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监测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监测方案.pdf(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上海城市环境项目上海城市环境项目 APLAPL 三期南汇支线工程三期南汇支线工程QNZ-C2QNZ-C2 标施工监测方案标施工监测方案上海海洋地质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上海海洋地质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二二一一一一年年十十月月上海城市环境项目上海城市环境项目 APLAPL 三期南汇支线工程三期南汇支线工程QNZ-C2QNZ-C2 标施工监测方案标施工监测方案项 目 编 号:编写:薛培兴方 案 编 号审核:陈金辉批准:何艳萍上海海洋地质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11 年 10 月地址:上海市商城路 1225 号 2 号楼邮政编码:200120网电话:目录第一章第一章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工程简况上海城市环境项目 AP
2、L 三期子项目青草沙南汇支线工程规模为 128 万 m3/d,工程内容包括:金海泵站至川沙水厂管线、金海泵站至南汇北泵站管线、南汇北泵站至 A2 与大治河交叉口输水管线、交叉口至航头水厂输水管线、交叉口至惠南水厂管线以及南汇北泵站。本标段施工内容为 QNZ-C2 标的管道、顶管井以及附属工程的土建及设备安装总承包施工,包括材料、管道、顶管施工、管道防腐、设备安装、试压清洗、临时设施、施工影响区域现有设施及各种管线的保护等。QNZ-C2QNZ-C2 标施工范围为:标施工范围为:至南汇北泵站的 2 根 DN2000 钢管和至川沙水厂的 1根 DN1800 管道(后分为 2 根 DN1200 管道)
3、,其中至南汇北泵站,输水规模为108 万 m3/d,至川沙水厂,输水规模为 20 万 m3/d(校核规模为 40 万 m3/d)。2 根 DN2000 管道、1 跟 DN1800 管道自 J6 井起(不含J6 井),至J7 井、经J7 井至 J10 井为三线并行段,J10 井后 1 根或 2 跟(待设计变更确认)DN1800管线向东穿越华东路至东侧的 J94 井后,向南经过 J94 井(连通阀门井)后分为2 根 DN1200 管道、分别经过 J95 井、96 井、J97 井、98 井、J99 井至川沙水厂内的 J100 井(含 J100 井)。J6 井(不含)至J100 井之间为全线顶管,设计
4、变更后 J6 井至 J7 井之间长度为,J7 井至 J10 井之间长度为,J10 井至 J94 井之间长度为,J94 井至 J95 井之间长度为,J95 井至 J96 井之间长度为,J96 井至 J97 井之间长度为,J97 井至 J98 井之间长度为,J98 井至 J99 井之间长度为,J99 井至 J100 井之间长度为。工作井有 7 座,接收井有 7 座,沿用线顶管井内设有排气及排水等设施。顶管井概况本标段共有 4 座工作井、5 座接收井。表 1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结构情况统计表井位性质平面净尺寸(m)井位性质平面净尺寸(m)J7J10J94J95J96工作井接收井接收井工作井接收井181
5、81513J97J98J99J100工作井接收井工作井接收井1313表 2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结构形式井室J7J10J94J95J96J97J98J99性质工作井接收井接收井工作井接收井工作井接收井工作井平面净尺寸埋深181815131313围护结构设计变更为沉井设计变更为沉井800 灌注桩+850600 搅拌桩设计变更为沉井设计变更为沉井设计变更为沉井设计变更为沉井800 灌注桩+850600 搅拌桩900 灌注桩+800500 旋喷桩桩长J100接收井表 3支撑体系、坑底加固以用进出洞加固方式井室J94J99J100支撑系统圈梁+3 道钢砼围檀圈梁+3 道钢砼围檀+1 道钢支撑圈梁+3 道钢
