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红细胞与血小板检测(2021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细胞、红细胞与血小板检测(2021整理).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本文为网上收集整理,如需要该文档得朋友,欢迎下载使用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参考范围:成人:410910109L儿童:510912109L新生儿:15109200109L临床评价:1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外周血中常见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五种,各种白细胞的功能不同,主要是通过吞噬和免疫功能防御感染。白细胞有结实柔韧的细胞膜,适于伸展和变形,能通过微血管及其内皮间孔到达各组织。中性粒细胞是血中主要的吞噬细胞,在防御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在血液中停留时间不长,主要是进入组织中起吞噬作用。吞噬过程主要是粒细胞向被吞噬物伸出伪足,将其包裹。血清中免疫球
2、蛋白和补体系统对细菌外表起调理作用,使其易粘附于粒细胞。粒细胞包裹被吞噬物后,随即摄人胞浆,形成吞噬泡。粒细胞胞浆颗粒的溶酶体中含有许多酶(如蛋白水解酶等)和杀菌物质。从而能对吞噬体进行消化、分解,起杀菌等作用。粒细胞起源于粒-巨噬祖细胞,从增殖动力学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部份:(1)分裂-增殖池;(2)成熟-贮存池;(3)循环-边缘池;(4)组织池。血液白细胞计数只能测知循环池中的白细胞,注射肾上腺素可发动边缘池的粒细胞人循环池。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复原尿睾酮可发动骨髓粒细胞人血引起血液粒细胞多,用此方法测定骨髓粒细胞贮备量。粒细胞从原始到成熟所需的时间约 10 天。嗜酸性粒细胞也具有变形运动和吞
3、噬功能,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在抗原抗体反响的部位对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性,特别是对速发性过敏反响和蠕虫感染的免疫反响。嗜酸性粒细胞可释放组织胺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中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等)的合成和释放,或灭活这些活性物质。另外嗜酸性粒细胞膜上的 Fc 和 C 受体可与经 IgG 调理的蠕虫粘着,再通过酶的作用杀伤蠕虫。嗜碱性粒细胞无吞噬功能,颗粒中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主要有肝素、组胺、慢反响物质和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在免疫反响中与 IgE 具有较强的结合力。结合了 IgE 的嗜碱性粒细胞再次接触相应的过敏原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响,细胞发生脱颗粒现象。继而引起毛细血管扩
4、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变态反响。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B 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T 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被致敏后,在抗原作用下分化、增殖成具各种功能的致敏 T 淋巴细胞,直接杀伤抗原物质和带有抗原的靶细胞。同时合成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在巨噬细胞协同下,参与细胞免疫。精品文档,word 文档本文为网上收集整理,如需要该文档得朋友,欢迎下载使用单核细胞具有活泼的变形运动和强大的吞噬功能,它穿出血管进入组织,逐渐转化为巨噬细胞。除能吞噬一般细菌、组织碎片、衰老的血细胞、某些寄生于细胞内的细菌(如结核杆菌等)外,还能通过吞噬
5、抗原,传递免疫信息,活化 T、B 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白细胞计数通常采用显微镜计数法,即将血液用稀酸稀释,使红细胞溶解后进行白细胞计数,求出每升血液内的白细胞数。也可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2白细胞数明显增减的原因或疾病是:(1)白细胞数减少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伤寒、疟疾、布氏杆菌病、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结缔组织疾病等。此外,在药物过敏、应用磺胺制剂、解热镇痛剂、抗甲状腺剂、以及长期应用抗肿瘤药物等,均可引起白细胞减少。(2)病理性白细胞数增多,包括反响性及肿瘤性两类。前者见于各种感染、中毒、出血、溶血后;后者见于白血病及各种恶性肿瘤等。3白细胞总数高于或低于参
6、考范围均为异常现象。其上下又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但健康人变动的范围也很大,有时数值虽正常,但有质的异常。因此,有必要结合白细胞分类,特别是核形变化情况综合判断,这些将在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观察等检查工程中进一步予以阐述。随着电子血细胞计数仪在临床上逐渐普及,一次少量采血而同时得悉多项血液检验结果。如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数PLT、红细胞比容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RDW、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淋巴细胞数Lym、淋巴细胞比例Ly
