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稿.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20457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3年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整理稿课程与教学论作业1前言、第14章一、填空题1 . 一般来讲,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 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应当规定培养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应当有一套具 体实行的策略,也应当具有恰当的评价方法。2 .教学设计可以看作是文献课程向教学活动的转化,将规定的目的与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体现 出来,并且根据具体学校、学生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发明和调整。3 .在现代的学习观中,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加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 的主体作用,并提倡学习者了解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自主控制学习行为。4 .不管是正式的课程还是

2、非正式的课程,都起源于人们的平常生活,为了使儿童可以 胜任成人后的生活,掌握生存技能、社会习俗、伦理道德,因此要进行特定的教育训练。5 .赫钦斯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引出“人性”的共同要素,为培养这种“永恒” 的人性服务。6 .课程设计的含义是指按一定“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 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规划与安排。7 .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的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一学习者一一、学校以外的现代生 活和学科内容。8 .目前典型的课程设计模式有“目的模式、过程模式、集体审议模式、自然设计模式二9 .我国学者借鉴外国经验,般把课程与教学目的提成“行为取向、生成性取

3、向、表现 性”(表意)取向的三种。1 0.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的研究,他把教学目的提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 和“技能领域”。11 . “生成性目的”目的可以说是在教育情境中、在解决的过程中产生,是学生和教师 由内在的价值观引导的关于经验生长的方向感。12 .生态整合取向试图把课程的三大来源,即“学科内容”、学习者的需要及社会的需要 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11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 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行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 各种专业活动。12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水平高

4、低、素质优劣直接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 质量。因此要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 3.影响校本课程参与者的因素涉及教师、”课程专家、学校领导者及管理者和学生及 家长二二、单项选择题1 .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受以下哪一种因素的制约? ( C )。A.课程目的B.学生的需要、爱好和身心发展水平C.国家统治阶级的需要D.内容自身的性质2 .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B)。A.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B.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D .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一一学习者服从课程,在 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3 .( B

5、 )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A.杜威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泰勒4 .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区分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的重要标志)是(A )。A.强制性B.自由性C.开放性D.自主性5 .将课程的实行过程看作课程形成过程的一部分,认为在教学之前并没有一种完整的、 规定好的课程,这是(C )。A.课程实行的忠实观B.课程实行的互动调适观C.课程实行的参与制定观D.课程实行的实践观6 .霍尔和劳克斯认为,在课程实行中,教师使用水平的最低限度要达致(A ),才算已经实行了新课程。A.常规化B.精致化 C.机械地使用D.整合7 .( B )的课程管理模式强调社会需求多样化,强调学校自身

6、的独特性,强调学生的个 别差异,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实质上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A.中央集权型B.地方分权型C.混合型D.蛋糕型8 .下面各国中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A )。A.法国B.美国C.日本D.瑞典9 .下列哪项不是当前课程管理的趋势与特性:(D)A.民主化B.多元化C.规范化 D.差异化三、简答题I、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哪几种不同的取向?每一种取向各有什么特点?答:课程内容的选择取向重要有:(I)课程内容即教材。将课程内容作为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这些知识体现为事实、原理、 体系等形式。(2)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学习经验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枳极

7、 行为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呈现了什么内容或规定做些 什么。学习经验取向强调的是: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学生是个积极的 参与者。教师的职责是要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爱好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故意 义的经验。(3)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取向的重点放在学生做些什么,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 体系。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特别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 当今,“学习活动”这个术语在课程领域里使用得相称广泛,它关注的不是向学生呈现些什 么内容,而是让学生积极从事各种活动。2、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哪几个原则?答: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8、重要有(1)以课程目的为重要依据的原则。课程目的作为课程编制其 他各个阶段的先导和方向,是专家、学者、教师等通过周密思考,认真研究社会、学科、学 生等诸方面特点与需求的结晶,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最重要依据。(2)适应学生的需求及爱好 的原则。选择的课程内容只有适应学生的爱好、需求和能力,才干有助于学生掌握文化知识, 形成良好的态度。(3)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原则。基础教育的课程学习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 基础。因此,选择最基础性的内容,则具有普遍性或共同性,更具有发生性,起始性,迁移性。 (4)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的原则,只有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才干真正 成为学生趣之所在、志之所往,所

