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苏北县高考仿真卷生物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江苏省苏北县高考仿真卷生物试卷含解析.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 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1下图为蔗糖在不同植物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物质运输过程都不需要消耗能量 B图中的运输方式
2、体现了胞间连丝的信息传递功能 CATP 的合成减少会直接影响图中单糖的运输 D筛管内蔗糖水解前后,细胞质的渗透压大小不变 2下图为某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并消耗能量 B该细胞为胰岛 B 细胞,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引起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 D与过程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传递遗传信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NA 分子复制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序列相同 B转录时,RNA 聚合酶能识别 DNA 中特定的碱基序列 C在细胞的生命历程
3、中,mRNA 的种类会不断发生变化 D一个 mRNA 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4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横轴为诱捕灯间距)A若标记总量为 N,回收率为 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 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与灯高有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5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
4、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B在免疫细胞中,吞噬细胞和浆细胞对抗原均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 C对植物激素的研究发现,同一种激素,在不同情况下作用也有差异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就会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逆转 6我国科学家发现,当有稻瘟病菌入侵水稻时,在光照条件下,水稻体内的 LHCB5 蛋白第 24 位的苏氨酸就会发生磷酸化,加速向叶绿体中积累,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会诱发活性氧的产生。在活性氧作用下,叶绿体内专门的抗稻瘟病基因表达后,水稻抗稻瘟病的能力会提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阴雨连绵、光照不足的天气更易暴发稻瘟病 B抗稻瘟病基因经转录、翻译形成 LHCB5 蛋白 C叶绿体内的蛋白质不都
5、由叶绿体基因控制合成 DLHCB5 蛋白的功能变化与它的结构变化有关 7下列有关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过程中的描述,正确的是()A反射活动进行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内环境 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后神经兴奋时 Na+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D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而发挥作用 8(10 分)苏氨酸在相关酶的作用下,通过 5 步反应合成异亮氨酸。当细胞中异亮氨酸浓度足够高时,其与苏氨酸脱氨酶结合,抑制酶活性;当异亮氨酸的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异亮氨酸脱离苏氨酸脱氨酶,抑制解除。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只要苏氨酸脱氨酶活性正常就能合成异
6、亮氨酸 B苏氨酸与异亮氨酸分子结构的差异体现在 R 基团上 C苏氨酸脱氨酶与异亮氨酸结合后空间结构改变,活性被抑制 D上述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机制,能有效避免物质浪费 二、非选择题 9(10 分)近年来,网络外卖在我国迅速发展,外卖餐食的微生物污染状况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探究了同种外卖餐食送达时的温度与其中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关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测量送达餐食的温度时,应测量餐食_(填“表面”或“中心”)部位的温度。(2)通常采用固体培养基培养细菌并进行计数,在配制培养基时需加入_作为凝固剂,并用_法进行接种。(3)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时,通常在培养
7、基中加入一定量的 NaCl,像这样允许特定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_培养基。为避免培养基中的菌落数太多影响计数,可对样品进行适度的_。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为_范围的平板进行计数。统计的菌落数往往会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_。(4)实验结果显示,送达温度与菌落数量呈负相关,因此送达温度较_的餐食,合格率较高。10(14 分)人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严重影响人视觉的遗传病。科研人员对患者甲和乙进行家系调查,得到图 1 所示的两个家系图。(l)据图分析,甲所患 RP 的遗传方式为_遗传。乙所患 RP 的遗传方式与甲_(填“相同”或“不同”)。(2)研究发现,RP 还存在其他遗传