6、砼围檀坑底加固搅拌桩裙边+压密注浆,厚 4.5m搅拌桩裙边厚4.5m,压密注浆,厚 3.0m旋喷加固厚 4.5m进出洞加固水泥搅拌桩加固,宽2.4m水泥搅拌桩加固,宽2.4m旋喷加固,宽 2.0m工程地质条件经勘察查明,在本次勘察 40m 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属第四纪全新世 Q34-上更新世 Q23的沉积岩,主要由填土、粉土、淤泥质土、粘性土等组成。根据沉积时代、成因类型及其土性可划分8 个主要层次,其中、层各分为若干亚层。具体为:1 层杂填土(夹建筑垃圾)、2 层淤泥、1 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1 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夹层灰色粘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2 层灰色粘质粉土、层灰色淤泥质粘土、
7、1-1 层灰色粘土、1-2 层灰色粉质粘土、2 层灰色粘质粉土、3 层灰色粉质粘土夹砂、层暗绿-草黄色粉质粘土、1 层草黄色砂质粉土、2 层灰色粉砂、1 层灰色粉质粘土。1 层杂填土厚度普遍较大,一般为-3.5m,局部较厚达 5.2m。土质夹碎砖、石子等建筑垃圾以及植物根茎等,结构松散,土质不均。2 层淤泥,主要分布于暗浜、明浜,勘探孔中厚度一般为-3.0m,夹少许碎砖等杂物,有机质含量较高,土质不均。1 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呈可塑状,为弱渗透性的土层,在上海地区俗称“硬壳层”,土质自上至下逐渐变软,在上部填土较厚及明浜地段变薄或缺失。1 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属于低强度,高含量,高压缩性
8、,高灵敏度,弱渗透性的软弱土,具有流变、触变特性,工程性质差,该层为天然地基的主要软弱下卧层。夹层灰色粘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松散状态,该层土在水头差的作用下极易产生坍塌、流砂、管涌现象,在场地内有均有分布。2 层灰色粘质粉土,松散-稍密状态,该层土在水头差的作用下极易产生坍塌、流砂、管涌现象;本标段中未出现。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属于低强度,高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弱渗透性的软弱土,具有流变、触变特性,工程性质差,该层为天然地基的主要软弱下卧层。1-1 层灰色粘土,软塑状态,土性一般,具有流变、触变特性。1-2 层灰色粉质粘土,软塑状态,土性一般,工程性质较1-1 层稍好。2 层灰色粘质
9、粉土,稍密状态,工程性质较好,是典型的古河道沉积地层,局部埋深较大。厚薄不均,且为不连续分布。3 层灰色粉质粘土夹砂,软塑状态,工程尚可,埋深及厚度较大。层暗绿-草黄色粉质粘土,可塑-硬塑状态,工程性质较好,局部地段埋深较大。1 层草黄色砂质粉土,中密状态,工程性质良好,其下卧层为密实状态的2 层灰色粉砂,工程性质更佳。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的地下水主要有浅部土层中的潜水、微承压水以及深部粉(砂)土中的承压水。潜水:对工程基础设计及施工有直接影响的主要为浅部土层的潜水,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江水渗流与地表径流,排泄方式以蒸发消耗为主。潜水位埋深随季节、气候、湖汛等因素而有所变化。勘察期间测得
10、钻孔中地下水埋深约2.60m,相应水位为5.10m。上海地区潜水水位埋深一般-1.5m,受降雨、潮汛、地表水的影响有所变化,年平均水位埋深-0.7m,高地下水水位埋深 0.3m,低地下水水位埋深 1.5m。承压水:拟建场地浅部有夹层灰色粘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2 层粘质粉土及2 层粘质粉土微承压水分布,深部有1、2 粉(砂)土承压水分布,1、2 属于同一水文地质层,夹、2 层连通,系同一水文地质层,2 层为古河道沉积区微承压水含水层。根据上海市长期观测资料,承压水水头高度一般均低于潜水位,水头埋深一般为-11.0m,随季节呈周期性变化。周边环境本工程顶管线路主要沿着华东路南北走向,穿越众多的
11、地面桥梁、道路、建筑物及河浜。主要情况如下:华东路上与华东路平行的管线包括:华东路上与华东路平行的管线包括:上话,9 孔,管顶埋深 1.0 米;军通,4 孔,管顶埋深 0.8 米;上话,2 孔,管顶埋深 1.0 米;上煤,管径 300 毫米,管顶埋深 1.60 米;电力,20 孔,管顶埋深 3.1 米;电力,一组,顶埋深 1.6 米;浦东有线,3 孔,顶埋深 0.80 米;信息,9 孔,管顶埋深 1.60 米;,非开挖施工;上水,管径 300 毫米,管顶埋深 1.30 米;污水,管径 300 毫米,管顶埋深 4.10 米;雨水,管径 500 毫米,管顶埋深 2.30 米;煤气 300 在过俞浦