9、以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要回归生活。3、隐性课程有哪些特点?答: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涉及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 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其重要特点:(1) 涉及范围的广域性。隐性课程是所有学校文化要素的集合,涉及学校生活的所有方面并渗透 其中。(2)实行过程的潜在性。隐性课程重要是以不明显的、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影响学生, 俗称“看不见的教育二(3)影响的持久性。隐性课程多是通过心理的无意识层面对学生产 生影响,并且这些影响一旦产生,就会持久地发生作用,难以消除。(4)结果的难量化性。 隐性课程更重要的是作用于学生的精神世界中

10、的非理性领域,这些非预期性影响是难以量化 的。4、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见教材1 4 7-14 8页)答;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有:(I)整合性(2)实践性(3)开放性(4)自主性(5)合作性5、如何更好的完善课程的选修制度?答:目前完善与发展选修制度的重要结识:一方面,选修课程是致力于“个性发展”的课程, 所以选修课程的设立应当突出基础性、新奇性、实用性和独创性的结合。另一方面,选修课 程与必修课程具有等价性,即两者拥有同等的价值,不存在主次的关系,选修课程不是必修 课程的附庸或陪衬。再次,选修课程也有标准的规定。选修课程不是随意的、散漫的、浅尝 辄止的学习,而是有共同评估标准保证的、

11、有效的学习。6、对比说明课程实行的G动调适观和参与制定(生成)观的异同。 答:(1)互动调适观制定和参与观都将课程实行看作一个动态过程。不同的是:互动调适观将 课程实行看作课程设计者和执行课程的人共同对课程进行动态调适。制定参与观认为课程由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的结果。(2 )互动调适观和参与制定观都强调课程在过程中 实行。不同的是:互动调适观认为课程实行是互动调适的过程,是对所主张的价值和假设的 一个挑战过程,研究者在实行过程中积极对课程方案研究修正作为实行的一部分,制定参 与观认为课程实行过程也是制定课程的一部分,是师生的教学实践是修正和制定课程的过程, 师生起创 造课程,也是师生

12、共同参与教育实践的结果。但是,这种师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 况来拟定课程的目的与内容的思绪过于抱负化。(3)互动调适观和参与制定观都强调革新 评价。不同的是:互动调适观对实行的评价更多的是对特定条件下所发生的事件的描述。参 与制定观最大限度的规定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拟定与评价课程的目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 具体的条件和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造,让教师更多地参与课程的制定过 程。但这种思绪与教学实际有一定差距。7、要达成成功的课程实行,必须解决好那些问题?答:要达成成功的课程实行必须解决好五个层面的问题:(1 )教材的改变。教材的改变是课程 实行的开始,是最直接最明显的要素。新课程方案付诸

13、实行,一方面就要编写一套与之相配 套的教材。(2)组织方法的改变。组织方式涉及学生分班与分组安排、时空顺序安排、人员 分派等方面的内容。(3)角色或行为的改变。教师从权威、知识的拥有者转变成教学的组织 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并贯彻在学校的活动中,贯彻到课堂教学中。这是课程实行实性效果 的重要标志。(4)知识和理解的改变。课程实行者必须从理论上结识课程各要素的意义及 其关系,了解个新课程方法提出的基本理念以及这些理念的依据和作用,结识课程的目的、 内容与方法的实质及其反映的理念与基础,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实行是实行者自觉地、发明性 地、有效地将课程方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5)价值的内化。价值的内化

14、是指课程实行 者将新课程提倡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自觉地执行课程的各组成要素。8、谈谈你对教师、学校领导与管理者、课程专家因素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的理解。答:教师、学校领导与管理者、课程专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参与者因素。这些因素的各自作 用:(1)教师: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教师因素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性因素。(2)学校领导与管理者: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更多地通过校长对学校的特定管理方 式所形成的学校管理特色体现出来。(3)课程专家。课程专家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者,而 是校本课程开发不可或缺的征询者、指导者、和协作者。9、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性有哪些?答: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性

