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1 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一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9(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近 15 年来,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已走向世界。不过,随着市场的发展,单纯的“种子输出”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在国内进行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再直接出口到目标国家市场的模式是低水平、低效率的输出模式,实现属地化的科研、生产、推广、销售才是中国杂交水稻高水平输出模式。”武汉科珈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善德认为。杂交水稻的国际化贸易,在实际运作中受
2、到目标出口国一定的贸易限制。印度是杂交水稻国际市场空间最大的国家,但是印度完全禁止境外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进口。孟加拉国要求相同品种第一次进入后,只可持续 2 年,过后必须在其境内制种生产才可销售。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15 年发布的中国种子年报显示,2008 年以来,中国水稻种子在数量和金额上均以2011 年为拐点,前升后降,近几年呈现出趋于稳定的趋势。对于这个现象,业内人士认为是目前将种子作为商品出口的发展模式已经接近天花板。(摘编自 农财网种业宝典)材料二:(摘编自东方财富网)材料三: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肖国樱认为,稻米净进口283 万吨,小麦净进口 442 万吨,稻米和
3、小麦的自给率均在95%以上,口粮安全性没有问题。大豆持续10 年大量进口,反应了我国对蛋白饲料进口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而大量进口大豆是因为政府为了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而采取的开放大豆政策,即对大豆进口没有配额限制,而对进口玉米、水稻和小麦,中国是有配额限制,超过配额,就征收 20%以上的进口税。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7 年,我国大豆净进口 9542 万吨,约为上年度我国大豆生产量的7.3 倍。事实上,肖国樱强调,中国的土地已经维持不了中国人现有的生活水平,失去的是大豆产业和大豆市场,保障的是中国人口粮的安全。在肖国樱看来,大豆榨油后也用作饲料,它们的进口保障了我国养殖业的饲料供应,维持了
4、中国人民较好的生活水平。尽管如此,曾任中国水稻所生物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的王大元认为,大豆进口主要是作为饲料,从而保证我国人民对肉蛋油奶的需求,一旦国际形势有变,影响大豆的进口,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大量进口大豆存在隐患,政府在这方面的应对预案显得十分重要。肖国樱建议,一方面,我们没有那么多耕地来维持吃好的需求,只有委曲求全选择保障口粮生产、饲料粮外购的策略。另一方面,大豆市场也是一张王牌,是我们手中很重要的筹码,要充分利用好。再就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合作和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周边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摘编自2017 年中国稻米大豆进口量全球第一,中国口粮安全吗?)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
5、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5 年,中国粮食进口数量的增幅最大,但进口金额却出现了负增长,这或许与当年粮食进口单价下降有关。B.中国粮食进口金额的增长率,在2013-2017 年之间,经历了“增速下降负增长快速上升”的变化过程。C.从前 5 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粮食进口数量最多的是2017 年,达到了 13062 万吨,较 2013 年增加了近 1.52倍。D.2018 年 1-5 月,中国粮食进口金额近 200 亿美元,接近 2016 年的 50%,由此可推知 2018 年有望超过 2016年。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的杂交水稻虽已走向世界,但形势
6、依旧严峻,企业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需要改变中国杂交水稻的输出模式。B.按照孟加拉国的相关政策,如果我国向其出口杂交水稻种子,两年后需在其境内制种生产,否则不能销售其它种子。C.我国对蛋白饲料进口的需求量大,加之政府为了保障老百姓基本生活水平,致使近10 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加。D.肖国樱认为,大豆进口不仅保障了我国口粮的安全,也保障了我国养殖业的饲料供应,但大量进口依然存在着隐患。3.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我国粮食贸易面临着哪些挑战。(二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II(12(12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后一个搬迁户侯文秀昏昏沉沉的天,雨急切地下起来,很细但寒气十足。
7、下了一阵,停了,隔了一阵,又莫名其妙地下起来。迷迷糊糊中,赵明娥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雨声又将她从浅梦中惊醒。赵明娥躺在床上,试着挪一下脚,一股钻心的痛瞬间弥漫开来。咋办,都这个点了还是无法下地。赵明娥无助地睁大眼睛,一会儿望望屋顶,一会儿看看窗外,光线正渐渐变暗。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王书记今天怕是不会来了。在惨白的灯光下,赵明娥心里破天荒地盼望王书记的身影。她在心里为他找了种种借口,有可能是路上堵车,也有可能是加班,还有可能是陪家人。或许压根就不愿再来了。赵明娥在心里感到悲哀,肚子越来越饿。在厚厚的棉被下,手脚依旧冰凉。她用力拉了拉棉被,闭上眼睛,听听是不是有脚步声传过来。可除了雨
8、声外,她什么也没听到。赵明娥努力闭上眼睛,心想听天由命吧。这可是祖辈留下的老房子,几辈人都住在这里。虽然房子破旧,老伴儿前年也走了,儿子外出打工多年杳无音讯,但她觉得这里就是她的根。可是没想到,去年村里来了个中年男子。听村主任说,他是王书记,是上面派下来的第一书记。看到她家的境况,王书记主动嘘寒问暖,并问她有什么要求。她措手不及,急忙辩解,没,没什么困难。可后来王书记还是把她定为贫困户,给她办理了低保。说她是空巢独居老人,理应享受国家的扶贫政策。最近,王书记告诉她,她现在的房子很不安全,已为她申请了住房保障。只要她接受贫困户易地搬迁,就可以早日住进去。新房离她这里很远,现在住在半山腰,新房修在