12、桃河时为非开挖施工,最深处管道底标高为-4.8 米;在过北界河时为非开挖施工,最深处管道底标高为-6.5 米。雨水,管径 600 毫米,管顶埋深 2.20 米;污水 1000 毫米也为顶管过川杨河,管底底标高为-3.2 米。华东路上与华东路垂直的管线从北到南包括:华东路上与华东路垂直的管线从北到南包括:污水,管径 300 毫米,管顶埋深 1.60 米;污水,管径 1000 毫米,管顶埋深 5.30 米;污水,管径 300 毫米,管顶埋深 4.20 米;上话,3 孔,顶埋深 1.10 米;上煤,管径 300 毫米,管顶埋深 1.10 米;在过北界河时为非开挖施工,最深处管道底标高为-6.9 米。
13、雨水,管径 600 毫米,管顶埋深 1.40 米;污水,管径 300 毫米,管顶埋深 1.70 米;雨水,管径 500 毫米,管顶埋深 1.10 米;雨水,管径 600 毫米,管顶埋深 2.10 米;华东路沿线主要障碍物华东路沿线主要障碍物华东路吕家浜河桥桥台长 52 米、宽 26 米,下有桩基础;华东路沈沙港河桥桥台长 52 米、宽 42 米,下有桩基础;华东路南新沟河桥桥台长 48 米、宽 29 米,下有桩基础;华东路俞浦桃河桥桥台长 48 米、宽 29 米,下有桩基础;华东路北界河桥桥台长 48 米、宽 29 米,下有桩基础;华东路川杨河河桥北岸桥台长 6 米、宽 46 米,下有桩基础;
14、华东路川杨河河桥南岸桥台长 40 米、宽 7 米,下有桩基础;本工程基坑监测、环境保护监测保护等级均为一级。本工程基坑监测、环境保护监测保护等级均为一级。第二章第二章 监测依据及内容监测依据及内容监测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6)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7)上海市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TJ08-61-20108)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
15、29)上海市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10)上海市民用机场航空油料管线保护办法(2002 年修正)11)上海市燃气管道设施保护办法(2005 年)12)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13)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坑围护设计方案、招标人提供的招标文件、保护对象权属部门对监测的技术要求等。14)同类工程实践经验。监测目的在围护结构、土体加固、顶管施工期间,由于土体应力平衡受到破坏,会对周边的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线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周期性地对周边的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线进行观测,及时发现隐患,并根据监测结果对应地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
16、的安全运营和正常使用。在基坑开挖、顶管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情况、材料性质、施工工况和外界其它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加之理论预测值尚不能准确、全面、充分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所以,在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工程监测十分必要。本工程的监测目的主要有:1)通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比较,判断上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合理或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实现对下步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2)通过监测确保本工程地下结构、顶管施工期间,周边的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线等的正常运行和使用;3)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支撑系统的受力均衡问题,使得整个支护体系处于受力均衡、安全、可控状态;4)通过监测