15、重要是:(1)体现教育的服务性。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指向本学校本 地区的实际需要,充足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的需求,调查学生的需求和特性。(2)促进教育民 主化的进程。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足体现民主性和开放性。(3)表现反思性的行动研究过程。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把课程开发的权利交给教师,体 现一种“开发一实行一观测一反思一再开发的过程。(4)促进课程资源与权力的重新分派。 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重:新分派的过程。(5)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实践中 通过开发国家课程以解决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方面的问题,通过开发校本课程照顾具体学 校、社区环境和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两

16、者互相补充。(6)规定教师转变角色。校本课程开 发规定教师在开发、实行与评价中都要发挥骨干作用,这使教师从心理上、角色定位上都发 生极大变化,枳极性、积极性高涨,有助于课程实行的高效顺利进行。四、论述题1、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有哪几种?试分析每一种呈现方式的特点。答;(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所谓纵向组织,或称序列组织,就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 排列课程内容。般说来,强调学习内容从己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是历史上教育家们的 一贯主张。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教育家开始强调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原则,即规定打破 学科的界线和传统的知识体系,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横 向

17、组织的问题:任课老师难以精通和熟悉各科内容;学校现有条件跟不上;学生难以应付 目前通行的考试方式。(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所谓逻辑顺序,就是指根据学科自身的系 统和内在的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所谓心理顺序,就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 程内容。现在倾向于学科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顺序的统一。(3)直线式与螺旋式。直线 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反复。螺 旋式(或称圆周式)是指用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 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2、 试述影响课程实行的因素。答:影响课程实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8、一)改革自身的因素,重要表现为(1 )地方、学校 与教师对改革的需要。地方、学校与教师对改革的需要限度,会影响人们实行课程的积极性 和积极性,对改革的需要是影响实行的重要因素,它的作用有时不是直接可以看出的。(2) 实行者对改革的清楚限度。课程实行的主体一一学校和教师关于改革的目的、方法以及其他 方面问题的清楚限度是影响课程实行的重要因素,这是个贯穿改革全过程的问题。改革越 复杂,就越需要教师和有关人员了解改革的实行,以及改革过程中有也许碰到的问题。(3) 改革自身的复杂性。复杂性也许是由于要改变的东西太多,有也许是由于改革的内容跳跃性 太大导致的。改变的越多越广,成功的机会就越大:所要做的东

19、西越多,就会导致越多的失 败。(4)改革方案的质量和实用性。实用性越强的改革方案,越会得到实行者的理解和接受。(二) 学校内部的因素,重要表现为(1)校长。校长在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校长进行专 门的培训,使校长结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理解实行课程改革的措施是使课程改革有效实 行的重要保证。(2)教师。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革等,都会直接 影响课程实行的进程。(三)学校外部的因素,重要表现为(1)社区与家长的影响。学校改革 受社区的影响很大,校区的改革经验和舆论是重要的因素,以往改革的成功,也许会使更多 的人接受新的改革。家长更是一个影响课程实行的重要和直接的因素。

20、(2 )政府部门的影响。 政府部门对改革的认同、关心和支持是课程实行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 协调和关心,任何改革的措施都不也许顺利地进行。同时,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和新措施, 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理解与支持。(3)社会团队的力量。学校外部环境的改变会对改革起 一个冲击的作用。3、试运用课程管理有关理论分析我国课程管理现状。答:目前,我国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并取得了一些初 步成果,如新课程实验区可根据本地区地方特点指定地方课程开发指南,学校可根据本校 特点选择、调整教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等。新的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只是为课程管理实践 勾勒了一个大

