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2种群和群落含解析.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210122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2种群和群落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2种群和群落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2种群和群落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2种群和群落含解析.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 12 种群和群落1.(2019 全国卷 I 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 a、b、c 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 23h 之前,a 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 23h 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 J 型增长阶段【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可知,更新培养基时间

2、间隔越短,细菌甲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数量越多。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 3h(对应 a 曲线)时,种群增长为 J 型曲线,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 10h(对应 b 曲线)时,种群增长类似于 J 型曲线,但增长速度较缓慢,而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 23h(对应 c 曲线)时,种群增长为 S 型曲线。【详解】细菌甲是异养生物,通过分解培养基中的有机物获得无机物,给自身提供养分,A 正确;更换培养基,为细菌提供了新的营养物质并除去了代谢废物,因此,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 正确;根据题图可知,在 23h 前,a 组细菌甲的生长曲线呈现 J 型增长,说明 a 组培养基中资源和空

3、间充足,C 正确;由题图曲线可知,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 23h 时,种群在早期会出现 J 型增长阶段,D 错误。故选 Do2.(2019 江苏卷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

4、和,群落中会发生演替与信息传递,其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 正确;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

5、环境没有被完全破坏,因此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 错误;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 错误;两只雄性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作用,D 错误。3.(2019 江苏卷14)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 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培界时间A.a 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B.b 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 a 批次C.ti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D.1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由曲线图可知,a、b 均呈 S 型

6、增长曲线,二者的K 值相同,但由于培养条件不同,二者达到最大细胞密度的时间不相同、【详解】a 批次若有大量细菌污染,则 K 值会下降,与题图不符,A 错误;b 先达到 K 值,可能是接种量高于 a,B 正确;图中曲线是在通气的条件下绘制,ti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说明此时氧气充足,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故此时产生的酒精很少或几乎没有,C 错误;t2时,a、b 均达到 K 值,但由于 b 条件下酵母菌数量首先达到 K 值,故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多,则营养物质的剩余量相对较少,D 错误。故选 R4.(2019 浙江 4 月选考1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在 K/2 时增长

7、最快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答案】B【解析】【分析】环境容纳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详解】在实际环境中,种群的增长呈逻辑斯谛增长,种群数量在 K/2 时增长最快,A 选项正确;同一群落内,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B 选项错误;环境容纳量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C 选项正确;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 K 值附近上

8、下波动,故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D 选项正确。5.(2018 海南卷22)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 A.捕食B.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答案】B【解析】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两者构成竞争关系,6.(2018 江苏卷13)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正确。阶段I I阶段II II的段IIIIII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 I 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 I 与阶段 n 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出沙丘

9、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D【解析】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 错误;阶段 I 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 错误;阶段 I 到阶段 H 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 I 与阶段n 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C 错误;阶段出为森林阶段,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 正确。7.(2018 江苏卷19)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

10、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答案】B【解析】松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森林,因此农田的存在不利于松鼠的活动,缩小了其活动空间,A 错误;生态通道有利于松鼠从农田进入适宜其生存的森林中去,因此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 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C 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D 错误。8.(2018 海南卷25)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钱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

11、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解析】大肠杆菌为异养生物,在含镂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无法生存,硝化细菌为自养生物,可利用培养液中的钱盐合成有机物,呈“S”型增长,C 正确。9.(2018 全国 I 卷-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D【解析】种群的 S 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 正确;老鼠的

12、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 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 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名也越强,D 错误。10.(2018 全国出卷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

13、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答案】B【解析】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 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 330-400nm 的紫外光波,故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 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 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确。11.(2018 浙江卷4)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温度B.氧气的垂直分布C.光的穿透性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答案】D

14、【解析】随着水深的增加,溶氧量逐渐减少,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水温也会略有下降,这些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A、B、C 均错误;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所以不会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D 正确。12.(2018 浙江卷18)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最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 4 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 L 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来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 4 年调查期间的种群致最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第 1 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B.第 2 年来乙种群数最不一定大于甲C.第 3 年来乙种群