9、村西的平坝上,那里是整个村的集中安置区。这几天王书记天天带着礼品来看她,给她讲搬迁后的种种好处。水不用担,柴不用拾,生活起来非常方便。可她一门心思想住老房子,因为熟悉了这里的味道。就这样王书记来了一次又一次,她都不愿领情,依旧坚守在这所老房子里。她纳闷,王书记又不是神仙下凡,为什么要如此帮她,和她非亲又非故。加上大半辈子好强的她,不承想到老了还让别人看笑话。自己有手有脚,不能去占国家的便宜。可没料到的是,昨天去山坡上拾柴,回来途中摔倒了,当时硬是拖着腿回了家。今天一大早醒来两条腿肿得像萝卜,动也动弹不得。关键是周围的几个邻居都早早搬到集中安置区去住了,这下有个什么情况,连个照面的人影也看不到。
10、赵明娥有点儿后悔,不该不听王书记的话,不该不听村主任的话,不该不听左邻右舍的劝。这倒好,估计饿死在家也不会有人知道。不知为什么,此刻王书记成了她心里的救命稻草。可今天是周末,天气又如此恶劣,一大早就开始下雨。外面雨声更大了,夹杂着风声。风从窗户的缝隙挤进来,割在脸上,像被人无情地扇了一记耳光,生疼生疼的。她骂自己:活该!赵明娥绝望地闭上眼睛,睡吧,睡吧,就这样永远地睡过去吧。正在这时,有人敲门,门吱呀一声,进来一个湿漉漉的身子。一看,正是王书记。他上气不接下气,说:“赵大娘,今天真不好意思,过来晚了。单位有事,临时安排加班,我一忙完就赶过来了。”他从塑料口袋里拿出保温桶,又道:“赵大娘,还没吃
11、饭吧?这是我爱人炖的汤。想您年纪大了,多喝点儿汤补充营养,就顺道带过来了。下午我还去给您配了一个老年机,方便您有事随时联系我。”说完,他用碗盛了汤,递给赵明娥。赵明娥吃了大半,才想起问道:“王书记,你吃没?”“吃过了,吃过了。”一切安顿好后,王书记又匆匆冲进风雨之中。王书记走后,赵明娥一脸沉重。村主任之前曾告诉她,因为她坚持住在危房里,他被阳光问廉问责,之前所有的努力都被化为泡影,成了媒体的追责对象。村主任还说,王书记的孩子在外地读高三,正处在青春叛逆期,最近成绩下滑了不少。几个月回来一次,关键是回来还见不到他。因为天天在村里扶贫,他与家人见面的机会太少太少。扶贫的任务很重,除了她之外,还有八
12、户具体负责的贫困户在等着他。打开电视,里面正在播第一书记,赵明娥脑海中闪现的却是小个子、戴着眼镜、皮肤白净的王书记的模样。赵明娥内疚极了,摸起枕边的新电话拨给王书记。她听到电话那头有人问:“王书记?这阵子还在吃饭。”赵明娥哽咽着,良久,用尽所有的力量,对着电话,大声地一字一顿地说:“王书记,我同意搬!”(有删改)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对寒夜里阴雨的描写,为人物活动创设了特定的背景,渲染了阴冷的氛围,烘托出赵明娥孤独、焦虑和失落的复杂心情。B.王书记雨夜中给赵明娥送来炖汤和老年机,照应了上文王书记对赵明娥的关心照顾,使小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
13、更加鲜明。C.小说对赵明娥的心理描写细腻生动,揭示了她从无助、期盼,到失落、后悔,转而惊喜、内疚,最后感动、理解的心理变化过程。D.小说以“最后一个搬迁户”作为标题,既交代了故事中人物的特殊身份,暗含社会背景,又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5.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王书记这一形象的。6.小说中的两处插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三)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IIII(15(15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
14、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
15、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节选自荷塘月色)7.第一段有哪些语言特点?请简要指出。8.结合文本,简述作者“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的原因。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34 分分)(一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
16、,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
17、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9.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诚:实情B.非为客谢也谢:致谢C 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趣:奔向、奔赴D.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徒:白白地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18、,正确的一项是()A.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B.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C.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D.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 篇,50 余万字。B.“战国四公子”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其四人都是礼贤下上、结交宾客之人。C.孟尝君,
19、名文。在古代,名和字是有着严格区别的。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一般在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称对方名表示对对方的尊重。D.门客作为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就是在古代达官贵人家中养的一些人,有的是具有真才实学,能在关键时刻替主人办事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徒有虚名,骗吃骗喝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语迷惑。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驩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
20、的宾客,又反映了缺乏容人之量。D.冯驩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2)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二二)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9(9 分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晚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注】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篱东:指隐居之地。陶潜 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
