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跨国公司理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跨国公司理论.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当代跨国公司理论:文献综述当代跨国公司理论:文献综述0909 级硕士五班级硕士五班 世经政系世经政系 韩燕韩燕摘要:摘要:跨国公司作为一个独特的企业群体被放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被考察,无论对于企业发展史,还是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都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象征。本文对跨国公司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简单梳理和归纳,以对跨国公司理论有个初步的认识。关键词关键词:跨国公司理论一、作为特殊企业群体的跨国公司一、作为特殊企业群体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被作为一个概念名词提出,据说美国田纳西河管理局局长莱尔索尔是始作俑者。1950 年代末,他在卡内基工业大学工业经营管理学院创历十周年纪念大会
2、上说,这种公司已不再是单纯一国的企业,而是跨国的企业(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接着不久,美国商业周刊出了一期有关跨国公司的专辑,于是跨国公司这个概念便逐渐流行起来了。1965 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建立的由英美等国经济学家组成的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在对美国和西欧跨国公司进行大规模调查基础上,汇编了许多系统资料,出版和发表许多专著与论文,由此开始了跨国公司的专门研究。而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一词也被西方经济学界学术界大量沿用。联合国的相关组织是从事跨国公司研究的一支重要机构和该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者,特别是在提供全球跨国公司经营状况和国际直接投
3、资权威数据方面。由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最早在 1974 年编写了世界发展中的跨国公司,而后由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UNCTC)从 1978 年到1990 年几乎每年都出版一本与跨国公司有关的报告。而从 1991 年起则由联合国贸发会(UNCTAD),每年组织专家研究和编辑出版世界投资报告,其主题内容都是围绕跨国公司展开的。在学术界,以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的著作、论文和出版物是大量的,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甚至历史学。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关于跨-1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国公司的基础理论研究并不系统,没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解释框架。克鲁格曼在其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经济学教材中,只有
4、很少的篇幅介绍了跨国企业理论,他认为经济学家在跨国企业理论上的建树远不如他们在国际经济学其他方面的成就,经济学家对跨国公司行为的理论解释尚处于“婴儿阶段”。传统的主流跨国公司理论形成于西方大兴跨国公司大规模成长与扩张时期,因此偏重于分析和解释拥有“垄断优势”的大企业如何第一次走向海外。以及如何达到“全球存在”(global presence)而形成跨国公司,而对于走向海外后如何进一步获取新的优势和发展的问题并没有给予关注。相应的,传统的跨国公司行为可以综合为一种传统模式-全球推广模式:跨国公司依赖于在母国建立的优势,在世界各地建立分支机构,不断推广和利用这些母国优势。全球推广模式的一个假设前提
5、就是:跨国公司的母公司是公司竞争优势的唯一来源,母公司可以提供整个公司优势得以构建的全部资源和知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全球竞争形态的转变,跨国公司传统的优势正经历着不断的变迁,全球推广模式所能提供的竞争优势正在被削弱,跨国公司需要寻求新的竞争优势来源。更为重要的是,有价值的知识正日趋分散化、多样化、全球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更多的差异化和创新机会出现在分散的全球各地。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已经建立了遍布全球的网络体系,不单纯是为了开阔新的市场和新业务,更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搜寻和获取这些有价值的差异化的资源和知识,并把它当作构建差异化优势的重要来源。全球经营环境的变化和跨国公司行为的改变,
6、使得传统理论已经很难对当今现象作出合理解释,这要求我们对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焦点要从关注“存在机制”转移到关注“发展机制”上来,对跨国公司的认识也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进行,跨国公司不仅仅意味着“一个由承担生产、销售或服务功能的子公司所构成的高效网络”,更应该是“一个不断从全球范围内搜寻和获取资源、知识,进 行 整 合、创 造,进 而 不 断 获 取 和 更 新 优 势 的 企 业”(Doz,Santos,Wilianmson,2001).同时,对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以及子公司的角色和地位也要进行重新审视。-2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二、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二、传统跨国公司理论西方经济
