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透析专题3微专题06.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21742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透析专题3微专题0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题透析专题3微专题0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透析专题3微专题0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透析专题3微专题06.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微专题06明清经济与思想文化核心考点核心考点F资本主义萌芽海禁明末清初思想家ZHONCXXAN ZMSHIZHENOHE1堂就知识整合卜见学生用书P13H核心提要”EXIN TIYAO一、经济1 .农业:双季稻,番薯,玉米,茶、烟草等经济作物。2 .手工业:湖州丝,松江布,资本主义萌芽。3 .商业:商帮,白银流通,商业市镇。二、思想文化1 .王阳明心学。2 .明末清初思想家及其思想。3 .文字狱”。4 .巨著:四库全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农政全书。5 .明清小说与戏剧。T拓展延伸UOZHAN YANSHEN1 .明清赋税政策明朝一条鞭法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

2、赋、彳粉殳、杂税”并为 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的 发展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2)清朝“摊丁入亩和地丁银雍正初年实行地丁合一,正式废除了人丁税,把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中征收。摊丁入亩的实行标 志着延续了数千年的人头税的废除,进一步放松了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使中国人口迅速膨 胀,增加了大量劳动力,有利于当时国家的发展。2 .明清时期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经济:明清统治者固守农耕经济的藩篱,科技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机制,从根本上阻碍了近代自 然科学的发展。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封建专制制度日趋腐朽。思想:中国重道轻器

3、”的文化传统轻视科技发展教育;明清时期的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 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对外: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交流,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 RED4AN SHUIAO TUOZHANIn就视角拓展I见学生用书P14更名田转化过程中的实态 第(1)问,从材料一中提取信息即可回答问题。第(2)问第小问从材料二中提取信息, 材料二第二句话表明中国发明;第三句话表明体现中医理论;第四句话表明注重总结经 验;第五句话表明政府重视;最后一句话表明有一定风险。第小问从对中国的作用和 对世界的作用两个角度思考。第(3)问,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言之有理即可。 (

4、1)原因:外来疫病的传入;湿热的气候;政府重治不重防;民间愚昧迷信。(8分)(2)特点:中国发明;世界领先;体现了中医理念;政府重视;注重经验总结;有一定风险。(答出任 意四点得8分)积极作用:保护了中国人民的健康;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 献。(三点答全5分)(3)认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注重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答出任意 两点得4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通商口岸 K要城留 一般城领通商口岸 K要城留 一般城领清代后期清代前期清代长三角地区城镇发展轴演变图上面两幅图片勾勒出了清代长三角地区城镇发展演变的轮廓,其中蕴含着这

5、一时期该地区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特征。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要求:观 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A 示例一特征:清代,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发展轴由南北走向(运河沿线)转为向东拓展(沿海、沿江)。(3分)说明:京杭大运河自开通以来,长期作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密切了南北经济联系,运河沿线成 为物资、人员的集散地,形成了运河经济带,从而产生了以扬州、苏州、宁波等为代表的中心城市。 清代前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活跃,工商业市镇发展,运河沿线的这些城市地位日益突出,从而强化 了南北走向(沿运河)的之”字形城市布局。(4分)鸦片战争后,长三角的上海、南京、苏州、杭州

6、等城市相继被迫开放,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入侵 的加剧,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商业在通商口岸以及长江沿线的南通等地创办,加之轮船、火车 等近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兴起,推动了城市化进程,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带转向东方(沿海、沿江)拓展, 逐渐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形城市布局。(4分)由此可见,清代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方式的变迁与经济格局的重新组合,导致了城镇布局的变 迁。(1分)示例二特征:清代后期,上海从一般城市崛起为区域中心城市。(3分)说明:明清时期,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但发展并不平衡。交通运输的便利,使得 运河沿线工商业市镇发展更为充分,逐渐形成了以扬州、苏州、杭州为中心的城镇格局,而偏离运

7、河的上海,受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的限制,加之明清两朝海禁政策的影响,较之苏州、杭州有巨大的 差距,只是该地区的一般城镇。(4分)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海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逐渐取代广州成 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首要港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涌入,推动了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太平 天国运动的影响、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企业的创办、晚清经济政策的调整,使民族工商业在上海 不断发展壮大。上海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近代化的龙头。(4分)由此可见,上海的崛起与清代政治、经济的变动密切相关。(1分)(其他角度:清代后期,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化特征;清代,长三角地区人口流动 受经