7、m、单核细胞数 Mon、单核细胞比例 Mon、嗜中性粒细胞数 Gran、嗜中性粒细胞数 Gran等十八项指标,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除WBC 下降外,其它如 RBC、Hct 等也可明显下降,从而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4白细胞计数的影响因素很多,如生理性影响因素常有:新生儿、经期、妊娠末期、分娩、饭后、剧烈运动后、酒后、冷浴后、情绪突变时及注射肾上腺素后均增高;正常人一般下午较上午为高。此外,技术误差中的取血部位不当、稀释倍数不准、血凝集、混合悬液时产生大量气泡、充液不当、计数池内细胞分布不均、误认、仪器校正不准等,都是影响本试验准确性的因素。白细胞分类计数白
8、细胞分类计数参考范围:中性粒细胞:4663嗜酸性粒细胞:05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4%47单核细胞:1%7临床评价:1白细胞分类计数就是取血液制成薄的膜片,染色后根据不同的白细胞形态和染色特征加以区别,计数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近年来,已有自动白细胞分类计数仪问世,它利用细胞染色以电子扫描的方法,或根据白细胞的生化特点、大小和各项形态学参数,经过计算机处理,自动进行分类。2在病理情况下,由于造血器官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损害,各种内源或外源性刺激(微生物、化学药物、代谢性毒物)或白细胞在外周血与内脏间的分布异常,均可引起白细胞浓度数(总数)和百分率的明显改变。(1)中性粒细胞增多与减少:精品文
9、档,word 文档本文为网上收集整理,如需要该文档得朋友,欢迎下载使用1)增多a急性感染或化脓性炎症:包括局部感染(如中耳炎、脓肿、疖痈、扁桃体炎、阑尾炎等);全身性感染(如肺炎、丹毒、败血症、猩红热、白喉、急性风湿热等)。b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早期汞、铅中毒等。c急性出血、急性溶血和手术后。d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等。e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2)减少a某些传染病:如伤寒、副伤寒、疟疾、布氏杆菌病,某些病毒感染如:乙肝、麻疹、流行性感冒等。b化学药物中毒与放射线损伤,如 X 线或镭照射、抗癌药物、晚期砷(或铅、汞、锑、苯)中毒等。血液病,如再障、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等。c过敏性休克
10、,高度恶病质。d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减少:1)增多:a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肺炎等。b皮肤病,如牛皮癣、湿疹、疱疹样皮炎、霉菌性皮肤病等。c寄生虫病,如钩虫病、肺吸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d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e其它,如猩红热、溃疡性结肠炎、X 线照射后、脾切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等。2)减少:多见于伤寒、副伤寒,应用肾上腺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3)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网细胞瘤、脾切除后以及军见的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此外,癌转移和铅、铋中毒也可见增多。(
11、4)淋巴细胞增多与减少:1)增多常见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的相对增多。淋巴细胞绝对增多可见于:a某些传染病,如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等。b许多传染病的恢复期和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响时。c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减少多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等。此外,各种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时,淋巴细胞常相对减少。(5)单核细胞增多:1)某些细菌感染,如结核、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2)某些寄生虫病,如疟疾、黑热病等。3)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4)许多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3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的影响因素(
12、1)年龄变化:初生期在外周血中大量出现中性粒细胞,到第 69 日中性细胞逐渐下降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以后淋巴细胞又逐渐增加。整个婴儿期淋巴细胞较高,可达70%,23 岁后,淋巴细胞逐渐下降,中性粒细胞逐渐上升,至 45 岁二者相等,形成变化曲线的两次交叉。至青春期,中性粒细胞与成人相同。精品文档,word 文档本文为网上收集整理,如需要该文档得朋友,欢迎下载使用(2)分类计数区域变化:由于各种白细胞大小不同,在血片中分布不很均匀。一般体积较小的淋巴细胞在头、体部比拟多,而尾部和两侧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较多,特别是异常大的细胞常常在片尾末端出现。一般认为细胞分布在血膜片头至片尾 34 区段比