21、体的框架,真正贯彻时还要依靠具体的管理政策、管理手段,管理策略的支持, 而我国目前这方面的关注和研究较少,因而实践中还存在许多具体问题。比如我国的课程管 理手段涉及行政命令、部门规章、考试和督导等多种形式,但实质上,它们都属于指挥类限 制性管理手段,缺少服务性、征询性、经济市场类、网络等手段,课程管理手段单一、陈旧。 再如我国在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制定各项课程相关政策时.,出现了课程相关政策及课程改 革的精神、理念甚至各种课程改革标准、文献、资料等没有为一线课程实践者及社会大众真 正理解与接受的问题,因而影响了新课程的实行效果。4、试论软性环境因素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答:软性环境涉及教育行政

22、管理体制、政策,学校领导及文化方面。开发校本课程一方面规 定具有实行民主、开放的国家政策的背景,只有通过政策使校本课程开发在社会大环境下 合法化、合理化,才干放开手脚有所作为。在政策背景的大环境下,学校领导和学校文化的 小环境对校本课程开发又起着具体的重要促进和制约作用。其中学校文化对校本课程开发 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效果。学校文化的范围很广,涉及学校的管理特色、教风、学风、师生关 系特点、学校变革的历史传统、学校员工的协作意识与奉献精神、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一些习惯性的传统特色,学校的物质建筑体现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等。这些方面都会对校本课 程开发产生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影响。但其中学校的管理特色

23、、学校员工(特别是教师) 的协作意以与奉献精神、学校的变革传统会对校本课程开发起较大的促进或制约作用。此外, 学校领导者个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5、列举实例说明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支持策略。答: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支持策略如下:政策支持是校本课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增 强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开展广泛的社会动员,以使全社会都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完善教师 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挥教师的骨干作用;课程专家进行理论支持:加大基础教育经 费投入,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经济和物质基础。一、填空题:1、交往过程,教学过程结识说教学过程发展说教学过程多本质说教学过程实践说;2、教学过程的内部动力教学过程的外部

24、动力;3、直观手段结识能力理论思维;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5、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6、传递-接受;7、学生自学;8、演示法 参观法;9、教学组织形式;10、班级授课制 集 体教学形式;11、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1 2、复式教学 年级;13、人与事 时间与空 间;1 4、课堂时间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15、积极的悲观的。二、选择题:1、B 2、A 3、A 4、A 5、C 6、A 7、A三、简答题:I、答:这种观点从结识论的角度出发,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特殊的结识过程,是一个通过传授 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识世界,接受前人积累的知 识经验。2、答:学

25、生获得知识有两种来源: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 为主。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是把前人的结识变成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但不能从书本到书本,脱 离实际地学习必须要以一定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间接经验与直接 经验结合起来,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是学好间接经验的重要基础和必要的条件。要在问 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作用、互相联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3、答:教学过程的特点:(1)双边性;(2)认知性;(3)实践性。重要矛盾:(1)学生与所 学知识之间的矛盾;(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3)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4、答:教学目的:通过情感和认知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

26、的情感不断得到陶冶、升华,个 性得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科学知识。操作程序:创设情境一情境体验总结转化。5、答:(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2)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 (3)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4)教学模式的目的趋向情意化。6、答:道尔顿制出现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它是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行。这是一种典型的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 定学习内容,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毕作业,接受教师考察,然后又接 受新的学习任务。7、答:基本特性:(1 )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将学生编

27、班;(2)把教学内容按照学科和学年 分解为小的教学单元一课;(3)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4)教学场合较为固定。优点:(1) 有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2)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优势,突出教师 的主导作用;(3)有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和学生的社会化 进程;(4)有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连贯的知识,保证教学质量;(5)有助于进行教育管理和教学检查。缺陷:(1 )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2) 学生重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3)教学内容固定化、程序 化,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需要,脱离学生的

28、现实生活;(4)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预先设计, 不能及时吸纳一些新的必要的科学成果;(5)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个性的发展。8、答:(1)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防止问题行为。涉及:明确的行为标准,建设性的课堂 环境,良好的教学策划,和谐的师生关系;(2)运用建设性的课堂环境;(3)运用行为矫正策略, 有效转变问题行为。如:掌握课堂行为矫正的内容、遵守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原则、应用问 题行为矫正的有效环节等。四、论述题:1、参考观点:知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智力是人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 是顺利完毕反映的主观条件,智力发展得好,才干进步地掌握知识。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宜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知

