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浙江版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题--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中国古代历史进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浙江版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题--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中国古代历史进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浙江版历史与社会中考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一)五年中考考点1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1. (2021湖州,5,1分)以下图所示钱币,因铸造量大、影响广,被称为金属铸币双雄。这两种钱币最(A)(A)早铸造于A.秦国西汉C.秦朝西汉B.秦国东汉D.秦朝东汉解析 如下图,这两种钱币都是圆形方孔钱,左图钱币上铸刻着“半两此即秦国使用的 “秦半两”;右图钱币上铸刻着“五铢”,此即汉武帝时铸造的货币“五铢钱”,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2. (2021台州,18,2分)国家的有效管理需要制度创新。以下属于地方行政管理方式的是(B)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A.B.C.D.
2、解析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不符合题意。分封制指周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由诸侯来管理 地方事务,符合题意;秦统一全国后,地方上普遍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由皇帝任用的郡守和县 令管理地方事务,符合题意;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地方设行中书省,符合题意。应选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保卫王室,开发遥远地区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员十二人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监察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有效管理辽阔的疆域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有利于国家直接管理地方A.B.C.D.解析此题考查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描述的 是西汉的刺史制度,描述的是元朝的行省制,描述的是秦朝
3、的郡县制技演变历程先后顺序 排列应该是,应选九(2022湖州一模)某摄制组正在拍摄一部以唐朝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请你判断以下场景符合 史实的是(A)坊间市民互相馈赠胡饼大运河上穿梭着装载粮食的船只城郊外举办打马球比赛长安东市上人们用交子购买物品A.B.C.D.解析 此题的关键信息为“以唐朝为历史背景”。“胡饼”是西北少数民族的食品,在唐代较 流行,符合题意;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在唐朝亦发挥重要作用,符合题意;唐朝流行打马球,符 合题意;“交子”最早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错误。应选A。二、非选择题(共23分)6. (2021衢州模拟)(节选)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深刻影响着我国选官制度
4、的开展。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3分)材料一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甲乙两个时期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的原因。(3分)答案秦始皇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片崔残了文化;汉武帝以儒 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所以秦汉时期对孔子和儒家认 可程度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只是写出相关事件,没有展开分析的最多得2分,共3分)解析 读图,横坐标是时期,纵坐标为(思想)认可程度。由图可知,甲时期即秦朝,人们对孔子 和儒家的认可程度极低,而乙时期即汉朝,人们对孔子和儒家的认可度最高。这是因为秦始皇以 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实行焚书坑儒;汉
5、武帝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使儒家思想成为封 建社会的正统思想。7. (2022杭州中考)(节选)一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5分)材料二隋朝时,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之上,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某同 学为进一步了解大运河,翻阅书籍,看到如下表述。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 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唐杜佑通典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运河的历史价值。(3分) 材料三该同学从书中摘录了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并制作了如下书摘。书摘一隋之疏淇汴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 胜其利也。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汴河铭书摘二隋炀帝开凿运河,本是惠及百姓、泽被后世,利
6、国 利民的工程,但因劳役过于繁重,反而成了一项虐 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是运河的开通,对 于以后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开展和政权的巩 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一安作璋主编中国运河文化史(上册)材料三中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对我们认识史事有何借鉴意义?(2分)答案大运河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开展,对于巩固统一和推动沿 岸地区的城镇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隋唐以后的朝代,大运河继续发挥着贯通南北水路的作 用。直到今天,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仍然承当着水路运输的作用。坚持唯物史观,用开展的、辩证的眼光认识史事。解析 根据材料二“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运漕商旅,往来不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7、,大 运河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开展,对于巩固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 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隋唐以后的朝代,大运河继续发挥着贯通南北水路的作用。直到今天, 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仍然承当着水路运输的作用。分析材料三两那么书摘,两那么书摘都认为,大 运河的开通在隋朝弊大于利,但对后世利大于弊,因此要坚持唯物史观,用开展的、辩证的眼光 认识史事。8. (2021金华中考)(节选)回望农耕文明,厚植“三农”情怀。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4分) 材料二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确实减轻农民纳税应役负担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西汉初年的“文 景之治”时期第二个黄金时期是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公元627