8、方式,并且目前已经发现有多达 20 个基因的 100 多个突变位点与 RP 有关,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和_的特点。(3)科研人员构建斑马鱼模型,探究 rp2 基因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科研人员敲除斑马鱼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 rp2基因部分序列,筛选得到 rp2 基因杂合突变体。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斑马鱼杂交,对得到的 F1进行 rp2 基因测序,发现序列不同的两种突变类型 A 和 B,如图 2 所示。研究者认为,与突变型 B 相比,突变型 A 在性状上与野生型差异更大,适合用于研究 rp2 基因的功能。从分子水平分析,选择突变型 A 的原因是_。11(14 分)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经常受到外界环境
9、条件(外因)和内部因素(内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为研究内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以苹果枝条为材料,A 组在叶柄的上、下两处对枝条进行环割处理(如图甲所示),切断韧皮部使有机物不能向外输出,B 组不作处理,测定图示中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若不考虑环割对叶片呼吸速率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5-7 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在类囊体的薄膜上生成速率加快的物质有_(至少答两个);13-15 时,A 组叶片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_。(2)7 时以后,相同时刻环割处理的 A 组光合速率比 B 组小,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实验结果表明,无论环割与否,A 组和 B 组叶片的光合作
10、用强度均会出现两个峰值,且下午的峰值比上午的峰值低。针对下午的峰值比上午峰值低这一现象,试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因和内因两个不同角度,分别作出合理的解释_。12科学家发现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导人绵羊体内后,转基因绵羊的生长速率比普通绵羊提高 30%,体型增大 50%。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获得猪的生长激素基因,应从猪的_内提取 mRNA 作为模板,不能从猪其他细胞提取 mRNA 的原因是_。以 mRNA 为模板,在_酶的催化下合成 cDNA,然后利用_技术在体外大量扩增生长激素基因,该技术消耗的原料是 dCTP、dATP、dGTP、dTTP,而不是 4 种脱氧核苷酸,推测原因是_。(2)将生长激素
11、基因导入绵羊的_(细胞)之前,需要先构建_。该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是_。(3)为了检测获得的转基因绵羊中外源生长激素基因是否表达,在分子水平上,可采用的方法是_;在个体水平上,可以采用的鉴定方法是_。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1、A【解析】图中伴胞细胞中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进筛管细胞;而蔗糖要运进薄壁细胞需要将蔗糖水解单糖才能运输,并且也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图中的物质运输过程都是顺浓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A 正确;B.图中的运输方式体现了胞间连丝的通道功能,B 错误;C.单糖的运输是顺浓度的运输,不需要 ATP,
12、故 ATP 的合成减少不会直接影响图中单糖的运输,C 错误;D.筛管内蔗糖水解后,细胞质的渗透压变大,D 错误。故选 A。2、D【解析】据图分析,表示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经加工形成胰岛素过程,表示胰岛素的分泌过程,据此分析。【详解】A、过程表示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需要载体的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A 正确;B、该细胞能合成胰岛素,故为胰岛 B 细胞,过程为胰岛素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 正确;C、引起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C 正确;D、过程表示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然后经过加工
13、形成胰岛素的过程,与过程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无膜结构,D 错误。故选 D。3、A【解析】生物体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部位,通过基因水平、转录水平等的调控,表达基因组中不同的部分,其结果是完成细胞分化和个体发育。DNA 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通过氢键连接在一起,DNA 分子的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每条母链都可以作为模板链,合成与之互补的一条子链。【详解】A、DNA 分子在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分别以解开的每条 DNA 单链为模板,所以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序列是互补的,A 错误;B、转录时 RNA 聚合酶能识别 DNA 中特定碱
14、基序列(启动子),B 正确;C、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不同时期基因选择性表达,因此 mRNA 的种类会不断发生变化,C 正确;D、一个 mRNA 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可提高翻译的速率,D 正确。故选 A。4、D【解析】据图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诱捕灯间距和灯高,因变量是回收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详解】A、种群密度是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A 错误;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下降,B 错误;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和灯高有关,C 错误;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降低虫害,D 正
