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审计基础》ppt课件(完整版).ppt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7216978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PPT 页数:370 大小:17.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审计基础》ppt课件(完整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0页
2022年《审计基础》ppt课件(完整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审计基础》ppt课件(完整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审计基础》ppt课件(完整版).ppt(37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审计基础前言一、课程的地位二、课程的内容结构三、学习的要求为什么要审计呢?案例资料案例资料1 1:腐败数额排名:腐败数额排名 中国中国“亿元贪官亿元贪官”排行,一亿元人民币起入榜。排行,一亿元人民币起入榜。(见审计案例)(见审计案例)案例资料案例资料2 2:近年重刑案件近年重刑案件为什么要审计呢?审计案例3:第一章第一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概述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西周时期为审计初步形成阶段;新中国为审计振兴发展阶段。秦汉时期为最终确立阶段;隋唐至宋为日臻健全阶段;元明清为停滞不前阶段;中华民国为不断演进阶段;123456我国政府审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

2、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六个阶段:(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一段时间,国家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在财政监察和会计检查中。1983年9月成立了我国政府审计的最高机关审计署,在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置各级审计机关。4、元代取消比部,户部兼管会计报告的审核,独立的审计

3、机构即告消亡。5、明初设比部,后设置都察院,审察中央财计。清承明制,设置都察院,6、中华民国1912年在国务院下设审计处,1914年北洋政府改为审计院。第一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二)我国民间(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二)我国民间(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后来由于推行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便悄然退出了经济舞台。我国民间审计始于辛亥革命以后。当时主管注册会计师事务的官署为北洋政府农商部。中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创办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4、9年,已拥有注册会计师人。第一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年月日,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截止2016年12月31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团体会员(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机构、组织)8460家;个人会员225068人,其中执业会员103081人,非执业会员121987人。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二)我国民间(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二)我国民间(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三)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三)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年在部门、单位内部成立审计机构,实行内部审计

5、监督。我国内部审计萌芽于两千多年前的西周。当时,大司徒所属中大夫司会主天下之财计,分掌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全面核算,并总司监督的大权,进行财政收支的审核和监督。在以后若干朝代中,内部审计都没有什么大的发展。第一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二、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3、单位内部经营管理者为了检查各级管理者在所有权统一的前提下对单位最高管理者及相关管理者的受托经济责任,就需要开展内部审计。1、受托经济关系是审计产生发展的基础。2、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由于两权分离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存在,因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需要审计的存在和发展。第一节审计的产生和发

6、展总之,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私有制,“两权”分离后,财产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形成了经济上的权责关系,财产所有者需要对经营管理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实施检查和监督,这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随着“两权”分离的扩大和经济责任关系的加强,所有者及各级管理者要求强化对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控制和监督,是审计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第一章第二节审计的概念和特点概述第二节审计的概念和特点审计是由专职的机构和人员,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度等为依据,运用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

7、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一项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一、审计的概念一、审计的概念第二节审计的概念和特点审计监督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和公正性三个方面的特点。二、审计特点二、审计特点审计特点是指审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特征。在国民的经济监督体系中有财政、税务、银行、工商、物价等监督形式。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公正性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权威性是审计组织的一个显著的特性。(一)独立性。(二)公正性。(三)权威性。第二节审计的概念和特点审计关系是指审计活动中所涉及的审计关系人(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三、审计关系人及相互关系三、审计关系人及相互关系(一)审计关系人(一)审计关

8、系人3、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第三关系人)。1、审计主体(第一关系人),即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或称审计人);2、审计客体(第二关系人)即被审计单位;审计关系人包括:审计关系人必须由审计主体(审计人)、审计客体(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三方构成,缺一不可。第二节审计的概念和特点在审计关系人中,审计人对被审计人是审计关系,对审计授权或委托人是证实关系;被审计人对审计人是接受审计的关系,对审计授权或委托人是履行经济责任的关系;审计委托人对审计人是授权或委托关系,对被审计人是赋予经营管理职权的关系。三、审计关系人及相互关系三、审计关系人及相互关系 举例:A委托B对C 进行审计。(二)审计关系人之间