8、济带影响;清代后期,长三角地区的一些城镇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展;等等。)【评分说明】要求分值紧扣材料,观点明确;912 分912 分04分合理运用正确史实,进行多角度论证;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能够综合材料信息,观点较明确;能运用正确史实进行论证,但角度较为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较清楚能够基于部分材料信息提出观点,但观点不明确;能部分运用史实加以论证但史实离题较远;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观点错误或偏离材料,不论论证如何,均不能得分明代王府庄田与清代更名田有前后相继的关系,并影响到州县的赋税演变。以湖北黄陂县为 例,明代潞藩和楚藩在该县拥有庄田,入清以后均相应转化为更名田,但二者对州县

9、赋税演变产生 的影响不同。具体言之,潞藩庄田并纳国赋与王租,黄陂县以改派分摊的措施加以应对, 改变了县际及县内的赋税派征,并为清代的更名田改革所完全继承;楚藩庄田仅纳王租,其租谷田 地征收本色,入清以后折征谷价,且在更名田改革过程中出现重赋问题,黄陂县则以均摊的方 式实现均赋,亦调整了县内的赋税派征。一摘编自盛承更名田研究新探一以河南 鹿邑县藩王田的转化过程为中心【典题示例】从康熙八年(1669年)开始,清政府以更名田”的名义,下令将曾为明王朝藩王 由于战乱而荒废的土地,免予变价,归现有种地者所有,令其耕种,照常征粮,即实行“更名田。关 于清初更名田的本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封建生产

10、关系领域的局部调整B.促进了清朝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有利于抑制清初的土地兼并现象D.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解 从材料反映的“更名田”的内容可以看出,清朝政府明令原来明朝藩王因为战乱荒 废的土地归现有耕种之人所有,这是对土地所有权变更的认可,本质上是封建生产关系领域的局部 调整,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是该项政策的影响,不是本质,排除B、C、D三项。答案 ANANDIAN MOLIAN SUYANGI榆、磨炼素养见学生用书P14下图所示为经济学家刘逖对清代人均GDP的详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有清一代,人均收入也 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对此合理的

11、解释是()。A.人口呈爆炸式增长B.自然灾害频发C.封建赋税盘剥沉重D.封建农耕经济持续衰落解析 清代人口从五千万左右暴增至四亿,人口暴增的同时生产力并未有大的提升,所以人 均GDP下降,故A项正确。自然灾害在古代发生的频率是比较平衡的,对历朝历代的影响差不多, 不能作为清代人均GDP下降的原因,故B项错误。人均GDP未涉及赋税,故C项错误。封建农耕 经济并未衰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继续发展,甚至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D项错误。答案 A2.明史食货志记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因以病。故事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 当时亦有“用陕西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之说。明朝廷把走私茶叶定

12、性为通 番,朱元璋还规定私茶出境者,斩;关隘不觉察者,处以极刑。这反映出,唐宋至明朝的茶马贸 易()。A.是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典例B.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C.开启了中国闭关锁国时代D.有利于中原王朝的边疆稳定 根据材料可知,明朝设专门机构管理茶马交易,并制定一整套严密措施,加强对少数 民族的控制,故选D项;朝贡贸易是中国政府准许外国使节在进贡的前提下,随所乘船舶、车马携带 商货来中国进行的贸易,与材料主旨茶马贸易不符,排除A项;茶马贸易与经济重心南移” 无关才非除B项;明代开启了中国闭关锁国时代,与材料所述时间“唐宋至明朝不符,排除C项。答案D.(2020全国文发II 27明代官营手工业实

13、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 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地位遭到削弱院 明代官府所需物资由最初让官营手工业的工匠生产,到明朝中后期直接向匠户征银 (到市场购买),这种现象持续增多,反映出官营手工业地位遭到削弱,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白银已 取代其他货币,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主要用工方式的变化,B项错误;政府用征收银两代替匠户 生产产品,纳银代役为民营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时间、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 展,”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的说法错

14、误,排除C项。答案a D.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天子之子不 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由此可知黄宗羲主张()。A.君臣关系平等B.恢复官僚政治C.限制君主权力D.改革选官制度解行 明末清初中国诞生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出现了具有民主色彩的批判思想,但其实质上 仍属于儒学范畴,他们追求的是理想的“明君贤臣政治模式,与真正的民主思想尚有差距。限 制君主权力成为那个时代最为耀眼的思想闪光点,故选C项。墨A C5.(2020山东卷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 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