29、识的进程、广度和深度。两者在教学过程中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 智力在是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但并不是只要传授了知识,学生的智慧就会自然地发展起 来。事实上,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的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的非但不能促进学生智 力的发展,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智力的发展。这里关键在于对的解决两者的关系,只有把握好两 者的联系,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才干把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起来。2、参考观点: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应当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原则:(1 )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注 入式教学;(2 )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3)与教学内容相适应;(4)与学生的心理特性、 知识水平相适应;(5)与教师特点相适应;

30、(6 )与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相适应。3、参考观点:(1)缩小班级规模;(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3)座位排列多样化, 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4)探索现代化、个别化教学。(适当举例)4、参考观点:(I)多陈述性语言,少评价性语言;(2)与学生平等相处;(3)设立问题情景,激 发学生的学习爱好;(4)注意物理环境的布置;(5)加强师生互动。(适当举例)5、参考观点:(举例并从以下观点中选择部分内容展开论述)可参考的的教学规律有:(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 结合规律;(3)教与学互相影响、辩证统的规律;(4)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于社会政 治、经济、

31、文化、价值观念的规律。可参考的教学原则有:(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科学性与思想性统的原则;(3)传授知识 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4)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5)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 的原则;(6 )统一规定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s q#n-m r d课堂时间的优化策略:(1)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2)把握最佳时域, 优化教学过程;(3)保持适度信息,提高知识的有效性;(4)提高学生的专注率,增强学生的 学术学习时间。优化课堂气氛的基本策略:(1)教师具有较高的业务素养,以优化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2 ) 讲求教学艺术,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3)注

32、重情感投资;(4)及时挽救不良的教学气 氛。具体方法:(1)多陈述性语言,少评价性语言;(2)与学生平等相处;(3)设立问题情 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4)注意物理环境的布置;(5)加强师生互动恰当课堂问题的策略:(1)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防止问题行为。涉及:明确的行为标准, 建设性的课堂环境,良好的教学策划,和谐的师生关系;(2)运用建设性的课堂环境;(3) 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如:掌握课堂行为矫正的内容、遵守课堂问题行为 矫正的原则、应用问题行为矫正的有效环节等。6、参考观点:(举例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展开论述)国内的重要的教学方法有:(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

33、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2)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法、实习 作业法、练习法;(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讨论法、研究法。兼收并蓄。13.斯坦豪斯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并且发展的最佳的手段不是 通过明晰的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二、单项选择题1 .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结识课程与教学问题,但对教学问题的研究越来越离不开课 程问题的分析,而课程问题的研究,也更注重(A),以及实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表现。A. 实行过程B.教学目的C.教学成果D.教学环境2 .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

34、教学的心理学 基础;课程与教学的(D)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A.教育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D.哲学3 .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A )的一个重要途经,是学校教育中发展学生知识、技能、情 感和态度的最重要的载体。A.目的B.教学C.内容D.方法4 .(D )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A.华生B.罗杰斯C.杜威D.斯金纳5 . ( B )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 境。A.冲突理论B.互动理论C. “结构一功能论” D.分析学派6 .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B )。A.泰勒B.斯坦豪斯C.施瓦布D.塔巴7.课程注

35、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 程的面貌出现,这是哪一种课程取向?(B )A.人本主义取向B.学术理性主义取向C.认知发展取向D.社会重建取向8.2 0世纪8 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课程设计的特点是(B )A.课程的适应性B.课程设计的体制以统一的模式为主C.注重学生发展与贴近生活实际D.加强课程的综合性9.生成性目的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D)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A.泰勒B.艾斯纳C.杜威D.斯坦豪斯国外的重要的教学方法有:发现式教学法、范例式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等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4答案(第1214章)一、填空题1 .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