13、拟均匀,因此分类时须在体尾交界处,由血膜边缘向中央依次上下呈曲线向中间移动。白细胞形态白细胞形态在疾病的病理过程中,除白细胞总数和各类白细胞比例发生改变外,有时白细胞的形态也会发生改变。因此,观察血象中白细胞形态变化,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象是指粒细胞的成熟程度,而核象变化那么反响疾病的病情开展和预后。测定外周血采成熟粒细胞(杆状核及以前各阶段)与成熟中性粒细胞比率(正常比值 1:13),可将中性粒细胞核象分为左移与右移两种。(1)核左移:杆状核和杆状核以前的幼稚细胞增多即为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增多者,称为再生性左移,表示机体需要增加,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14、,能释放大量粒细胞至外周血。常见于急性炎症,如大叶性肺炎等。核左移,但白细胞总数不增多或降低者,称为退行性左移或变质性左移,表示骨髓释放功能受抑制。常见于严重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伤寒、败血症等。(2)核右移:核右移系指外周血内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的同时分 5 叶核以上的细胞超过 3时。这是造血功能衰退或造血物质缺乏的表现,常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用抗代谢药物后(如阿糖胞苷或 6-巯基嘌呤等)。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右移,表示预后不良,炎症恢复期也常一过性右移。2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1)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出现较粗大的、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黑蓝色颗粒,称为中毒颗粒。此种颗粒在电镜
15、下为梭形或椭圆形的大颗粒,密度较大,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被认为是颗粒发生变化所致。常见于较严重的化脓菌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2)空泡:中性粒细胞的胞浆中出现一个或数个空泡,也可在核中出现。它是细胞受损后,发生脂肪变性的结果。常见于严重感染。在 Jordan 异常时那么于无任何化脓菌感染等情况下,其中性粒细胞(也可累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系)胞浆中却可持续地存在多个空泡,属家族性异常。(3)核变性:包括核固缩、核溶解和核碎裂等情况。其临床意义同中毒颗粒及空泡形成。(4)杜勒体:中性粒细胞的胞浆中因毒性变化而保存的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的天蓝色或灰蓝色,直径约 12um,是细胞发育不平衡
16、的表现。它是胞浆局部未成熟的表现,是疾病严重的标志,有时和中毒颗粒伴随出现。3不典型淋巴细胞不典型淋巴细胞也称异型淋巴细胞或Downey 细胞,多见于病毒感染(如 EB 病毒、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的外周血中(骨髓中也可见到),故曾有人不适当地叫它“病毒细胞。其中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肺炎、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感、风疹等较多见。此外在一些非病毒感染疾病,如药物所致的过敏性疾病、疟疾、弓浆虫感染以及少数细菌感染时也可见到。Downey 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异型淋巴细胞分为三型:I 型(泡沫型或浆细胞样型);型(不规那么型或单核细胞样型);型(幼稚型或幼
17、淋巴细胞样型)。经研究证实病人周围血中的大多数异型淋巴细胞具有 T 细胞的特点。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参考范围:男:41 0125.51 012/L精品文档,word 文档本文为网上收集整理,如需要该文档得朋友,欢迎下载使用女:1 01251 012/L新生儿:61 01271 012/L临床评价:1正常红细胞为两面微凹的圆盘形,平均直径 m,无核,具折光性。在血涂片上经瑞氏染色后,红细胞呈粉红色,中央着色较淡。在电镜下所见成熟红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呈双面凹陷的圆盘状,无细胞核,仅有细胞膜包裹着大量电子密度高的血红蛋白颗粒(约占细胞重量的 30)。还可见到铁蛋白和小形亮泡。核糖体、线粒体、内质
18、网、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已完全消失。因此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核酸、蛋白质和生物膜。红细胞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3034)和水(6470),少量其余成分为蛋白质、磷脂、无机盐和酶。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以及维持酸碱平衡和免疫粘附作用。免疫粘附作用可增强吞噬性白细胞对微生物的吞噬作用,消除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的作用,防止复合物在易感区域形成可能有害的沉淀物。红细胞在骨髓内生成,由红细胞系祖细胞在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下,分化发育而来,释人血液后的红细胞寿命 120 天左右,衰老的红细胞被单核吞噬系统消除,血红蛋白分解为铁、珠蛋白和胆色素。红细胞计数有显微镜计数法、光电比
19、法、血细胞分析仪法等。2引起红细胞增减的因素(1)红细胞增多见于:1)相对性增多,见于连续性呕吐,反复腹泻,排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情况。由于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使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相对增高。如果按全血总容量计算,它们并没有增加,这是一种暂时现象。2)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山病、法洛四联症和某些肿瘤(如肾癌、肾上腺肿瘤等)等患者。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可达 71012121012L。(2)红细胞减少见于:1)缺乏造血物质,多由营养缺乏或吸收不良引起。如慢性胃肠道疾病、酗酒、偏食等,引起铁、叶酸等造血物质缺乏,蛋白质、铜