15、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这 4 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答案】D【解析】已知 L 值=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来种群个体数量。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数量,第 1 年末甲种群的 L 值约为 1,说明其种群数量基本不变,而乙种群的 L 值等于 1.5,说明其种群数量在增加,因此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A 正确;第 2 年末甲种群的 L 值小于乙种群,但第 2 年来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B 正确;只要是 L 值大于 1.0,种群的数量就在增加,据此分析图示可知:第 3 年来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C 正确;这 4 年中,甲种群的 L 值均为 1.5,说明甲种群的

16、数量逐年增加,但每年增加的数量不相等,D 错误。13.(2017 新课标出卷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答案】B【解析】使用样方法时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A 错误;样方法都要做到随机取样;由于个体数量少,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 正确;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的样方过小或过少,可能导致搜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性增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C、D 错误【考点定位】样方法【名师点睛】样方

17、法的注意事项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取样原则及方法: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乔木 100m、灌木 16m、草本 1m;样方数量不宜太222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呈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 1)和等距取样法(如图 2)。14.(2017 新课标1卷-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 S 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

18、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D【解析】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需要让该种家畜种群数量保持在 K K/2 水平,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由图可知,甲、乙、丙数量没有达到 K K/2,丁超过K12,选择丁点可以使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数量降低到 K K/2,保持最大增长速率,故选 D【考点定位】种群数量 S 型增长模型。【名师点睛】考查种群数量变化,要求考生对种群数量变化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是解题的关键,把种群数量看成是时间,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15.(2017 海南卷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

19、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答案】D【解析】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粮食作物,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以及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AB 错。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由于食物不足,正在觅食,不是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C 错。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保护区内资源不足,需

20、要外出觅食,D 正确。【考点定位】种群数量变化【名师点睛】明确种群数量变化会导致种内竞争,而环境资源有限是解题关键。16.(2017 海南卷1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 A 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 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 AC.乙的出现使害虫 A 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 A 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答案】D【解析】由题目所给信息“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勺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

21、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 A 是不利的且乙的出现使害虫 A 勺环境容纳量下降,ABGE 确。由题目所给信息“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受到了抑制”可判断出乙和害虫 A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关系,D 昔误。【考点定位】群落结构【名师点睛】没注意到害虫和植物之间不会存在竞争关系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2017 江苏卷5)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Tn/qcIX)s/fe希fc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B.转速 150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

22、转为胞内【答案】B【解析】培养初期,酵母菌数量少,种内竞争弱,由于起始数量少,则生长缓慢,A 错误;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有限,转速 150r/min 时,可预测种群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保持相对稳定,呈“S”型增长,B 正确;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应采取血细胞计数法,C 错误;酵母菌的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 错误。【考点定位】酵母菌培养,血细胞计数板。【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酵母菌培养的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曲线图理解酵母菌在不同时间变化的原因。(2017 北京卷.3)酸雨指 pH 小于 5.6 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 40%而樟

23、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17.18.测是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 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可直接推出酸雨对楝树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樟树,A 符合题意,B 不符合题意;楝树的生长受酸雨的影响,则一些其他生物的生长也会受酸雨的影响,故酸雨能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C 不符合题意;楝树的生长受酸雨的影响,不能说明群落中其他树

24、种都受酸雨的影响,D 不符合题意。【考点定位】种群,群落【名师点睛】充分利用题目信息“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 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判断出酸雨对楝树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樟树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19.(2017 江苏卷9)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解析】题干信息“生态效应逐渐显现”,说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5、增加,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A合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群落的物种组成更为复杂,B 合理;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种多样,C 合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不合理。【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程度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呈正相关,同时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20.(2017 江苏卷2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C.一只猛禽追

26、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BD【解析】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若选择草多的地方,蜘朱数量多,则结果偏高,A 昔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于三北防护林,营养结构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强,B 正确;这两只猛禽追逐,是为了争夺食物鼠,表现为竞争关系,C 昔误;不同高度均是喜鹊巢,不属于群落,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D 正确。【考点定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样方法取样的关键,理解种间关系的特点,理解群落垂直结构的含义。2