36、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互相传递信息的“工 具、媒体或设备”2 .现代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化趋势重要表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多媒体优化组合所形成的 多媒体系统的应用。3 . 一般来说,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光学媒体、音响媒体、视听媒体、和 综 合媒体。4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重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个别化学习模式。5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体态、手势、头 语、眼神、表情等来表达。6 .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描述 性语言.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乂要

37、顾及学生的特点。8、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决策功能、促进发展功能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重要功能。9 .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 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承担评判的评价角色被提成了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 性评价。10 .档案袋的开发一般涉及三个环节,即明确课程目的与评价目的、收集与选择作品反省与评 价。二、单项选择题1 .B.下面不属于现代教学媒体发展趋势的是(B);A.多媒体化B.实用化C.网络化D.智能化.C2 .教完竞选州长,教师设计这样的结束语:马克吐温实在算得上是一位风趣大师,他的小 说既深刻又有趣,他写的两本反映儿童生活的小说汤姆

38、索娅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 险记是令人着迷的书,同学们可以抽时间读一读,这属于(B )。A.激励式结课 B拓展延伸式结课C.比较式结课D.悬念式结课.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D )。A.科学性B.教育性C.启发性D正规性.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板书艺术特点的是(B)。A.趣味性B.丰富性 C.直观性D.启发性.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C )。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C.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D.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评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测验的特点的是(B )。A.客观性B.主观性 C.间接性D.相对性.根据观测时是否借

39、助有关仪器或中介,可以把课堂观测分为(C )。A.参与观测与非参与观测B.有结构观测与无结构观测 C.直接观测与间接观测D. 自然观测与实验观测 三、简答题I、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具有如何的作用?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品有的重要作用:(1)学生接受的教学信息更加一致,教学 信息传递更加标准化。(2)教学活动更加有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3)提供感性材料, 加深感知度。(4)提供有效的交互,增进学生的参与度。(5)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6) 有助了个别化教学,方便学生学习需要。(7)有助尸学生针对问题寻找货源,促进学生“发 现”和“打听”活动。(8)有助于教师摆脱繁重的备课工作,促进教

40、师的作用发生变化,致 力投入教学改革。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1 0)有扩大教学信息传播范围提高信息的增值率,扩大教育规模。2、为什么说应用与选择教学媒体应考虑学生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同样,选用教学媒体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 性。比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要比逻辑抽象的思维和记忆发达,注 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对他们可以较多地使用电影、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 件要生动形象,重点突出,色彩鲜艳,最佳多配以动画,每节课使用的次数不宜过多,解释要 细致一些;使用录像和电影也宜选用短片,动画镜头可以多一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 概括和抽象的能力发展起

41、来,感知的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注意力连续集中的时间延长,为 他们选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广泛一些,传递的内容则增多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增长了 理性结识的分量,重点应当放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上,同种媒体连续使用的时间也可 以长一些。此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3、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形式有哪些?1)教室内的计算机网络,它可用作屏幕及影音广播、屏幕监看、语音监听、辅导及示范、 远端遥控等。(2)校园网。它能提供下列服务和应用:计算资源、辅助教育资源、管理和办 公自动化、图书查询、电子邮件、使用INTERNETo (3)基于因特网的网络教学,通常有以 下

42、四种形式:同步讲授式、个别辅导式、讨论学习式、基于资源的探索学习式。4、简述教学艺术的特性。(I)教学艺术的发明性。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不会墨守成规,每节课都有新意。教学艺 术的发明性特性重要体现在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2)教学艺术的形象性。教 学的形象性在于借助于比方、描绘等手法,通过动作、表情、图案、板书以及现代教学手段 等来表现,最重要的实现工具是教师的语言形象。(3)教学艺术的情感性。在现代教育理念 中,培养情感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情感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教学艺术的情 感体现在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教师要以情动人,使爱通向学生的心灵,使爱在教学中发 挥最大的魅力