17、及早发现围护结构的渗漏问题,并提请施工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封堵止漏,防止大面积涌砂而出现险情;5)将现场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实时工况,进一步优化方案,细化措施,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即好又快的建设目的;6)通过跟踪监测,在换撑和拆撑阶段,能做到施工科学有序,确保基坑围(支)护体系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监测方案编写原则内容从时空效应的理论出发,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及有关单位的要求,本监测方案的编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监测保护范围根据国家及上海市监测规范(规程)、上海市基地基础设计规范及本次招标必选文件内容,施工监测基本范围为确定:顶管井顶管井:以基坑外边
18、线四周(H 为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顶管区段顶管区段:以管线中心轴线每侧出去D/2+H(D 为管道直径,H 为管顶至地面的覆土深度)范围内。对特殊重大基础设施及重大管线,如轨道交通、磁悬浮、航油管、中高压燃气等,按照轨道交通的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其保护监测范围为 50m。故本次监测布点对超出上述监测范围的监测对象根据具体的分布距离作适当监测布点。2)监测内容和监测点的布设满足本工程设计和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同时必须能客观全面反映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周围环境和基坑围支护体系的变形。监测内容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监测内容为周边环境监测及基坑本体监测。各监测点的布设与施工顺
19、序和保护对象必须相对应,对不同施工阶段和作业位置,监测保护的重点也会有所侧重。本次拟定监测项目具体如下:周边环境监测周边环境监测1)地下管线变形监测;2)道路、地表变形监测;3)建(构)筑物沉降监测;基坑围护体系监测基坑围护体系监测4)围护墙墙顶变形(水平、竖向位移)监测;5)围护墙墙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6)支撑轴力监测;7)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第三章第三章 控制点的布设控制点的布设为保证所有监测工作的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能有效的指导整个基坑施工,本次监测工作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即首先布设统一的监测控制网,再在此基础上布设监测点(孔)。监测控制网的布设监测控制网主要
20、用于地下管线、建筑物沉降、立柱沉降、围护墙顶的位移、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围护墙体深层位移监测、深层土体测斜等方面的监测。监测控制网分两部分:监测控制网分两种:平面控制网用于水平位移监测;水准控制网用于竖向位移监测。平面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计划为同点,在每个工作井周边不少于 3 点,在顶管沿线每 200 米布设 1 点,用于控制整个监测区竖向及水平位移。基准点设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之外较稳定的地方,且尽量采用固定观测墩;无条件布设固定观测墩时用划十字的测量道钉埋设。具体布设将在进场后据现场条件确定。并建立闭合环与施工高程控制点,以后每个月应进行一次联测以校核它的稳定性。控制测量3.2.1、仪