15、确。故选 D。考点:实验分析。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分析,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5、D【解析】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导致突触后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大,使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导致突触后膜对阴离子的通透性增大,最终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电位差变得更大。【详解】A、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其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A 正确;B、在免疫细胞中,吞噬细胞对抗原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浆细胞也不能识别抗原,B 正确;C、对植物激素的研究发现,同一种激素,在不同情况下作用也有差异,如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表现的生理效应不同
16、,C 正确;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由于神经递质的种类不同,故会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逆转或电位差更大,D错误。故选 D。6、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当有稻瘟病菌入侵水稻时,在有光条件下,水稻体内的 LHCB5 蛋白发生磷酸化,加速向叶绿体中积累,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会诱发活性氧的产生。在活性氧作用下,叶绿体内专门的抗稻瘟病基因表达后,水稻抗稻瘟病的能力会提高,说明水稻具有抗稻瘟病的能力。【详解】A、LHCB5 蛋白第 24 位的苏氨酸发生磷酸化需要光照条件,阴雨连绵、光照不足的天气 LHCB5 蛋白发生磷酸化受阻,活性氧产生的少,抗稻瘟病基因表达量少,所以水稻更易暴发稻瘟病,A 正确
17、;B、LHCB5 蛋白不属于抗稻瘟病基因的产物,抗稻瘟病基因经转录、翻译形成抗稻瘟病的蛋白,B 错误;C、叶绿体是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叶绿体内的蛋白质不都由叶绿体基因控制合成,也有受细胞核基因控制形成的,C正确;D、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故 LHCB5 蛋白的功能变化与它的结构变化有关,D 正确。故选 B。7、C【解析】神经细胞未受刺激的时,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静息电位,受刺激时,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详解】在反射过程中,刺激从感受器开始,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到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A 错误。Na+浓度的大小与动作电位有关,一般不会影响静息电位,即使
18、考虑静息电位,当细胞膜外 Na+浓度增大,膜外正电荷增多,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变大,B 错误。突触后神经兴奋时 Na+通过钠离子通道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是被动运输的过程,C 正确。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作用到突触后膜上,不需要血液运输,D 错误。【点睛】易错警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一般是指神经纤维离体情况下,在神经纤维的中间的某点刺激时会双向传导,但在体内的反射过程中,必须是单向的。8、A【解析】结合题意和题图分可知,苏氨酸经 5 步反应合成异亮氨酸的过程,需要苏氨酸脱氨酶,而该酶的活性受异亮氨酸含量的影响。异亮氨酸越多,越
19、容易与该酶结合而抑制其活性,导致合成异亮氨酸合成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详解】A、异亮氨酸的合成不仅需要苏氨酸脱氨酶,BC、CD、DE、E异亮氨酸也需要酶催化其反应,A 错误;B、不同氨基酸结构的差异体现在 R 基团上,B 正确;C、异亮氨酸浓度足够高时会与苏氨酸脱氨酶结合,空间结构改变,活性被抑制,C 正确;D、细胞内的这种负反馈调节机制能有效避免物质浪费,D 正确。故选 A。二、非选择题 9、中心 琼脂 稀释涂布平板 选择 稀释 30-300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聚集在一起,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高 【解析】稀释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
20、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此法所计算的菌数是培养基上长出来的菌落数,故又称活菌计数。一般用于某些成品检定(如杀虫菌剂等)、生物制品检验、土壤含菌量测定及食品、水源的污染程度的检验。【详解】(1)餐食的表面温度较低,测量送达餐食的温度时,应测量餐食中心部位的温度。(2)固体培养基需
21、要加入凝固剂琼脂。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对菌落进行计数,从而得知细菌的数目。(3)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高的耐盐性,通常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 NaCl 可以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像这样允许特定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的菌落数太多会影响计数,因此可对样品进行适度的稀释。菌落太少误差较大,菌落太多容易聚集成一个菌落,因此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为 30-300 范围的平板进行计数。统计的菌落数往往会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聚集在一起,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4)送达温度与菌落数量呈负相关,因此送达温度较高的餐食,说明含菌量较少,合格率较高。【点睛】