15、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做出这一论断旨在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解析 黄宗羲重新解释古圣王的崇本抑末政策,指出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是 末业,要抑制,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则属于本业,应重视其发展,可见黄宗羲旨在以此论证 变革传统经济政策的合理性,B项正确;黄宗羲将工商业分为有利于民生和无益于民生两种,目的不 是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A项错误;黄宗羲对崇本抑末”政策的新解释,不是为了宣扬经世 致用”的观念(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黄宗羲为了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提出区别对待工商 业,D项错误。答案a B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

16、: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 氽,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B.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C征收工商税减轻农民负担D.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解行王夫之这段话的大意:粟米价贵伤害商业,价贱则伤害农业。材料中王夫之并未论及 农业和商业的关系,故排除A项;王夫之反对政府干预粮价,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征收工商税 的主张,故排除C项;王夫之反对政府强制干预,主张粮价遵从市场调节,故D项正确。答案 D7.;2020全日文笠12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

17、均有族规、家训,其内 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o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解析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思想都是儒家思想的内容,在族谱中存在这些内容说 明宗谱的纂修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故选B项;宗谱的纂修和科举制无关,排除A项;仅依靠纂修宗 谱不一定能维持血统的纯正,排除C项;四民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及社会环境有关,不是纂修宗谱 确立的,排除D项。菜 B明清时期通俗小说蓬勃发展,据下图可知()oA.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B.明清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的特点C.小说是明清文学传播的主要载

18、体D.市民阶层阅读小说侧重于曲艺传播 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直接读者通过阅读小说文本来接受小说内容,其获取文本 的方式主要有购买、转借及租赁;间接读者则依靠听书、看戏等途径,间接接受通俗小说的内容; 直接读者与间接读者又分别确立了明清通俗小说两种基本的传播方式版籍传播与曲艺传播, 故可知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直接阅读和间接阅读的比较, 故无法推断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才非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小说是明清文学传播的主 要载体,而是强调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排除C项。市民阶层阅读小说有版籍传播和 曲艺传播,无法确定是否侧重于曲艺传播,D项错误。答案a

19、 B明代文人唐寅、文征明、祝允明等皆以替别人书写寿序、墓志铭以及卖画等为业,其不乏为有 钱的商贾之家所定制。这反映出当时()。A.世俗生活改变绘画的技法B.市民阶层对绘画要求提高C.文人画淡化神韵意趣追求D.绘画艺术市场化倾向凸显 明代文人唐寅、文征明、祝允明等皆以替别人书写寿序、墓志铭以及卖画等为业, 体现出绘画发展的商业化趋势,说明绘画艺术市场化倾向凸显,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绘画的 技法、市民阶层对绘画的要求,排除A、B两项;文人画注重神韵意趣(项错误。答案 D10民间相传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河南省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出土了一块豆腐作坊石 刻(如下图),其中表现了浸豆、磨豆、过滤

20、、点浆和镇压成形等生产工序。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豆腐确实为淮南王刘安所发明B.民间传说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C.豆制品是汉代民间的主要食物D.石刻成为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解右 汉墓出土的豆腐作坊石刻,证明了豆腐在汉代就已经被发明,这说明民间相传豆腐 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故B项正确;汉墓中没有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的 证据,故A项错误;出土的史料无法说明豆制品是否为汉代民间的主要食物,故C项错误;石刻成为 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答案a BKAOLIAN ZHUANTIXUNUAN1为练专题训练I见专题训练卷P9一、选择题1.明初,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分封

21、诸子。这一措施()。封国的分布地区藩王享受的权利三北(东北、北部、西北)政治上:自置官属,甚至拥有出兵清君侧的特权.中东部(河南、山东)经济上:占有大量的土地和领取巨额的禄米。南部(湖北、湖南、四军事上:拥有少则三千人、多则数万人的护卫部队 川)A.凸显了分封制的优势B.消除了蒙古南下的困扰C.拓宽了明朝统治区域D.埋下了政局动荡的隐患解一朱元璋分封诸子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蒙古贵族的威胁,但分封制导致地方藩王实力 过强,最终威胁中央集权,酿成靖难之役,故D项正确。分封制违背历史潮流,排除A项;消除 了的说法明显有误,蒙古骑兵时常袭扰明朝,一直是明代的边患,排除B项;明朝分封是在统治区 域内进行的

