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3.古诗三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20165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文3.古诗三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文3.古诗三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文3.古诗三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文3.古诗三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内容分析本课三首古诗都与我国传统习俗或传说有关。韩姗的寒食是一首七言绝 句,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了寒食节时皇城内美丽的春色和宫廷的生活场景;迢 迢牵牛星是东汉时期的一首五言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抒发了 女子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是一首描写中秋 月夜的七言绝句,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 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人文主题:民风民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会写“侯、皎、章”等8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自

2、 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 诗大意。2 .指导背诵,积累古诗。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第二遍做到 字正腔圆。2 .指导朗读,读准字音。(1)第一句中的“栖”读作“qi”,在这里是指“乌鸦在树上休息”。(2) “湿桂花”的“湿”是翘舌音,“冷露”的“冷”是后鼻音,“尽”是前鼻音。3 .赛读古诗,读出节奏。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请男女

3、生比赛读,读出这首诗的节奏。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由读得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音 韵美。朗读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古诗的美。三、把握大意,整体感知.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1 .指名读第一、二句,并理解意思。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1)指名读。(2)指名说诗句的意思。学生交流: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树枝上栖息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 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2 .指名

4、读第三、四句,并理解意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指名读。(2)指名说诗句的意思。学生交流:今夜人们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3 .理解诗句,全班齐读古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让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古 诗。四、精读古诗,感悟诗情.为什么诗中写的是桂花?桂花是中秋时节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农历八月,也就是中秋时节盛开。1 .“人尽望”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描绘出了中秋之夜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2 .交流讨论: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景物?为什么?3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冷”字写出 了

5、景物怎样的特点?它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的?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 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这两句诗展现了一 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图景,表现了诗人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情。4 .诗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深切的思乡之情).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全诗营造了月圆人缺、静寂孤苦的氛围,抒发了诗人的离别之情、思念之情。5 .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 有表现力?“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 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

6、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 的静。而“在”字则相形见细,平淡寡味。6 .齐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7 .教师展示从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亮,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边 望月等,学生根据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8 .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五、品读佳作,拓展积累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其他有关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古诗,并注明作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并在理解、感 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随堂练习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相关内容。板书设计十五夜望月十五夜望月所见明月、栖鸦、冷露、桂花所感对月怀人,思深情长思念家乡 想念亲人教学

7、反思在古诗的教学中,朗读和感悟古诗意境是重点。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 读出韵味,感悟古诗所传达的情感。例如,在读中感悟诗人韩妙借古喻今,对现 实不满的情感;在读中感受诗人王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倍感孤独寂寞的思 想感情。让学生通过寻找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自身感悟和课件展示的美景图等,再 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在读中想象,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感悟诗中 的意境。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L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8、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指名学生答)那么,你 们知道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寒食节)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就 向大家介绍一首一一韩翔的寒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寒食 节的具体时间,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二、理解诗题,走近作者.交流资料,了解寒食节。【人文主题训练】(1)同学们,通过预习查资料,你们对寒食节一定有所了解,谁来分享一下呢? (2)指名学生说。(3)教师小结: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 “百五节”,通常在冬至后的

9、第 105天。过去在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 祭扫、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斗鸡等风俗。1 .了解作者韩姗。韩翎(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 才子”之一。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 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胡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 诵很广。2 .指名学生读诗。读好诗句的节奏和停顿。寒食唐韩翊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设计意图】交流资料既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又培养了他们收集资料的良 好习惯。同时,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有助

10、于学生感悟诗情,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初读古诗,把握大意.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1 .解释词语。春城:指春天的京城。御柳:皇城里的柳树。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2 .解释诗意。(1)结合注释,指名学生说。(2)教师总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食节里皇城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送蜡烛,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 家。四、化诗为画,体会意境.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指名学生答。(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

11、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春城” 一词,高度凝练 而华美。“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 景观。1 .为什么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2 .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总结: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 主要是得益于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引人注目的,就 在于一个“飞”字。3 .“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 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 语气,有力地烘托出城内

12、春意之浓郁。“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 时措辞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 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园。园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影 无形的,我们只能从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斜”字也是在间 接写风。4 .探讨: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指名学生回答。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描写了落花飞舞、杨柳摇曳、轻烟四散 等景色。5 .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 怎样奇特的景象呢

13、?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 会有什么感受?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赐新火。(不满,轻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6 .指导学生背诵全诗。7 .总结: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全城处处飘飞着落花,皇城里的柳枝随风 飘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赐新火,轻烟飘进 了权贵豪门之家。诗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先逐句理解,再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色,由这首 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从所写景物分析寄托的情思,是对主题的一个升华, 环环相扣,便于学生理解,引