27、1.(2019 全国卷 III-31)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 10mL 液体培养基(培养基 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 a a 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型,且种群数量为时,种群增长最快。(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 5mL 培养基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 值)(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 5mL 培养基时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 K 直(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答案】(1)Sa a/2(2)减小不变 K K 值是由环

28、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有 J 型曲线和 S 型曲线,前者需要理想的条件,后者出现的原因是由环境阻力。【详解】(1)J 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峰值。S 型曲线中,由于环境阻力(培养液有限、试管体积有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不变,该单细胞菌数量达到 a 不变,即为 K 值,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为 S 型,种群数量为 K/2 即 a a/2 时,增长速率最快;达到 K 值时,增长速率为 0。(2)若把上述单细胞菌接种到含 5mL 培养基的试管中,由于培养液减少,营养物质减少,故

29、该菌的 K值会出现下降。若该菌的接种量增大一倍,则会较快达到 K 值,但由于培养液量不变,K K 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故 K 值不变。【点睛】K 值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数量。/2 时增长速率最大。S 型曲线中 K22.(2018 海南卷29)某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 A、B、C 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乔木树A A看年树密度秣hmhm;%1267126750505050100.0100.00 031.0631.06495495成年国密度林川江:%0 05555KUKU0 034.334.37.927

30、.92幼年树:%密度株0 05615610 034.7X34.7XX7J3X7J3BC回答下列问题:丹油(1)据表可知: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法,理由是(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CAB(2)保证调查结论可靠标志重捕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内(3)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解析】(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C 种群属于增长型

31、种群,A 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BN 群属于稳定型种群。(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保证调查结论可靠。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由于其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内,应采用标志重捕法。(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3.(2017 新课标卷-31)(9 分)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

32、群的增长曲线呈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地。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解析】(1)理想环境条件下,种群呈 J 型增长。(2)药物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

33、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考点定位】种群数量增长的类型、种群的特征、种间关系【名师点睛】第二问为失分点,题目比较灵活,对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第四问考查年龄结构的概念,注意平时学习过程对课本中基础知识的准确掌握。24.(2017 天津卷7)(12 分)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据图回答:(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演替。与相比,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结构。(2)火烧 15 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

34、为,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以加快氮磷循环。(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下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 O【答案】(1)次生垂直(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光逐渐减少(3)阔叶树(4)S3【解析】(1)火烧后的林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草本灌木相比,针阔混交林生物种类和数目多,具有复杂的垂直结构,对光能的利用更充分。(2)据图可知,火烧 15 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它

35、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光逐渐减少。(3)由于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所以火烧后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阔叶树,以加快氮磷循环。(4)由于乔木、灌木、草本的个体大小逐渐减小,则从曲线可知乔木物种数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最小样方面积是 S3。【考点定位】群落演替,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的过程,要求考生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变化,同时要结合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大小区别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选取的样方面积。25.(2017 江苏卷26)(8 分)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

36、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Z-H/txxX/(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斛史希曾件他建草由性作史(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信息求偶m 勺草丛间产卵,可采用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雌蛙通常在近月水深 1030c(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 1 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 2 类不同纲的生物:

37、。【答案】(1)次生(2)捕食和竞争(3)物理等距取样(4)浮游生物类(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解析】(1)荒地存在土壤,适于植物生长,则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杂食性鱼类以昆虫为食,同时二者又有共同的食物一一水草,所以二者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3)青蛙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1030cm 的草丛呈长方形,则调查蛙卵密度的方法是等距取样法。(4)水草和浮游生物都处于第一营养级,表现为竞争关系,当水草腐烂后,则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5)由图可知,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蛙处于第三营养级,猛禽与蛙类之间存在 1 个营养级,则该营养级为第四营养级,处于该营养级的生物有蛇类、鼠类、肉食性鱼类等。【考点定位】群落演替,种间关系,信息传递,食物网。【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区别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理解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