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学生演讲稿《爱国情怀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学生演讲稿《爱国情怀 》.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演讲稿爰国情怀此时此刻,我们的神舟十一号飞船,正载着两名宇航员飞向浩瀚太空, 开始了又一次飞天之旅。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和新中国成立之 初那一批老科学家的悉心奉献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要在这里共同缅怀的一 个人,也正是这样一位科学家。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催化化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是大学著名学者、教授。他,就是XX中学名誉校长蔡启瑞先生,我们的高中创新班,就以启瑞先生 的名字而命名为“启瑞班”。蔡启瑞先生1914年1月7日出生于XX省同安县(今为市翔安区)马巷镇一 个华侨店员家庭,祖父曾开饼店,逝世后家道中落,父亲到越南谋生。在启瑞 先生还不到两岁的时候,远在异国
2、他乡的父亲就不幸去世,母亲在国内含辛茹 苦做裁缝工抚育他长大。上学以后,蔡启瑞先生曾因家贫而停学、到布店当过学徒,辗转三所小学、 两所中学读到高一,再到大学预科化学组读两年,刚升入大学化学系本科,又 因肋膜炎而休学两年。历经坎坷,蔡启瑞先生终于在1937年从大学毕业,并 留在厦大任教。1947年,他成为中国政府选派赴美留学的20名学子之一,到 *俄亥俄州立大学深造,1950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50年4月,母校大学29周年校庆之际,蔡启瑞先生从大洋此岸发回了一 封电报:“祖国大地皆春,我怀念你啊,祖国!”这时的他,早已经归心似箭。 不料此时朝鲜战争爆发,*政府不准理工科中国留学生回国,蔡启瑞不
3、得不滞 留在异国他乡。他坚持年年递交离境申请,直到6年后才被获准回国,和钱学 森等人一起,成为新中国政府用11名美军飞行员战俘换回的著名科学家之一。 1956年3月下旬,蔡启瑞先生乘坐戈登将军号轮船于4月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 的祖国,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大学。当时的蔡启瑞先生已经在结构化学研究方面卓有建树,如果他选择留在*, 不仅可以收获巨大的学术荣誉,还可以凭借自己的研究申请专利而获取巨额财 富,名利双收。对于一个苦水里泡大的孩子来说,当他看到自己的半生辛劳终 于迎来收获的时候,作出这样的选择也实在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蔡启瑞先生考虑的并不是这些,当他看到新中国落后的化学工业和炼 油工业,看
4、到催化科学领域的关键空白时,他不仅毅然选择冲破重重阻隔回到 祖国,还在自己学术研究的黄金时期选择转换方向,在自己44岁的时候,选 择从头再来。我们都知道,作出这样的决定对于一个已经功成名就的科学家来 说,要有多大的勇气,需要付出多大的心血!“我一定要根据国情和自己的能力,主动了解哪些急要任务是我最有可能效 力承当的,以便事先做充分准备。”蔡启瑞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回国以后,蔡启瑞先生以自己的超强的聪明才智和焚膏继辱、孜孜不倦的刻苦 研究,终于在催化科学领域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并先后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 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华丽转身,还成为这个领域的“一代宗师”。这条科学 报国之路,蔡
5、启瑞先生一走又是60年。而这条走了 60年的报国之路却绝非一帆风顺。1979年、1982年、1984年, 蔡启瑞先生三次病危经受外科大手术,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和脾,2000年、2006 年、2011年又三次不慎摔倒,断掉的骸骨栓了螺栓。即便如此,耄耋之年的他 还时常拄着拐杖到化学楼三楼催化实验室,关心和指导研究的进展。蔡启瑞80-2- 岁才学计算机,但他能画出连年轻人也自叹不如的精致的化学模型结构图和反 应机理图。2010年,为了总结和确切表达他的学术思想以为后人所用,已经97岁高龄 的蔡启瑞常常半夜起来在电脑前打字到午夜,给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 成就概览化学卷第一分册“蔡启瑞篇”的撰写
6、者提供了近三万字的电子版参 考资料,以致他腿脚肿胀得让人不忍目睹。公元2016年10月3日,当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还处在快乐的国庆假期的时候, 这位为中国化学研究做出了里程碑式卓越贡献的世纪老人,终于走完了自己执 着奉献的一生。他没能对每一个人挥手再见,也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却留下了 科学研究的累累硕果和毕生为国的可贵精神,滋养着、激励着每一位后来者。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像启瑞先生那样 有一个坎坷而艰辛的少年时光。但我又常常在想,为什么像启瑞先生那样从中 国苦难的废墟中一路走来的人,竟然能为这个从来给不了自己任何好处的国家 奉献终身,而我们中的许多人,享受了国家大量的物力人力资源而成长起来的 人,却还在“精明”地计算着自己对国家的付出和收获?或许这是一个太过沉重的问题,但我衷心希望,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中国 人都能常常用这样的问题拷问自己的内心,拷问自己的灵魂。谢谢大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