7、学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跨国公司的理论。作为“跨国公司理论之父”的海默(Stephen,1960),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以企业优势为中心的直接投资理论,开创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这一理论经过其导师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及其他学者的发展,形成了众所周知的“垄断优势理论”(或企业专有优势 Firm-specific Advantages)概念,认为跨国公司特有的垄断或寡占优势是其实现跨国经营的必要条件。继海默之后,弗农(Raymond Vernon,1966,1979)的产品生命周期模型(PLC模型)和小岛清(,1973,1982)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各具特色,
8、分别对美国型跨国公司和日本型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进行了解释。PLC 模型从产品(或产业)周期的角度分析了美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原因,认为跨国化是产品(或产业)生命周期特定阶段演进的结果,并把产品生命周期分成三个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这一模型很好的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 1970 年代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但对于近二三十年来出现的跨国经营新趋势,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逆向投资行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双向投资行为无法解释。比较优势理论重视对宏观经济因素的分析,从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的角度比较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创新型”和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替代型”的不同。但该理论过于宏观,
9、以国家为投资主体而忽视了真正的投资主体-企业多种不同的投资动机。巴克利和卡森(Buckley,Casson,1976)于 1976 年提出内部化理论,加拿大学者 Rugman 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这一理论建立在不完全性假设的基础上,认为中间品市场不完全时,企业就有内部化的动力,当市场内部化的范围跨越国界就产生了跨国公司。内部化的条件是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内部化的成本,就会产生“内部化优势”,企业才会跨国经营。但正如克莱格指出,内部化理论没有解释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方向,其理论框架并不能用于短期的投资行为分析,特别是不适用于解释较小规模企业在一个或两个国家的对外投资活动。另外,-3百度文库-好好学习,
10、天天向上内部化理论也不能解释内部化产生的方向。邓宁(John,1977,1979,1988)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目的是综合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以形成一种综合的和一般的跨国公司理论。该理论建立了 OLI 分析范式,认为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必须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缺一不可。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很强的实用性,但也受到很多批评,如伊特克(Itaki,1991)认为其存在明显的四个缺点,卡森(Casson,1986,1987)也指出了其优势定义的重复性。除此之外,邓宁虽然认识到优势的变化性,但并没有深入研究折衷范式的静态性限制了其理论的解释力。前述跨国公司理论都是以
11、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的,形成了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主流。发展中国家公司理论的兴起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其中较有影响的是韦尔斯(Lois,1983)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Sanjaya Lall,1983)的 适 应性 技术 理 论、以 及 托 兰 西诺(Paz,1987)和坎 特维尔(JohnCantwell,1990)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论。这些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虽然实力小,不具备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大公司优势”,但也因为其自身的优势,也可以进行跨国经营。这些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对外投资行为、动因的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是对传统跨国公司理论的有力补充。从战略管理角
12、度研究跨国公司是跨国公司理论的重要突破。在这方面做出贡献的有:斯托弗德和韦尔斯(StopfordWells,1972)研究跨国公司如何认识适应复杂的环境和战略而改变其组织结构;巴特雷尔和高绍尔(BartlettGhoshal,1986,1988,1989)、高绍尔和诺瑞亚(GhoshalNohria,1993)以及高绍尔和维斯尼(GhosalWestney)突出战略管理和协调的重要性,被称为跨国公司的战略管理学派;波特(Porter,1980)区分多国战略和全球战略,并从价值链的分析角度提出“战略优势”概念;考库特(Kogut,1984)指出:跨国公司利用“战略优势”可以获得规模经济、范围经济
