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单元测试6 新人教必修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单元测试6 新人教必修3.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12011 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单元测试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单元测试6 6(新人教必修三)(新人教必修三)一、选择题1墨累达令河流域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灌溉易出现的问题是()A.干旱地盐渍化B.径流减少C.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化D.需要修建水利工程读下图,完成以下 2 题。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资源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B临近海洋,地热资源丰富C山地多,森林资源丰富DM、N 海域油气资源丰富3关于图中黄河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支流众多,水系发达B河床水深流急,呈现V 字形C河道宽阔,流域面积广D水量季节变化
2、大,有结冰期1 9 世纪 40 年代,。美国开始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该流域田纳西河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使植被遭到破坏。据此回答以下2 题。4造成用纳西河流域被破坏的原因不包括 ()A扩大耕地面积 B修建水库 C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D矿山开采5田纳西河流域早期由于炼铜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 ()A光化学污染 B酸雨 C噪声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6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田纳西河流域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B田纳西河流域属于温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C田纳西河流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但由于地形起伏大,大部分不能通航D田纳西河流域矿产资源贫乏
3、读“黄河主要支流年输沙量2004 年统计表”,回答以下 3 题。河段支流洮河湟水无定河汾河渭河泾河沁河大汶河集水面积2(km)24 97315 34230 21728 728106 49343 21612 8948 264年径流量83(10 m)53.024.714.126.198.921.719.116.3年输沙量4(10 t)2 7602 00016 8003 90043 50028 7007241957平均含沙量最大的支流是()A.泾河 B.渭河C.汾河 D.无定河8黄河中游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A.改良盐碱地 B.保持水土C.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D.治理风沙9黄河水能开发主要在(
4、)A.中下游 B.中上游C.上游和下游 D.下游10河流梯级开发的必要水文条件是()河网稠密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A.B.C.D.在黄河中游有两座著名的水利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当初的三门峡水库设计没有考虑到冲沙功能,致使库区泥沙淤积严重,水库几近报废。新建的小浪底水库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对流域内上下游的影响,充分发挥了调水冲沙功能。2006 年 6 月 15 日至 7 月 3日,小浪底进行了第五次调水冲沙,黄河下游河道得到全面冲刷,下游主槽过流能力显著增强。据此回答以下 2 题。11小浪底水利工程比三门峡水利工程()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环境效益更具有防灾减灾意识更能充分考
5、虑到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ABCD12选择在 6 月 15 日至 7 月 3 日进行调水冲沙的主要原因是()A此时黄河流量小 B降低库容可为防汛作准备C此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D减少水库的泥沙淤积二、填空题13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煤炭的需求也将保持快速增长。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以昆仑山秦岭一线为界;。(2)我国煤炭的需求主要来自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谈谈如何进行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3)我国能源消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安全隐患的具体表现及其解决措施。14读“墨累达
6、令河流域重要水库和灌溉区的分布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水库和灌溉区的位置关系大致是。(2)从图中可以看出,上、中游地区截取了大量河流径流。分析这样做,对下游产生的不利影响。(3)针对墨累达令河流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应该如何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答案一、选择题1A2D3D4B5B6A7A8B9B10C11C12B二、填空题13(1)北多南少分布广泛,相对集中(或答全国绝大部分省区都分布有煤炭资 源,而又相对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2)北煤南运、西煤东调、西电东送。(3)14(1)水库位于灌溉区的上游位置(2)使下游水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在极干旱时,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影响河流的水质。(3)调整产业结构,压缩农业用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合理用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实施跨流域调水,以有余补不足;种植耐旱作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