21、器设备选用平面控制点测量用Leica TS02全站仪,其标称精度为:测距(2+2ppm*D)mm,测角2?。水准测量用 DS05 水准仪配合精密铟钢水准尺进行观测,其标称精度为:km。3.2.2、控制测量精度要求1、水准控制网按国家二等水准要求进行,各项技术指标如下:等级二等水准等级二级导线读数基附差0.3mm测角中误差2测站附合差0.5mm边长中误差1/10000路线闭合差2L mm点位中误差1 mm备注L 为公里数备注2、平面控制网采用二级城市导线,其各项技术指标如下:3、测量过程中应遵守“五固定”原则: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水准尺;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方法,尽可能减少系统
22、误差的影响。测量成果经内业检查合格后,通过平差方法求得各点的最终结果。第四章第四章 监测点(孔)的布设及监测监测点(孔)的布设及监测围护墙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测孔设置:在每个钻孔灌注桩围护的顶管井分别布设 4 个围护墙体水平位移监测孔,共布测点 12 孔。埋设方法:预先将测斜管连接好固定在钢筋笼内与其一起下到墙中,以墙底作为不动点、墙顶水平位移作为修正值进行计算。埋设时,测斜管的一对槽口必须与所在的围护墙成垂直位置。在未确认导槽畅通时,不得放入真实的探头。测斜管内注入清水,防止其上浮;测斜管口高度与围檩设计高度相当。埋设结束后,量测导槽方位、管口高程,做好记录,并用红油漆标记编号。工作方法:图
23、4-1围护结构变形量测示意图测试时沿预先埋好的测斜管垂直于基坑边线方向 A 向导槽自下而上每隔0.5m(或 1m)测读一次直至孔口,得各测点电压读数为 Ui(+)、Ui(-)。其中“+”与“-”向为探头绕导管轴旋转 180。每次量测后应绘制位移历时曲线。当水平位移速率突然过分增大是一种报警信号,收到报警信号后,应立即对各种量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施工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及时采取保证施工安全的对策。围护墙顶垂直、水平位移监测测点布设:在测斜孔旁边埋设监测点,共布设 12 个测点。埋设方法:将划有“十”字的钢筋埋入圈梁中,用混凝土固定,确保测点牢固稳定。工作方法:(1)垂直位移:从高程控制网引入
24、高程,固定测站进行闭合或者附合线路测量,经内业校核合格后进行平差并计算出各监测点的高程。累计变化量=本次测量值-初始测量值本次变化量=本次测量值-上次测量值(2)水平位移:从平面控制网检查观测站的稳定性,并以实测检查数据修正观测站。观测时采用坐标法、视准线法或者小角度法观测。累计变化量=本次测量值-初始测量值本次变化量=本次测量值-上次测量值坑外地下水位监测测点布设:在每个工作井周边布设 2 孔,共布设 18 个点。埋设方法:用钻机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清孔,孔底部以上 2m 处安放100mm的 PVC 透水管,在其外侧用铜网包好。然后逐节将水位管插入孔内至设计深度。在透水管的深度范围内回填黄砂,以
25、保持良好透水性,其它段采用回填膨润土将孔隙填实。成孔后加清水,检验成孔质量,孔口用盖子盖好,防止地表水进入孔内。工作方法:利用水位仪测试管口至管内水面之深度即为本次地下水位观测值,测量水位管口高程,将水位观测值换算成吴淞高程:h=h管一 h实其中:h-水位高程;h管-管口高程;h实-地下水位高程(管口与管内水面之深度);本次水位测试值与上次水位测试值之差为本次水位变化量;与初始值之差为水位累计变化量。地表沉降监测测点布设:在每个顶管井基坑四周共布设 4 组断面,每断面根据场地情况设5 点,自围护墙外侧2 米开始,共设36 组断面,180 个监测点。顶管轴线地表监测点布设原则是,在每根原水顶管轴
26、线上方每 5 米布设一点监测点,每 50 米布设一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根据原水管埋深布设 58 个监测点。具体见监测点汇总表。埋设方法:在道路上埋设道钉,在绿化带中埋设不短于 30cm 的钢筋,使钢筋顶部不高于地坪,所有测点做标记并统一编号。工作方法:同围护墙顶垂直位移监测图 4-2井位基坑监测点位布置示意图支撑轴力监测目的:基坑围护支撑体系处于动态平衡之中,随着基坑施工工况的变化建立新的平衡。通过支撑轴力监测,可及时了解砼、钢支撑受力变化情况,准确判断基坑围护支撑体系稳定情况和安全性,以指导基坑施工程序、方法,确保基坑施工安全。仪器选用:轴力监测选用反力计、钢筋计和钢弦式频率接收仪。测点布