13、和学习经济,并可通过多国的子公司网络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而最大限度地加强竞争优势;基于战略优势的分析,马克奇里(Mucchielle,1992)对折衷范式进行修改,提出“竞争优势-4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比较优势-战略优势”分析模式。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主要研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因此也称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理论的核心是要对企业进行海外扩张的原因进行解释,这些理论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跨国公司为什么会产生,即聚焦于跨国公司的存在机制。而从海默提出的创造性的垄断优势理论开始,优势分析构成了跨国公司传统主流理论的核心内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全球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
14、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速度,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日已呈现出动态复杂的特征。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对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经营优势也发生了重大变迁,对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传统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加之显示的演变与发展导致了其对今天的跨国公司问题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为什么一些不具备优势的中小企业也进行了对外直接投资,而且,用跨国化指标(Transnationality Index)来衡量,他们的跨国化程度甚至比一些大型跨国企业还要高?为什么一些大型跨国公司舍弃传统优势,如规模经济,而进行分化、组合,在组织规模上出现了小型化倾向?舍弃内部化优势,不
15、断将业务外包?交叉投资、战略网络等怎么解释?三、跨国公司新理论三、跨国公司新理论正如孔查特和罗兰基(ContractorLorange)所指出的,跨国公司的概念也许需要改变。相应地,跨国公司被尝试定义为:由外部组织网络所包容的内部化网络组织(,).对这种组织进行深入研究,必然会导致跨国公司理论的变革和人们对跨国公司理论的认识。彭罗斯的企业成长理论(1959)是以经济基础论来讨论企业的资源配置,其观点可以概括如下:企业是一个资源集合体,他的扩张同时受制于两方面:内部资源和外部机会。在企业内部生产性的有价值的资源中,彭罗斯尤其强调管理性资源,认为管理性资源限制和决定了公司进行扩张的方向和程度。自彭
16、罗斯至现在,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已经成为当今占率管理;理论的主流学派,或称之为资源基础观(Resource Based View,RBV).-5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动态的国际经营环境下,传统意义上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等概念不能充分地说明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问题,有关跨国公司的最新研究就是以重新界定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的概念内涵开始的。从这些重新界定中,可以看到最新研究对于资源,尤其是知识资源的关注。在跨国公司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成为最主要的载体的时代,资源基础论关于跨国公司行为的解释更具指导意义。它更关注跨国公司之间在全球范围的竞争战略的调整,比如对外部资源的争夺、对新兴
17、市场的争夺。因此,对跨国公司的研究也从解释“为什么”到解释“如何”,从而使跨国公司理论向前迈了一大步,且研究的重点更侧重经营战略、投资决策等方面。总之,跨国公司新理论形成这样的共识:跨国公司竞争优势越来越来源于他所掌握和可以利用的资源,尤其是知识等战略性资源;这种战略性资源不仅仅是母国资源和母公司资源,更指那些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子公司资源或子公司所在的东道国资源;因此跨国公司必须不断创新,从外部获取资源和更新战略资源。跨国公司竞争优势来源于其特定的跨国经营活动,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地获取资源、整合资源和运用资源。如果上述观点得以认可,那么下述几点将成为非常关键的理论发展连接点。(一)国际战略联
18、盟跨国公司缔结的国际性战略联盟也称为合约性安排,是一种新的竞争形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处于对整个世界市场的预期目标和企业各自经营目标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联合经营方式。企业战略联盟作为市场化的组织和组织化的市场,既可以规避高额的市场交易费用又可以完全避免内部化所导致的较高组织成本,战略联盟视为有效利用组织和市场双重优势的一种组织创新。根据泰吉和奥兰德等人提出的战略缺口(Strategic Gap)假设,国际竞争环境的深刻变化对跨国公司的绩效目标造成了巨大压力,因而当跨国公司分析竞争环境、评估自身的竞争力和资源时发现在竞争环境客观要求他们取得的战略绩效目标与他们依靠自身资源与能力所能达到的
19、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缺口,这个缺口被称为战略缺口,客观上要求他们走战略联盟的道路。-6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二)新子公司论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其子公司能够在跨国公司的专用资产或者核心资产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Birkinshaw(1996)通过研究指出,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特有能力和资源优势推动了子公司的成长,这一独特的优势起先并不是直接来自母公司,而是来自于子公司的企业家管理资源。Birkinshaw 进一步研究指出,子公司的能力和资源优势只有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运用,而不是局限于子公司当地,这种独特的资源优势才能发展成为跨国公司的专有资源优势。Birkinshaw 的这一研