20、、维生素 C 的缺乏,都可致贫血。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原发性或由药物、放射线等多种理化因素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癌症骨髓转移等,可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功能。3)红细胞破坏增加,如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4)红细胞丧失过多,如急、慢性失血后贫血。5)继发性贫血,多种疾病如炎症、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疾病等,都可致贫血。3影响红细胞计数结果的生理因素颇多(1)生理性增多,多与机体缺氧、血中促红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等有关,见于高原生活、胎儿和新生儿、剧烈的体力劳动等。(2)生理性减少:1)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迅速和血容量的增加致造血原料的相对缺乏,如未能注意补充可导致贫血。2)妊娠中
21、、晚期,为适应胎盘血循环的需要,血浆容量明显增加而导致血液稀释及孽造血原料相对缺乏等均可导致贫血。3)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而出现贫血。(3)其他影响红细胞计数结果的因素还有:精品文档,word 文档本文为网上收集整理,如需要该文档得朋友,欢迎下载使用1)采血时间原那么上应在早晨空腹采血,不宜在食后消化旺盛时或剧烈运动后,其它时间采血那么无甚差异。2)取血部位以取静脉血为最好,假设不能应取指血,耳垂血所得结果偏高且波动大不宜采用。3)由于吸管或技术上的缺陷使稀释倍数不准确;操作太慢致使局部血细胞凝集;计数板不精确;盖玻片不平整;计数池内被污染致使红细胞分布不匀;充液过多而溢出;计数池内有气泡、
22、灰尘异物等原因均可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测定参考范围:男:120160gL女: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临床评价:1血红蛋白是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的结合蛋白质。每个血红蛋白分子有 4 条多肽链,每条多肽链包裹一个亚铁血红素。亚铁血红素由原卟啉和一个铁原子(Fe2+)组成。血红蛋白分子量为 64458。每分子血红蛋白有 4 个亚铁血红素,含 4 个 Fe2+原子,可结合 4 个氧分子。因此,l mol(64458g)血红蛋白,含 4mol(4g)铁,结合 4mol 氧(4L)。故每克血红蛋白含铁 mg,结合氧 9ml。血红蛋白除能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外,尚能
23、与某些物质作用形成多种血红蛋白衍生物。它们具有特定的色泽和吸收光谱,在临床上可用以诊断某些变性血红蛋白血症和作血红蛋白的定量测定。血红蛋白测定方法较多,常用的有比色法、比重法、血氧结合力测定法和全血铁测定法等,而应用较广的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血红蛋白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再与氰结合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规定的波长和液层厚度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吸光系数,根据吸光度,即可求得浓度。2血红蛋白增减的临床意义根本上与红细胞增减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程度。而某些贫血,由于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不同,血红蛋白减
24、少与红细胞减少程度不成平行关系。如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量减少程度较红细胞数减少明显,巨幼细胞性贫血时,那么红细胞数减少程度较血红蛋白量减少明显。3血红蛋白量减少是诊断贫血的最重要指标,但尚不能确定贫血类型,需结合其他检测指标综合分析。如MCV、MCH、MCHC 测定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成熟红细胞偏小而着色浅、中心苍白区扩大;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骨髓中细胞内、外铁降低,那么以缺铁性贫血可能居大。假设Hb 量降低、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血清胆红素增加等,那么以溶血性贫血可能居大。而如果除Hb 量减少外,WBC、BPC 同时减少,呈全血细胞减少时,那么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性居大。4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25、具有操作简便,试剂容易保存,和除硫化血红蛋白外,能将碳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等多种变性血红蛋白转变为 HiCN 等优点。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范围:成人:(Benecher 法),平均为 1新生儿:3%6,三个月后接近成人水平绝对值:2484109L生成指数:1临床评价:精品文档,word 文档本文为网上收集整理,如需要该文档得朋友,欢迎下载使用1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直到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之间的过渡型细胞,这过程约 23 天,其中约有24 小时在循环血流中。网织红细胞胞浆中含有数量不等的核蛋白体和核糖核酸,可被某些染料(如煌焦油蓝、新美蓝)活体染色成蓝色网状或颗粒结构。He