2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D.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15.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三三)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6(6 分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
22、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两句写洒酒于江、感慨生命虚幻。(2)庄子逍遥游中,作者认为宋荣子能认清自我与外物分际、分清荣辱界限的句子是,“_,_”。(3)蜀道难中作者列举远古蜀王名,感慨蜀地历史久远的句子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一一)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9(9 分分)17.下面是某大学即将迎来建校60 周年校庆的公告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词不符合书面语体要求,请找出并改正。六十载栉风沐雨,一甲子薪火相传。2019 年 5 月 16 日,安徽财经大学将迎来建校60 周年诞辰。自校庆一号公告传达以来,全体师生员工、广大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热切关注、尽
23、力支持、积极参与,校庆各项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在此,我们谨致以诚恳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二二)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11(11 分分)18.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我谨向您惠赠我的个人资料,请您斧正。作为 985 工程大学的高足,我相信我的能力和知识正是贵单位所没有的,我真诚渴望,能为贵单位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21 世纪呼唤综合性的人才,我个性开朗活泼,兴趣广泛;思路开阔,办事沉稳;关心集体,责任心强;待人一团和气。如果能被录用,将是我的荣幸。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1
24、9 年 6 月 12 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某班主任带着11 名高中毕业生,从朔州一路骑行去上海、总行程 1800 多千米。尽管该老师事先做了很多准备,如规划骑行路线、学生体能测试、签订免责协议、购买安全保险等,但出发前,还是遇到很多压力。有同事认为很佩服他的精神,“但万一路上出点事儿呢?”校长同样忧心忡忡:“学校很包容开放,骑行能磨炼意志、但不主张所有教师效仿。”有孩子爷爷死活不答应,还气得住了院;有的家长甚至开车跟行了几公里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参考答案参
25、考答案【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 项,结合材料二数据分析可知,2013 年是 8645 万吨,2017 年中国粮食进口量是 13062 万吨,“2013 年增加了近 52 倍”错。故选 C。【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
26、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 项,“否则不能销售其它种子”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孟加拉国要求相同品种第一次进入后,只可持续 2 年,过后必须在其境内制种生产才可销售”分析可知,是不能销售相同品种;C 项,“致使近 10 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加”错,原文表述为“大豆持续 10 年大量进口”;D 项,“肖国楼认为”错误。“忧患的”的观点是王大元提出的。故选A。【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
27、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结合“再直接出口到目标国家市场的模式是低水平、低效率的输出模式,实现属地化的科研、生产、推广、销售才是中国杂交水稻高水平输出模式”“杂交水稻的国际化贸易,在实际运作中受到目标出口国一定的贸易限制”“2008 年以来,中国水稻种子在数量和金额上均以2011 年为拐点,前升后降,近几年呈现出趋于稳定的趋势。对于这个现象,业内人士认为是目前将种子作为商品出口的发展模式已经接近天花板”分析可知,只有产品输出,没有科技输出;遭遇目标出口国的政策限制;出口市场呈下滑趋势。结合“大豆持续 10 年大量进口,反应了我
28、国对蛋白饲料进口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而大量进口大豆是因为政府为了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而采取的开放大豆政策”“中国的土地已经维持不了中国人现有的生活水平,失去的是大豆产业和大豆市场,保障的是中国人口粮的安全”等内容分析概括,进口方面面临的挑战。【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
29、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4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
30、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B 项,“使得小说情节波澜起伏”分析不正确,照应是使情节更连贯完整,结构紧凑,并没有使情节波澜起伏的作用。故选 B。【5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的能力。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是指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间接描写也叫侧面描写,可以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
31、,也可以借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性语句,还可以通过作者的议论。在回答本题时,首先指出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然后列举文中体现这些手法的事例,最后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点即可。“看到她家的境况,王书记主动嘘寒问暖,并问她有什么要求可后来王书记还是把她定为贫困户,给她办理了低保。说她是空巢独居老人,理应享受国家的扶贫政策”“最近,王书记告诉她,她现在的房子很不安全,已为她申请了住房保障这几天王书记天天带着礼品来看她,给她讲搬迁后的种种好处。水不用担,柴不用拾,生活起来非常方便”,后来,王书记在寒冷的雨夜送来自家做的热鸡汤,还给赵大娘配了一个老年机,方便赵大娘有事随时联系,通过对王书记的言行描写,表现了他对赵
