点时,并未举例展开,而是主要分析许多 楚歌是由琴来伴奏的现象。B.文章列举的古人以琴来伴奏而歌的事例,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楚歌体抒情表意的基本特性 的材料。C.古琴个性化的音色与楚歌悲凉哀怨的情调相吻合的大量事例,充分证明了楚歌都是用琴 来伴奏的。D.旧唐书音乐志里写到“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说明古琴与楚歌有特殊的音乐 关系。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中引用大量资料论述了先秦两汉时楚歌的文学体式与音乐之间的内在规律。B.本文列举了大量事例,如使用朱长文琴史中的内容
13、,就是证明歌弦必和的例子。C.木文作者认为古琴并非只宜于表达“哀怨”,但楚歌悲凉哀怨的情调适宜与古琴相配。 D.楚歌从魏晋时代逐渐疏离音乐而成为独立的诗歌类型,从而削弱了诗歌的价值。【答案】4. A 5. C 6. C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 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 就是“晕”,俗称“风圈”。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己有“晕”字 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
14、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 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 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 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 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 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 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
15、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 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 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 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 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一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 “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美
16、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 工作和生活。10 .第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2分)A.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B.对晕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实验C.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对第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2分)A.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B.晕是光线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C.晕是阳光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D.晕是光线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12.下列各项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就是“晕”。B.我国对“晕”的观察和记载比欧洲人早了一千多年。C.牛顿
17、的实验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D.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答案】io. A 11. A 12. D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旦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J公从之。辞日:“臣之壮 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J许之。夜缱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
18、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 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 图之B.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 图之C.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
19、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 图之D.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 图之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礼,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先秦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流传后世。B.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C.行李,指外交使者,早在春秋战国时已沿用;今常指行旅的人出行所带的东西。D.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15.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
20、知道那是很困难B.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C.越过晋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D.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答案】13. A 14. B 15. C参考译文: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 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J 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 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
21、,这是我的过错。然 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 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 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 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 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 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
22、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 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 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 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 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 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晋军也就离开了 郑国。第n卷(非选择题70分)(请考生在答题卡上作答)五、名句名篇默写(本题