26、ilmyer 按其发育阶段分成五型:O 型(花冠型)、I 型(丝球型)、型(网型)、型(破网型)、型(点粒型),在正常人体外周血中通常仅见型和 IV 型。网织红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生成功能,因此,是血液学检查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化验。2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旺盛,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但在溶血危象时却不增反减。网织红细胞减少那么是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低下的标志,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网织红细胞也是抗贫血治疗疗效观察的一个重要指标,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或巨幼细胞性贫血在补充 VitB2 或叶酸后 23 日,网织红细胞有明显增多,这一变化远较血红蛋白含量增多来得更敏感
27、,也可作为一种治疗性诊断的手段。3网织红细胞计数配合血常规检验和骨髓象观察,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的重要依据,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在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可代偿性增生,网织红细胞大于 5,骨髓红系明显增生,血象中成熟红细胞易见到嗜多色性和点彩红细胞,以及豪-胶(Howell-Jolly s)小体、卡-波(Cabot s)环等。4 由于网织红细胞百分率还受成熟细胞总数的影响,严重贫血时常不能正确反映造血功能,如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数显著减少,此时网织红细胞数即使在正常范围,也不能视作正常,此时应计算绝对值(网织红细胞L=红细胞L网织红细胞)。有人采用
28、网织红细胞%患者血细胞比容正常血细胞比容,作为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正常时此数为 1,指数减少说明有效红细胞生成能力的减低;指数增加那么表示亢进。假设在 3 以上,那么高度可疑有溶血性贫血。近年来流式细胞计数仪在网织红细胞计数工程中的应用,使该工程的准确性大大提高。红细胞比容压积测定红细胞比容压积测定参考范围:温氏法:男性:4249女性:3743临床评价:1正常人血细胞与血浆容量根本上保持一定的比例,但由于贫血及其程度的不同,使之有相应的减少。因此,红细胞容积Hct可以作为贫血的衡量指标,同时在测定 Hct 时,可以由血浆的颜色和透明度对白细胞数等作出估测。本测定是用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
29、,测定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其比例与红细胞数量及大小有关。以前多采用 Wintrobe 管法,目前多用毛细管法,也可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2(1)红细胞容积增高见于:1)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浓缩如大面积烧伤,连续屡次的呕吐、腹泻、多汗、多尿等;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新生儿等。(2)红细胞容积降低主要见于各种贫血或妊娠稀血症。Wintrobe 等主张,在离心前,观察 1 小时的红细胞沉降率,然后再离心沉淀观察其血细胞比容,由红细胞层上部灰白色层的厚度来估算白细胞数的多少。正常人厚度约 051 mm。再由上部血浆的颜色及透明度估算血中胆红素浓度及贫血的类别。例如慢性感染引起的继发性贫血时
30、,可见白细胞层增加,血浆颜色稍浓;慢性出血性贫血时,血浆颜色浅淡;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精品文档,word 文档本文为网上收集整理,如需要该文档得朋友,欢迎下载使用病时,白细胞层明显增厚,血浆颜色加重;恶性贫血时,红细胞数明显减少,血浆颜色增浓;急性肝炎时轻度贫血,血浆由于血细胞的破坏而呈黄红色。Hct 测定在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平衡时有参考价值,在急性失血时,可参考 Hct 值判断其出血量。3Hct 测定常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测定同时进行,并以此计算红细胞平均值(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根据MCV、MCH、MCHC 值可对贫血
31、进行形态学分类,并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4Hct 测定除 Wintrobe 法、高速离心毛细管法外,还有利用红细胞容积之差有电阻抗的不同,进行直读式微量血细胞比积法,以及用同位素法测定全循环血细胞比积。毛细管法测定值较 Wintrobe 法低 35。常见的多数血细胞分析仪均可自动计算出 Hct,其结果比手工 Wintrobe 法稍低。测定中所有器材必须清洁枯燥,选用不影响血细胞体积的抗凝剂,防止溶血。抗凝血在注入比容管前,一定要充分混人,同时应保证离心的速度和时间。红细胞平均值测定红细胞平均值测定参考范围: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292(f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1(