8、-649年)。摘编自陈明光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能印证材料二说法的相关史实。(4分)答案汉文帝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连续12年免除全部田税把每年服徭役改为三年一次;或汉景帝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唐太宗重视开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解析(2)材料二观点是“文景之治”和贞观年间都是政府减轻农民纳税应役负担的黄金时期。据此列举汉文帝、汉景帝与唐太宗实行的减轻农民纳税应役负担的政策即可。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封建治世的共同特征:君主开明,廉政爱民,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商业繁荣,人口增长,社会安 定,国力强大,等。9. (2021湖州中考)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8分)人口迁移
9、,影响深远。某校学生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人口大迁移”的工程化学习。学习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选择其中三次人口大迁移区会制了示意图。第一次东汉、魏、晋*时期的五胡内迁一第二次西晋“永嘉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金灭北宋“靖康之难” 引发的人口迁移根据示意图,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并推断引发第二次和第三次人口迁移的 共同原因。(4分)学习小组又对人口大迁移的影响产生了兴趣,筛选出以下资料。资料1:五胡内迁指匈奴、鲜卑、羯、氐、羌等生活在边疆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他们同汉族 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模糊。摘编自中国史纲要资料2:(江南)无积聚而多贫。(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
10、稔,那么数郡 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摘编自史记宋书资料3: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摘编自宋史食货志渭南文集结合资料,从民族关系和经济格局角度阐述人口大迁移的影响。(4分)答案空间特点:总体由北向南迁移。第一次是少数民族从边疆地区向黄河流域迁移;后两 次都是从北方向南方迁移。共同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4分)民族关系角度:“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模糊”反映人口 迁移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经济格局角度:江南从“无积聚而多贫”到“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变化,反 映人口迁移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
11、奠定了基础。“富于中原苏湖熟,天 下足”反映人口迁移促进了南宋经济的开展才隹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4分)解析据示意图及图例可知,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三次迁移方向都是由北向南,其 中第一次是从边疆地区向黄河流域迁移(内迁);后两次都是从黄河流域(北方)向长江流域(南方)迁移。后两次迁移的共同原因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设问限定了分析影响的答题角度: 民族关系、经济格局。回答时筛选资料信息,分别展开阐述。三段资料各有侧重。资料1侧重“五胡内迁”的含义及影响,根据关键信息“边疆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同汉族长期杂居,民 族界限日益模糊可直接得出结论:人口迁移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资料2关
12、键信息“(江南)无积聚而多贫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说明第二次人口迁移促进了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资料3关键信息为“南渡后富于中原 苏湖熟,天下足说明第三次人口迁移促进了南宋经济的开展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1L (2021金华模拟)(节选)民族交融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3分)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迁都前后鲜卑族服饰的变化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 响。(3分) 答案(1)穿汉服;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开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步伐。此后,传统的汉文化得到进一步开展。解
13、析 材料一给出胡服、汉服的图片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穿汉服的改革措施。北魏孝文 帝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开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交 融的步伐,并使传统汉文化得到进一步开展。知识归纳 中国古代的重要政治制度(措施)(2022湖州,6,1分)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以下关于秦朝的资 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A)朝代政治制度朝代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隋朝三省六部制战国县制(秦国等)兀朝行省制度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明朝内阁制、1卫制汉朝内外朝制、刺史制度清朝军机处A.史书史记B.古代散文阿房宫赋C.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D.影视作品大秦帝
14、国解析史记是离秦朝时间较近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书,是研究秦朝历史的珍贵文 献资料,其史料价值最高,应选A。阿房宫赋和大秦帝国是艺术作品,“孟姜女哭长城” 只是民间传说,故B、C、D的史料价值有限均排除。3. (2021宁波,23,3分)(节选)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 历史。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古籍记载历史】史记中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的记载。(1)史记中记载的这些举措出现在哪一朝代?对国家的开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3分)答案(1)秦朝。(1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的 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
15、重要纽带。(2分)解析 材料涉及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据此回答其朝代及重要意义即可。考点2汉武帝时代大一统格局4. (2021衢州,9,1. 5分)史记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 不轨于法。”汉武帝为此采取的措施是(D)A.统一铸造货币B.建立刺史制度C.发兵北击匈奴D.公布“推恩令”解析 由题干“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可知,汉代出现了地方威胁中央的状 况,为了解决地方对中央的威胁问题,汉武帝公布“推恩令”,规定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 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这样王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 再也没有力量与中央对
16、抗了,D符合题意。5. (2022丽水,14,1.5分)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曾设立过负责监察或侦查政府官员事务的机构。 以下朝代与该类机构搭配正确的选项是(B)A.秦朝御史台B.西汉司隶校尉C.元朝锦衣卫D.明朝御史大夫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机构。汉武帝时期设立司隶校尉,以监督朝廷、都城和周边地 区的官员与皇族的举止力正确。秦朝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掌管监察事务,锦衣卫是明朝监视、 侦查臣民言行的特务机构,A、C、D错误。考点3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6. (2022湖州,7,1分)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一次战役:“曹 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