20、究成果说明了跨国公司如果想要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心的专用资源优势,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这些具有专用资源的公司,通过对企业的兼并收购或者结成联盟的形式,将该企业纳入到跨国公司全球统一的体系当中,并在此体系中广泛运用和推广这种独特资源优势,使其和跨国公司原有资源协调整合,产生新的资源优势。(三)区位和集群尽管从地理上,区位优势对任何跨国公司都是平等的,但是由于不同的跨国公司组织在知识存量和能力上的异质性,从而导致了他们在知识资源和战略性资产上吸收、获取、利用和整合能力上的差异,共同成为跨国公司竞争力的优势源。Kogut 将跨国公司的优势分为初始优势和后续优势,初始优势是企业在母国建立的优势,后续优势是
21、企业通过国际化经营所带来的优势,其中区位优势作为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后续优势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新型空间产业集群关注始于波特 1998 年哈佛商业评论上的文章。继钻石模型对区域竞争力发展作了深入研究之后,波特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集群区在提升地方生产率,孕育企业产生,促成区域网络方面所带来的勃勃生机。集群作为竞争优势的知识源,对跨国公司参与的子公司或其他分支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地方根植性提高,网络外部与内部知识流的整合与转移能力加强,集群中这些跨国公司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性质的改变都对跨国公司的整体战略以及母子公司的组织结构带来了深远影响。(四)国际创业与创新-7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2、“国际创业”(International Entrepreseneurship)一词最早出现在 1988年 Morrow 的“国际创业:新的成长机遇”一文中,引起了人们对国外市场上新创企业的关注(Zahra,2000)。McDougall(1989)通过实证研究对国内新创企业与国际新创企业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国际新创企业的特征,为国际创业研究的学术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关于跨国公司中的企业家作用问题。如何从企业家的角度分析企业国际化的动因、战略、进入模式选择跨国公司理论的一个新的生长点。AlvarezBarney(2000)认为企业家能力是国际创业资源基础的重点,企业家能力如灵敏的决
23、策、创造力、独创性和远见等,在本质上都是不可模仿的独特资源。(五)全球学习全球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动态环境中盈利竞争优势的。这种能力包括觉察新趋势、发展创造性回应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创新扩散(BartlettGhoshal,1991)。只有那些持续创造新知识,将新知识传遍整个组织,并迅速开发出新产品的企业才能成功(Nonaka,1991)。不仅是企业的知识,还有企业产生知识的能力(Spender,1996)都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基于上述这种认识,由于跨国公司各个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通常在地理和文化上存在较大 差异,因而 特别容 易形 成国别 性专有 知识(Country-spec
24、ificKnowledge)。这种基于当地市场、管理实践与经营环境而积累起来的企业知识,有助于企业提高当地承诺、减少运作不确定性及增强企业经济效率。国别性专有知识已成为跨国公司无形资产租金和垄断力量的一个源泉。综合以上要点,我们发现众多新理论的贡献者形成的理论发展脉络还是很清晰的:资源和能力基础成为新理论的共同出发点。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不仅是企业国际扩张的动力,企业国际化同时也是企业获取外部资源提升能力的路径和手段,企业特有知识成了企业的核心资源。在整个过程中子公司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海外子公司正成为跨国公司知识网络体系中重要的学习者和知识贡献者。跨国公司的跨国并购和战略联盟是由于海外的目
25、标企业或合作伙伴在资源和能力上有其独特的优势,而这些优势能够帮助跨国公司在原有的资-8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源优势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新的资源。传统理论对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的还念并没有充分把握当前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的性质。传统优势的作用正在减弱,今天的跨国公司尽管也十分强大庞大,但他们不再主要依靠规模基础上的优势而取胜,而是依靠其战略和组织上的资源组合能力获得优势,从而在竞争中获胜。作为主流跨国公司理论的补充,非主流跨国公司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这些理论也对跨国公司的经营优势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许多不同于传统优势概念的新优势,从理论上证明了传统理论又是前提的静态性及局限性,虽然非主流跨国公司理论也不尽完善,但他们从不同角度解释了许多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跨国经营现象,是某种程度上的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他们为我们分析当今跨国公司的经营行为,以及理论的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参考文献:1 Johnand SariannaEnterprises and The Global Economy.M.UK:Edward ElgarPublishing Limited,2008,:1-1972 薛求知.当代跨国公司理论M.复旦大学,215-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