32、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临床评价:1根据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比积的数据,可以算出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三项平均值,便于对贫血作形态学分类,并对其鉴别诊断也有一定意义。三项平均值计算如下: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升/升1015(1)MCV=单位:fl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克10122MCH=单位:pg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克/升3MCHC=单位:g/L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升/升2MCV、MCt、MCHC 三项指标在贫血形态学分类中的应用(见
33、表 11)。3由于 MCV、MCH、MCHC 三项平均值是根据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积(Hct)这三项计算出来的,故后三项测定的影响因素均会影响三项平均值的准确性,否那么对临床帮助不大,甚至会造成错误判断。目前新式的电子血细胞计数仪,在计数红细胞的同时测定 Hct 和 Hb,并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算,直接显示 MCV、MCH、MCHC 三个数值,不必另行计算。精品文档,word 文档本文为网上收集整理,如需要该文档得朋友,欢迎下载使用表 1 一 l各型贫血时红细胞平均比拟表类别大细胞性贫血MCV(fl)正常MCH(pg)正常MCHC(g/L)正常病因缺乏维生素 B12 或叶
34、酸等,如恶性贫血,营血等急性失血性贫血,见于创伤或手术大出血时染、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血型不合的输血等;造血组织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感染、中毒、慢性炎症、尿毒症等慢性失血性贫血,如溃疡病、月经过多、缺(94160)(3250)(320360)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妊娠期巨幼红细胞贫正常正常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8292)(2731)(320360)等;急性溶血性贫血,如烧伤、某些细菌感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正常(7280)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正常(5080)红细胞平均直径测定红细胞平均直径测定参考范围:正常正常正常正常(2124)(300360)(1229)(240300)铁性贫血等正常红细
35、胞直径约 6.77.7m,平均 m。红细胞直径分布曲线(即 PriceJones 曲线)呈突出的尖峰状,顶点在 78m 之间,因正常人红细胞大小差异不大,因此直径曲线基底窄。临床评价:1在生理情况下,红细胞的大小比拟恒定,但在病理状态时,其差异较大。例如贫血可为大细胞性贫血或小细胞性贫血。因此,测定红细胞的直径,有助于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测定方法有直接测量红细胞直径的方法,即用目镜测微器在油镜下直接测量染色血涂片上 2005 00 个红细胞的直径,求出其平均值。并计算出具有相同直径红细胞所占的百分比,以其为纵座标;以红细胞直径的大小(tzm)为横座标;绘出红细胞直径分布曲线(PriceJones
36、 曲线)。2红细胞平均直径增大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等大细胞性贫血;肺气肿、阻塞性黄疸以及严重肝脏损害引起的黄疸。红细胞直径通常在 7.49.6m。顶峰右移,基底明显变宽,曲线较平坦。红细胞平均直径降低常见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等。直径 6.26.7m,顶峰左移,基底略宽,曲线顶峰较钝。红细胞直径曲线,基底越宽,顶点越低,表示红细胞大小差异越大。3红细胞可视为一个圆柱体,根据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直径(MCD),用圆柱体计算公式,即可求出红细胞平均厚度。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厚度=(红细胞平均直径MCD/2)2例: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为 88(f1),红
37、细胞平均直径(MCD)为 m,那么88红细胞平均厚度=m7.2/22精品文档,word 文档本文为网上收集整理,如需要该文档得朋友,欢迎下载使用正常红细胞平均厚度 2m 左右,患遗传性球形红细胞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较正常略厚,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和阻塞性黄疸时,较正常略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参考范围:RDW11.614.6临床评价: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定量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以所测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通常由自动血液分析仪才能获得。2RDW 参数常用于(1)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缺铁性贫血时 RDW 值增大,当给以铁剂治疗有效时 R
38、DW值一过性增大,随后逐渐降到正常;(2)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时 RDW 值增大,而轻型地中海性贫血时RDW 值正常。3Bassman 将贫血以 RDW(正常值%以下)与 MCV(正常值 8292f1)的变化对贫血作进一步分类(即 Bassman MCVRDW 分类法)。(1)小细胞均一性贫血:MCV 减小,RDW 正常,如轻型地中海性贫血。(2)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 减小,RDW 增大,如缺铁性贫血。(3)正细胞均一性贫血:MCV、RDW 均正常,如慢性病所致的贫血。(4)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 正常,RDW 增大,如早期缺铁性或营养性贫血。(5)大细胞均一性