9、的相互关系(二)审计关系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一章第三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概述第三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审计的职能,是指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一)监督职能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它是指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现阶段审计具有三大职能:监督职能;鉴证职能;评价职能。一、审计的职能一、审计的职能第三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审计鉴证又称审计公证,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有关经济资料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审核检查,确定其可信赖的程度,并作出书面证明,以取得审计委托人或其他有关方面的信任。(二)鉴证职能(二)鉴证职能鉴

10、证是指鉴定和证明。鉴证是指鉴定和证明。评价是通过审查,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决策、计划、方案是否先进可行,财政、财务收支是否执行了预算和计划,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有关经济活动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和有效,进行评定和建议。(三)评价职能(三)评价职能第三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在审计的三种职能中,审计监督是最基本的职能,审计评价和审计鉴证是衡量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手段。审计三个职能的相互关系:审计三个职能的相互关系:第三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审计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二、审计的作用二、审计的作用审计的作用是指行使审计职能后产生的实际效果。(一)防护作用。教材P6(二)

11、建设作用。教材P6第一章第四节审计的对象和任务概述第四节审计的对象和任务(一)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监督的客体,即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围。一、审计的对象一、审计的对象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二)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第四节审计的对象和任务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要求,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二、审计的任务二、审计的任务审计的任务是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要达到的最终成果。(三)审查管理及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一)审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二)审查经济业务的合规性、合法性;第一章第五节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概述第五节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

12、、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的设置一、审计组织一、审计组织根据宪法规定,我国于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受总理领导,对国务院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署是国家最高的审计机关,统一领导全国审计工作。(一)我国政府审计机关(一)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第五节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第五节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具有六项职权。、我国政府审计机关

13、的职权教材P8第五节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当前,我国的民间审计组织是指经国家财政部门批准成立的依法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二)我国民间审计组织(二)我国民间审计组织、我国民间审计组织的设置民间审计组织,又称社会审计组织。我国的民间审计组织,是指依法设立并独立承办审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机构。实行有偿服务,自收自支,独立核算,依法纳税。民间审计组织依法独立、公正执行业务,受国家法律的保护。第五节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民间审计组织接受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委托,独立承办以下业务事项:、我国民间审计组织的任务()审计业务。()会计咨询和会计服

14、务业务。教材P9第五节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三)我国内部审计机构(三)我国内部审计机构根据2003年2月10日审计署发布,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工作人员。、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1)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职责(2)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权限 教材P10第五节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1、政府审计人员二、审计人员二、审计人员政府审计人员是指在各级国家审计机关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专业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一)审计人员的

15、构成(一)审计人员的构成第五节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局长是本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副局长由本级政府任免。根据我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署设审计长一人,副审计长若干人。审计长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审计长是国务院的组成人员,由国务院总理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人选,由国家主席任免,副审计长由国务院任免。地方各级审计局设局长一人,副局长若干人。第五节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政府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政府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分为:审计人员的初级、中级审计专业技术资格,通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后获得。审计人员的高级审计专业技术资格,通过高级审计师评审委

16、员会按照规定评审获得。1、初级(审计员、助理审计师)资格、2、中级(审计师)资格、3、高级(高级审计师)资格。第五节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实行考试和注册制度。2、民间审计人员民间审计人员是指在民间审计机构中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我国民间审计人员主要是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从事审计、会计咨询、会计服务的人员。第五节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A、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B、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1 1)考试相关规定)考试相关规定国家实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根据注册会计师法及2014年4月2