27、设:在每个有支护结构基坑内布设 1 组支撑轴力,其中钢支撑使用反力计、砼支撑使用钢筋计。反力计安装:支撑轴力反力计(钢筋计)在安装前,要进行各项技术指标及标定系数的检验。反力计有一套安装配件:两块 400*400*20mm 的钢板,一只直径为 15cm 的圆形钢筒,钢筒外翼状对称焊接有 4 片与钢筒等长的钢板。安装时,一块钢板与圆钢筒一端焊接,并焊接在钢支撑一端的活络头上;反力计一端安放在钢筒中,另一端与钢板焊接,并随钢支撑的安装一起焊接支撑在围护墙的钢围檩上;对于砼支撑,在混凝土支撑的主筋上焊接钢筋计,4 个为一组,浇捣混凝土时注意保护,拉出导线到集线箱。拟在每个钻孔灌注桩围护的顶管井基坑水
28、平支护体系中布设 1 组支撑轴力监测点。J94 井为 3 道支撑,布设 3 点,每点 4 个钢筋应力计,总计 12 个钢筋应力计。J99 井为 4 道支撑,布设 4 点,每点 4 个钢筋应力计,总计 16 个钢筋应力计。J100 井为 3 道支撑,布设 3 点,每点4 个钢筋应力计,总计 12 个钢筋应力计。本标段共计布设本标段共计布设 4040 个钢筋应力计。个钢筋应力计。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测点布设:对每个工作井基坑外边线四周(H 为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结构特征部位布设沉降监测点。对管线中心轴线每侧出去 D/2+H(D为管道直径,H 为管顶至地面的覆土深度)范围内的建(构)筑物
29、结构特征部位布设沉降监测点。埋设方法:在离墙角 50cm 处的墙面钻孔,埋入弯成“L”型的14 圆钢筋,用混凝土浇注固定;或用射钉枪直接打入钢钉于相应部位。工作方法:同围护墙顶垂直位移监测。周边地下管线水平及垂直位移监测测点布设:对井位周边管线重点监测,布点间距为 8 米;与顶管管位平行的点距为 1520 米。平行管线交叉布设,距离较近的两条监测管线,重点监测抗变形能力小的刚性管,比如煤气、上水等。管线太多的地区,选择距离施工面近的管线进行监测,较远的、抗变形能力较大的管线采用适当的取舍,少布设或不布设监测点。横穿管线布点间距自顶管中心向两侧每 3-5 米布点,监测断面长度为 40 米。埋设方
30、法:采用直接监测点和间接监测点埋设相结合的原则:(1)直接监测点:将监测的管线开挖暴露后,监测点直接作在管线上,对管线作直接沉降、位移测量;(2)间接监测点:在地下管线上方将钢筋打入地表内,以地表土体沉降位移,间接了解管线沉降位移情况。工作方法:同围护墙顶水平及垂直位移监测。监测点汇总表表 4-1井位、顶管区段井位、顶管区段监测内容监测内容地下管线变形道路、地表变形建筑物变形围护墙墙顶变形(水平、竖向)围护墙墙体水平位移(测斜)支撑轴力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地下管线变形道路、地表变形建(构)筑物变形地下管线变形道路、地表变形建(构)筑物变形地下管线变形道路、地表变形建(构)筑物变形地下管线变形道路
31、、地表变形建(构)筑物变形地下管线变形道路、地表变形监测点数量监测点数量80 点(约)36 个断面,180 点20 点各 12 点12 孔3 组,40 个钢筋应力计;19 孔477 点(约)轴线:1603=480 点断面:156=90 点109 点622 点(约)轴线:2333=699 点断面:226=132 点30222 点(约)轴线:1782=356 点断面:26=12 点-106 点(约)轴线:632=126 点断面:66=36 点8173 点(约)轴线:812=162 点J7,J10,J94-J100J6J7区段(3 根原水顶管)J7J10区段(3 根原水顶管)J10J94(2 根原水
32、顶管)J94J95(2 根原水顶管)J95J96(2 根原水顶管)断面:76=42 点J96J97(2 根原水顶管)建(构)筑物变形地下管线变形道路、地表变形建(构)筑物变形地下管线变形道路、地表变形建(构)筑物变形地下管线变形道路、地表变形建(构)筑物变形地下管线变形道路、地表变形建(构)筑物变形8105 点(约)轴线:482=96 点断面:56=30 点-114 点(约)轴线:482=96 点断面:56=30 点8112 点(约)轴线:552=110 点断面:56=300 点8094 点(约)轴线:472=94 点断面:46=24 点-J97J98(2 根原水顶管)J98J99(2 根原水
33、顶管)J99J100(2 根原水顶管)监测频率根据相关规范及设计、保护对象权属部门要求,整个监测工作视施工工况及监测对象变化情况,将采取定时与跟踪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本方案初定监测频率见表 4-2、表 4-3。1)顶管井施工期间:监测频率表表 4-2施工工况施工工况施工前围护桩基施工(指有挤土效应的施工方法)进出洞口加固和降水顶管井开挖至底板浇好 3 天内顶管进出洞口顶管期间2)顶管推进施工期间:监测频率监测频率初值测试 3 次1 次/37d1 次/37d1 次/1d1 次/1d1 次/7d监表 4-3测频率表施工阶段施工阶段 监监测测 频频率率推进面前 20推进面后推进面后管道贯通后m、后 3