39、贫血:MCV 增大,RDW 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6)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RDW 均增大,如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形态参考范围及临床评价:各种贫血时,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成熟红细胞常可出现大小、形态、染色等形态方面的改变,这些变化对于推断贫血的原因有一定参考价值。1红细胞大小和血红蛋白含量方面(1)红细胞大小方面正常红细胞平均直径 um小红细胞直径l0um巨红细胞和超巨红细胞前者直径15um,后者20 um红细胞大小不等指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悬殊(相差一倍以上)的情况,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2)血红蛋白含量方面正常色素红细胞经瑞-姬染色后呈淡琥珀色,中心
40、13 处着色较淡为生理性中心淡染区。低色素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减低,生理性中心淡染区扩大甚至成为环形红细胞。高色素性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增多或正常,但由于细胞厚度加大,其生理性中心淡染区常消失。嗜多色性为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由于胞质中残存核糖体和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故染色后红细胞全部或其一局部呈灰蓝色。正常人血片中不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时常易见到。(3)临床意义(见表 12)精品文档,word 文档本文为网上收集整理,如需要该文档得朋友,欢迎下载使用表 12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表贫血类型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小细胞低色素性大细胞正/高色素性单纯小细胞性2红细胞形态异常(1)球形红细胞红细胞直径缩小(
41、常2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时也可见到。(2)椭圆形红细胞红细胞长径增大、横径缩小呈椭圆形或长柱形。正常人血片中可见少数。椭圆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常25)、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时也可见到。(3)口形红细胞红细胞周围深染,中心淡染区呈一狭长裂隙,宛如微张的鱼口。正常人血片中口形红细胞4,其增高见于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酒精中毒等也可见到。(4)靶形红细胞红细胞中心及边缘处有血红蛋白着色,二者之间为一乏色素苍白区,形同射击的靶心。靶形红细胞增多主要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如 HbC、HbE、HbD 等)、脾切除术后等。(5)镰
42、形红细胞红细胞形如镰刀、柳叶状等。主要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HbS 病)。(6)红细胞线串状形成在并不厚的血涂片上成熟红细胞之间平行叠连呈串状排列。主要见于高丙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7)红细胞形态不整指成熟红细胞形态发生各种明显变异而言,如三角形、泪滴形、帽盔形、新月形、梨形、棍棒形等。畸形红细胞增多主要见于较严重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及 DIC 时。3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1)嗜碱性点彩指瑞氏染色条件下红细胞胞质内存在的嗜碱性黑蓝色颗粒,实为残存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常见于重金属中毒及较严重的增生性贫血等。(2)染色质小体系位于成熟或幼红细胞胞质中
43、的紫红色圆形小体,直径多为 12um,可一个或数个,其本质为细胞核的剩余物。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术后等。(3)卡波环为一紫红色细圈状结构多位于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的胞质中,可能为幼红细胞核膜的剩余物也可能为胞质脂蛋白变性所致。常见于溶血性贫血、较严重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等。(4)有核红细胞由于髓血屏障的存在,正常成人外周血不见有核红细胞。在溶血性贫血(包括急、慢性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及造血系统恶性疾患(如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及骨髓转移癌等)等常于外周血中见到数量不等的幼红细胞。在正常血片中也可偶见人工推片不当、环境潮湿、染色不妥等造成的异常红细胞,如仅在局部
44、区域见到一片椭圆形或皱缩形红细胞,这可能是该区域干涸过慢造成的应注意区别。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参考范围:Westergren 法成年男性:015mm1h成年女性:020mm1h临床评价:精品文档,word 文档常见疾病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等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如尿毒症、慢性炎症等本文为网上收集整理,如需要该文档得朋友,欢迎下载使用1 红细胞沉降率(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于单位时间内的沉降距离。红细胞的下沉取决于两种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红细胞的密度大于血浆的密度,在地心吸引力的作用下产生自然下沉力,在下沉的每一瞬