17、3日修订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规定。报考条件:报考条件:第五节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考试划分为专业阶段考试和综合阶段考试。考生在通过专业阶段考试的全部科目后,才能参加综合阶段考试。A、专业阶段考试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6个科目;B、综合阶段考试设职业能力综合测试1个科目。考试科目:考试科目:第五节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考试为闭卷,采用计算机化考试方式或者纸笔考试方式。报考人员可以在一次考试中同时报考专业阶段考试6个科目,也可以选择报考部分科目。考试方式:考试方式:专业阶段考试的单科考试合格成绩5年内有效。第五节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经批准注册,发给财政部统一制定

18、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证书后,方可执行注册会计师业务。(2 2)注册登记)注册登记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取得全科考试合格证书的,均可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并可申请加入注册会计师协会,成为非执业会员。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业务工作二年以上的,由所在会计师事务所向会计师事务所所在地的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请注册。第五节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证书:第五节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3、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是单位内部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及相关人员。(二)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二)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1、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2、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审计人

19、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优良的业务素质。教材P11第二章第一节审计的种类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第一节审计的种类按审计的主体分类,可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一、审计的基本分类一、审计的基本分类(一)按审计的主体分类(一)按审计的主体分类1、政府审计教材P162、民间审计3、内部审计审计的基本分类,包括按审计的主体分类和按审计的内容及目的分类。第一节审计的种类(二)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分类(二)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分类1、财政财务审计;教材P162、财经法纪审计;3、经济效益审计;4、经济责任审计。按审计的内容和目的分类,可将审计分为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

20、审计。第一节审计的种类(一)按审计的范围分类,可将审计分为全部审计和局部审计。(一)按审计的范围分类,可将审计分为全部审计和局部审计。1、全部审计;教材P172、局部审计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二、审计的其他分类(二)按实施审计的时间分类,可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二)按实施审计的时间分类,可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计和事后审计。1、事前审计;教材P172、事中审计;3、事后审计。第一节审计的种类(三)按审计的执行地点分类,可将审计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三)按审计的执行地点分类,可将审计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计。1、报送审计;教材P172、就地审计。第二章第二节审计的方法审计

21、的种类、方法和程序第二节审计的方法审计方法分审计的基本方法和审计的技术方法。但不论选用哪种方法,都应注意下列几方面的问题:一、审计的方法及选用一、审计的方法及选用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为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的,在审计工作中采取的各种手段的总称。(一)选择审计方法应同审计目的相适应(二)选择审计方法应同审计种类相适应(三)选择审计方法应同被审计单位实际相适应第二节审计的方法审计的基本方法是进行各种审计通用的、普遍性的方法。主要有:二、审计的基本方法二、审计的基本方法(一)审计检查教材P19(二)审计分析(三)审计调整(四)审计报告第二节审计的方法审计的技术方法,一般可分为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

22、客观事物的方法两种。三、审计的技术方法三、审计的技术方法包括:审阅法、核对法、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查询法、比较法和分析法等。(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有关的业务核算、统计核算和计划预算等书面资料所使用的方法。第二节审计的方法(3)对会计报表的审阅。必要时,还应对计划资料、经济合同和其他有关经济资料进行审阅。(1)对会计凭证的审阅。一是审阅原始凭证;二是审阅记账凭证。1 1、审阅法、审阅法(2)对会计账簿的审阅。包括审阅总账、日记账、明细账,重点是审阅日记账和明细账,看其记录的内容是否真实,其账户对应关系是否正常、合理。第二节审计的

23、方法(1)核对法是指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书面资料之间的有关数据进行相互对照检查,借以查明证证、账证、账账、账表、表表之间是否相符,从而取得有关错弊的书面证据的一种复核查对的方法。2 2、核对法、核对法为了确保审计人员的核对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致于出现遗漏和重复,需要明确和使用一些符号。(2)核对的主要内容:教材P20-21(3)核对常用符号:教材P21第二节审计的方法顺查法又称正查法,是按照会计账务处理的程序,顺次对证、账、表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3 3、顺查法、顺查法审阅和分析原始凭证证证核对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账实核对优点:系统、全面,可以避免遗漏,结果较为准确,