34、0m3050m50m 以上3 个月内地下管线沉降2 次/天1 次/3 天1 次/周1 次/月地表沉降2 次/天1 次/3 天1 次/周1 次/月建/构筑物沉降2 次/天1 次/3 天1 次/周1 次/月注:1,监测频率可根据数据变化情况作调整;2,当测量数据报警或有突变时应加密测试频率直至跟踪监测。特殊情况下监测频率调整:在监测过程中,根据施工及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遇下述异常情况需加密监测频率,直至进行跟踪监测:a)监测数据急剧变化并在短时间内报警;b)施工过程中出现有安全隐患的异常情况如超深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c)遇不良地层时,加密监测频率;e)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下雨、周边管道出现泄露
35、破坏现象;d)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制;f)支撑或围护墙体结构出现裂缝;g)临近房屋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h)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明显开裂或冒浆现象;i)基坑底部、侧壁出现渗漏、流沙或管涌现象等。监测内容监测内容监测警戒值设定警戒值原则上由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方共同协商决定,因此本方案提出的值仅供参考。(1)参照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提出的一级、二级基坑要求的控制指标,结合本项目招标文件、天燃气监护单位、航油管监护单位、轨道交通及围护设计单位的要求,提出以下警戒建议值(需经
36、相关管理部门及设计单位确认):报警值如表7-1。监测项目报警建议值表 7-1。序号序号1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高压天燃气航油管线变化速率(变化速率(mm/dmm/d)22累计值(累计值(mmmm)88序号序号34监测项目监测项目煤气、供水管线位移电缆、通讯管线位移变化速率(变化速率(mm/dmm/d)2 3累计值(累计值(mmmm)10105建(构)筑物变形根据建筑物类型,参照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相关规定或相关管理部门规定3534355005060设计值的 80%203030401000678910深层土体测斜支
37、撑轴力圈梁及地表沉降圈梁水平位移坑外水位(2)报警制度1)监测数据接近报警值时(即达到报警值的 80%时),在监测日报表上对相关测点作预警提示,报告施工管理人员。2)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立即通知监护单位,并在监测日报表上盖报警专章,报告甲方、监理及施工管理人员,提出相关建议。3)监测数据持续大于报警值时,在监测日报表上盖报警专章,并提供有关测点的变化速率等相关数据,分析报警原因,对变化趋势进行预判,直接向甲方项目经理及总监报告,督促相关单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第五章第五章 仪器设备及技术措施仪器设备及技术措施仪器设备本项目投入仪器设备见表 5-1:监测仪器设备一览表表 5-1序号1234设备仪
38、器名称水准仪铟钢尺全站仪经纬仪规格型号DSZ052m徕卡 TS02J22,2mm+2ppm2分辨率/精度0.1mm使用项目垂直位移垂直位移水平位移水平位移5678910测斜仪频率接收仪水位仪电脑打印机复印机航天 CX-03国产 ZXY-1国产国产国产国产0.02mm/500mm1mm测斜轴力观测水位观测数据处理输出设备输出设备所有监测仪器设备在开工前送国家认可的计量校准/检定试验室进行强制检定,施工期间监测仪器需进行连续标定。监测精度在监测工作中,监测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1、高程采用水准测量,进行闭合路线或往返观测:按照要求水准每站观测高程中误差 M0为0.5mm,每月对水准每站进行检测,检测