17、赤壁。”该战役(C)A.发生于公元2世纪初B.导致前秦统治土崩瓦解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D.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统一解析 此题考查赤壁之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曹操以舟师伐孙权败之于乌林、赤壁” 可知,该战役是赤壁之战,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C正确。公元208年是公元3世纪初,A错 误;383年沈水之战中前秦军队大败,之后前秦统治很快土崩瓦解,B错误;200年官渡之战后曹操 歼灭袁绍军主力,统一长江以北的大局部地区,D不符合题意。7. (2022金华,6,2分)中国古代服饰的开展变迁,反映了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以下图 反映了我国古代某次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次改革(D)汉化汉化A.加强了
18、对外交往B.形成了三国鼎立C.加速了北朝衰弱D.加快了民族交融解析此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左图服饰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胡服),右图为宽衣博带式 的汉族服装,流行于中原地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要求官员及其家属改穿汉服,其“汉化政策” 加快了民族交融,D正确。8. (2020杭州,14,2分)以下图是魏晋时期的墓砖壁画犁耕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以下对 该出土文物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D)A.棉布已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B.曲辕犁在当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C.反映了魏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D.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文物资料的研读判断能力。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文物是魏
19、晋时期的 墓砖壁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位于河西走廊。从壁画名称犁耕图和画中的人物、工具 等内容可知,这展现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D项符合题意。此时棉布尚未成为民 众的主要衣料,A项不符合题意才非除;图中人物使用的是直辕犁,曲辕犁在唐朝时期出现并使用,B 项不符合题意才非除;牛耕技术在春秋后期已经出现,C项说法错误才非除。考点4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9. (2022湖州,11,2分)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以下 能印证该观点的有(A)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A.B.C.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景之治出现于西汉时期,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
20、于唐朝,所以 符合题意,选A。康乾盛世出现于清朝,不符合题意才非除B、C、Do10. (2022宁波,7,1. 5分)唐太宗在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的盛况时,情不自禁地说:“天下英雄, 入吾毂中矣。”与出现这一盛况直接相关的措施是(B)A. “焚书坑儒”B.科举考试C.崇文抑武 D.八股取士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进一步完善了隋朝创立的科举制,进士科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考试科目,故B正确。“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才非除A;崇 文抑武是北宋的政策才非除C;八股取士是明朝科举考试的新变化才非除Do12. (2021湖州,12,2分)陆羽为避安史之乱隐居湖州,完成了世
21、界茶文化史上第一部专业著作茶经。在完成茶经期间,他可能看到(D)官吏在戏园里观看窦娥冤书生在茶会上吟诵杜甫诗作名医在药房翻阅本草纲目农民在田间使用曲辕犁耕作A. B. C. D.解析 窦娥冤是元朝杂剧,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所著,时间与题干不符才非除。杜甫是唐朝大诗人,唐朝经济繁华,文人有饮茶的习贵唐朝创造并推广了曲辕犁,符合题意。 应选De(2022丽水,22,3分)(节选)从古至今,中华大地上各民族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着密切交流。不断 开展的各民族服饰习俗,就是文化互鉴交融的历史见证。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与图1相比,图2中的服饰有何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哪一次改革的什么内容?(3分)
22、 答案(1)宽袍大袖。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官员和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解析(1)通过比拟可知,图2中服饰的特点为宽袍大袖,而图1比拟紧身、适合北方民族放牧。从图2的图名可知,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内容。专题检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 (2021台州模拟)右图是秦朝的铜权,权身上刻着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度量衡(D)(D)的诏文和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诏文。以下有关铜权说法正确的选项是铜权上刻着的文字是小篆铜权可作为秦朝统一度量衡的物证铜权说明秦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铜权是研究秦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A.B.C.D.解析此题考查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秦朝统一文字片巴
23、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统一度量衡, 铜权是衡器,正确。铜权是出土文物,可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正确。统一文 字和度量衡可以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但不能佐证秦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排除。应选Do2. (2021杭州模拟)下面“国”的四种字体中,首先成为全国统一文字的是(B)A B CD解析此题考查秦朝统一文字。秦统一后将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小篆的特点是结构工整、 笔画均匀、粗细一致、圆起圆收、端庄严谨出正确。3. (2021温州模拟)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数伐匈奴,为国家司库的大司农报告国家钱库已空,武帝下诏命富商捐款,应者只卜式一人。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D)A.公
24、布“推恩令”B.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C.建立刺史制度D.由中央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解析此题考查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据题干信息可知,汉武帝因屡次讨伐匈奴,造成国家财 政吃紧,下令让富商捐款而不得。为解决财政问题,汉武帝把盐、铁生产和销售的经营权收归中 央,以增加财政收入,D符合题意。“推恩令”是为了解决诸侯国问题,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 准是选官制度的改革,建立刺史制度是为了监察地方官员,所以A、B、C都不符合题意。4. (2022温州中考)据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 华夏同源共祖。孝文帝此举A.促进了民族交融B.开发了江南地区C.加强了中外交流D.削弱了军队实力解析此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据材料“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 祖”可知,北魏孝文帝自认为鲜卑族与中原汉族“同源共祖”,此举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而不 是中外交流,A符合题意,C错误;开发了江南地区和削弱了军队实力在材料中均未表达才非除B、 Do5. (2022温州一模)以下是我国古代不同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作用,其演变历程按先后顺序排列正 确的是(D)序号描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