23、共1小题,10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人生如梦,o (念奴娇赤壁怀古)(2),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3)忽魂悸以魄动,o(4)明明如月,o (曹操短歌行)(5) ,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6)雁过也,正伤心,o (李清照声声慢)(7)戍卒叫,函谷举; , o (杜牧阿房宫赋)(8)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o【答案】(1)一尊还酹江月(2)无边落木萧萧下(3)恍惊起而长(4)何时可掇(5)榆柳 荫后檐(6)却是旧时相识(7)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8)吴楚东南拆 乾坤日夜浮 六、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778题。好事近渔父
24、词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17 .首句中“出红尘”三字,表明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全词中最能体现这种态度的是词中的一个“”字。(2分)18 .请赏析“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的表达技巧。(3分)【答案】17.厌弃官场、归隐田园 出.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千里水天一色,是静景,一只缥缈的孤鸿,明灭于远空,是静 的背景上的一个动点。象征。那风平浪静的江景,是词人“澄怀”的反映;那缥缈孤鸿影, 是一个自由出没于江上的幽人的写照。以景结情。寄寓了词人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 自由宁静闲适生活的人生追求。七、文学类文本
25、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迷石记潘敦“当日地陷东南”一一红楼梦第一回说到姑苏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 之地”,徐家的东园便在阊门外的下塘,地阔池深,亭台相闻,前楼后厅,皆可醉客。古木 奇花已然名贵,更名贵的是园中那几峰太湖奇石,堂侧土冈上斜卧的那一峰名唤“瑞云”, 玲珑巧构,造化天工,相传那是北宋徽宗“花石纲”的遗物。当年佞臣朱劭在太湖童山岛上 采得此石并一石座,以巨舟载之运往苏州,中途风浪大作,石座沉入湖底,等不及朱励差人 打捞,汴京城破,北宋国亡,奇峰险石皆随荒草埋没。白驹过隙,明代正德间这峰奇石归了 国子监祭酒苏州人陈霁,石头从西山装船运去陈家
26、在太湖边横泾的花园,中途风浪又作,这 回轮到奇石沉湖。陈霁不甘心,雇人勘查水位,筑堤排水,费时费力,几个月后终于捞起了 石头运进自家的园子,更为它取名“瑞云”,无限风光,皆在此峰。最是良景难耐,嘉靖年 间陈家渐渐衰败,“瑞云”转手归了当过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的湖州人董份,石头又上船, 又遇风,又沉湖!旧事重演要的无非是故技重施,几个月后水落石出,出水的不是“瑞云”, 却是四百年前建山岛外沉湖的那件石座!董份哪会甘心,再遣人入水搜寻,“瑞云”终是被 捞了起来,拖进董府的园子里卧放二十多年,又随董家三小姐嫁回苏州,嫁到徐家。这回沿 途顺利,石头平安进了东园,不过也有人说望见园子里奇石上方“每夜有光烛
27、空”,想必不 是凡物,凶吉未卜当年东园的主人是徐泰时,徐老爷五十九岁那年才纳妾得子,儿子徐 溶出生七个月后徐老爷过世。徐溶四十岁之前,东园里的“瑞云”一直是卧云,与人无犯, 四十岁那年徐公子心血来潮偏要把“瑞云”竖起来,石头是竖起来了,等不到过年,徐公子 归天了。苏州作家蒋晖先生送我一册他去年出版的园林卷子,写沧浪亭,写狮子林,写拙政 园,还写了一些我不太熟悉的苏州园林旧迹,文笔清丽,文理清通。书里写“瑞云峰”的那 一篇最好看,看了几遍看出我一身冷汗。十几年前念董先生从前里那篇“玉玲珑”, 佛斯特说他找不到杂货店的老板,却看到一个留着辫子穿古装的中国老人对着他摇头微笑, 念到那里我也惊出过一身
28、冷汗。陈年故事多少会有点灵异,好像吸了天地日月之气的奇石, 也许真和古玉一样通灵,三分是迷信,七分是迷恋,爱看故事的人都一样。中国文人迷恋奇峰异石这件事说来也有些古怪,白居易、李后主、宋徽宗、米元章、苏 东坡、米友仁、沈南田,各个都有好石之癖。好几年前我在上海的小拍卖行里买过一张晚清 山东画家张士保画的三尺奇石,枯墨勾勒,皴法跳脱,画上落了长款:“此历下城东北隅秋 柳园中石,石高一丈,有太湖之玲珑而兼英石之坚皱,苍润异常,敲之作铜声,真可爱也! 购之不得因图以归”买不到自己画一张也好,多痴迷!不过“恋石”这个特殊的症候 似乎仅见于东方,翻遍欧洲的正史逸闻也翻不出哪位君王权贵的庭院中竖一峰“降龙
29、”,乂 或哪位文坛巨匠的书斋里供一座“研山”的,伦敦巴黎纽约的美术馆里也看不到古典主义或 者印象派的石头,也许这是黄种人才有的基因。我迷奇石却与奇石没什么深缘,收过几峰,有新有旧,耍的是书斋里的远山,案几上的 丘壑。古人选石在“意”而不在“像力米元章讲的“皱、瘦、漏、透”,苏东坡为他添上一 个“丑”字,那是形意;白居易说:“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那是心意。奇石之 美只可意会,不可具像,一像便俗,像人像树像动物都不行,像红烧肉尤俗!像云像烟像 落霞倒是可以,像无定像,还是不像。我常去的那几间古玩店里也有一些奇石清供,灵璧, 英石居多,产地离上海最近的湖石和昆石反而少。昆石因昆山得名,石
30、质白而多孔,近年所 见多不盈掌,两年前我在古玩城二楼一间旺铺里见过一座一尺多高的昆石,莹白似雪,云崖 倒挂,我嫌它入世未深,年纪轻了些,犹豫几天再去,别人抱走了!东边日出西边雨, 天走出旺铺我一路闲逛,路过三楼一间冷摊瞥见橱窗里幽幽暗暗的一堆杂物间有一抹隐隐的 青绿不太寻常,走近再看,是一枚孔雀石,大小如美人握拳,石皮温润,稠绿波生。石头阳 面有几行铭文,隔着橱窗玻璃看不太清楚,我请老板取出石头移到灯下,是单刀刻的隶书, “景开八面,色润声清,蜗皇补天,遗此片云二真巧,红楼梦第一回说苏州阊门之前也 说到这样一块石头:“原来女娟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 十四丈顽石三万
31、六千五百零一块。蜗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 老板开价不贵,我稍稍议价顺利成交。我猜女婿补天遗下的那方顽石该是绿色的,和孔雀石 一样绿,曹雪芹书里没有明说,他只说顽石被弃在青展峰下,够了。18 .作者闲逛偶遇奇石的惊喜心情在文中划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 (4分).联系瑞云峰的传奇来历,分析作者那样安排文章结尾的用意。(5分)19 .文章题为“迷石记”,请联系全文,探究作者“迷石”的心理。(6分)【答案】(1)先长句再短句的使用(长句短句连缀),长句写出了我闲逛时的漫无目的,短句写 出我发现孔雀石时内心的惊喜。(2)使用比喻修辞,将孔雀石的大小喻为美人握拳,绿意如 波,
32、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与惊喜。19. (1)结构上照应了文章开头的对红楼梦故事的转述,使文章前后呼应。(2)内容上 丰富了文章内容,将文人迷石情缘进一步拓展,弥补了作者前一次与奇石失之交臂的缺憾, 表达了作者高雅而风趣的迷石心态。20. (1)迷自然奇石本身。因为奇石本是存在于自然之中,是大自然的珍宝,作者从自然山 水奇石中获得美的感受。(2)迷奇石背后的传奇故事。因为奇石背后往往有不断发生的扑朔 迷离的事件,让作者始终对它们充满好奇,瑞云峰的故事就是佐证;(3)迷奇石背后的文化。 因为历代文人不断对石文化所进行的研究,丰中国石文化内涵丰富,这也是作者痴迷奇石的 文化心理。八、写作(40分)阅读下面
33、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和形形色色的人,需要我们做出应有 的反应。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中小学生“宅”在家中自觉学习,自觉的行为源于内在的自律, 自律让你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老师家长的约束让我们常常警醒,他律让你做最好的自己。人们自觉排队买票,自觉为妇幼老弱病残让座,国歌响起,人们自觉停下行注目礼。红 灯亮起,行人车辆停在警戒线外。一声断喝,收起欲望的双手。这都是生活中的自律和他律。请以“自律和他律”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参考例文】自律和他律当相得益彰若他律是树叶,则自律是树根;若他律是向日葵,则自律是太阳。他律建立在自律的基 础上才是行之有效的,因此自律与他律当相得益彰,二者是缺一不可的。若只有他律,没有自律,这个社会的发展将寸步难行。法律的威严人人皆知,可还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