24、审计风险小;适用范围:这种方法适用于经济业务简单、会计资料不多的单位或者已知问题较多的被查对象。缺点:面面俱到,重点不够突出,耗费人力、物力多。所用的时间较长,工作量大。查账顺查法检查程序如下:第二节审计的方法逆查法又称倒查法,是按照会计账务处理的相反程序,依次对表、账、证各个环节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优点:易于抓住重点进行深入审查,且省时省力。适用范围: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繁多的大型企业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执行严格的被查对象。缺点:不够全面系统,容易疏漏问题。审阅和分析会计报表表账核对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证证核对账实核对4 4、逆查法、逆查法逆查法检查程序如下:第二节审计的方法详查法又称精查法

25、,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所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或某一项目的全部会计资料进行全部详细审查的一种方法。优点:掌握情况全面、详细,一般不会发生遗漏,能够保证审计工作质量。5 5、详查法、详查法详查法的特征是:全面、详细的审查,巨细无遗。适用范围:一般只对某些问题严重、账目较为混乱而不可不彻底清查的单位,才使用这种方法。缺点:工作量太大,耗费人力和时间过多,审计成本较高。第二节审计的方法抽查法又称抽检法,是指从被审计单位审查期的全部会计资料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审查,并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有无差错和弊端的一种审计方法。6 6、抽查法、抽查法特点:根据总体情况和审计的目的和要求,选取具

26、有代表性的样本,然后根据抽取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正确性。优点:审计重点明确,省时、省力、效益高、成本低,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缺点:容易出现遗漏,作出错误的审计结论。适用范围: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较规范的单位。第二节审计的方法查询法是指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疑点和问题,通过向有关方面调查询问,弄清事实真相并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注意事项:无论是面询还是函询,都应有目的、有计划,询问的问题应简单明了,记录要清楚,并设法取得被查询单位的积极配合,以便获得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7 7、查询法、查询法查询法分为:(1)面询(2)函询第二节审计的方法比较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有关的书

27、面资料同相关的数据或指标进行比较,确定它们之间的差异,发现问题,经过分析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比较法分为:(1)绝对数比较 8 8、比较法、比较法(2)相对数比较第二节审计的方法(2)相对数比较比较的内容主要有:A、资本金利润率、B、成本利润率、C、劳动生产率、D、产品的合格率、E、资产的保值率等。(1)绝对数比较比较的内容主要有:A、实际数与计划数比较;B、本期实际数与基期或历史最好时期的实际数相比较;C、本企业的实际数与相同规模的同类先进企业的实际数相比较等。第二节审计的方法分析法是指将有关的经济指标或经济事项进行分解,然后对各项因素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变化过程进行考察,揭示问题,

28、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9 9、分析法、分析法分析法可分为: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账户分析法、期龄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第二节审计的方法(1)静态分析法:指在对指标分析时只对影响指标的因素变化对指标的影响,而不考虑因素结构变化的影响。(2)动态分析法。(5)因素分析法:指依据影响综合经济指标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数学数学方程式,以分析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3)账户分析法:指根据账户对应关系的原理来查证账户记录有无差错的方法。(4)期(账)龄分析法。如:销售收入=销售数量*单价例:金额=数量*单价第二节审计的方法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是审计人员搜集书面资料以外的审计证据,证明和落实客观事物的

29、形态、性质、所有权、存在地点、数量和价值的方法。(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这类方法包括盘存法、调节法、观察法和鉴定法。1、盘存法。盘存法又称盘点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以确定其数量、品种、规格及其金额等实际状况,借以证实有关实物账户的余额是否真实,从中收集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盘存法一般可分为直接盘存法和监督盘存法两种。第二节审计的方法2、调节法。调节法是指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整有关数据,从而求得需要证实的数据的方法。如对银行存款正确性的审查,通常是运用调节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3、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审计人员亲自到被审计单位,通过对被审计项目有