22、熟悉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常染色体显性 不同 不定向性 随机性 突变型 A 为 5 个碱基对(非 3 的倍数)缺失,造成 mRNA上的密码子阅读框错位,对蛋白质影响较大;而突变型 B 为 12 个碱基对(3 的倍数)缺失,造成蛋白质中 4 个氨基酸缺失,对蛋白质影响相对小 【解析】据图分析,图 1 甲家系中父母有病,有一个儿子正常,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又因为甲是患者,而其母亲正常,说明不是伴 X 遗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家系中乙的父母正常,而乙有病,则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所患 RP 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而乙所患 RP
23、的遗传方式是隐性遗传,因此两者的遗传方式不同。(2)根据题意分析,RP 的遗传与 20 个基因的 100 多个突变位点有关,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随机性。(3)据图分析,突变体 A、B 分别缺失了 5 个、12 个碱基对,其中突变型 A 的 5 个碱基对不是 3 的倍数,造成 mRNA上的密码子阅读框错位,对蛋白质影响较大;而突变型 B 的 12 个碱基对是 3 的倍数,造成蛋白质中 4 个氨基酸缺失,对蛋白质影响相对小。因此与突变型 B 相比,突变型 A 在性状上与野生型差异更大,适合用于研究 rp2 基因的功能。【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 2 中野生型和 2 种突变型的碱基对的比较
24、判断哪种突变适合用于研究 rp2 基因的功能。11、ATP、H、O2 减少 叶片中有机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 外因:下午的光照强度比上午低(或答温度、水分条件等),导致光合作用弱 内因:上午叶片的光合作用较强,积累了有机物,抑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解析】1、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是水光解形成氧气、NANPH、ATP,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两个阶段,三碳化合物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 NADPH、ATP,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2、由题意知,A 组在叶柄的上、下两处对枝条进行环割处理,B 组不作处理,作为对照,与 B 组相
25、比,A 组切断韧皮部使有机物不能向外输出,会导致叶片光合作用的产物局部积累,进而抑制光合作用,因此光合速率会降低。【详解】(1)类囊体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影响光反应的条件之一是光照,光照增强,光反应速率加快,光反应产生的氧气、NADPH、ATP 会增多;由题图可知,13-15 时 A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小于 0,即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因此有机物含量减少。(2)由题图曲线可知,7 时以后,相同时刻环割处理的 A 组光合速率比 B 组小,而 A、B 的自变量是 A 组切断韧皮部使有机物不能向外输出、B 组不做处理,因此 7 时以后,相同时刻环割处理的 A 组光合速率比 B 组小是由于
26、A 组切断韧皮部使有机物不能向外输出造成的,因此可以说明叶片中有机物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过程。(3)由题图可知,两组实验结果上午和下午都有一个峰值,下午的峰值小于上午,从外因分析,上午光照强度强,峰值高,下午光照强度减弱,峰值低;从内因分析,上午光合作用较强,积累较多的有机物下,抑制了光合作用,因此峰值较低。【点睛】本题以叶柄处环割实验及实验曲线图为依托,考查学生理解光合作用过程的的物质变化和场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因和内因,难点是(3)题需要考生分析出上午和下午环境的区别。12、垂体细胞 生长激素只在垂体细胞中表达,在其他细胞中不表达 逆转录酶 PCR 这些物质作用除了
27、能为反应提供原料,还能提供能量 受精卵 基因表达载体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 抗原抗体杂交 转基因羊的体重和生长速率 【解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8、: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为限制酶、DNA 连接酶和运载体。【详解】(1)生长激素只在垂体细胞中表达,在其他细胞中不表达,所以如果要获得猪的生长激素基因,应从猪的垂体细胞内提取 mRNA 作为模板,以 mRNA 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 cDNA,利用 PCR 技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根据 ATP 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进行推测,采用的原料是 dCTP、dATP、dGTP、dTTP,而不是 4 种脱氧核苷酸,原因是这些物质作用除了能为反应提供原料,还能提供能量。(2)动物的常用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导入之前需要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3)基因的表达最终形成蛋白质,所以在分子水平上可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在个体水平上测定转基因羊的体重和生长速率。【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重点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及操作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步骤的名称及采用的生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