45、间必须与红细胞等体积的血浆发生位置交换,这就形成了一股向上的阻逆力。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下沉力与血浆的阻逆力相差不多,因此血沉很慢。促使血沉增快的主要因素在血浆,而血沉增快的关键是红细胞之间排斥力减小而导致的线串状形成(正常情况下,血流中的红细胞由于胞膜外表唾液酸所具有的负电荷而使相互排斥,彼此分散呈悬浮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是促进线串状形成的最强有力的因素,而白蛋白那么起相反作用,同时,红细胞大小、形状等也可影响血沉。2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病理意义见于(1)各种炎症:1)急性细菌性炎症由于急性期反响物质迅速增多,于感染 23 天即可出现血沉增快。2)慢性炎症如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等于活动期
46、每见血沉增快,病情好转时血沉减慢,非活动期血沉可正常。(2)组织损伤及坏死较大手术创伤可致血沉增快如无合并症多于 23 周内恢复正常;心肌梗死时血沉于发病后一周可见血沉增快,并持续 23 周,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常,因此可借血沉对二者加以鉴别。(3)恶性肿瘤血沉可作为恶性肿瘤的普查筛选试验。通常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血沉多增快。而良性者血沉多正常。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或治疗较彻底时血沉可趋于正常,复发或转移时又见增快。(4)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均可见血沉增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肝硬化、慢性肾炎等。(5)稀血症(贫血)血红蛋白低于 80gL。
47、时血沉可因红细胞数量稀少下沉摩擦阻力减小而致增快。因此,明显贫血的病人测血沉时应进行贫血因素的校正,报告其校正后结果。(6)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沉多见增快。血沉减慢见于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严重减低时,如相对性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 DIC 的晚期。3血沉加快也可见于某些生理情况(1)妇女月经期由于子宫内膜的破损及出血,血沉多略有增快。(2)妊娠三个月以上可由于其生理性贫血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增加而使血沉增快。(3)老年人特别是 6 0 岁以上的高龄者多因纤维蛋白原的增高而血沉增快,可达 30mmh。4在结果判断时尚应注意(1)Westegren 法最适温度为 1825,并须于采血后二小
48、时内测定完毕。夏季天热时血沉多增快,须进行温度校正后报告。(2)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 1:4。(3)血沉管必须垂直放置,管内径应符合要求。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参考范围:100300109L临床评价:1血小板是PLT由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的胞浆脱落而来,每天产生的量相当于每升血中增加 35109个,血小板的寿命约有 714 天(生物学半寿期只有 3 天),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受血小板生成素的控制,后者能刺激定向的祖细胞生成原巨核细胞,并促进其胞浆成熟和血小精品文档,word 文档本文为网上收集整理,如需要该文档得朋友,欢迎下载使用板的形成。全身血小板有的贮存在脾池,脾池血小板和循环池血小板可以自由交
49、换,衰老的血小板在脾、肝等处的单核巨噬系统中破坏后消失。血小板在正常止血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对毛细血管的营养与支持作用;(2)通过粘附、聚集与释放反响,血小板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堵塞伤口,使血流停止;(3)产生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进一步止血;(4)释放出血小板收缩蛋白使纤维蛋白网发生退缩,促进血液凝固而止血。目前常用的血小板计数有显微镜计数法和自动电子仪计数法两种。显微镜计数法又分保存红细胞和溶解红细胞两种。2血小板如明显减少,可导致出血。一般血小板低于 40109L,就有自发性出血的可能。但由于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常常相互影响,且有个体差异。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有
50、的低于此数并无自发性出血;但也有的仅稍低于正常却有明显出血。血小板减少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全身性红斑狼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某些药物中毒或过敏、应用某些抗癌药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各种急性白血病、肿瘤骨髓转移、脾功能亢进、巨幼细胞性贫血、某些感染(如伤寒、黑热病、粟粒性结核和败血症)等。血小板增多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摘除术后(一时性)、骨折、出血和手术后。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血小板也常增高。3凡疑为出血性疾病的病人,一般先作血小板计数或阿司匹林耐量试验,以初步确认出血性疾病的类型。如 PLT 减少和血块收缩不良,结合骨髓巨核细胞及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