30、关情况的实地观察,借以收集书面资料以外的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观察法观察的内容主要有:生产经营管理、财产物资的保管、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等。第二节审计的方法4、鉴定法。鉴定法是指对书面资料、实物和经济活动等的分析、鉴别超过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从而邀请有关专门部门或人员运用专门技术进行确定和识别的一种方法。第二章第三节审计抽样在审计方法中的应用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第三节审计抽样在审计方法中的应用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评审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进行的抽样审计。统计抽样在审计方法中的应用称为审计抽样。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先对特定审计对象总体抽取部分样本进行审查,然后以其审查结果来推断该总体正

31、确性的一种方法。审计抽样在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任意抽样、判断抽样和统计抽样三种类型。审计抽样的意义审计抽样的意义:第三节审计抽样在审计方法中的应用任意抽样是当审计从详查法向抽查法演变时最先运用的一种审计抽样。它是指在被审查的资料中,任意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审查,并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一种方法。审查时,抽查哪些样本,抽查多少样本,没有一定的标准和章法,都是审计人员任意决定的。任意抽样的缺点:一、任意抽样一、任意抽样第三节审计抽样在审计方法中的应用判断抽样又称重点抽样,是指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程度、审计的目的和任务等实际情况,凭其实际经验和主观判断来抽取样本,

32、并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结果。二、判断抽样二、判断抽样优点:与任意抽样相比,判断抽样加进了许多分析参考因素,因而增加了一定的科学性;缺点:由于判断抽样只凭审计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其审计结果也就必然存在着由于经验不足或判断失误造成的审计风险,因而现代审计也较少采用判断抽样。第三节审计抽样在审计方法中的应用缺点:对于会计资料残缺不全的被审计单位以及揭露贪污舞弊的财经法纪审计来说,不宜采用统计抽样。三、统计抽样三、统计抽样统计抽样是审计人员运用概率论原理,遵循随机原则,从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审查,然后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一种抽样方法。优点:运用统计抽样可以使总体组成部分中

33、的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均等,不受审计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因而一般不会发生侧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情况,使抽取样本的特征尽可能接近总体的特征。第二章第四节审计程序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第四节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接受审计任务后,从开始准备到最后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工作步骤。一、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准备阶段,是指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任务,到制定出审计工作方案,具体实施审计之前这一段时间。审计的程序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即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审计程序审计程序第四节审计程序审计准备阶段是整个审计工作的起点,其工作主要包括:审计准备阶段是整个审计工作的起点,其工作主要包括:(

34、六)下达审计通知书。(一)明确审计任务;(二)配备审计人员;(三)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四)学习、熟悉相关政策法规知识;(五)拟定审计工作方案;第四节审计程序审计实施阶段是指在审计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从审计人员进驻被审计单位进行具体审计开始,到审计外勤工作结束这一段时间。二、审计实施阶段二、审计实施阶段(三)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四)审查会计资料及相关资料(五)搜集审计证据工作主要包括:(一)进驻被审计单位召开座谈会(二)深入被查单位实地观察了解情况第四节审计程序审计报告阶段是指完成审计的外勤工作,从整理、评价审计证据到报送审计报告以及审计资料归档这一段时间。审计报告阶段是整个审计过

35、程的全面总结阶段。三、审计报告阶段三、审计报告阶段(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三)编写审计报告;(四)提出管理建议书;(五)审计资料归档。(一)整理、评价审计证据工作主要包括:第三章第一节审计准则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第一节审计准则(一)审计准则的涵义、作用(一)审计准则的涵义、作用一、审计准则的涵义、作用及分类一、审计准则的涵义、作用及分类审计准则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或审计职业团体制定颁布的,用以规范审计人员资格条件和执业行为,衡量和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或标准。第一节审计准则四,可以促进国际审计经验交流。审计准则的作用:审计准则的作用:一,为审计人员提供规范和指南;二,为审计组织管理部门评价审计工作