43、。(4)教学艺术的审美性特性。成功的教学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教师教学内 容的科学美和教学表达的形式美是有机统一的,教学艺术美以内在美为基础,是外在美和内在 美的有机统一。5、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是什么?(I)教学语言艺术影响教学效果。教师教学语言的清楚度与学生学习成效正相关,教师 教学语言的严密度增强教学的说服力与论证性。(2)教学语言艺术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教 师教学语言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习惯,教学语言艺术也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教学语言艺术促进教师自身思维品质的发展。教师对教学语言艺术的追求,不仅提高语言 的组织表达水平,并且增强思维的灵敏性和准确性。6、什么是副语言?副语

44、言般由辅助言语和类语言构成。辅助言语是语言的非语词方面,它涉及音质、音 量、音调等。辅助言语是言语表达技能,不是言语自身,它经常用来辅助词语,准确表达词 语的意义和所具有的情感。类语言是无固定语义的发声,如哭、笑、叹息、呻吟等,在特定 的语境下能表达词汇以外的思想及情感,并在课堂教学中帮助教师传递信息,有时能起到活 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记忆的效果7、简述CIPP评价模式。CIPP,即背景、输入、过程、成果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写。该评价模式由斯塔弗尔 比姆等人提出。重要涉及以卜四个环节。第一,背景评价,即要拟定课程方案实行机构的背 景,明确评价对象及其需要,明确满足需要的机会,诊断需要的基本问题

45、,判断FI的是否已 反映了这些需要。背景常以两种角度进行评价:关联性和符合性。第二,输入评价,重:要是帮助决策者选择达成目的的最佳手段,而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课程方 案进行评价。输入评价研究变通的实行策略,并拟定如何运用资源以达成目的。输入评价重 要探讨不同策略达成目的的可行性、成本效益、逻辑效用和实际效用等。第三,过程评价,重要是通过描述实际过程拟定或预测课程方案自身或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为决策者提供如何修止课程方案的有效信息。过程评价的范围涉及实行环节、教学法及 学生活动等。第四,成果评价,即要测量、解释和评判课程方案的成绩,并协助决策者决定课程方案是否 应当终止、修正或继续。cipp评价

46、模式比较全面。但操作过程比较复杂,掌握较难。 8、什么是发展性评价?对于发展性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具体指出几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 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结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 平上的发展。其基本内涵重要表现为以下七点:(1)评价的主线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与 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4)评价内容综 合化。(5)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和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6)评价主体多元化。 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

47、互动。(7)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有机结合起来。9、课程评价模式重要有哪些?(1 )目的评价模式(2 )外观评价模式(3) CIPP评价模式(4)自然探究评价模式 论述题:1、结合实际阐述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应遵循如何的原则?(1)依据教学目的:每个单元、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即具体的教学规定,比 如要使学生知道某个概念、明白某种原理,或掌握某项技能等等。为达成不同的教学目的经 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2)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合用的教学媒体也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务章节 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也有不同规定。如在语文学科中讲读那些带有文艺性的

48、记叙文,最佳 配合再造形象,应当通过提供某些情景的媒体,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唤起他们对课文 中的人物、景象和情节的想象,为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提供条件,使之加深理解和体会。又如 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概念、法则和公式都比较抽象,要通过度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复杂 的思维过程才干理解.,应当提供生动、形象、富于变化的媒体教材,才干帮助学生理解。(3)根据学生变量,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同样,选用教学媒体必须顾及 他们的年龄特性。比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要比逻辑抽象的思维 和记忆发达,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对他们可以较多地使用电影、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软件。 多媒体教学软件要生动形象,重点突出,色彩鲜艳,最佳多配以动画,每节课使用的次数不宜 过多,解释要细致一些;使用录像和电影也宜选用短片,动画镜头可以多一些。随着年级的 升高,学生的概括和抽象的能力发展起来,感知的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注意力连续集中的 时间延长,为他们选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广泛一些,传递的内容则增多了分析、综合,抽象、 概括,增长了理性结识的分量,重点应当放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上,同一种媒体连续使 用的时间也可以长一些。此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 习惯和爱好。(4 )依据教学媒体自身的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