22、,不会拓宽明朝统治区域,排除C项。2.明朝万历皇帝十分慵懒,全国上下各种大事全部交给内阁首辅张居正负责。他即位后,在张居正 辅佐下的第一个十年(15721582年)为当朝百事转苏、欣欣向荣的十年。这说明当时内阁()。 A.发挥了辅助朝政的功能B.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C.缓和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掌握了中央决策大权解析a由在张居正辅佐下百事转苏、欣欣向荣”可知,A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故排除B、D两项;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排除C 项。答案4A.朱元璋早在立国前就下令,农民有田5至10亩者,须种桑、麻、棉花各半亩,10亩以上倍之。不 如令者罚,不种桑者

23、须出绢一匹不种麻、棉者须出麻布、棉布一匹。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这一措 施推广至全国各地。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A.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商品流通C.优化了农产品结构 D.该措施行之有效解析 农民除了种植粮食作物外,还被强制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故C项正确。经济 是否发展、措施是否行之有效,材料没有说明,排除A、D两项;经济作物种植量少,主要是自给自足, 排除B项。答案4C.下面是某学者整理的宋、明两代经济状况比较表(部分)。时期宋(9601279 年)钱币铸造量(全26 000万国)贯明前中期(13681572 年)400万600万贯(约等于宋代熙宁年间一年的铸造量)技术 劳动力

24、劳动力 价格(江(月工资)技术 劳动力劳动力 价格(江(月工资)约4 500钱加9斗米约600钱或同等价值谷米南地区)士兵 约3 000钱(月工资)加15斗米 实际流通主要南地区)士兵 约3 000钱(月工资)加15斗米 实际流通主要约200钱或同等价值谷米米、谷、银、布货币C工南地金、银、钱区)据上表可知,与宋代比较,明代前中期的江南地区()。A.商业贸易发展相对缺乏活力B.民众收入减少导致生活困苦C.政局动荡促使钱币大幅贬值D.白银大量流入影响经济秩序 由明代钱币铸造总量、技术劳动力和士乓的收入相对宋代减少,流通货币从宋代的 金、银、钱变到明代的米、谷、布等实物和白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

25、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商 业贸易发展相对缺乏活力,故A项正确。民众”所指范围过宽,材料仅反映了小部分人群的生活 信息,且民众是否生活困苦,材料中没有交代,排除B项;明代前中期国家统一安定,排除C项;白银大 量流入影响经济秩序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答案 A5.城隍,最初只是单纯的城市守护神(自然神)。明初,城隍庙建于城市交通干道旁;明朝中后期,江南 地区民间信仰城隍的人数急剧增加,城隍逐渐由自然神演变为社会神(主人间吉凶),此时,城隍庙的 兴建则影响着城市主干道的走向。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A.信仰城隍的人数急剧增加B.城市规划水平提高C.江南商品经济发展D.市民文化兴起和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决

26、定了城隍庙的选址,从而影响到城市主干道的走向,故选C项。信 仰城隍的人数急剧增加是原因之一,并非根源,排除A项;城市规划水平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市民 文化在唐宋时期就已兴起,排除D项。答案a C6.明朝后期,政府专为两淮、两浙的盐商设立了商籍,以方便在外的盐商及其子弟参加科举,而不用 返回原籍。这反映了()。A.明朝改变重农抑商政策B.明朝取消户籍管理制度C.商人享有科举考试特权D.政策调整适应经济变化解析根据材料”方便在外的盐商及其子弟参加科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做法反 映了明代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调整了科举政策,故D项正确。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传统的经济 政策,在明代没有改变,排除A

27、项;设立商籍说明明朝没有取消户籍管理制度,排除B项;该政策只是 为商人及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提供方便,不算特权,排除C项。答案 D.云贵川等地聚居着苗族、瑶族、壮族、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清初,沿用元、明旧制,运用当 地土司进行统治,但土司拥兵割据、横行不法。雍正大力推行改土归流,裁撤大量土司,在当地设府、 州、县,派遣流官进行治理。这一做法()。A.结束了土司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利于流官治理D.推动了地方法治建设由材料土司拥兵割据、横行不法裁撤大量土司派遣流官进行治理可知, 雍正在西南地区设立府、州、县,派官员进行直接统治,这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A、C两 项都是对材料的不完整解读