36、质量提供衡量标准;三,有利于维护社会公众和审计人员的合法权益;第一节审计准则又称政府审计准则,通常是由国家审计机关制定颁布,是对政府审计人员和政府审计行为的规范要求。(二)审计准则的分类(二)审计准则的分类审计准则按规范对象不同,可分为国家审计准则、民间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准则。1.1.国家审计准则。国家审计准则。在我国是由最高审计机关审计署制定颁布。第一节审计准则2 2、民间审计准则。、民间审计准则。又称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通常是由各国有影响的会计师职业团体制定并公布,是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建立的标准和提供的指南。通常是由各国有影响的内部审计师职业团体制定并公布,是为内部审计人员执行业务建

37、立的标准和提供的指南。在我国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并公布。3.3.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在我国是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并发布。第一节审计准则二、我国的国家审计准则二、我国的国家审计准则自2000年1月28日审计长李金华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1号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序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2010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发布第8号令,修订政府审计准则并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的国家审计准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制定的。第一节审计准则(一)国家审计准则的体系和约束力(一)国家审计准则的体系和约束力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

38、以下简称审计准则)正文分为七章,即总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附则。共200条。在2011年1月1日施行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后,形成了由宪法、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等不同级次规定组成的审计法律规范体系。1、国家审计准则的体系结构第一节审计准则2 2、国家审计准则的约束力。、国家审计准则的约束力。(1)在审计准则中使用“应当”、“不得”词汇的条款规定为约束性条款即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都必须遵守的职业要求;(2)使用“可以”词汇的条款为指导性条款,是对良好审计实务的推介。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未遵守约束性条款

39、的,应当说明原因,并在审计记录中加以记载。第一节审计准则三、我国的民间审计准则三、我国的民间审计准则我国的民间审计准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制定的。(一)我国民间审计准则的建立(一)我国民间审计准则的建立从1995年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先后制定了6批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项目。2006年8月,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指南和41个具体准则指南。第一节审计准则2014年12月31日以会协201476号文印发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7号会计分录测试等七项审计准则问题解答。2010年11月1日对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进行修订,自2012年1月1日起施

40、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13年10月31日印发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1号职业怀疑等6项审计准则问题解答,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节审计准则(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和约束力(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和约束力 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包括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审计具体准则(含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以及执业准则指南、问题解答。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由鉴证业务准则、相关业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三个层次组成。其中,鉴证业务准则中的审计准则是职业准则体系的核心内容。第一节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审计具体准则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各项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1 1、鉴证

41、业务基本准则、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总纲,是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制定注册会计师审计具体准则、审计实务公告和执业指南的基本依据。2 2、审计具体准则。、审计具体准则。包括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等。第一节审计准则从权威性看,第一、二层次的准则属于法定要求,只要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对外出具审计报告,就要遵照执行。第三层次的准则不具有强制性。3 3、执业准则指南、问题解答、执业准则指南、问题解答它是依据第一、二层次准则制定的,是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基本准则、审计具体准则的解释和补充说明,为注

42、册会计师执行各项审计业务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性意见。第一节审计准则(三)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结构内容(三)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结构内容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包括九章六十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鉴证业务的定义和目标;第三章业务承接;第四章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第一节审计准则第九章附则。第五章鉴证对象;第六章标准;第七章证据;第八章鉴证报告;第一节审计准则(四)注册会计师审计具体准则的主要内容(四)注册会计师审计具体准则的主要内容具体准则主要有:具体准则主要有:1、审计准则有41项准则。2、审阅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3、其他鉴证业务准则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

43、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2项准则。第一节审计准则4 4、相关服务准则有:、相关服务准则有:5 5、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是:、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01号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11号代编财务信息,2项准则。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第一节审计准则四、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四、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2003年3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首批内部审计准则,包括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及10个内部审计具体