32、明娥暖心问询、贴心帮扶,说明他关爱群众。“昏昏沉沉的天,雨急切地下起来,很细但寒气十足”“外面雨声更大了,夹杂着风声。风从窗户的缝隙挤进来,割在脸上,像被人无情地扇了一记耳光,生疼生疼的”,这是环境描写,小说通过环境描写烘托王书记在寒夜的风雨中看望贫困户,表现他关心困难群众。“村主任之前曾告诉她,因为她坚持住在危房里,他被阳光问廉问责,之前所有的努力都被化为泡影,成了媒体的追责对象。村主任还说,王书记的孩子在外地读高三,正处在青春叛逆期,最近成绩下滑了不少。几个月回来一次,关键是回来还见不到他。因为天天在村里扶贫,他与家人见面的机会太少太少。扶贫的任务很重,除了她之外,还有八户具体负责的贫困户
33、在等着他”,这里,通过村主任的介绍和赵明娥的回忆,映衬王书记主动作为,一心扑在工作上。综上分析,本题从王书记的言行、环境烘托以及他人映衬等方面,结合具体事件回答即可。【6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重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首先要通读全文,找到小说中的两处插叙,然后结合小说的情节分析这两处插叙的作用。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或解释说明的作用;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突出其某个特点;通过插叙来回忆以往发生的事,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回答时,先答出插叙的作用,然后结合小说情节、人物、主题分析其主要表现。本题,第一处,插入赵明娥对王书记帮扶的最初的态度及自己摔伤的内容,照应赵明娥对王书记到来
34、的盼望,并推动情节发展。第二处,插入王书记因贫困户易地搬迁面临压力及孩子教育问题的内容,从侧面表现王书记的公仆情怀。这两处插叙,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内容,表现王书记情系百姓,彰显了小说的主题。【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1)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亲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2)然后根据情节,分析因果。在
35、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强加因果、曲解原文、断章取义等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3)借助原文,明辨技巧。这道题时常考查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表达技巧。(4)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往往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7 题详解】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语言表达艺术的考查一般是从艺术效果、语言风格、语
36、句(语段)赏析方面设题。设题角度一般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修辞的运用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作答中注意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加以分析。由文中“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可知,“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隐隐约约”这些叠词既写出树木之多,又写出月夜下的朦胧之美。“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可知,“围”写出树木之多,“漏”体现夜晚的月光的存在,“辨”写出了月夜朦胧的特点。由原文“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37、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等语句可知,文中多用散句,句式灵活而富有变化,语气舒缓,易于抒情。“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一句中“没精打采的”运用拟人的手法,“是渴睡人的眼”运用比喻的修辞,突出夜晚路灯光的微弱,形象生动。由“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等语句可知,作者用语清新质朴,自然流畅,为我们营造了真切而美好的意境。【8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浏览全文,分析文章
38、层次,概括内容要点。题目要求简述作者“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的原因,从眼前景象、采莲的风俗以及作者的情感等角度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即可。由文中“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可知,作者由眼前荷塘的景象自然联想到采莲。由原文“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知道。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可知,由眼前的热闹联想“采莲”的热闹,作者对江南采莲的旧俗比较熟悉。由文中“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 采莲赋 里说得好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可知,采莲是“热闹”“风流”“有趣”的,而作者此
39、时孤寂、苦闷,心向往之,所以想起采莲的事情。由文中“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可知,作者对江南有着特别的情愫,所以看到荷塘的莲花容易想到江南的采莲。【9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B 项,“非为客谢也”是说“并不是替宾客道歉”,谢:道歉。故选 B。【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判断的时候,可以先找出断句一致的
40、地方,再利用断句规则分辨断句不一致的地方的正误。“生者必有死”,是说“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时候”,“生者”和“必有死”构成主谓关系的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 A 和 C 项;“事之固然也”是说“事情本来就是如此”。“富贵多士”“贫贱寡友”是并列的情况,结构一致。可以排除 D 项。此句的完整翻译是“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活物的必然归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故选 B。【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41、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 项,“称对方名表示对对方的尊重”错误,“名”只有长辈可以称呼或者自己作谦称时用,一般的同辈朋友会称呼他的“字”,表示对对方的尊重。故选 C。【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 项,“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错误,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故选 D。【13 题详解】本题考查