28、,故排除;推动了地方法治建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答案 B.依照西方人的说法,凡谓政体,可分为专制与立宪。但中国的传统政制,自秦以后,有君主,无宪法, 而又非专制。材料说明了()A.中国政制发展的特殊性B.西方人说法完全错误C.中国政治体制的专制性D.中国式发展的优越性 材料反映了中国政制的发展超出了西方人关于政制的表述,体现出特殊性,故选A 项。西方人的说法尽管与中国的政制发展特点不符,但符合西方的政制发展特点,不能说其完全错 误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与材料无关。答案 A.下列图片选自清代宫廷画师焦秉贞创作的康熙御制耕织图。这些画作反映了()。A.创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B.

29、自然经济下的辛勤劳动被推崇C.农民社会境遇得到明显改善D.农业耕作工具取得突破性发展 材料中两幅图反映了铁犁牛耕和男耕女织,是自然经济下的辛勤劳动场景,而清代宫 廷画师以此作为创作主题,体现了辛勤劳动的精神被推崇,故B项正确;铁犁牛耕、男耕女织是现实 社会的场景,而不是理想社会,排除A项;农民在田地里劳作,境遇没有明显改善,排除C项;从材料中 看不出耕作工具有突破性进展,排除D项。答案A B.清朝前期,苏州吴江县盛泽镇逐渐发展成为丝绸业的大镇,农家都已经把丝绸作为主业,丝织业 产品价格的高低成为当地农民有岁无岁”的主要依据,农民甚至会任由土地荒芜。这种现象说 明当地()。A.土地搏荒现象严重

30、B.市镇经济开始繁荣C.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D.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材料说明江南市镇丝织产品商品化,农村家庭副业已经走向市场并成为农民的主要 收入来源,这冲击了自然经济,故C项正确。土地摧荒现象严重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中没 有体现开始,排除B项;此时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10 .顾炎武读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后致信黄宗羲,深深感叹知天下之未尝无人,百王之敝 可以复起,而三代之盛可以徐还也,并庆幸自己的见解同于先生者十之六七。据此可知,二者 都()。A.具有反清复明思想 B.具有经世致用思想C.集中抨击封建制度 D.反对程朱理学束缚 二者都对现存统治不满,希望君主能像三代那样圣明统治

31、,渴望解决现实政治的弊病, 具有经世致用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反清复明,排除A项;二者只是抨击君主专制 而不是抨击封建制度,排除C项;反对程朱理学束缚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答案 B.“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善画竹,为了迎合顾主的喜好,他画的竹常常在不同情境下寓意有 别,或表长寿吉祥寓意,用于祝寿;或代表鱼竿,表向往隐居生活。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文人画逐渐走向衰落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C.传统绘画开始商品化D.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根据为了迎合顾主的喜好可知,郑板桥的画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与商品经 济发展有关,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画家画画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不能说明文人画没落

32、,排除A 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矛盾尖锐,排除B项;开始一词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C项。答案a D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明清时期,闽南有着为数众多的优良港湾。此时对外交通范围广,对外联系频繁 港口走私贸易在给闽南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疫病得以传入。当地政府重治而不重防,对 防治疫情认识不足。为防止引起恐慌,对疫情信息严格保密。湿热的气候和民间停丧、不葬的习 俗使得细菌病毒大量繁殖。闽南地区的疫病流行时间长达300余年,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一摘编自林楠、曾毅凌明清闽南疫病流行与海外交往之影响材料二 天花是全球流行的传染病,大约于公元1世纪中期传入中国。至迟在

33、16世纪中期, 中国人发明了用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的方法。这一发明的本质是令接种者感染一次轻微天花而获 得免疫,体现了 不治已病治未病以毒攻毒”的中医理念。明清时期已经有几十种痘科专书, 还有以种痘为业的专职痘医。清朝还设立种痘局,并设专职官员管理出痘人的隔离情况。人痘术 尽管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发明,流传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摘编自孟庆云从即毒消灾到种痘免疫一种痘术的发明及传播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闽南地区疫病流行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痘接种术发明与推广的特点及积极作用。(13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疫病防治的认识。(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