39、结果中误差M0均小于+。水准附合路线,其附合差 Fw 为1.0Nmm(N 为测站数);2、基坑围护桩体测斜误差0.5mm;3、平面位移监测误差1mm;4、根据要求 NA2水准仪“i”角不大于 6 秒;所以我们每月对水准仪进行“i”角检测,控制“i”角在 6 秒内。质量保证措施1、认真执行我公司 ISO9001 质量保证体系文件。2、对参与本工程的人员进行详细技术和质量交底,明确各监测人员职责。3、经常和业主、监理、施工方联系,提供监测资料,及时将情况反馈到各方面。4、对投入使用的仪器定期检校,确保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5、积极主动保护监测点。第六章第六章 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1
40、.数据处理在现场设立微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每次观察数据经检查无误后录入微机,经过专用软件处理,生成报表。监测成果当天提交给业主、监理、总包及其它有关方面。现场监测工程师分析当天监测数据及累计数据的变化规律,并经项目负责人审核无误后当天提交正式报告。如果监测结果超过设计的警戒值即向建设方、总包方、监理方发出警报,提请有关部门关注,以便及时决策并采取措施。每个施工阶段提供监测阶段报告,监测工程结束后四周内提供监测总结报告。2信息反馈1)建立值班日志,每天详细记录工程进度及监测情况。2)建立日报表制度,每天及时提交日报表,其内容主要有:a)当天的监测结果在量测完毕及时反馈数据变形情况,当天
41、向业主、监理、总包及其它有关单位提交监测成果。b)附基坑施工工况简图及典型监测点(孔)曲线图。c)通过监测数据对基坑周围环境变形作简单分析。3)监测数据如果发生异常或监测结果超过设计的警戒值后,及时向业主、监理、总包及其它有关单位发出警报,提请有关部门关注,以便及时决策并采取措施。4)工程结束后提交监测成果报告,并附电子文件。第七章第七章 质量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1、施工组织体系:此项监测项目本公司极为重视,力争以优良的工程质量,按时完成本工程,由总经理指导工程施工,公司总工、各职能科室全力配合,由长期从事监测的工程师项目经理及工程师,并配以施工管理、技术管理、工程测量、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
42、、内业资料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协助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做好本工程。工作流程如下:业主、总包、监理不合格比较结果综合判断分析施工方采取措监测成果再次监测合格继续施工该项目将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向公司领导负责,施工队必须服从项目经理的领导和协调,凡涉及工程计划、工程施工方案变更、工程组织等重大问题,请示公司领导决定,一般问题由项目经理处理。项目部拟选择具有监测测量施工经验的专业人员,投入相应的施工仪器、设备、材料及人员,确保工程按计划、有步骤的施工,拟投入人员约3-5人,内业整理 1 人。2、加强管理,实行项目负责制,内部实行岗位责任制,施工前详细技术和质量交流,具体工作落实到具体人。施工
43、组织是决定本次监测工作效果的关键,为此本公司特成立由经验丰富的监测工程师组建的监测项目部,确保工程顺利展开。项目部内部实行岗位责任制,监测工作人员按岗位职责范围开展工作。现场监测项目部组织结构图第八章第八章 其他说明及有关承诺其他说明及有关承诺1、项目部有关人员均配备交通与通讯工具,保证测试工作开展。2、项目开始实施时间根据工地的施工进度,安排人员驻地监测测量。3、野外作业工作中,我单位测人员即能将监测每次报表通知现场有关人员,当天提交初步成果,每一阶段提交阶段报告,待监测工作完全结束后,提交监测成果报告。4、一旦在测试工作中发现问题,我单位工作人员将保证在第一时间通知监理和建设单位,以便采取相应措施。5、我单位将对监测工作采取的方法技术和所提交的成果负责。6、为了更好地使监测工作确实起到施工的“眼睛”作用,根据我单位以往的类似工作经验及建设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对于本次工作的要求,我单位做出以下服务:(1)本次监测点布置原则:按一定的点距较均匀布置监测点。为研究变形原因和变化规律,监测点的布置既考虑纵向变化又考虑横向变化,监测点布置具有一定的对称性。(2)我单位确保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变能力,自行负责仪器和监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围护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我公司将进行24 小时现场办公,可进行跟踪监测。附附图图