42、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急”应理解为“赶紧、赶快”;“使使”应理解为“派使者”;“币”应理解为“礼物”;“阴”应理解为“暗地里”;“失时”,应理解为“失掉良机”。第二句中,“一日”应理解为“一旦”;“废”应理解为“被罢官”;“去”应理解为“离去、离开”;“莫”应理解为“没有一个人”;“顾”应理解为“顾念”。【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
43、,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孟尝君,姓田名文。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国大权,终于罢了孟尝君的官。那些宾客看到孟尝君被罢了官,一个个都离开了他。冯驩于是乘车向西到了秦国游说秦王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了孟尝君的官吧?使齐国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尝君。如今齐国国君听信了毁谤之言而把孟尝君罢免,孟尝君心中
44、无比怨愤,必定背离齐国;他背离齐国进入秦国,那么齐国的国情,朝廷中上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状况都将为秦国所掌握。您将得到整个齐国的土地。您赶快派使者载着礼物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不能失掉良机啊。”秦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派遣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冯驩告别了秦王而抢在秦国使者前面赶往齐国,到了齐国,劝说齐王道:“现在我私下得知秦国已经派遣使者带着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了。孟尝君不西去就罢了,如果西去担任秦国宰相,那么天下将归秦国所有,那么临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赶快恢复孟尝君的官位并给他增加封邑来向他表示道歉呢?要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
45、”齐王说:“好。”齐王召回孟尝君并且恢复了他的宰相官位,同时还给了他原来封邑的土地,又给他增加了千户。自从齐王因受毁谤之言的蛊惑而罢免了孟尝君,那些宾客们都离开了他。后来齐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位,冯驩去迎接他。还没到京城的时候,孟尝君深深感叹说:“我素常喜好宾客,乐于养士,接待宾客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有食客三千多人,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宾客们看到我一旦被罢官,都背离我而离去,没有一个顾念我的。如今靠着先生得以恢复我的宰相官位,那些离去的宾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如果有再见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脸,狠狠地羞辱他。”冯驩收住缰绳,下车而行拜礼。孟尝君也立即下车还礼,说:“先生是替那些宾客道歉吗?
46、”冯驩说:“并不是替宾客道歉,是因为您的话说错了。说来,万物都有其必然的终结,世事都有其常规常理,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孟尝君说:“我不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冯驩说:“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活物的必然归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孟尝君连续两次下拜说:“我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了。听先生
47、的话,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导吗。”【14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 项,“充满生机”错误,首联“荒园萧瑟”说明景物并无生机;“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错误,诗人也没有游赏的兴
48、致,反倒是“懒追随”。故选 A。【1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然后分析尾联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技巧,有什么效果。“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意思是“想来隐居之地春水涨动,水面漂浮着无伴小舟,岸边柳丝低垂”,由“想见”可知,“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都是诗人所想之景,所以这里使用虚写或者想象的技巧,春潮涨动,柳丝低垂,展现的是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从注释“篱东:指隐居之地。陶潜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知,这里又使用典故,借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来抒写归隐之情;从尾联来看,诗歌尾联一
49、般由情或景收尾,以情收尾是卒章显志,以景收尾是以景结情,而本诗想象了江南暮春的画面,所以是以景结情。【16 题详解】【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尊”“酹”“辩”“丛”“凫”的书写。【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
50、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17 题详解】(1)“诞辰”改为“华诞”(2)“传达”改为“发布”(3)“尽力”改为“鼎力”(4)“准备工作”改为“筹备工作”(5)“诚恳”改为“诚挚”【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得体能力。题目指出语段是“某大学即将迎来建校60周年校庆的公告片段”,且“其中有五处用词不符合书面语体要求”,要求“找出并改正”。仔细阅读语段,可发现:(1)“诞辰”,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改为“华诞”。(2)“传达”,多数情况下上级对下级、长辈对下辈。对象多为政策、文件等。此处是说校庆公告对外宣布,可改为“发布”。(3)“尽力”,竭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