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南县青树嘴镇沙港市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19718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南县青树嘴镇沙港市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南县青树嘴镇沙港市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南县青树嘴镇沙港市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南县青树嘴镇沙港市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南县青树嘴镇沙港市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已知反应:2X(g)+Y(g) =2Z(g)0某研究小组将4 mol X和2 mol Y置于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测定不同时间段内X的转化率,得到如下表数据:t (min)24.556X转化率30%40%70%70%根据以上信息作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不断增大B.反应在5.5min时,v正(X)=v逆(Z)C. 6 min时,容器中剩余1.4 mol YD.其他条

2、件不变,将X的物质的量改为10 mo1,则可得4 mol Z参考答案:B【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在5min时达到平衡状态,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70%;2X(g)+Y(g)彳=2Z(g)初始:4 2反应:2.8 1.42.8平衡:L2 0.62.8【详解】A.反应体系中,物质均为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不 变,则密度不变,A错误;B.反应在5.5min时、已达到平衡状态,则v正(X)=v逆亿),B正确;C.分析可知,6 min时(已达平衡状态),容器中剩余0.6mol Y, C错误;D.其他条件不变,将X的物质的量改为lOmoL Y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则ZO./-ce

3、,麻, Cr(OH) IW化原翻t淀已知:(1)步骤中存在平衡:2CrO42(黄色)+2酎=fCrzCM?一(橙色)+h2o(2)步骤生成的Cr (OH) 3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Cr (OH) 3 (s)中,2产)+30H - (aq)(3)常温下,Cr (OH) 3的溶度积Ksp=l(y32;且当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0-5 moH/l时可视作该离子不存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步骤中加酸,将溶液的pH调节至2,溶液显黄色,CrO42一离子浓度增大8 .步骤中当溶液呈现深黄色,且2V (CrO42)(Cr2O72-)时,说明反应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

4、)+氏0达到平衡状态C.步骤中,若要还原1 mol 0207z一离子,需要12 moi (NH4) 2Fe (S04)2-6H2OoD.步骤中,当将溶液的pH调节至5时,可认为废水中的辂元素已基本除尽参考答案:D略8.将A1条插入6 moiL盐酸中,反应过程中产生H2速率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1图2,A.图1中开始阶段产生气体速率较慢可能是因为A1条表面有氧化膜B.图1中影响Lt2段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C.图1中影响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C(C1)D.图2可以表示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参考答案:C【分析】图1反应速率与表面积大小、温度、浓度有关,t2

5、之前反应速率与温度升高有关,t2之后 反应速率与浓度减小有关。图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能量变化是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 成物的总能量;【详解】A、图1中开始阶段产生气体速率较慢可能是因为A1条表面有氧化膜,氧化膜与 酸反应时没有氢气产生,故A正确;B、图1中影响Lt2段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故B正确;C、t2后随反应进行,2A1+6H+=2A13+3H2T,氢离子浓度不断减小,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 因素是氢离子浓度减小,故C错误;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能量变化是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图2符合,故D正确;故选C。9 .下列各项操作中,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

6、淀又溶解”现象的是:()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02向Fe (OH) 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向Ba (OH) 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向AgCl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硝酸.A. B. C. D.参考答案:A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根据石灰水和CO?反应,生成CaC03沉淀,继续通入C02,会与CaCOs反应生成可溶的 Ca (HCO3) 2;根据胶体的性质判断,加入稀硫酸产生聚沉现象,H2s0,与Fe (OH) 3反应,所以出现先 沉淀后溶解现象;根据Ba (OH) 2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钢和水,硫酸钢与硫酸不反应;根据胶体的性质判断,加入稀硝酸产生聚沉现象

7、,AgCl与稀硝酸不反应.解答:解:因石灰水和CO2反应,生成CaCOs沉淀,继续通入CO?,会与CaCQs反应生成可溶的Ca (IICO3) 2,沉淀又溶解,所以出现先沉淀后溶解现象,故正确;因Fe (OH) 3胶体加入稀硫酸产生聚沉现象,H2soi与Fe (OH) 3反应,沉淀又溶解,所 以出现先沉淀后溶解现象,故正确;根据Ba (OH) 2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钢和水,硫酸钢与硫酸不反应,所以出现先产 生沉淀然后沉淀不溶解现象,故错误;因AgCl胶体中加入稀硝酸产生聚沉现象,AgCl与稀硝酸不反应,所以出现先产生沉淀 然后沉淀不溶解现象,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

8、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方程式分析本题即可,需要注 意的是胶体的性质.10 . M2O7X-与 S2-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M2O7x-+3S2-+14H+=2M3+3S;+7H2O,则 M2O7X-中M元素的化合价为A. +2 B.+3 C.+4 D. +6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M2O7x-+3S2-+14H+=2M3+3Si+7H2O 中,由电荷守恒可知,(-x) +3x (-2) + 14x ( + 1) =2x (+3)解得x=2,设M2O72-中的M的化合价为y, M2O7X-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x,则yx2+ (-2) x7=-2,解得 y=+6。答案选 D。11.据报道,碳纳

9、米管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的大分子组成,其导电性是单质铜的1万 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C的质子数为6B.石墨和碳纳米管互为同素异形体C.金刚石和碳纳米管分子互为同分异构体D.碳纳米管是非金属导体参考答案:C略12 .右图是电解CuC1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 的是()直流电源电流方向A. c为阴极、d为阳极B. a为阳极、b为阴极C.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D.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参考答案:C.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40 r40 jA. 20 和 18力rB. D 和 T C. H2。和 H2O2 D. 。3 和。2参考答案:B略13 .已知

10、:、Fe2+ SO2、Cl 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CrFe2+H2O2FSO2,则下列反应一定不能发生的是:()R+ -9+A、2Fe +21 =2Fe +I2B、l2+S02+2H20S042-+2f+4H+C、H202+S042-+2H+=S02 t +02 t +2出0 D、3Fe3+S02+2H20=2Fe2+S042+4H+参考答案:c略14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ILO.lmol/L盐酸和ILO.lmol/L硫酸分别与IL2moi/LNaOH溶液反应的反应速率相同B.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其含义是时间为Is时,某物

11、质的浓度是0.8mol/LC.等体积的0.lmol/L盐酸和0.lmol/L硝酸与形状和大小相同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参考答案:C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溶液导电性的实验(如图所示):他先测10. 0ml0. 10mol/L H2s。4溶液的导电能力,然后在其中慢慢滴加15. 0ml 0. 10mol/LBa(0H)2溶液,并不断搅拌。已知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与Ba(0H)2溶液的体积关系如Ba(OH)2 (ml)溶液中的总离子浓度 (mol/L)0.00. 305.00. 1010.070. 001

12、5.00. 06Ba(OH)2 (ml)溶液中的总离子浓度 (mol/L)0.00. 305.00. 1010.070. 0015.00. 06下:请根据上述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当 15. 0ml 0. 10mol/LBa (OH) 2溶液全部滴入H2SO4溶液中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有关该实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有关B.灯泡最暗时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为零C.往盐酸和硫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钢溶液时现象相同参考答案:现象:灯泡由亮到暗到灭再到亮,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S042-+2H+ Ba2+20HBaSO4 I + 2H2O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