14、导学生层层深入。随堂练习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相关内容。板书设计 /白昼一自然风光、W 夜晚一宫廷生活/央腐败,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常识。2 .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体会诗中蕴含的相思之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诗题1 .教师谈话:大家一定诵读过这样的句子一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I”,这是诗 经中人们的浅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汉乐府中人们的歌咏。2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取法于诗经和汉乐府,但也有它独特的魅力。让 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板书诗题).指名学生读诗题。【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忆所

15、学或所了解的古诗, 将学生带入学古诗的氛围中。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学生自由读全诗。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1 .注意易读错的字。迢皎纤泣涕盈脉2 .指名学生读字。重点强调:“纤”读“xidn”; “皎”读ji酉。;“脉脉不得语”中的“脉”读“016”。3 .指名读古诗,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奏。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4 .读出韵味。关注字音的同时,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味和自己的理解。5 .教师范读。6 .自由练读。7 .学生齐读。小结:学习诗歌的一个很重要

16、的方法就是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让我 们伴随着朗朗书声开始这首诗歌的学习。【设计意图】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使学生在逐层提升的诵读中感到 学习古诗十分有意思、有情趣,为熟读知意打下基础。三、探究内容,品味诗情L导入:读懂诗,读出诗里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诗的正式开始。诗就像一杯 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品味一番吧!8 .自读自悟。通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9 讨论汇报。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织女是全诗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调 较为哀怨。10 读完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抒发你读后的感受,你会用哪个

17、词语 呢?指名学生回答。(伤感)如果用一个词语将诗中传递的情感描摹出来,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合适?(相思) 6.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诗歌,体会一下,诗歌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这份相思 的伤感与哀怨呢?指名学生答。(1)理解诗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这个词语在今天仍然富有生命力,我们形容路途遥远,会说“千里迢迢”。“迢迢”和皎皎”两个词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意思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相距十 分遥远,都很明亮。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距离使得主人公内心起了相思之情。可是,牵牛 星真的离她那样遥远吗?在诗句中有没有其他的发现?(2)理解诗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札札”是象声词,形容织布机工作

18、时发出的响声,给人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 感。而“弄”这个字,是摆弄、抚弄的意思。一个动词就透露了此时织女的心境, 写出了她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札札机杼乱人心,最是织女愁肠时。其实,木兰诗中有一句与此句类似, 同样抓住了 “机杼”这个意象,来写女子的愁情。是哪句呢?(不闻机杼声,惟 闻女叹息。)同样是用有声来衬寂静,以有声来传悲情。(3)理解诗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理解“不成章”。这三个字蕴含着一个“思”字,揭示了织女的内心动态。“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她神思恍惚、心不在焉,终日 劳作却“不成章”。“泣”的本义是眼泪,特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涕”也是指眼泪。“零”本

19、是指雨缓缓而降,引申为降落、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 水一般无法抑制的织女泪。这里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织女相思 之苦。有感情地朗读。(4)理解诗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5)理解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写出了水之清澈,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能表现女子的魅力,还可 以想象出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无穷。“盈盈一水”至此也成了阻隔两 情的象征。“脉脉”指相视无言的样子。织女只能深情地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话。7 .齐读古诗。8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 间之情。再读

20、诗歌,让我们体会一下这首诗歌“深深的话,浅浅地说”的语言之 美。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又称复字、重言。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 的修辞方法。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在本课中,运用了 “迢 迢、皎皎、纤纤”等6个叠词。这些叠词无论是用于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 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出缠绵的意境。9 .指名读诗,读出叠词的韵律美。【设计意图】诗词的教学重点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 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在关键处给予指导。最后紧扣人物心情,用一连串的问题引 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反复品读诗句,读出诗词背后的那份情,掀起课堂教学的高 潮。随堂练习完成核心课堂/一

21、本好卷本节课相关内容。板书设计迢迢牵牛星写神话故事喻现实生活/相隔之远 叙(相思之情议 离别之苦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 .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并背诵古诗。2 .感受这首诗的画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3 .学习生动形象又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教学过程【人文主题训练】【人文主题训练】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吃月饼,赏月) 2.圆月,是中秋的象征。中秋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 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3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古诗十五夜望月。(板书课题).交流: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中秋夜赏月的情景) 5.了解诗人王建。王建(768835),唐代诗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王建是大 历进士,早年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学, 并开始写乐府诗。他写了大量的乐府诗,同情百姓疾苦,反映时政弊端。他的乐 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百首,在表达传统的宫怨之 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诗选自王司 马集。【设计意图】学起于思,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得以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