44、准则,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内部审计准则体系:1、内部审计基本准则;2、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3、内部审计具体准则;4、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此后又陆续发布了五批共19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5个实务指南。第一节审计准则准则包括: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21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等20项具体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2003年以来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2013年8月20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以公告2013第1号发布了中国内部审计准则,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三章第二节审计依据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第二节审计依据一、审计依据的

45、涵义一、审计依据的涵义审计依据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判断和评价,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标准。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的的区别区别: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行动的指南和规范,它所回答的是审计人员该如何进行审计的问题。审计依据则是衡量审计客体的标准,它所回答的是审计人员根据什么做出判断和做出结论。第二节审计依据 二、审计依据的种类二、审计依据的种类(一)按审计依据的来源分类一)按审计依据的来源分类1、外部制定的审计依据。是指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地方人民政府、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规章制度、下达的通知等。按审计依据的来源分类分为:外部制定的审计依据和内部制定的审计依据。2、

46、内部制定的审计依据。是指被审计单位制定的经营目标、计划预算和各种规章制度等。第二节审计依据(二)按审计依据的性质和内容分类(二)按审计依据的性质和内容分类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范总称。如宪法、刑法、民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税收征管法等。按审计依据的性质和内容分类分为: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计划、预算和经济合同;业务规范和技术经济标准。1 1、法律、法规、政策。、法律、法规、政策。第二节审计依据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法令、条例、规定等行为规范的总称。如各种税收条例、现金管理条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政策:是由

47、国家决策机关制定的指导经济活动的方针和指导思想。政策以及政策性指示、命令等,一般必须有正式的文本文件参照才能作为审计依据。规章制度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各种规则、章程、程序和办法的总称。2 2、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第二节审计依据主要包括两种:一是: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成本管理制度、信贷制度和结算制度等;另一种:是由被审计单位自行制定的规章制度,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制度等。3 3、计划、预算和经济合同。、计划、预算和经济合同。计划是人们为保证完成预期任务而对具体工作所做的部署和安排。第二节审计依据预算:是经

48、一定程序核准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在未来一定期间的收支计划。如财政部门编制的国家预算是进行财政决策审计的重要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经费预算是进行财务收支和决算审计的依据。经济合同:是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以及公民之间所达成的协议。如企业签订的材料采购合同、产品销售合同、联合投资合同、承包经营合同等,都是审计依据。这类依据包括许多内容,且大多具有行业特点,如原材料消耗定额、能源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生产设备利用定额、废品率、各种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等。4 4、业务规范和技术经济标准。、业务规范和技术经济标准。第二节审计依据(三)按审计依据衡量对象分类(三)按审计依据衡量对象分类1、财务审计依据。财务

49、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和评价按审计依据衡量对象分类分为:财务审计依据;经济效益审计依据。2、经济效益审计依据。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作为经济效益审计的依据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定额、业务规范和技术经济标准,此外还包括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水平等。第二节审计依据三、审计依据的特点三、审计依据的特点不同的审计依据由于其制定单位、权限和管辖范围等不同,具有不同的层次性。层次越高其内容原则性越强,适用范围越广,越能得到社会公认。审计依据可以分为以下层次:第一,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务院颁布的法律等。第二,

50、国务院各部门颁布的各种政策、规章制度等。第三,地方和各级人民政府制定颁布的政策、批示等。(一)层次性第二节审计依据第四,被审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及下达的计划、指标等。第五,被审查单位内部制定的各种计划、预算、定额、制度等。审计人员应尽可能收集和运用与被审查单位有关的具体法规制度,如果发生低层次的规定与高层次的规定相抵触时,则应以高层次的规定为准,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第二节审计依据(二)时效性二)时效性 (三)地域性(三)地域性审计依据都是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制定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原有审计依据会不断修改、完善,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审计依据。审计人员应以经济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